《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_第31部分》

合集下载

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

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

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由于低压电力线通信传输带宽较窄,传输数据速率较低,存在数据传输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窄带载波通信技术被引入到低压电力线通信中。

窄带载波通信技术通过在电力线上叠加高频载波信号,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推广和规范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制定了相应的通信标准。

这些标准将有助于提高低压电力线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促进电力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背景介绍】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对现有标准的研究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了解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指导和方向。

通过研究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推动其在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为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关于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将开展文献调研,深入了解低压电力线通信和窄带载波通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目前在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以实际案例和应用为基础,深入了解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技术应用。

通过实地走访和实验验证,获取数据和结果,从而对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们将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模拟测试,对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

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OFDM的低压电⼒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基于固定频点的传统窄带调制技术在实际应⽤中存在通信速率低、抗窄带⼲扰和多径衰落能⼒差、可靠性不⾼等局限。

结合基于OFDM 的PRIME 和G3-PLC 标准,对国内外OFDM 技术研究现状进⾏了介绍。

通过分析OFDM 基本原理和同步、信道估计、峰均功率⽐等关键技术,验证了基于OFDM 的低压窄带载波具有通信速率⾼、抗多径延时﹑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突发性⼲扰能⼒强、通信可靠性⾼等优点,在远程⾃动抄表、家居智能化以及新型智能化⼩区等⽅⾯具有⼴阔的应⽤前景。

关键词电⼒线通信;正交频分复⽤;窄带载波基于OFDM 的低压电⼒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王智慧,李建歧,渠晓峰,赵涛(中国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2)摘要1引⾔低压电⼒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 ,PLC )通信技术利⽤⼰有的380V/220V 低压配电线作为传输媒介,⽆需另外敷设专⽤通道即可实现⼏乎所有点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被⼴泛认为是楼宇⾃动化、远程抄表、安防监控等领域替代专⽤⽹络的⼀种重要的数字通信⽅式[1~3]。

从使⽤带宽的⾓度来说,PLC 通信分为窄带电⼒线载波通信和宽带电⼒线载波通信。

窄带电⼒线通信技术是指带宽限定在3~500kHz 、通信速率⼩于1Mbit/s 的电⼒线载波通信技术,多采⽤普通的频率键控(FSK )、相位键控(PSK )等频带传输技术;宽带电⼒线(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 ,BPL)通信技术是指带宽限定在2~30MHz 、通信速率通常在1Mbit/s 以上的电⼒线载波通信技术,多采⽤直接序列扩频(DSSS )、线性调频(Chirp )和正交频分复⽤(OFDM )等扩频通信技术[4~6]。

低压电⼒线载波信道信号衰减、噪声及输⼊阻抗的频率选择性、时变性和随机性使得基于固定频点的传统窄带调制技术在实际应⽤中存在⼀系列局限性[7]。

低压窄带载波通信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低压窄带载波通信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电公 司 ,大 部 分 低 压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则 是 采 用 低 压 窄 带 载 波采集 模式 。
抗、 除干扰 , 提 高 通 信 性 能 。 由 于 低 压 窄 带 载 波 通 信 系
统利 用 了 电力 线 5 0 / 6 0 Hz阻 抗 周 期 变 换 的 特 点 。 采取
随 着 近 几 年 来 各 采 集 设 备 厂 家 不 断 调 试 和 技 术 更 新 , 低 压 窄 带 载 波 采 集 技 术 有 了较 大 幅 度 提 升 。 从 实 际 应 用情 况 来看 , 该 采 集模 式 具 有 可靠 性 好 、 投资小 、 安
装 方 便 、 维 护 工 作 量 较 小 等 优 点 ,适 合 大 面 积 推 广 应
目前 ,淄 博 供 电公 司 用 电信 息 采 集 系 统 共 有 低 压
用户 1 5 2万 余 户 , 其 中 采 用 低 压 窄 带 载 波 采 集 模 式 的
用户有 1 0 7万 余 户 , 日均 采 集 成 功 率 为 9 9 . 7 5 %, 采 集
成 功 率 比 较 稳 定 , 满 足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的 功 能 需 求 。 冈 此 , 低 压 窄带 载 波通 信 适合 城 乡小 区 、 农 村散 户 . 及 偏
在 当 前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系 统 建 设 应 用 过 程 中 ,低 压
则会 明显 出现采集 率不 稳定 问题 。 因此 , 低 压 窄 带 载 波
窄 带 载 波 通 信 在 低 压 采 集 中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 笔 者 现 结 合 国 网 山 东 淄 博 供 电 公 司 的 相 关 经 验 将 这 一 应 用 向
农村 电工
E I 置 圃

