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电化学1
物理化学-电化学部分课件可逆电池—(1)

例如: Zn(s)|Zn2+||Cu2+|Cu(s) Zn(s)+Cu2+→Zn2++Cu(s) Cu(s)|Cu2+||Zn2+|Zn(s) Zn2++Cu(s)→Zn(s)+Cu2+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取号
Ag(s)| AgCl(s)| HCl a 1 | H 2 p | Pt
Pt Pt
H2
() Ag(s) Cl (aCl ) AgCl(s) e
() H (aH ) e 1 H2 ( p) 2
Pt
H+
净反应:
电极反应是: 氢电极(阳极): H 2 ( p ) H ( b ) e 银-氯化银电极(阴极): AgCl(s) e- Ag Cl (b) 电池反应:
1 H 2 ( p) AgCl(s) Ag H (b) Cl (b) 2 1 2
-
+ +
若将所讨论的电池接上一个外 电池,使外电池正极与原电池正极相 连,外电池负极与原电池负极相连。 如左图。 若两电池的电动势正好彼此抵 消,则不产生电流,则电池中不发 生反应。此时,若将外电池电动势 减小一个无限小量,则所讨论的电 池中产生无限小的电流,通过外电 池。
+
z
第二类电极的电极反应 电极
Cl (a )ㅣAgCl(s)ㅣAg(s) Cl (a )ㅣHg 2Cl2 (s)ㅣHg(l) H (a )ㅣAg 2O(s)ㅣAg(s) OH (a )ㅣAg 2O(s)ㅣAg(s)
电极反应(还原)
AgCl(s) e Ag(s) Cl (a ) Hg 2Cl2 (s) 2e
物理化学之电化学(一)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2)法拉第定律数学表示式
Mz ze M Az- ze A
取电子得失数为 z,通入电量为 Q,则电极上发 生反应物质量 n 为:
n
Q zF
或 Q nzF
电极上发生反应物质质量 m 为:
m
nM
Q zF
M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14页
2024/2/18
(3)法拉第常数
• A、20.2hr
B、5.4hr
• C、2.7hr
D、1.5hr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16页
2024/2/18
(4)荷电粒子基本单元选取
依据法拉第定律,通电于若干串联电解池中,每
个电极上析出物质物质量相同,这时,所选取基本粒
子荷电绝对值必须相同。比如:
荷一价电
阴极
1 11
2 H2,
Cu, 2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电化学(一)
电解
电能
电池
化学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1页
2024/2/18
电化学研究对象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 化及转化过程中相关规律科学。
电能
电解池 原电池
化学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2页
2024/2/18
第七章电化学(一)
(一)电解质溶液
4.离子迁移数定义
把离子B所运载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迁
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用符号 t表B 示。
其定义式为:
tB def
IB I
tB是量纲为1量,数值上总小于1。
因为正、负离子移动速率不一样,所带电荷不等,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学分:3 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它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增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理解热力学状态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3、理解溶液和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4、应用热力学定律,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5、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理解表面现象的性质及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理论课、基础课性质,它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将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四、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气体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真实气体pVT行为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差。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环境和系统,状态函数,途径和过程,热和功,平衡状态。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确热力学能、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反应焓、热容的定义并会应用。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通入的总电量:Q I t 0.23060 360库仑
电极上起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n Q 360 0 00373mol zF 196500
析出Ag的质量: m=n×MAg=0.00373×107.88=0.403g
二、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体积与浓度的关系如何呢?
