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版)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政权更迭
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势力情况
原因 北人南迁;社会;自然;统治者;人民
发展情况 秦汉→孙吴→两晋
表现
影响
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 平衡,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中考真题
1.“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 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
你知道江南是什么时候 得到开发的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楚越之地(江南地区),地广人 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 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A 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南 朝 织 锦
推广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进扬犁州“丝绵布帛 耕之,饶实,覆衣天下”。
行精—耕—《宋书》
细作。 施肥图
东晋 黑釉 鸡首
壶
南青莲湖普麦;南季朝瓷花遍稻五种稻实兼岭植。行作以双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4. 影响:
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使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我国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此时经济中 心仍在北方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概述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重心由长江下游转移到江南一带。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农业发展1. 种植技术的改进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是稻谷。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江南地区的稻谷产量逐渐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用肥料和灌溉来改善土地质量,以及推广早稻、晚稻的种植技术。
这些改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增强,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女红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女红业是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女红业主要以“女人手工”作为生产方式,其产品通常包括纺织品、刺绣品等,这些产品对当时的商业贸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地区的女红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手工业发展1. 陶瓷制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陶瓷生产开始大规模发展。
此时期的陶瓷制造以青瓷、白瓷、绿釉为主,其特点是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优良,火候得当,制品精美细腻,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品质。
2. 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发展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方向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和村落的建设。
同时,江南地区的官方建筑、寺庙、道观等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文化发展1. 文学创作东晋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陶渊明、刘孝标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书法艺术江南地区的书法艺术在东晋南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在这一时期活跃于江南地区,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手工业和文化方面,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南方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共23张PPT)

一、东晋的兴亡
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 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 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 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 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 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 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 此结束。第二年,东晋 建立。
建康 (今南京)
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 朝,以建康为都城,史 称东晋
1、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 ①大量的劳动力 ②先进的生产工具 ③先进的生产经验 ④优越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 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江南相对稳定 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江南经济的开发有什么影响呢?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给如今我们进行 社会建设带来哪些启示呢?江南地区开发的启示源自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战前叙利亚VS战后叙利亚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创新型城市和人 才特区建设,厦门市于2010年制定出台《厦门市引 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建设海西 人才创业港,大力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 两个政策文件,计划用5-10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 人才和3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简称“双百计划”)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往哪个方向迁移?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开发有 什么作用呢?
到南朝刘宋时为止,南迁人口共约90万人, 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占当时北方总人 口的1/8。
——谭其骧《晋永嘉之乱后民族迁徙》
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经济开 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课件

这首诗与冶铸行业相关。东晋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 很大进步,突出表现是灌钢法的推广。“照人如照水,切 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体现了当时的钢材 质量高,制造出的兵器质量也十分先进。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北地区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
伐,在祖逖等 人的努力下, 祖逖(266—321),范阳道 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逖qi流ú)县亡①江人南。,西为晋恢末复年中,原祖,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 他自行招募军 队,渡江北伐。
存疑虑,多方
掣肘;有的
船到中流,他站 立船头,慷 慨激昂地击楫说:我 如不扫
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 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 的
齐地
区
农业
梁 的 表 手工业
开 现 商业
陈发
活动(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
之家。
——《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
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的江南暂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 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王与马,
统治
共天下。
①政治上和军事上依靠王氏家族;
相关史事 王导死后,虽然王
氏地位有所下降,但
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
下的政治格局并没有
改变,只不过相继换
了庾(yǔ) 氏、谢氏、
桓氏等世家大族与司
马氏共天下。这种政
治格局被称为“门阀政
治”。随着东晋王朝的
衰亡,门阀政治逐渐
落下帷幕。
东晋初期,朝廷多次北 人物扫描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王导
(政治)
(军事)
2. 东晋的政治特点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睿是皇族的旁支,在政治上威望不高,他当皇帝得益于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政治主要依靠王导 ,军事上主要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把持朝政 (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3. 东晋的北伐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曾收复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小结
江南地区的开发
影响
表现
原因
①政治特点:门阀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②北伐失败
420--589年
317-420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趋向平衡。 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民族融合。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原因)
3、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社会原因)
农业
1.耕地面积增加(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工程。
2.生产技术:
3.粮食产量:
4.经营方式: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2.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原因)
3. 相对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社会原因)
4.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1.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5. 南方统治者的政策支持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由落后、荒凉变为富庶
秦汉时期
南朝 宋
对比一下,在秦汉时期和南朝时,江南地区有何变化?
思考:开发江南地区需要拥有哪些条件?
劳动力
技术
社会环境
自然条件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共24张PPT)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关键之战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大败前秦,解除 了来自北方的威 胁。
社会表现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灭亡
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420年,东晋被其大将刘裕建立的宋取代。此后 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 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地
原因:① ② ③ ④ ⑤
区 的 开
经济的开发
农业 表现 手工业
发
商业
影响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为经济
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王与马共天下”该史实谈论的人物是( ) A.王导和马 B.王导和王敦 C.司马昭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导
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南朝
(建康) 420-589
宋
齐
梁
陈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南朝 (建康) 420-589
宋
齐
420-479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西 魏
东 魏
建康
四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都相对较短,最长的不过
59年,刘最短的仅有23年, 是我国裕历史上朝代更迭较
5、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 黄河
流域,西晋末年以来,许多人为了 躲避战乱逃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4张PPT)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 有显著的发展。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越窑小瓶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 体较薄,造型秀缺陷,釉色青灰,匀净莹润。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宋
齐
梁
陈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南朝
(420-589)
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南朝中领土最大、统治时间最长的政权的分别是哪个?
宋领土的最大,北疆达到黄河 统治时间最长的是宋,59年
宋(420—479年)
梁(502—557年)
南朝梁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叛乱事件——侯景之乱
梁武帝萧衍
大将军侯景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十六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宋 齐梁 陈
南朝: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城都在 建康(今 南京 ),近17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特点: 政权分立,更迭频繁
刘
建康
裕
宋
公元420—479年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南朝衰落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
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 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 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 自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共24张PPT)