鼎信低压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及分析

鼎信低压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及分析

鼎信低压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及分析结合西吉县供电局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及不同采集模式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低压线路窄带载波通信模式在用电信息采集建设中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青岛鼎信窄带采集通信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通过对比,阐述和分析鼎信模块在该单位成功应用情况,并对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水平的提升提出建议。

标签:用电信息采集;窄带;载波;通信;应用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是面向客户服务最直接的技术手段。

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大面积开展用电信息采集工程建设,要求要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建设目标。

以宁夏电力公司西吉县供电局为例,自2009年开展用电信息采集工程试点以来,已经历了四年建设期,完成10万余用户的采集建设任务,通过四年的采集建设和应用,积累了一定的采集运维技术和经验,对不同采集模式的优缺点、不同采集设备技术的应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

本文重点对西吉县供电局低压采集建设中应用青岛鼎信低压窄带通信模块情况进行分析,为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及应用提供参考。

1 不同采集模式应用情况西吉县供电局自2009年即开展用电信息采集建设,首先实现了县城用户全覆盖建设目标。

在县城采集建设中,远程通信方式全部采用GPRS通信,本地通信先后采用低压宽带载波、低压窄带载波、微功率无线和RS485总线四种采集模式。

经过几年运行,发现低压宽带载波采集模式由于采集距离短、维护工作量大及采集信号衰减快等原因,不适合大部分县城及所有农村用户的采集,目前已经中止应用;微功率无线由于在县城受到建筑物干扰,采集效果非常不稳定,所以在县城采集建设中也未应用,重点在农村大面积应用。

目前县城重点采用低压窄带采集模式和RS485采集模式,从应用效果来看,RS485采集模式采集数据较稳定,但要在每个表箱安装一块GPRS采集器,投资很大,每块表通过485线同采集器连接,接线麻烦,维护工作量大,不适合大面积采用,目前西吉县城有30%用户采用此种采集模式。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_第11部分》编制说明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_第11部分》编制说明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第11部分:3 kHz~500 kHz频带、输出电平和电磁骚扰限值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第11部分:3 kHz~500 kHz频带、输出电平和电磁骚扰限值》是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计划号:20120825-T-604),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经秘书处召集,由电力用户、制造企业、载波通信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注:20120825-T-604自动抄表系统基于窄带的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第215部分: 频带、发射电平和电磁骚扰。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分为如下几部分:——第11部分:3 kHz~500 kHz频带、输出电平和电磁骚扰限值。

——第31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 物理层规范。

——第32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 介质访问控制层规范。

本文件是《第11部分:3 kHz~500 kHz频带、输出电平和电磁骚扰限值》标准(以下简称“第11部分”)的编制说明。

1.2目的和意义本标准是国家“十二五”智能电网下的AMI(高级量测体系)通信核心标准。

该制订计划在2011年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三次会议获得一致通过,是“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国家标准复审确认的修订项目,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提出的项目。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AMI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内用电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高速发展和部署,为保证系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通信层的统一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在IEC 61000-3-8/EN 50065和IEC 61334框架下,美国和欧洲都建立起自己的PLC通信协议和外特性指标要求。

提高通信技术水平是AMI系统发展的关键,并急迫需要标准规范的支持,以使PLC技术在规范和有序的环境下发展。

1.3标准制定过程1.3.1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内容国家标准《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5月6-7日在哈尔滨召开,由电力用户、制造企业、通信企业、研究机构等七十多位专家到会。

宽带载波与窄带载波的对比

宽带载波与窄带载波的对比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一种使用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即利用现有电网作为信号的传输介质,使电网在传输电力的同时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根据所用频段的不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一般分为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10kHz~500KHz)和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2MHz~20MHz),但由于低压电力线信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宽带/窄带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对比出现比较模糊的状态,而对比一般主要集中在通信速率,噪声干扰和通信距离几个方面。