c n V
(mol·m-3)
若n为1mol
Vm
1 c
m
Vm
c
S·m2·mol-1
注意:c的单位:mol﹒m-3
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G 1 R
K l A
G K
m
Vm
c
例: 298K时,将0.02mol·dm-3的KCl溶液放入 电导池,测其电阻为82.4Ω,若用同一电导池充 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测其电阻为 326Ω,已知298K时,0.02mol·dm-3的KCl溶液 的电导率为0.2768S.m-1 (1)求电导池常数; (2)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电率; (3)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摩尔电 导率。
★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电源。
★ ⒊电分析 ★ ⒋生物电化学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第一类: 靠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导体
石墨
性质: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F:法拉第常数,即反应1mol电荷物质所需电量 1F=96500库仑/摩尔
物理化学第7章 电化学

放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
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 Λ m
Λ m
def
kVm
=
k c
Vm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
的体积,单位为 m3 mol1,c 是电解
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摩尔电导率的单位 S m2 mol1
注意:
Λ 在 后面要注明所取的基本单元。 m
b、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Λ m
与
c
的关系
随着浓度下降,Λ 升高,通 m
常当浓度降至 0.001mol dm3 以下
时,Λ 与 m
c 之间呈线性关系。德
国科学家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
式为:
Λ m
=Λm (1
c)
是与电解质性质有关的常数
将直线外推至 c 0
得到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
-
- 电源 +
e-
+
e-
阴
阳
极
极
CuCl2
电解池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2Cl aq Cl2(g) 2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Cu2 aq 2e Cu(s)
三、法拉第定律
Faraday 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年总结出该定律
1、内容: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通过电极 的电荷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作电解池 阴极: Zn2 2e Zn(s)
阳极 2Ag(s) 2Cl 2AgCl(s) 2e
净反应: 2Ag(s) ZnCl2 Zn(s) 2AgCl(s)
2.能量变化可逆。要求通过的电流无限小。
二、可逆电极的种类
1、第一类电极
第八章 电化学

⒈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 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 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 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 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量称为 Faraday常数。
已知元电荷电量 e 为 1.6022 1019 C
四、电化学的发展史
1600 1791 1799 1800 1807 1833 1839 1900 1884 Gilbert(英) Galvani (意大利) Volta (意大利) Davy(英) Faraday(英) Grove Nernst(德) Arrhenius(瑞典) 发现摩擦生电 发现生物电现象 发明电池 电解制碱金属 电解定律 氢氧燃料电池 Nernst方程 电离学说
在电解池中
阳离子迁向阴极,在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阴 极
e-
-
电源 +
+
阳 极
e
-
Cation Cathode
阴离子迁向阳极,在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电解质溶液
Anion Anode
电解池
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阴 极
e-
-
电源 +
+
阳 极
e
-
2Cl aq Cl2 (g) 2e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⒉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4. 适用于多个电化学装置的多个反应(串联)
电流效率
按Faraday定律计算所需理论电荷量 电流效率 100% 实际所消耗的电荷量
电化学.pdf

e 上一内容f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2返回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七章化学化工学院物化教研室电化学e 上一内容f 下一内容回主目录2返回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1.电解-把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2.原电池-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化学能是指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的Δr G m (在数值上等于W r ’)。
*只有自发化学反应(ΔG<0)才有可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功。
*对非自发化学反应(ΔG>0),需加入电功W r ′进行电解,才能使反应进行。
无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其工作介质都离不开电解质溶液,所以在讨论电解池和原电池之前,须先讨论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电化学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其可分为二类:(1)电子导体:依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而导电,导体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温度升高,导电能力降低。
