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翻译赏析【清】纳兰性德

合集下载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清代〕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翻译: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

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

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

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客:过客。

赏析: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

这句通过“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

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

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

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

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清代〕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翻译: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

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

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飘零:飘落零散。

旧游:昔日之游。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

才:一作“疑”。

著雨;春雨微著。

柔绿:柔嫩的绿柳。

一说嫩绿的叶子。

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

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

销尽:茫然若失。

销尽;消散。

赏析: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

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

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

“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

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

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

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

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

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

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引言:《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和《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词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纳兰性德《浣溪沙》两篇词章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词人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词人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注释:那畔:那边。

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若,怎。

若为,怎为之意。

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与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与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①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②。

一抹晚烟荒戍垒③,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①那畔:那边。

②若为情:何以为情,是怎样的情怀。

③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戍守的人已归了,留下边地的残堡。

十七世纪的草原,那些身向云山的身影,留给了吹断马嘶的北风。

射中过深秋的箭,挂过边塞的铁钉,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晚烟。

一切都老了,一切都抹上夕一一的锈。

只有一座旧城,不能再?望,不能再系马。

你黯然地卸了鞍。

你的行囊没有剑。

历史的锁,没有钥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

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

与此一首写作同时尚有《沁园春》(试望一?一山)、《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词作。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一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一精一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古诗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翻译赏析《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

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前言】《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该篇词作上阕以春夜景致开端,杏花微雨,着重写景,下阕写因相思而失望的心情。

虽明写春色似如美酒浓烈,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清隽自然,描写爱情真挚缠绵。

【注释】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2、莲漏:即莲花漏。

宋毛滂《武陵春》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

红绡:代指红色花朵。

4、那:犹奈。

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

”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

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那将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

5、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6、倩:请。

【翻译】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鉴赏】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

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

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

下阙抒情。

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

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

“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

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一半残阳下小楼。

珠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
无绪:无情绪。

盈盈:身段柔美、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

【评析】
此词写词人无意中瞥见佳人而心底略起涟漪,虽是情景偶合,但写来情灵摇荡,得自然真率之趣。

前二句写残阳下楼、珠帘挂钩,乃一日之最易触动内心之时,歇拍一句由此引出情绪,语势自然。

无绪者,无聊也;“不能愁”者,不能无愁也;倚阑者,欲有所见也。

按照常规写法,下阕当由此愁绪而生发,但词人却空灵其笔,只就倚阑所见写去:一个体态轻盈,几乎是素妆骑马的女子从眼前经过。

词人不仅极写其天然风韵,更写出其见人羞涩的情态与回头对视的多情。

这一眼神偶遇的瞬间,或许消解了原本深藏在词人心中的愁情,使词的情感从低沉转向明朗、轻松甚至活泼。

其情感之转折颇有意味。

此词也深得词体“要眇宜修”之致,语言轻柔、细腻而幽美,残阳是“一半”,楼是“小”,珠帘是“斜”控,金钩是“软”,骑马者“盈盈”,妆“薄”黛亦“浅”,等等。

凡此衬写其隐约无端之情,才显得辞情相称。

此词堪称婉约词之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若是真爱谢娘的,因此在那个 时刻才得以逼近爱惘然微妙的本相: 一只通灵的小狐狸,拒绝被任何人驯 养。

一时之间言语尽了,情意仍是相 看两不厌地深长绵延,他看见她卧在 红绵枕上,发间的紫玉钗在灯影下摇 曳轻颤。在灯下端看她的容颜,她的 举止,都是如玉生香。这样恰到好处, 自己却拿不出什么话来赞她,心知她 是好的,口中说不出来,勉强去说也 是词不达意,亦不可轻言挑逗。明明 是亲近相对的眼前人,心里竟陡然生 出佳人谁属的惘怅。
这首词一说是容若写给青梅竹马的恋人 却 粉 紫 的,一说是新婚之后,写给妻子卢氏的。我 无 冷 玉 个人比较倾向于前者。没什么证据,只是一 言 枕 钗 种感觉,这钟青涩揣测的爱是属于年少恋事。 。 函 斜 边灯 我一直在想,在容若的生命中,在卢氏 。影 之前,如果真的曾出现过另一个他深爱的女 相背 子,那么她应该是什么样子?又是否真的姓 看, 那个情意难当的“谢”字?姑且都当是存在 好红 过的吧,情相本虚幻,有过没有过其实都不 处绵 是信口雌黄。 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的携手并行,只有 两条路:继续或放弃,是并肩观望世间风月 后的花好月圆;抑或是,看到那边风景更好 的果断离散。《饮水词》中那么多哀婉情思。 或悔或恨,情衷未偿,容若的放弃显然是有 外因掺夹,这种种矛盾痛苦实在不是成天对 牢一个爱定了自己的妻子,两情相悦可以衍 生出来的。
词中起句“十八年来堕世间”,化用李商隐《曼倩辞》中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梦归碧桃闲。”的现成句子,其典出 于《仙吏传· 东方朔传》。故事说的是,东方朔临死时对人说, 天底下只有太王公是知道我的。他死了以后,汉武帝便招太王 公来问:“尔知东方朔乎?”那太王公否认,说他只善于观星 历,并不知道东方朔何许人。武帝又问他,天上的星星都在吧? 太王公回答道:“诸星俱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矣。” 武帝才知道,原来在他身边出谋划十八年的东方朔是岁星临凡。 容若用此典不止是点出伊人年少,更隐言两人青梅竹马。
阿嚼十 谁蕊八 边弄年 ?冰来 弦坠 ,世 多间 情, 情吹 寄花
浣 溪 沙
古时男子传宗接代是为人伦大任, 甚少娶得自己心中所喜的女子,常常揭 盖头之前还不知道对面的女子长什么样 子,有爱也是后来的事。容若是明珠长 子,这便注定了他的爱情永远要摆在家 族的责任之后,无可逃避抗拒。容若在 谢娘之后,心知必会有一个人来取代她, 是谁并不重要。娶卢氏是责任还是需要? 无从知晓。 在容若的词中,又仿佛看见他们曾 经相处的情景:她是多才的,文墨一定 很通,而且善弄筝萧。某个清寒月夜, 容若听见萧声,循声来到她住的地方, 看见她立在回廊上吹萧,形影清瘦,眉 目在月光中逾加清凉出尘。
容若并没有从谢娘的相貌、外表、衣着方面去写,而是通 过对她的几个动作的捕捉,描绘出一个娇憨可爱、温柔率真的 女子。“吹花”,其实就是“吹叶”,即用树叶吹出音调来; “嚼蕊”是嚼花蕊,使口中带有香气;“冰弦”则是冰蚕丝做 的琴弦。《太真外传》里曾经记载过开元中,中官白季贞从四 川带回来一把琵琶献给杨贵妃,其弦乃“拘弥国所贡绿冰蚕 丝”。容若后来的悼亡词中也有“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 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清平乐》的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