(1) 通信速率问题。

Shannon 定理指出,在高斯白噪声干扰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极限传输速率(或称信道容量)为:)1(log 2N S B C +=要增加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则要求增加信道容量。

增加信道容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传输信号带宽B ,或增加信噪比S/N 来实现。

其中B 与C 成正比,而C 与S/N 呈对数关系,因此,增加B 比增加S/N 更有效。

当B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信道容量C 不可能无限的增加。

信道容量C 与信号带宽B 成正比,增加B ,势必会增加C ,但当B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 增加缓慢。

这是由于随着B 的增加,噪声功率N=n0B 也要增加,从而信噪比S/N 要下降,最终影响到C 的增加。

0002244.1lim 44.1)1(log lim )1(log lim lim n S B n S B B n S B N S B C B B B B ==+=+=∞→∞→∞→∞→由此可见,在信号功率S 和噪声功率谱密度n0一定时,信道容量C 是有限的,即极限传输速率Rmax 是有限的。

(2) 噪声干扰问题。

低压电力线噪声普遍存在低频区域的噪声幅度较高,而随着频率的升高,噪声幅度有降低的趋势,但频率继续升高到中频400kHz 以后,降低的趋势将变缓,即100kHz 以下频率区域噪声幅度有时是400kHz~500kHz 频率区域噪声幅度的50~100倍,而400kHz~500kHz 频率区域噪声幅度相对于2MHz~20MHz 频率区域噪声幅度一般只有几倍,甚至处于同一水平。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系统信道传输特性及干扰抑制技术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系统信道传输特性及干扰抑制技术
熟, 发展速 度较 缓慢 。直 至 2 世 纪 , 1 随着 P C芯 片技 L 术 有所 突破 , 电力载 波技术 才进 入 突飞猛 进 的发展 阶
段 。他们 的研究 工 作主要 包括 : 电力 线载 波 的信道 特 性 分析及 建模 、 通信 原理 、 调制技 术 、 通信 协议 的研究
或 电脑显 示 屏 的辐 射 等 与工 频异 步 的周 期性 噪声 等
等。 但这 其 中对 通信 影响最 大 的是 背景 噪声 和脉 冲干
和创新 、 通信芯片的研制 、 现场试验和测试 、 电力载波 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商业化 以及相关组织和标准的建 立等。 我 国电力载 波通 信技 术与 国外相 比起 步较 晚 , 但 是 发展迅 猛 。最早 展开研 究 的是 19 9 7年 由中国 电力
。 t 通 遇
状。 而后重点论述了电力载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并在最后对文中介绍 的两种方法作 了对 比, 使我
们能 够 在 不 同 的情 况 采 取 不 同的 方 式 。 关键词 : 电力 载 波 噪声 衰减
1 引 言
电力 线 载 波 (o e ieC re,L 通 信 技 术 P w rLn ar rP C) i 是指利 用现有 的应 用广 泛 的电力 网线 , 通过 载波 的方
通信技术及应用
有 线 电视 技 术
器¨ 耩辩 嚣瑶 辨 ●

载 : ●- r 1
波 芟
姬 小 夸 于会 山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 要 :低压 电力 载 波 通信 系统 在 我 国属 于 方 兴 未艾 的领 域 ,本 文 首 先 介 绍 了 电力 载 波 通信 的概 念 及 国 内外 发 展 现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与发展_魏春娟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与发展_魏春娟