(2)离子导体:依靠离子定向运动而导电,须将电子导体作为电极,当电流通过溶液时,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同时在溶液中正、负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增大。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表示通过电极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的物资的量之间的关系。
电极反应可表示为:氧化态+ Ze ─=还原态还原态=氧化态+ Ze─式中Z 为电极反应的电荷数(即转移电子数),取正值。
当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时:通过电极的元电荷的物质的量为Z ξ;通过的电荷数为L Z ξ(L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2、法拉第定律e 上一内容f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2返回每个元电荷的电量为e ,故通过的电量为Q =e L Z ξ法拉第常数F=Le所以,法拉第定律:通过电极的电量正比于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与电极反应电荷数的乘积。
Q=ZF ξ其中:F=Le =96485.309 C ⋅mol -1≈96500 C ⋅mol -1此即为1 mol 电子所带的电量。
2、法拉第定律e 上一内容f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2返回例1 Ag ++ e ─= AgZ=1, 当Q=96500C 时==1mol由,可得Δn(Ag)=ξ×ν(Ag)=1mol Δn(Ag +)=ξ×ν(Ag +)=-1mol即每有1mol Ag +被还原或1mol Ag 沉积下来,通过的电量一定为96500C 。
第1章 热力学基本原理-第二定律(6)

V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寻找文字说法: 自发过程
Ⅰ
Ⅱ
假定有条件1 自发过程
不自发过程 则:条件1 是不可能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经验上总结出多种“‥ ‥ ‥是不可能的”说法。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1.7.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克劳修斯(Clausius)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1.9 熵函数
1.9.1.熵的定义
任意可逆循环可以用无限多个微小卡诺可逆循环代替
1.9 熵函数
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用相同的方法把任意可逆 循环分成许多首尾连接的小卡 诺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等温可 逆膨胀线就是下一个循环的绝 热可逆压缩线,如图所示的虚 线部分,这样两个过程的功恰 好抵消。 从而使众多小卡诺循环的总效应与任意可逆循环 的封闭曲线相当,所以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的加和 等于零,或它的环程积分等于零。
S
1 2
2
1
Qr S T
>不可逆 =可逆 > 不可逆 = 可逆
Q
T
1.克劳修斯不等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 数学表达式
dS
Q
T
1.9 熵函数
Clausius 不等式的意义: Clsusius 不等式引进的不等号,在热力学上可以作 为变化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Q dS T
> 不可逆过程,不违反第二定律 = 可逆过程 < 不存在过程,违反第二定律
1.8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不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Q1 Q2 Q2 ir 1 Q1 Q1
Q2 T2 所以 1 1 Q1 T1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ean molality of ions)
m def (m m )1
a
m m
aB a a a
(
m m
)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从电解质的 mB求 m
m mB m mB
m
(m
m
)1
[(
mB
)
(
mB
)
]1
( _
)1
mB
对1-1价电解质 m mB
例:写出CuSO4,Na2SO4与Al2(SO4)3离子平均浓度与 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液的摩尔电导率是含有1mol
(
1 2
CuSO4
)
溶液的2倍。即:
L
m
(CuSO4
)
2L
m
(
1 2
CuSO4
)
为了防止混淆,必要时在L 后面要注明所取的基 m
本质点。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 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解离度下降,离子运动速率 降低,电导率也降低,如H2SO4 和 KOH溶液。 中性盐由于受饱和溶解度的限制, 浓度不能太高,如KCl。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8.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8.2 电导及应用 8.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8.4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8.5 可逆电池热力学 8.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8.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8.8 极化作用和电极反应 8.9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8.10 化学电源
8.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负离子应有类似的表示式。如果溶液中只有一种电 解质,则:
t t 1
如果溶液中有多种电解质,共有 i 种离子,则:
ti t+ t 1
8.2 电导及其应用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电导(electric condutance)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单位为 1 或 S 。
(Cathode) 阴极是负极。
阳极: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 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
(Anode) 阳极是正极。
原电池(galvanic cell)
Zn电极: Zn(S)→Zn2++2e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电 子由Zn极流向Cu极,Zn极电 势低,是负极。
Cu电极: Cu2++2e-→ Cu(S) 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电 流由Cu极流向Zn极,Cu极电 势高,是正极。
强电解质的L m 与c的关系
随着浓度下降,L 升高,通 m
常当浓度降至 0.001mol dm3 以下
时,L 与 m
c 之间呈线性关系。德
国科学家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
