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浣溪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见欢》ppt课件(28页)

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 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 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 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2024/3/18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秋色之中。
译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2024/3/18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浮现出词人 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 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 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 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 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024/3/18古 诗 源自 赏2024/3/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翻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怀旧
感伤 年华
片
易逝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无疑而问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对
比
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
2024/3/18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秋色之中。
译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2024/3/18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浮现出词人 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 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 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 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 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024/3/18古 诗 源自 赏2024/3/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翻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怀旧
感伤 年华
片
易逝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无疑而问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对
比
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
《浣溪沙》参考课件(共17张PPT)

学校、生二活、等初方步面感选知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理活解等诗方意面,选感择受自诗己人熟对悉自的然材和料人,生这的样感能悟够和更思好考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注重描写播:放注课重件描,写展可以示让诗文句章的更注加音生和动形解象释。,在引选导择学材生料时初,步可了以解选词取意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指料名,学如生人朗物读形象课、文景,色其描他写学等生,通认过真描听写读来,表互现相主题纠和正中读心音思和想停。顿。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理活解等诗方意面,选感择受自诗己人熟对悉自的然材和料人,生这的样感能悟够和更思好考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注重描写播:放注课重件描,写展可以示让诗文句章的更注加音生和动形解象释。,在引选导择学材生料时初,步可了以解选词取意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指料名,学如生人朗物读形象课、文景,色其描他写学等生,通认过真描听写读来,表互现相主题纠和正中读心音思和想停。顿。
《浣溪沙》课件PPT 完美版

浣溪沙
晏殊
读诗词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知人论世
晏殊,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 家、政治家。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 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晏 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又与欧阳修并称 “晏欧”。
明诗意
听着一曲刚填好的词喝着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天边西下的夕阳呀,几时能够回来再照天际?
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回来的燕 子好像旧时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彳亍徘徊。
品诗艺
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 今朝“新词”“酒一杯”,景色美好、心情愉悦。然天气、亭台如 “旧”,一种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词人不禁 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美景,“几时回”体现的是一种期盼其返又 深知难返的心态。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和对时光易逝的惆怅。
悟诗情
这首词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谢谢Leabharlann 品诗艺词人因“花落”(春尽、繁华易尽)而“无可奈何”(感伤),因 “燕归”是(旧识重来)而感“似曾相识”欣喜。在花开花落、燕去燕回 等景象中体现了一种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 但消逝的同时美好的事物仍会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 无。
在这样的深沉的情感影响下,词人“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在赏景, 也是在沉思。
晏殊
读诗词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知人论世
晏殊,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 家、政治家。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 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晏 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又与欧阳修并称 “晏欧”。
明诗意
听着一曲刚填好的词喝着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天边西下的夕阳呀,几时能够回来再照天际?
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回来的燕 子好像旧时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彳亍徘徊。
品诗艺
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 今朝“新词”“酒一杯”,景色美好、心情愉悦。然天气、亭台如 “旧”,一种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词人不禁 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美景,“几时回”体现的是一种期盼其返又 深知难返的心态。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和对时光易逝的惆怅。
悟诗情
这首词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谢谢Leabharlann 品诗艺词人因“花落”(春尽、繁华易尽)而“无可奈何”(感伤),因 “燕归”是(旧识重来)而感“似曾相识”欣喜。在花开花落、燕去燕回 等景象中体现了一种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 但消逝的同时美好的事物仍会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 无。
在这样的深沉的情感影响下,词人“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在赏景, 也是在沉思。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2(《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课件38张

