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练习含答案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扬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纳兰性德:皇帝待卫,长期护驾在外。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4分)
答案:
10.(1)千万条杨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了北方。
(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护卫生涯的厌倦,以及对家乡和闺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纳兰性德和李清照都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虽然两人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两人的此风都是属于伤感、哀愁的.风格。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的《一剪梅》的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
《浣溪沙》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一剪梅》①宋李清照②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
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答:《浣溪沙》怀念亡妻的哀思与伤心;由“西风”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一剪梅》相思丈夫的愁苦或惆怅,由“香残”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浣溪沙》以“黄叶”“残阳”等意象与“西风”“独自凉”呼应,渲染愁思之情;《一剪梅》以“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与“香残玉簟秋”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
(4 分)答:“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之心痛,因为这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仿佛字字皆血泪。
“寻常”二字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含丰富的情感。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1] ,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

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浣溪沙〔纳兰性德〕篇1浣溪沙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p 。
【参考答案】上片的情感基调是消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
突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
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
使原来消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
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芒。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那么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敏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绘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而容假设的这一阙《浣溪沙》,那么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
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光阴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
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
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落日的余晖宛假设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
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
纳兰性德《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
1.《浣溪沙》中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和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的句子是: , 。
整个边关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2.《浣溪沙》中点明此行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句子是:。
3.《浣溪沙》中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是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的句子是:。
4.《浣溪沙》中写作者边塞所见,精劲深雄,填补了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的句子是: , 。
5.《浣溪沙》中“”写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作者不禁感慨“
”。
6. , ,深秋远塞若为情!
7.《浣溪沙》中“”说明行程辽远。
8. , 。
古今幽恨几时平!
9.《浣溪沙》词中“ ,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默写答案
1.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2.身向云山那畔行。
3.古今幽恨几时平。
4.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5.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6.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7.身向云山那畔行。
8.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9.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赏读纳兰性德的书法作品《浣溪沙》,请将其中描写营垒、关城荒凉破败的句子,用楷体正确规范地写到田字格里内。
【答案】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汉字书写要求用楷体字工整、美观地书写。
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理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
《浣溪沙》全文内容为“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其中“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句描写了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的景象。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练习含答案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练习含答案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练习含答案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
)情深,志趣相投。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
参考答案
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分)
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
(1分)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
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
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
(2分)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2分)。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练习含答案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 、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
)情深,志趣相投。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 分)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 分) 参考答案 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 凄清的秋景, 烘托 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 分) 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 活的深情怀想。
(1 分)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 疏窗空室, 不觉沉思往事; 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 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 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
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 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
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
(2 分)词句 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