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书法作品欣赏【国展扇面书法作品】
书法鉴赏 国展篆书作品形式分析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册国 页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册国 页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对国 联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对国 联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对国 联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对国 联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对国 联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横国 幅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条国 屏展 及篆 变书 化作
品 中 的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说明文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将文学、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进行说明。
首先,扇面书画的构图美是其形式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扇面书画的构图通常非常精致,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构图,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在扇面书画中,画面中的元素通常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元素通过精心的构图和布局,形成了一幅幅具有深远意境的画面。
其次,扇面书画的色彩美也是其形式美感的重要体现。
扇面书画的色彩通常非常鲜明,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调,将画面中的元素表现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扇面书画中,色彩的运用不仅是为了表现画面的美感,更是为了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扇面书画的书法美也是其形式美感的重要方面。
在扇面书画中,书法通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书法的运用,将文字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在扇面书画中,书法的字体和书写方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和要求不仅是为了保证书法的质量,更是为了使书法与画面更加协调和统一。
综上所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构图美、色彩美和书法美等方面。
这些美感元素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形成了一幅幅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通过对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的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适合扇子题字的古诗句

1.适合扇面的诗词扇面书法有折扇、团扇两种。
折扇扇面上宽下窄成幅射状,书写时一般为一行字数多,一行字数少,以求参差疏密。
团扇扇面一般为圆形,书写时应随开布局。
这里介绍一下折扇扇面这种创作形式。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折扇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
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
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
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
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
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并奉上一首适合此书法纸的诗.诗不一定有可以写的话到是有一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根据字数确定书写格式,折扇形的紧凑或松散是可以根据内容来选择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也:行书书写在折扇上,偏偏又须骑行书写,困难很大。
凸痕与凹痕对软软的毛笔反应也不一样,不经实践很难体会其中的滋味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圆形纸书以对联状崆,醒目大方。
隶书的横势,对团扇左右之空档起到弥补的作用 董小宛 其小楷工整清秀,毫端尽得古书家精髓;细品诗境,感怀伤秋,可感受到在封建礼教重重束缚下一个弱冠女子追求自由的心声。
