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纳兰性德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浣溪沙-PPT课件资料

浣溪沙-PPT课件资料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 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 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 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 其感不胜拳挚。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 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 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 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 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 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 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 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 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浣溪沙
精品模版-助您成长
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2.能够体会词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纳兰性德】(1655—1685), 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 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浣溪沙 纳兰性德(共9张PPT)

浣溪沙 纳兰性德(共9张PPT)
浣溪沙 纳兰性德
第1页,共9页。
作家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假设,号楞伽 (léng qié)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 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 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 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 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开展 奠定根底。
第6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词句注释: 1、那畔:那边。
2、“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 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3、假设为:怎为。
4、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第5页,共9页。
我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 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 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 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 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 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 潮起伏不平。
4、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假设何,可想而知。
深秋远塞假设为情。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 chān梭suō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
惘之情。 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
古今幽恨几时平!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优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优课件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今幽恨几时平!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浣溪沙
诵读课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 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 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 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 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 诚,其感不胜拳挚。
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 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 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 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 “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最新)ppt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最新)ppt

8.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奥楚蔑洛夫的 性格, 窥见了 当时的 沙皇俄 国社会 ,了解 了作品 的主题 和写作 特色, 也谈了 形形色 色的“ 变色龙 ”们。
9.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篇小说有了更 为深刻 的认识 ,也希 望我们 的同学 们能对 文学作 品中的 和生活 中的“ 变色龙 ”们有 着客观 的评判 标准, 做一个 不忘初 心,真 诚正直 的少年.
风光,抒发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 (3)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1.根据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真题,总 结出文 言文阅 读中文 本概括 分析题 这一题 型的特 点,每 一个选 项都由 论点和 论据的 形式组 成陈述 的。
1、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 映。一 个王朝 成功的 经验和 失败的 教训往 往成为 后来的 政治家 和思想 家的素 材。他 们思考 和论证 往事的 得失, 以史为 鉴,为 当朝和 后代的 统治者 提供新 的治国 方针。
2.赵括初学兵法之时,便认为自己非 常聪慧 ,性格 自大狂 妄,认 为天下 没有敌 手,兵 家之事 是需要 慎重考 虑而代 价惨重 的,但 赵括并 不在意 ,随口 就谈兵 。
3.态度不端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不知道 在战场 上如何 应用, 如何变 通。赵 括不尊 重士兵 ,军中 士兵一 不信服 他,赵 括心中 只有赏 赐的金 钱,只 懂得独 享,而 不懂得 与士兵 分享, 贪图一 己私利 ,没有 大将风 范。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 北风呼啸,战马嘶鸣 深秋的边塞增添豪情
内容赏析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战地风光
晚烟袅然升起 营垒荒凉萧瑟
落日斜照关城
内容赏析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PPT(完美版)课件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PPT(完美版)课件
理解词语
那畔: 那边。 吹断: 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 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
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 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 “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 情。 ” 荒戍垒: 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完美版)
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情景导入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年词人,面对深秋远远 的边塞 ,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感受词的 情怀。
1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文章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 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 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 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2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13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PPT
随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如果是调查某一事件的始末,就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写
出来。
B.无论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要做到叙议结合,也就是观点和材料 相统一。 C.虽然英雄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 神永存。 D.由于时代的局限,那么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要注 意鉴别。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优质课件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优质课件

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 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 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 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 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 诚,其感不胜拳挚。
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 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 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 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 “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1、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 句中“断”字的妙处
“断”字描绘出凛冽的北风阻断马 嘶叫的现象,突出了人被阻绝在荒 凉之地的感觉。
2、这阕词下片开头两句的量词 “一”“半”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 句简要赏析
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 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这两句话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落 日半斜,给人以萧疏、稀薄之感, “一”“半”两个量词,突出了塞外 的空阔荒凉。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 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 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 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 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 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 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纳兰性德《浣溪沙》ppt课件

纳兰性德《浣溪沙》ppt课件

纳兰性德《浣溪沙》ppt课件纳兰性德《浣溪沙》ppt课件《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提供了《浣溪沙》的ppt,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⑥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⑦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鉴赏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怎样的情怀。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古今幽恨几时平!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北 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 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 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 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
北风吹断马嘶声
意象
情感
马嘶—— 战争态势紧张 ——忧虑之思
北风—— 凛冽肃杀,凄凉——凄凉之悲 吹断—— 边塞偏远空旷——思乡之情
孤独之感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描写 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手法
描写了
抒发了
(1)白描,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 得更加荒凉,夕阳斜照在关塞的城堡上; (2)写出边塞荒凉、萧瑟之景; (3)抒发词人奉旨出塞的怅惘之情。
下阕,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 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结句“古今幽恨几时 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 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 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 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全词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 发了对人生、世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后以 “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
整体感知
意象
景物
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上片:云山 北风 马嘶 深秋
深秋远塞的 凄凉之景
上片主要描写行程,
——愁绪纷乱
并点明时令与心情。
凄 惘 之
一抹晚烟荒戍垒, 下片:晚烟 荒戍垒
荒烟落照的 情
半竿斜日旧关城。 斜日 旧关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 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 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 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 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SUCCESS
THANK YOU
2019/8/8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 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 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 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 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 诚,其感不胜拳挚。
整体感知
上片:勾勒了一幅边关苦寒空 旷的深秋晚景图
下片:抒发作者历史的厚重感 和今古之悲。
SUCCESS
THANK YOU
2019/8/8
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 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极言风声之强劲.
“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 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 的感觉.
深秋远塞若为情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 境若何,可想而知。听了这肃杀之声,只 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 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 旗杆,而关城依旧。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诗人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 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 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 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 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 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 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 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 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全词译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 塞若为情。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 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 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 几时平。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 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 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 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 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 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 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诵读课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重点词
①那畔:那边。 ②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 了。 ③若为情: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 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 呢!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