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晏殊《浣溪沙》pptx课件(28页)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 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 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 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 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 伤别怀旧之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
落-再落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片
怀旧
感伤 年华 易逝
人事 变迁
下 片
惜春
悼惜 春光 难留
时光 流逝
无疑而问 几时回
对新 比旧
对去 比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课堂小结
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 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 失的惋惜之情。
浣 溪 晏 沙 殊
古诗导入
晏殊简介
晏殊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与幼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小晏”,合称“二晏” •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简介
晏殊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 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婉约词的代 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 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 和谐,意境清新。
1.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2.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3.旧:旧时。 4.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 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 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 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 伤别怀旧之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
落-再落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片
怀旧
感伤 年华 易逝
人事 变迁
下 片
惜春
悼惜 春光 难留
时光 流逝
无疑而问 几时回
对新 比旧
对去 比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课堂小结
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 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 失的惋惜之情。
浣 溪 晏 沙 殊
古诗导入
晏殊简介
晏殊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与幼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小晏”,合称“二晏” •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简介
晏殊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 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婉约词的代 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 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 和谐,意境清新。
1.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2.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3.旧:旧时。 4.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 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优秀课件ppt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 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 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 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 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 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 情”。
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 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 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 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 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 诚,其感不胜拳挚。
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 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 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 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 “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浣溪沙
诵读课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一抹晚烟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课件(共30张PPT)

感悟小学
把自己的离愁、自己的 快乐、自己的所有感受写下 来,尽量用上 “词”的格 式。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7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感受诗人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理活解等诗方意面,选感择受自诗己人熟对悉自的然材和料人,生这的样感能悟够和更思好考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词人,豪放派词人的杰 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 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品有《江城子》、《水调 歌头》、《念奴娇》等。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课件

浣溪沙
[宋]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讲解
山下兰芽短浸溪
泡在水中。
山下那短短的兰芽浸泡在小溪之中。
松间沙路净无泥
松林间的一条沙石小路干净 得没有一点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形容雨声。 布谷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浣溪沙
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 今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
诗词朗读
暮色中细雨萧萧,远处传来布谷鸟 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
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谁说青春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流水尚能西!
你看门前的流水也能向西奔流!
Hale Waihona Puke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 感慨时光的流逝。
不要再感慨白发暮年时光流逝了。
指黄鸡报晓。
“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__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那四个画面。
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暮啼。
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 下阕:写作者虽身处闲境,仍然力求 振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
“暮雨”和“子规”烘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 禁心生悲凉。
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 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
[宋]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讲解
山下兰芽短浸溪
泡在水中。
山下那短短的兰芽浸泡在小溪之中。
松间沙路净无泥
松林间的一条沙石小路干净 得没有一点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形容雨声。 布谷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浣溪沙
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 今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
诗词朗读
暮色中细雨萧萧,远处传来布谷鸟 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
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谁说青春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流水尚能西!
你看门前的流水也能向西奔流!
Hale Waihona Puke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 感慨时光的流逝。
不要再感慨白发暮年时光流逝了。
指黄鸡报晓。
“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__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那四个画面。
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暮啼。
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 下阕:写作者虽身处闲境,仍然力求 振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
“暮雨”和“子规”烘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 禁心生悲凉。
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 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
《浣溪沙》PPT课件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 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 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除。
《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 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点明主旨,写出了 词人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的感 觉,更表明词人惜春,怀旧, 感伤,惆怅等心情。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
衔接中考
• 【理解默写】 • 1.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
千古名句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本文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4.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 之志,有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一的 词句是: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 句是:
浣溪沙
晏殊
-.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 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被 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是晏珠《珠玉词》中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抒写对 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 时光流逝的悼惜。
•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 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 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除。
《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 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点明主旨,写出了 词人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的感 觉,更表明词人惜春,怀旧, 感伤,惆怅等心情。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
衔接中考
• 【理解默写】 • 1.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
千古名句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本文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4.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 之志,有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一的 词句是: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 句是:
浣溪沙
晏殊
-.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 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被 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是晏珠《珠玉词》中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抒写对 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 时光流逝的悼惜。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PPT(完美版)课件

理解词语
那畔: 那边。 吹断: 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 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
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 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 “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 情。 ” 荒戍垒: 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情景导入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年词人,面对深秋远远 的边塞 ,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感受词的 情怀。
1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文章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 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 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 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2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3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随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如果是调查某一事件的始末,就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写
出来。
B.无论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要做到叙议结合,也就是观点和材料 相统一。 C.虽然英雄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 神永存。 D.由于时代的局限,那么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要注 意鉴别。
那畔: 那边。 吹断: 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 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
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 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 “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 情。 ” 荒戍垒: 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情景导入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年词人,面对深秋远远 的边塞 ,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感受词的 情怀。
1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文章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 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 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 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2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3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随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如果是调查某一事件的始末,就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写
出来。
B.无论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要做到叙议结合,也就是观点和材料 相统一。 C.虽然英雄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 神永存。 D.由于时代的局限,那么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要注 意鉴别。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浣溪沙(晏殊)》|鲁教版 (共10张PPT)

•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 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 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 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 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 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 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 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 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写 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 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更是传诵名句。
•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 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 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8:04:5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写 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 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更是传诵名句。
•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 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 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8:04:5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共18张PPT)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是歌新词,作者在花 园里一边喝酒,一边轻轻地吟着自己新写的词,饮酒 吟诗,这本是封建士大夫的一种理想生活,生活应是 很惬意的、欢乐的,果真如此吗?
词中第一句中连用两个“一”,新词是一曲,词 是一杯,人是一个,自吟自饮,却让我们感到的却是 寂寞与惆怅,他饮酒却是借酒浇愁,愁从何来呢?
理解词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填一首新词,喝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燕归来。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小园满是落花的小路上,
我独自在这徘徊。
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晏殊在 这首词中所写的吗?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
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4.“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
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又蕴含
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
在它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5.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借景抒怀,作者借暮春“花落 去”、“燕归来”的景色,表现作者感伤 时光流逝,伤别怀人的情感。作者巧妙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结合,浑然天成。
1.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练习
【练习】二 1、全诗思绪都围绕“独”字来抒写。 2、“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 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悲叹。 3、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 赏。 答: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 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 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 作者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 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 时回?”这句句子。
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 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 ”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 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 “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 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 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 时候回来。
•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 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 春。
•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 小路。徘徊:来回走。
“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 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 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 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
• 整首词作者书写了:花的凋落,春的消逝,
• 暗喻:时光的流逝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 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 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 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 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 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
难点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 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 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当堂练习
【练习】一 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暮春。从花落去可以看出。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 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 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 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 罢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 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总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 之情。
词之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 感叹流光的易逝;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落花、归燕),着 重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 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 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品读背诵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诗词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 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 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 情思。
难点赏析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 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难点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பைடு நூலகம்
品词明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 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 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 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 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 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人 (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浣溪沙,唐教坊 曲名,后用为词牌。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 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 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课外拾金
1、正确、有感情的吟诵《浣溪沙》。 2、结合今天的授课内容,重温该词,完 成目标。对该课讲解的重点加以记忆。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 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 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 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 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 迟暮落寞的感伤。
•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 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 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浣溪沙》
晏殊
教学目标
1、在自由诵读中感受本词的语言清丽自然的 特色。(课前温习内容) 2、体会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感 受。 3、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刻 内涵。 (重难点)
品读诗词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