现将诗词摘录于下,而且都为扇面:一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二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三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四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28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评论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石祖轩扇面 张 蕾/作张蕾先生的书法。
师法之道追本溯源,深入“二王”“宋四家”颜真卿及明清诸家,用笔方圆兼施,碑意、隶意互藏。
他的书法,用笔特征、结体面貌、线条意趣,似乎都能在“二王”、汉碑及明清书法经典中找到影子,但有善隐其形迹,不求奇异,但求率性,海纳百川,合雅而成自己的隽秀雅雅之风。
正如石涛所说:“法无定,定无法。
”齐白石尝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张蕾学而有似,似而不死,此乃大功力、大智慧也。
张蕾书法精于隶、行草,上承先贤之法,下接灵犀之妙。
其临池数十载,遍摹历代名家之法帖,技法娴熟,笔法顿挫有致,线条苍劲雄浑,墨气淋漓充沛,虚实转承自然。
一个人能否写好字,与他的学历无关,与他的地位无关,与他的经济状况无关,但与他的周围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古都西安,书家名人辈出,这里是追梦之地,是艺术的殿堂。
陕西书坛历来高手荟萃,俊才云集,不断涌现出名家,不仅在陕西书坛出类拔萃,也是构成中国书法史的重要内容。
张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影响大矣。
张蕾先生坚持不懈地继承优秀传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不被时下浮躁不安的怪诞书风所侵袭,时刻在研磨经典,把握当代。
张蕾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出入古今,融合南北,早已显示出他非凡的创作实力和发展潜力。
清人刘熙载云:“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
”观张蕾行草,上接“二王”正脉,下承明清学理,笔法简古,蕴含金石之趣,结体俊朗而不失凝重沉郁。
他强调行笔的自然,不去精雕细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炼,如春风徐徐,似小溪悠扬,挥写出一波三折、寓静于动的线条,显现出生命的张力和跌宕的节奏。
其行草刘脊虚029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石祖轩《石涛题画文一则》 张 蕾/作 张蕾简介:张蕾,别署张安行,号蓝田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公益行组委会研究员、北京林萃书院副院长、北兰亭书友会会员、江苏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盐城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适合写扇面的诗词

适合写扇面的诗词
扇面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品,既可用于遮阳,又可用于装饰。
而在扇面上写上一段美好的诗词,则更能增添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首适合写在扇面上的诗词,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1.绿树浓阴遮不住,万里晴空一鹭飞。
这首诗词描绘了绿树浓阴下一只自由翱翔的白鹭,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非常适合写在扇面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色的诗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扇面上书写此诗词,不仅可以表现江南的秀丽风光,还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心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崇高事业和永恒价值的追求,非常适合用于激励人心的场合。
将其写在扇面上,可以提醒人们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忱和追求。
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
将其写在扇面上,使得扇面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能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之苦与坚守之坚强的诗词,适合用于表达对爱人的情感。
将其写在扇面上,扇面就成了承载爱情宣言的载体,更加富有情感。
总之,适合写扇面的诗词应该具有美丽的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不仅要注重诗词的选取,还要注意扇面上的书写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
只有将诗词与扇面完美结合,才能展现出扇面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使用扇面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文化与艺术的价值。
扇面的特殊形制与当代扇面书法创作

人文研究扇面的特殊形制与当代扇面书法创作□赖起凤1罗明2摘要:扇面形制特殊的物质规定性,客观地决定了相应的书扇原则。
该文通过分析展览机制下的当代扇面书法创作现状,反思当代扇面书法创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当代扇面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滞后于创作实践;当代扇面书法创作分属两条路线,或为展览而作,或为日常酬赠进行单帧扇面书写,两者之间有所差异。