式为:
L
m
L
m
(1
c)
是与电解质性质有关的常数。将直线外推至
c0
,得到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L m
。
弱电解质的L m与c的关系
Cation Cathode
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
Faraday’s Law
⒈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 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 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 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 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CuSO4 :
mCu2+ m, mSO42- m, + 1,
m
m
m
1/
m
+ 2
Na2SO4 : mNa+ 2m, mSO42- m, + 2, 1, + 3
m
m
m
1/
2m
2
m
1/
3
41/3 m
Al2
SO4
:
3
mAl+ 2m, mSO42- 3m, + 2, 3, + 5
阳离子,得去离子水。
(2)用石英器皿,加入KMnO4 和 KOH ,去除 CO2 及有机杂质,二次蒸馏,得“电导水”。
普通的蒸馏水中含有 CO2和玻璃器皿溶下的硅酸钠 等,不一定符合电导测定的要求。
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2)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L
设弱电解质AB解离如下:
=
L
m
m
AB 起始 c
I
1 2
mB zB2
B
式中 mB是离子的真实浓度,若是弱电解质,应乘上电 离度。 I 的单位与 m 的单位相同。
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 (Debye Huckel's limiting law)
立移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
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
和:
L
m
L
m,+
L
m,
这就称为Kohlrausch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这样,
弱电解质的 L 可以通过强电解质的 L 或从表值上
m
m
查离子的
L
m,+
,
L
m,
求得。
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1) 检验水的纯度
纯水本身有微弱的解离,H+ 和 OH 的浓度近似为
(
) RT ln(a
a
)
B
RT ln(a
a
)
aB a a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定义: 离子平均活度(mean activity of ions)
a def (a a )1
=+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mean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ions)
def ( )1
电导率也就是电阻率的倒数:
R l
A
k 1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molar conductivity) 在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导电极之间,放
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
为摩尔电导率 L m ,单位为 S m2 mol。1
L
m
def
kVm
k c
Vm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
m
m
m
1/
2m
2
3m
3 1/5
1081/5 m
离子强度
从大量实验事实看出,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的主要因素是离子的浓度和价数,而且价数的影响 更显著。1921年,Lewis提出了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的概念。当浓度用质量摩尔浓度表示时, 离子强度 I 等于:
Mz ze M Az- A ze
取电子的得失数为 z,通入的电量为 Q,则电极
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 n 为:
n
Q zF
或 Q nzF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m 为:
m
nM
Q zF
M
离子的电迁移率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用公式表示为:
r u (dE / dl)
r u (dE / dl)
8.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离子强度 Debye-Huckel极限定律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非理想溶液化学势表示式
B
B
(T )
RT
ln B,m
mB m
B (T) RT ln aB,m
aB,m
B,m
mB m
当溶液很稀,可看作是理想溶液, B,m 1 ,则:
aB,m
的体积,单位为 m3 mol1,c 是电解
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基本质点的选取
摩尔电导率必须对应于溶液中含有1mol电解质, 但对电解质基本质点的选取决定于研究需要。
例如,对 CuSO4 溶液,基本质点可选为 CuSO4 或
(
1 2
CuSO4
)
,显然,在浓度相同时,含有1mol CuSO4 溶
式中 dE 为电位梯度,比例系数
dl
u 和
u 分别称为正、
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
即相当于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迁移的速率。它的单位是
m2 s1 V1 。
电迁移率的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
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界面移动法测量。
离子迁移数的定义
把离子B所运载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
随着浓度下降,L 也 m
缓慢升高,但变化不大。
当溶液很稀时,L
与
m
c
不
呈线性关系,等稀到一定
程度,L 迅速升高,见 m
CH3COOH
的L
与
m
c的关
系曲线。
弱电解质的L
m
不能用外推法得到。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德国科学家Kohlrausch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
发现了一个规律: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
A+ B 00
Kc
c 2 1
L
cL
2 m
m
(L
m
L
m)
平衡时 c(1 ) c c
或
1
L m
1
L
m
cL Kc (L
m
m
)2
以
1
L
~
cL
m
作图,从截距和斜率求得
L
m
和
Kc
m
值。这就是德籍俄国物理化学家Ostwald提出的定律,
称为Ostwald稀释定律(Ostwald’s dilution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