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小课题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小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有趣科学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索。

一、研究植物的生长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花盆、土壤和种子。

然后,将种子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中,给它们提供相同的养分和光线条件。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的高度和叶片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让小学生明白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二、探究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小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水的性质。

首先,准备几个透明容器,将其中一个容器中的水加热,另一个容器中的水冷却,而第三个容器中的水保持常温。

然后,观察水的状态以及体积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发现水的三态转变,以及观察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进一步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探索磁性磁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小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索磁性的现象。

准备一些磁铁和不同的材料,如纸夹、铁钉、塑料片等。

让小学生将这些材料分成两类:磁性和非磁性。

然后,让他们使用磁铁来测试每个材料是否有吸引力。

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磁性的表现形式,并观察到不同物质的磁性特点。

四、研究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大气的一种性质,小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空气压力的存在和影响。

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并将杯子完全浸入一盛满水的水池中,确保杯子里不进水。

然后,小学生用手捂住杯子的口,并慢慢把杯子从水池中抬出。

观察到的现象是杯子中形成了一个真空。

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认识到空气压力的存在,并学习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原理。

五、研究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小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光的传播。

准备一束激光指示器,将其通过水晶玻璃或透明塑料板等材料折射。

观察到的现象是激光束发生了折射,改变了方向。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_共10篇.doc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_共10篇.doc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_共10篇范文一: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郁波、章鼎儿、郑军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提高少儿的天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让住高楼的孩子走近大自然·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认识岩石·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假说还是不要假说·《专题探究型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方案·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以多窗口式常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报告·“家长参与科学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评价·小学教学·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常州钟楼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的思考·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几点思考·刍议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由水资源问题引出的……·“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科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科学的相对性及其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渗透·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新世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趋势·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校本课程人在哪里·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赛课回归教学常态·教研如何找到课程改革中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的研究·综合理科课程的开发与科学素养·一年级学生科学课上的认知特点·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开发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科学教育的评价·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与思考·什么是教育评价·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评价促发展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方法和体会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新教材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与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科学新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事实分析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学生对学生新教材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新教材试教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范文二: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课外阅读的研究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

小学科学课题

小学科学课题

1、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2、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3、基于概念转变策略的小学科学课例研究4、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5、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研究6、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的研究7、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的研究8、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9、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的研究10、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研究11、小学科学课开放性评价体系的研究12、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13、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15、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16、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17、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18、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19、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20、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21、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22、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23、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24、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25、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方法和体会26、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27、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8、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29、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30、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31、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32、新教材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33、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34、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35、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6、新课程与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37、科学新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事实分析38、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39、学生对学生新教材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40、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

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

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第一篇: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小课题” 几点提示:1、参加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小学生,可以在下面的10个研究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开展研究。

2、必须在11月14日前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以A3的纸张(可正反两面都用)呈现。

3、研究报告要求反映出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过程、搜集到的证据、研究人(包括学校)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的信息。

研究报告要能够充分证明研究者参与研究的过程。

4、“小课题研究”可以是学生独自一个人完成,也可以是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

1、蚂蚁是如何筑巢的。

2、废电池对植物生长危害的研究。

3、促进绿豆种子发芽及生长的方法的研究。

4、观察蚂蚁家族的生活习性。

5、酿制甜米酒。

6、种植蘑菇。

7、多种方法收集露水的比较研究。

8、社区(或村庄)内生活的某种鸟的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研究。

9、做玩陀螺中的发现。

10、社区(或村庄、学校)内生活的某种小虫子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研究第二篇:科学探究活动【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难点: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展示“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

研究背景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设计并实施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况。

最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结果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在活动中应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4. 科学探索活动的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论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验证了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报告应根据实际研究成果和数据进行撰写。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小学生科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种子(如绿豆、黄豆等)。

2. 水培或土培容器。

3. 镜子、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4.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株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株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么长大的呢?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种子、水培或土培容器、观察工具等实验材料。

2.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包括:a. 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b. 播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播种到容器中。

c. 浇水:定期给种子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d.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从种子到成株的完整过程。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记录认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案例3篇(最新篇)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案例3篇(最新篇)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案例3篇(最新篇)方案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为提高小学
生数学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组研究法,将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每天晚自前进行15分钟的口算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

训练时间为12周。

研究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进行口算测验,实验组平均得分为85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0分。

两组差异显著。

结论
每天进行短时间的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成绩。

方案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进行调查,分析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方法。

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扩大阅读量、注重阅读技巧、注重家长引导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
扩大阅读量、注重阅读技巧以及家长的引导,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方案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提高小学生英语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互动教学法,课堂上进行口语表达练,鼓励学生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研究结果
课堂上进行交流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结论
通过互动教学法,课堂上进行交流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方面的小课题

小学科学方面的小课题

小学科学方面的小课题一、课题背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探索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课题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2.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计要求;3. 训练学生的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题内容本课题可选择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1. "光线能让植物生长吗?"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不同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通过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

2. "水温对水中的溶解物质有影响吗?"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温度的水,溶解固体物质,然后观察固体物质是否完全溶解,记录溶解时间和观察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得出结论。

3.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在不同的表面上推动相同重量的物体,通过测量推动物体所需的力和距离,来比较不同表面的摩擦力大小,以及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提出科学问题: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例如上述提到的三个主题。

2. 设计实验:学生需要根据课题的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科学操作,并制定实验预测。

3. 数据收集: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 结果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得出结论,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教学方案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学生完成小课题研究:1. 课前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相关主题,培养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研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科学方法。

3. 结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或电子文档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
小课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武汉市第八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备选“小课题”
几点提示:
1、参加武汉市第八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小学生,可以在下面的12个研究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开展研究。

2、必须在10月9日前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以A3的纸张(可正反两面都用)呈现。

3、研究报告要求反映出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过程、搜集到的证据、研究人(包括研究人所在区和学校)和指导教师(限1人)等方面的信息。

研究报告要能够充分证明研究者参与研究的过程。

4、“小课题研究”可以是学生独自一个人完成,也可以是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

5、组织方将对研究报告从版面安排的合理性及美观性、研究过程的真实性、研究证据的充分性以及与结论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比。

备选“小课题”:
1、蚯蚓生活习性方面的研究。

2、生态水瓶(缸或池)内,让生物之间相互良性影响最优化的研究。

3、自制酸泡菜研究。

4、促进小葱生长的研究。

5、改善社区(村镇)环境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6、厨房垃圾转化成肥料的方法及效果的研究。

7、植物生长与小白鼠生命活动影响方面的研究。

8、做竹筒水枪方面的研究。

9、周围生活的某种小虫子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研究。

10、用蚯蚓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的研究。

11、让饮料瓶飞得更高方法的研究。

12、香蕉腐烂过程的观察研究。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