作者 简介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 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
理词意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便的小船 z桨hào
清澈的水 wē河i 道yí弯曲悠长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 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天 圣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 部尚书。因直言论事被贬庐陵,后又因 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谥文忠。擅 长诗、词、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秋声赋》《采桑子》等。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
收复国土 qì请ng
南宋前线
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因金人独侵自占登,要上中请金原悲陵大风西乱将门看,自上着达己的这官的城万贵热楼里族泪,长们吹倚的纷到楼大纷扬观江逃州看在散前清夕,线秋阳什。时下么节流时的去候景。才色能收复国土?
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景象:清秋时节,词人独 自登楼,夕阳垂地,大地 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长 江流向远方,一派辽阔苍 茫、衰败肃杀景象。
词人的情感变化
悟诗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暮春时节品酒 吟词,有感于夕阳西下、繁花落尽、 燕来燕去的场景,表达了物是人非、 年华易逝的惋惜与无奈。
语言特色
融情于景 情与理有机结合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浣溪沙》PPT课件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 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 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除。
《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 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点明主旨,写出了 词人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的感 觉,更表明词人惜春,怀旧, 感伤,惆怅等心情。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
衔接中考
• 【理解默写】 • 1.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
千古名句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本文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4.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 之志,有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一的 词句是: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 句是:
浣溪沙
晏殊
-.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 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被 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是晏珠《珠玉词》中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抒写对 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 时光流逝的悼惜。
•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 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 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除。
《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 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点明主旨,写出了 词人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的感 觉,更表明词人惜春,怀旧, 感伤,惆怅等心情。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
衔接中考
• 【理解默写】 • 1.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
千古名句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本文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4.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 之志,有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一的 词句是: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 句是:
浣溪沙
晏殊
-.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 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被 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是晏珠《珠玉词》中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抒写对 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 时光流逝的悼惜。
【2024版】八年级上册《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ppt课件

*
ppt课件
鉴赏: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
ppt课件
鉴赏: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
ppt课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
ppt课件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创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
ppt课件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倩:请。
ppt课件
鉴赏: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
ppt课件
鉴赏: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
ppt课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
ppt课件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创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
ppt课件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倩:请。
初中语文课件 课外古诗词(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合作探究
4.这首词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并简要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本词的对比手法比较突出,例如“新”与“旧”的 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 “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 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本词小结
主旨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 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 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 正 因为其主题含蓄蕴藉,才使得它回味悠长、脍炙人 口吧。
崔颢
整体感知
作品朗读 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沉醉】大醉。 【回舟】乘船而回。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指天 黑路暗了。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整体感知
作品朗读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语解释: 【棹】桨。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 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 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微细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主旨
本词小结
这首词精练巧妙,趣闻盎然。词人构思精巧, 把移动的风景和轻松愉快的心情结合起来写,表达 了调皮灵动的心情,那股青春年少时蓬勃的朝气极 具感染力,因此也成为宋词史上的佳作之一。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搜集朱敦儒和李清照的资料,阅读词人其他 作品,精选一首进行改写,要求塑造出人物形 象,表达出特定的情感色彩,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PPT课件