扇面作为视觉艺术的形式载体的意义更加凸显,当代扇面书法创作既呈现出与扇面文化相冲突的一面,又保留着部分扇面形制固有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折扇团扇空间展览机制扇面书法创作扇面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
与古代相比,扇面书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地位和受关注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章从扇面文化和扇面形制的特殊物质规定性出发,探索展览机制下当代扇面书法创作的总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扇面形制的特殊物质规定性与书扇原则用于书画创作的扇面形制,以团扇、折扇两大类为主。
团扇有圆形、椭圆形、腰形及不规则形。
团扇环周圆弧,外形精巧柔美。
折扇上宽下窄,左右直边,上下弧圆,直线与曲线共同组成扇形,曲直互济,刚柔并重。
古往今来,众多文士在这盈尺之间雅玩不倦,创作出无数书画佳构。
扇面的小品型书画形制特征,突出的特点是精致小巧。
这决定了扇书微里见宏、小中有大、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表现原则。
扇面是小品大艺,适合小楷、行书、小草等书体在其中驰骋,要求书家在笔法、结字、空间关系的处理上尽精微、致广大。
扇面书写有一定难度,需要书家精心设计。
书扇并非易事,主要是因为其有着迥异于其他书法形制的物质规定。
团扇的四周圆弧(异形团扇弧边或凹或凸,或者局部化弧边为直边),折扇的上下圆弧、扇骨朝中心辐射后渐渐变窄的空间、折痕等这些特殊物质性规定,使扇面书法创作存在一定困难。
扇面的特殊形制特征使扇书创作需要遵循相应的书写规律。
团扇的书写规则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遵循四周向中心收缩的原则,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两侧短、中间长,将正文与落款随形布势,以求与扇面外形和谐;另一类是圆中取方,文字内容写成方块形,以求与扇形方圆相济。
出入君怀袖咫尺藏乾坤——广东省博物馆藏明代折扇(扇面)赏析

出入君怀袖咫尺藏乾坤——广东省博物馆藏明代折扇(扇面)赏析陈曦【摘要】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富裕,折扇深受文人雅士青睐,被赋予丰富的艺术内涵.其可纳凉遮羞,亦可载书法、绘画、诗词等,集实用功能与艺术观赏功能于一身,成为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缩影.本文将对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明代折扇(扇面)进行艺术赏析,以期向观者展现其方寸间的优雅,让观者更多感受到中华艺术的魅力.【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广东省博物馆;明代;折扇;扇面【作者】陈曦【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折扇出现的时间,学界主要集中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折扇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
《南齐书》卷三六《刘祥传》载:“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
”后《资治通鉴》卷一三五,元代胡三省补注:“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考索·扇》中亦从此观点。
其二,认为折扇最早出现在北宋,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彼(高丽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卖物。
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
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
近岁尤秘惜,典客盖稀有得之。
[1]对此,邓椿《画继》也有记载: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折以为扇……展之广三四寸,合之止两指许”“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折叠扇者,其柄以铜厌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
板上罨画山川、人物、松竹、花草,亦可喜。
[2]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记载:“折叠扇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
”陆深在其《春风堂随笔》中叙述:“今世所用折叠扇亦名聚头扇,吾乡张东海先生以为贡于东,永乐间盛行中国。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历史学家周一良曾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提到,他并不认同前人关于“腰扇即折扇”的说法,认为“折叠之扇北宋时始传入,南北朝尚未有之”[3],后人皆引宋人著作,论证北宋始有折扇,举证详确,较为可信,对于折扇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观点并无直接证据。
故宫馆藏明清名家书法扇面欣赏

故宫馆藏明清名家书法扇面欣赏夏日里,一扇在手,风雅清凉……文徵明草书旧作二首扇页旧作二首扇页,明,文徵明书,纸本,草书,纵18.1厘米,横53厘米。
释文:久客念当归,何待秋风生。
黄花有佳色,青山无俗情。
是间有真乐,悠悠空令名。
履道心神融,驰劳情意凿。
是非两悠悠,大梦谁当觉。
陶翁终已久,畴须问今昨。
款署:“旧作二首,闲录一过,戊戌八月晦日,徵明”。
此书录文徵明自作诗《归来堂》和《今是亭》两首,载《文氏五家集》卷一,时年六十九岁。