低压电器(2011No. 9)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与发展*
魏春娟 (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
摘 要: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应用潜力巨大的显著特 点,而被日益关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介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特征的基础 上,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和扩频技术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探讨了低压电力 线载波通信在远程抄表和接入 Internet 的应用。
关键词: 电力线载波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扩频; 远程抄表; 电力线上网 中图分类号: TN 916. 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5531(2011)09-0045-05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 Voltag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OFDM 技术以其抗噪声和多径干扰能力强、 带宽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为实现 高速 PLC 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OFDM 技 术的应用是国内外高速 PLC 研究的 最 新 方 向。 但是,针对基于低压电力线的 OFDM 技术的基础 性研究还远远不够,而 OFDM 技术作为一种调制 技术本身仍存在固有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OFDM 的同步问题、峰均值比问题以及针对具体 的信道环境如何对 OFDM 的各子载波进行编码 调制等[4]。 2. 2 扩频技术
等服务[1]。 近年来,高中压 PLC 技术突破了仅限于单片
机应用的限制,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其应用和 技术相对成熟。低压 PLC 作为通信技术的一个 新兴应用领域,以其诱人的前景及潜在的巨大市 场而为全世界所关注。由于低压电力线的传输特 性不同于中高压电力线,其工作环境恶劣、信号衰 减大、干扰种类多且具有很强的时变性。为此,中 高压电力线上的载波通信技术不能应用于低压配 电网络。本文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点及关 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远程抄表和接入 Internet 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 滨电工仪表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
有限公司计量中心、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 院、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四川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刘鲲、王瑄、陈波、葛得辉、刘宣、赵锋、孟宇、张旭明、关文举。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为起草单位。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钜泉光电科技 (上 海)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仿真 与实验室测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国网重 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进行现场验证。
2
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包括 8 章,共 36 页,如表 1 所示。 表 1 “第 11 部分”的章节内容 章节 1 2 3 4 5 6 7 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网络模型 物理层编码和调制 物理层信道和信号传输模式 电气指标要求 物理层服务 内容
1.3.3 起草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内容
国家标准《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起草工作组于 2013 年 7 月 3~4 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次会 议。由来自电力公司、载波通信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仪表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的 40 余位专家参 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工作组组长王瑄主持,会议分为相关标 准研究介绍和两项标准草案讨论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标准制定相关研究介绍内容: (1) 《欧洲 EN50065 标准体系》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田海亭 (2) 《低压载波电力线特性》 :孟宇 (3) 《OFDM 的相关国际标准》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刘鲲 (4) 《低压电网噪声和阻抗现场实例》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严由辉 (5) 《标准体系修改原则》 :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关文举
1.2
目的和意义
“第 31 部分”是国家“十二五”智能电网下的 AMI(高级量测体系)通信核心标准。该制
订计划在 2011 年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三次会议获得一致通过,是“十二 五” 技术标准专项、 国家标准复审确认的修订项目, 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提出的项目。 当前,随着全球 AMI 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用电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高速发展和大 规模部署,为保证系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通信层的统一性 、开放性和兼容 性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在 IEC 61000-3-8/EN 50065 和 IEC 61334 框架下,美国和欧洲都根据自 身的需求和电网特点建立起自己的 PLC 通信协议和信号传输特性要求。提高通信技术水平是 AMI 系统发展的关键,因此急迫需要符合我国应用需求和电网特点的标准规范的支持,以使我 国 PLC 技术在规范和有序的环境下发展。
2.1
综述
本标准定义了在 3kHz-500kHz 频段内的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物理层规范。窄带正
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基于先进的 OFDM 技术,物理层信号帧可以以连续方式或工频同步时隙 方式传输。物理层覆盖 3kHz-500kHz 频段,因而支持 CENELEC 频段(3kHz-148.5kHz)以及扩 展频段(150kHz-500kHz) 。在扩展频段,允许具体应用情形根据需求定义工作频率及带宽。