一万卷书、一千 卷金石文、一张 琴、一局棋、一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本人一老翁。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如 梦 令
相 见 欢
采 桑 子
浣 溪 沙
课 外
古 【 【 【 【
常金轻一
诗 记 陵 舟 曲
溪城短新
词 亭 上 棹 词
日西西酒
诵 暮 楼 湖 一
】】好杯
读 】 】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宋】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封临淄公,谥 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著名文学 家、政治家。
为官40余年,历任要职,人称“太 平宰相”,更兼提拔后进,如欧阳修、 王安石等,皆出其门。
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 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类要》残本。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4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 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 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 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飞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 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 现愁情的物象,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
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 诗详的 秋 萧条《 声悲清”平凉。乐的表现季》的节中都的 ,是“ 秋愁景只闷所有的引一境起枝界的梧;是叶秋一,天种不又凄知是切多个少、 解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
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 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 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 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 是多么深长呀!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 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点出 自己的“离愁”。他的离 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 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 愁长恨。李后主的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可 见愁之深,恨之长。其心 中的滋味应是旁人所无法 理解的。
• “抬头望月,残月如钩。”此处若改 成“月似盘”你觉得如何呢?
1、不押韵。
2、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与全 词基调一致。
• 他抬头望月,月如钩,在伤心人 眼里,这残月不也象征着人事的 缺憾吗?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 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 关锁着冷冷的清秋,多么清冷的 环境啊!(此处明为写景,你认 为仅是写景吗?“寂寞”一词该 如何理解呢?)
• 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 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 纷繁难解。
•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 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 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 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 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 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 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 ”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1、为什么会“无言”?
(提示)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2、“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请用对称的
句式,续写两句:
词人愁绪满怀,缓缓独行。
他的步履
,神情
。
(提示)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
步履是那样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
神伤。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呈现出词 人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 后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 与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 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 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西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 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 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
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
作 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 者 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
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
简 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景写 人,人景合一。自然不光写天上月,院 内梧桐,而是写见桐见月的人,是深层 次的抒情。寂寞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 而是词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
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深 秋,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 “锁”字下的重而真切,因为这是一个 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被锁者, 实非“清秋”,亦人也。失去自由,生 不如死。
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 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 主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 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 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像 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 法摆脱。
•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 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介 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相见欢
•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 ,史
称 ,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
称为“
”
• 李煜
• 李后主
• 千古词帝
相 见 欢 李煜
古 诗 无言独上西楼, 欣 月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赏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 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 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
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
是
。
• 亡国哀思
• 凄婉
•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是 ,季节是 。
,时间
• 西楼台
• 夜晚
• 秋天
•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一句是写仰望之景,“ 一句是俯视之景。
• 上阕所写,全是后主 眼中之景,眼前的一
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 色彩。
•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 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 (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 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
• (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 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 么一种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 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 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 深。
请您 欣赏 相见欢(其二)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李煜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写 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作 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
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
背 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 景 见欢》为词牌名。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诗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翻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译色之幽中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 现愁情的物象,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
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 诗详的 秋 萧条《 声悲清”平凉。乐的表现季》的节中都的 ,是“ 秋愁景只闷所有的引一境起枝界的梧;是叶秋一,天种不又凄知是切多个少、 解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
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 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 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 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 是多么深长呀!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 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点出 自己的“离愁”。他的离 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 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 愁长恨。李后主的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可 见愁之深,恨之长。其心 中的滋味应是旁人所无法 理解的。
• “抬头望月,残月如钩。”此处若改 成“月似盘”你觉得如何呢?
1、不押韵。
2、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与全 词基调一致。
• 他抬头望月,月如钩,在伤心人 眼里,这残月不也象征着人事的 缺憾吗?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 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 关锁着冷冷的清秋,多么清冷的 环境啊!(此处明为写景,你认 为仅是写景吗?“寂寞”一词该 如何理解呢?)
• 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 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 纷繁难解。
•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 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 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 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 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 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 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 ”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1、为什么会“无言”?
(提示)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2、“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请用对称的
句式,续写两句:
词人愁绪满怀,缓缓独行。
他的步履
,神情
。
(提示)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
步履是那样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
神伤。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呈现出词 人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 后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 与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 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 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西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 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 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
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
作 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 者 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
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
简 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景写 人,人景合一。自然不光写天上月,院 内梧桐,而是写见桐见月的人,是深层 次的抒情。寂寞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 而是词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
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深 秋,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 “锁”字下的重而真切,因为这是一个 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被锁者, 实非“清秋”,亦人也。失去自由,生 不如死。
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 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 主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 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 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像 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 法摆脱。
•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 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介 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相见欢
•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 ,史
称 ,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
称为“
”
• 李煜
• 李后主
• 千古词帝
相 见 欢 李煜
古 诗 无言独上西楼, 欣 月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赏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 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 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
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
是
。
• 亡国哀思
• 凄婉
•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是 ,季节是 。
,时间
• 西楼台
• 夜晚
• 秋天
•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一句是写仰望之景,“ 一句是俯视之景。
• 上阕所写,全是后主 眼中之景,眼前的一
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 色彩。
•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 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 (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 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
• (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 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 么一种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 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 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 深。
请您 欣赏 相见欢(其二)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李煜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写 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作 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
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
背 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 景 见欢》为词牌名。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诗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翻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译色之幽中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