文徵明这段时间的草书作品较多,而到了晚年几乎就见不到了。
此扇面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跌宕起伏富有节奏,虽为狂草,然有规有矩,绝无草率之笔,有张旭、怀素草书的意味。
王宠楷书谢康乐诗扇页《谢康乐诗》扇页,明,王宠书,金笺,楷书,纵17.7厘米,横54.3厘米。
此扇录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两首古诗,第一首《过始宁墅诗》从“束发怀耿介”到“无令孤愿言”,其后至结尾为第二首《富春渚诗》。
款署“王宠”,钤印“王宠私印”、“履吉之印”。
王宠此扇书法秀劲,纸墨精良,其楷书已摆脱早年摹仿虞世南、智永的状态,以己意书之,风神疏朗,是其楷书中的佳作。
蔡羽楷书游金陵诗扇页《游金陵诗》扇页,明,蔡羽书,洒金笺,扇页,纵15.3厘米,横43.6厘米,楷书,32行。
释文:禾黍离离苧葛轻,天河流水照人明。
百重紫气浮陵谷,千堞黄金拥帝城。
甬道从来方骑入,景风偏傍上林生。
日高正见长杨殿,白面书生挂剑行。
右入高桥门。
镐京元是旧封疆,紫禁重重鏁未央。
画角常吹城上月,羽林犹宿殿前霜。
陂塘潋滟天渠远,观阁玲珑苑树长。
闻道明堂有钟鼎,几多功德记天王。
右朝阳门望禁中。
钟阜千年自郁盘,曾将帝泽润空坛。
草径御跸金鸾远,风递长陵玉树寒。
台殿不知从地转,丹青常得绕廊看。
禅房屈幽曲无匠,羞杀行人暂解鞍。
右灵谷寺。
都门烟树接微茫,立马高台揽睇长。
江势西来分楚尾,山形似断是滁阳。
红尘厌见腰肢醉,花雨犹传佛地香。
四壁僧廊一声磬,长干坊外路歧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面书法作品欣赏【国展扇面书法作品】
在书法国展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精美的书法作品,其中有许多扇面书法作品,非常的有艺术欣赏价值,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国展扇面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国展扇面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扇面书法作品图片1
国展扇面书法作品图片2
国展扇面书法作品图片3
国展扇面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是艺术语言,也是语言艺术
书法是造型艺术,实为当然,不证自明。
不过,书法也属于语言艺术和表演艺术,这却比较突兀,需要论证。
书风合于文风相得益彰,先看书法与语言艺术。
谈起书法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语言,而是文字。
这是必然的,以文字为素材,正是书法区别于抽象画的首要条件。
文字有形、声、义三要素。
人们普遍认为,对书法而言,形是至关重要的,声和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观念与西方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西方美学体系中,与书法最接近的艺术当属绘画,绘画是形与色的艺术。
着眼于形,可以顺理成章地将西方现代绘画理论移植于书法。
但是,光是着眼于文字的形,不但无法区分绘画与书法,而且根本不可能回答:书法何以一定要以文字为素材?文字本来是为了保存语言而被发明出来的。
语言有声音与意义两个要素,为行文简便故,我们不妨暂时隔离“声”,仅考虑“义”。
由于使用文字,语言的意义被一起带入整个作品,恰如形影相随。
必须承认,对书法来说,形是第一位的,义是第二位的;形是主导性的,义是辅助性的;形是主角,义是背景;形是中心,义是边缘。
但是,第二位、辅助性、背景、边缘、影子……并不是没有,而且不可或缺。
按照现象学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观点,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或“图—底”结构。
在这个意义上,书法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的确,语言的意义是书法摆脱不掉、无法舍弃的因素。
先看内容方面。
孙过庭《书谱》有一段评论:“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在《乐毅论》《画像赞》《黄庭经》《太师箴》《兰亭序》等作品中,使王羲之的书风发生变化的,正是文字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文字的意义所构成的。
书风合于文风,相得益彰。
书法意味无法“一览无余”
再看形式方面。
语言之意义不可或缺,还因为语词的意义会构成语句,决定了阅读次序和书写次序。
语句在时间中展开,同时,许多语句构成段落篇章,也得言之有序,方能言之有物,于是,书法作品的书写便不能不沿着既定的时间序列展开。
不错,任何一幅绘画的创作也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是,绘画要的只是最后的整体效果,作画的次序完全可以颠倒。
而书法创作的时间性则是被文字预先规定好了的,书写次序顺从于阅读次序。
书法创作必须服从语句的逻辑次序,一字一句,按部就班,落笔无悔,不可更改。
行草、狂草尤其如此。
因此,比较而言,创作过程的时间性,外在于绘画作品,内在于书法作品。
书法与抽象绘画的主要差异,在此得以彰显。
创作如此,接受亦然。
绘画是瞬间造型艺术,观众可以一
眼把握作品整体,“一目了然”。
书法作品成品尽管也可以为观众“一目了然”,但是观众并不会停留于这“一眼”,书法作品也不会被“一览无余”。
观众还要进一步跟踪书写的先后次序,同时争取将文字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把语言艺术的因素渗入书法之中,丰富、充实和深化书法作品的意味。
总之,书法作品就像一轮明月,将自己的形象浮现在一个光圈之中。
假如完全没有了语言艺术的背景,书法作品无疑会显得比较单薄,成了没有影子的形体。
书法当然不是纯粹的语言艺术,但在书法作品的完整构成中,显然蕴含着一个语言艺术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