1.3.2 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后“第 31 部分”完成的工作
第 31 部分 标准讨论稿编制过程如下:首先对技术路线进行论证 (1) 全面研究国际标准 对西班牙 PRIME 、法国的 G3 等 OFDM 国际标准进行仿真测试。在试验室进行物理 层功能测试, 特别是对其在中国低压电网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进行分析和测试, 并 对中国电网电力线通信基础参数测试与分析, 建立模型。 由于低压电网电力线上存在较 大的时变噪声和干扰,因此,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是 PLC 技术的核心。理论和实际测 试都表明, 充分利用干扰和噪声与工频的时域同步特性是在中国低压电网电力线上提高 PLC 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的有效手段。此外,充分采用相干调制和解调技术、以及导 频技术进行信道估计和信道均衡等, 与国外标准所采用的差分调制相比较都将有明显的 性能提升。此外,充分考虑到国内 PLC 应用的多样性,在中心频率和带宽选择上应比 国外标准提供更好的灵活性。 (2) 2011 年 1 月到 12 月 芯片开发前期工作,进行仿真模板测试与实验室测试。于年底完 成芯片样品研制工作。 (3) (4) 2012 年 1 月到 12 月 小批量现场测试,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电力用户需求。 2013 年 1 月到 12 月 完成大规模安装与工程化测试。完成规模 500 万只以上。运行良 好。 完成技术方案及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载荷输 入数据
时频 域交织
CRC-16
比特加扰
RS编码
卷积编码
比特重复
映射
帧头输 入数据
CRC-5
卷积编码
比特重复
时频 域交织
导频插入
OFDM调 制
插入CP/ 加窗
AFE
插入前导
图 1 发射端原理框图
2.3
物理层信号帧格式
物理层信号帧由前导信号(Preamble),物理帧头(PFH)和载荷(Payload)组成。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
第 31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编制说明
1 1.1 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物理层规范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第 31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物理层规范》是国家标 准制订计划项目(计归口。经 秘书处召集,由电力用户、制造企业、载波通信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1.3
标准制定过程
1.3.1 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内容
国家标准《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 2010 年 5 月 6~7 日在哈尔滨召 开,由电力用户、制造企业、通信企业、研究机构等七十多位专家到会。本次会议首先由协办单 位——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王瑄致欢迎词, 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 处关文举就标准来源、 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汇报, 会议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 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徐和平主持。 本次会议就本标准体系构架、对象、适用范围限定、标准基本技术要素、下阶段工作计划 、 下次会议时间、地点等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标准名称 《自动抄表系统 基于窄带的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第 216 部分:正交频分复用(OFDM) 协议》 。变更为 《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 第 31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物理层规 范》 。 第二,标准体系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 11 部分:3 kHz~500 kHz 频带划分、输出电平和电磁骚扰限值。 ——第 21 部分:3 kHz~500 kHz 频带通信设备与系统 抗扰度要求; ——第 31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物理层规范。 ——第 32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介质访问控制层规范。 。 第三,各部分标准起草单位 第 11 部分:3 kHz~500 kHz 频带、发射电平和电磁骚扰 会议提出要加强中国电网基础数据测试,提供科学数据制定符合中国电网的各项技术指标, 由参会的各成员单位提供测试数据和建议。
标准主执笔人为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由中国电科院 和国网电科院论证。测试方法应统一,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起草组长单位为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为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 完成时间:2010 年 7 月中旬提供讨论搞。本部分已经颁布 GB/T 31983.11-2015 第 31 部分:正交频分复用(OFDM )协议(底层协议集) 会议要求加强对 PRIME 和 G3 标准的研究与测试,加强对中国低压电网影响载波通信的各 项指标的研究,分析在中国低压电力线网络的各项参数,为建立中国的 OFDM 完整协议体系提 供基础数据。 本着严谨和科学、审慎的态度,由深圳力合微和中国电科院共同执笔并各自提出草案,提供 工作组讨论。 起草组长单位为中国电科院和深圳力合微股份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为国网电科院。
2.2
系统框图
低压电力线载波系统发射端完成从输入的数据比特转换成电力线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 输入
的待发送数据比特经过CRC校验编码、比特加扰、RS编码、卷积编码、比特重复、时域交织,然 后进行比特到符号的星座映射, 再将映射后的数据与导频数据一起进行OFDM符号的调制, 并插入
循环前缀和加窗, 至此形成数据的帧体部分。 数据帧体部分与前导信号、 帧头复接成发射信号帧。 最终发射信号帧通过模拟前端注入到电力线进行传输。
1.3.4 起草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后“第 31 部分”完成的工作
“第 31 部分”标准草案编制过程如下:建立核心起草工作小组。 (1) 根据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要求,于 2013 年 8 月在北京建立 31 部分起草核心小组。 完成工作路线图。确定各自分工,建立实验室测试方法。进行技术优化。同时确定 启动 32 部分编制工作。 (2) 于 2014 年 4 月在深圳进行起草核心小组第二次会议, 会议对测试方法确定建立线上、 线下及现场测试方法形成。并对 32 部分进行框架汇报。 (3) 于 2014 年 8 月在深圳进行起草核心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对 31 部分修改情况汇报。
注: 20120824-T-604 自动抄表系统 基于窄带的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第 216 部分:正交频分复用(OFDM) 协议。变更为 低压窄带电力线通信 第 31 部分:窄带正交频分复用电力线通信 物理层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