稔(rěn)意为丰收。 上述材料说的是什么情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江南非常富饶,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因为魏晋以来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客 观 原 因 优越的自然条件 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工具 (主要原因)
主 观 原 因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入新课 教学目
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地区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 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今天,我们一 起来追溯我国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劳动人民在经济发展中
标
兴:317年
亡:420年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宋、齐、梁、陈 原因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 发
表现 影响
巩固提升 教学目
标
1.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D )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商业方面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 繁荣。南朝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 ①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②要政治清明,保持社会安定。 ③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④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与分析 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孙吴釉下彩绘瓷双领罐
南 朝 青 瓷 双 柄 鸡 首 壶
史料一: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 牛 使用牛耕 史料二:宋武帝刘裕时的功臣广陵人到彦之未 任官职时以挑粪为业 粪肥推广 史料三: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 又出现了“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 的“三熟之稻” 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 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 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 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3.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 直接后果是( A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 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 C 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5.南朝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 市的繁荣。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D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康
6.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原因是什么? 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 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 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 序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表现:农业方面,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 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 了很大改进;手工业方面,有了快速的进步,缫丝、 织布、制瓷等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看看哪个小组归纳的最全最好!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 ③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的重视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 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王导(276 年—339年), 字茂弘,小字 阿龙。琅琊临 沂(今山东省 临沂市)人。 东晋时期著名 政治家、书法 家,历仕晋元 帝、明帝和成 帝三朝,是东 晋政权的奠基 人之一。
前秦
打败
东晋
淝水之战
稳定局势,经济发展 权落武将,国势衰落 420年,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忆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 江南好, 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 风景旧曾谙。 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 聚而多贫。 日出江花红胜火, ——《史记·货殖列传》
(唐 白居易)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东
晋 317年
司 马 睿
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 年),字景文, 东晋的开国皇帝 (318年-323 年在位)。司马 懿曾孙,琅邪武 王司马伷之孙, 琅邪恭王司马觐 之子,晋武帝司 马炎从子。 318 年即帝位,为晋 元帝。323年去 世,谥号元皇帝, 庙号中宗。
注:《宋书》的宋指南朝的刘宋政权 稔(rěn)意为丰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起来, 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也得到发展。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 有哪些?请用最简洁的话语加以归纳。 补充资料: 东晋(政权)在吴兴乌程(浙江 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政权) 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 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
1.晋朝时,曾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 的局面。这里所说的“王与马”是指( ) B A.王敦 司马睿 B.王导 司马睿 C.王猛 司马炎 D.王导 司马炎 2. 420—589年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四 个王朝,历史上称为“南朝”。南朝的四 个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 )
A.宋、齐、梁、陈 C.梁、齐、陈、宋 B.齐、宋、梁、陈 D.宋、梁、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