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的历史意义介绍
戴安澜与昆仑关战役

45农家之友 2017. 12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名为《五律·海鸥将军千古》的诗是毛泽东在延安写的。
被毛泽东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就是戴安澜,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号海鸥。
1924年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心中十分难过,为了表达自己誓死保卫中华的决心,遂改名为“安澜”,取挽巨澜于既倒之意。
1939年,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这一年他仅有35岁。
而第200师对外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9月,日军发动桂南战役,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的最主要补给路线。
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运进中国的补给物资的85%经过此线。
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
日本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日军桂南战役的主力第5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号称“钢军”。
昆仑关战役,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蒋介石决定投入他的老本。
1939年11月16日,蒋介石调其最精锐的第5军归白崇禧指挥,投入昆仑关战役。
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
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阵亡。
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
此次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的昆仑山上,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
论昆仑关遗址的当代意义及南宁城市历史遗址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昆仑关遗址的当代意义及南宁城市历史遗址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遗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中各类社会活动所有表现和存在形式遗留下来的一切活动痕迹和遗物,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性的具体反映,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
历史遗址既是宝贵的文物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古代居住地遗址、生产地遗址、军事活动遗址、商贸活动遗址、科技教育文化遗址、交通通讯遗址、水利工程遗址和革命活动遗址等。
本文拟从这一问题入手,在分析昆仑关抗战遗址的当代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南宁城市历史遗址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昆仑关抗战遗址是南宁城市旅游开发的重要历史遗址资源历史遗址是人类历史创造的宝贵遗产,能为一种消逝的历史或历史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形象化教材。
到博物馆参观各种类型的历史遗址陈列,亲临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现场,可以在领略风光的同时考察历史文化遗址,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能够增强、激发人们对历史事件某种情怀。
可以说,历史遗址是立体形象的过去历史,它虽然只代表某一种特定历史时期某地点历史事件状况,但它的实物性大大提高了人们探讨历史文化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历史遗址旅游资源是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可靠媒介之一,能够化解人们的思古、忆古、怀古之情,更好地促进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的历史情结。
以昆仑关抗战遗址为例,众所周知,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是近代中国100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宏观上看,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从微观上看,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昆仑关战役观后感

昆仑关战役观后感
【实用版1篇】
篇1 目录
1.昆仑关战役背景介绍
2.昆仑关战役的过程
3.昆仑关战役的影响和启示
篇1正文
昆仑关战役观后感
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广西昆仑关地区与日本侵略
军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 1939 年 12 月,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对于提高中国军队的士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要意义。
昆仑关战役的过程是艰苦的。
中国军队在昆仑关地区布防,积极备战,而日本侵略军则倚仗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空中优势,对中国军队进行猛烈的攻击。
然而,中国军队并未被日军的攻势所吓倒,他们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中国军队终于成功地击退了日本侵略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昆仑关战役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本军队的攻势,也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同时,昆仑关战役也揭示出,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第1页共1页。
四川抗战历史研究──以昆仑关战役为例

四川抗战历史研究──以昆仑关战役为例四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块区域,也是二战期间的主战场之一。
其中,昆仑关战役作为四川战场的重要一役,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昆仑关战役为例,探讨四川抗战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昆仑关战役的背景和意义昆仑关战役发生在1940年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日军发起了进攻,企图将中国军队从四川逐出,从而打通“滇缅公路”。
中国军队则集中火力将其阻挡于昆仑关,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的意义在于,中国军队成功抵挡日军进攻,保护了四川地区不受入侵,并有效地阻遏了日军向南推进的步伐,对于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世界的抗法战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四川抗战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四川作为抗战战场的重要一部分,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在抗战时期,四川地区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重要的战役,对于了解整个抗战史上的发展和进程至关重要。
同时,四川作为西南边疆的一片区域,随时有可能被敌人入侵,因此必须加强地方防御和军事动员,了解四川抗战的历史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当时战争的情况及其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现在的国家。
三、四川抗战历史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目前,四川抗战历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同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更多的新资料和方法将不断出现,有望为四川抗战历史研究提供更丰富和精确的数据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支持。
四、结论四川抗战历史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抗战史,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昆仑关战役作为四川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应该成为我们在研究和探讨四川抗战历史时要重点关注和深入挖掘的内容之一。
昆仑关战役纪实

农家之友2013.08昆仑关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南宁外围之要地,是有名的古战场。
1939年冬,日军为了切断中国桂越国际交通线,威慑云贵,动摇我抗日大后方,达到“逼和”之目的,于同年11月15日黎明,在钦州湾外海40艘军舰火力的支援下,日军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和台湾旅团约五六万兵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强行在钦州湾的龙门、企沙强行登陆。
16日、17日,防城、钦州相继失守。
24日,日军侵占南宁。
日军攻克南宁之后,切断了桂越公路,并以南宁为航空兵基地,轰炸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上的各处险关要隘。
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桂南抗战形势危急。
中日双方军事部署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从湘、粤、黔急调19个师来广西,于同年12月至1940年2月,组织进行了桂南大会战,企图乘日军立足未稳,先行收复昆仑关,然后收复南宁。
l2月上旬,中国军队部份部队在宾阳地区集结完毕。
白崇禧在迁江县(今属来宾市)扶济村设指挥所。
蒋介石派李济深、陈诚为监军,监督指挥。
中国军队将部队分为北路军、东路军和西路军。
北路军为第三十八集团军,总指挥徐廷瑶,辖第五军3个师和第九十九军l 个师,担负昆仑关正面和侧背的攻击任务,尔后与东西两路军协同攻取南宁。
东路军为第二十六集团军,总指挥蔡廷锴,辖第四十六军、第六十六军和第三挺进纵队,担负邕钦公路的破坏袭扰,牵制日军北援;西路军为第十六集团军,总指挥夏威,辖第一纵队的第一七〇师、一三五师,第二纵队的第一三一师、一八八师和挺进一支队。
第一纵队负责攻击高峰隘,并以一部出四塘,阻止日军增援昆仑关,第二纵队负责袭扰邕钦公路北段的日军。
战役预备队第九十九军(欠1个师),担负迂回攻击昆仑关日军侧背,协助北路军先歼灭昆仑关日军,然后协同各路军会攻南宁。
日军的部署是,第五师团司令部驻南宁城;第二十一旅团第四十二联队主力驻南宁城附近;该联队第二大队配属一部份炮兵、工兵和无线电守昆仑关;第九旅团第四十一联队一部守高峰隘;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守四塘至八塘一线;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主力守大塘至吴圩一线;台湾混成旅团守钦县至小董地区。
铁血昆仑关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
抗战初期唯一一支机 械化部队——第五军 械化部队 第五军
号称“钢军” 号称“钢军”的日 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 团
中国军队第五军简介
1939年,抗战初期唯一的机械化军第5军正式组建, 年 抗战初期唯一的机械化军第 军正式组建 军正式组建, 杜聿明任军长,下辖戴安澜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 杜聿明任军长,下辖戴安澜第 师 邱清泉新编第22 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 该军训练刻苦,士气旺盛, 师和郑洞国荣誉第 师。该军训练刻苦,士气旺盛,使 用精良的武器装备,火力强大, 用精良的武器装备,火力强大,其战斗力不亚于日军一 个甲等师团(相当于军, 万人)。 个甲等师团(相当于军,约2.5万人)。 万人 在昆仑关战役中,除空中力量弱于日军外,在重炮、 在昆仑关战役中,除空中力量弱于日军外,在重炮、 坦克、战车方面第五军占有较大优势。 坦克、战车方面第五军占有较大优势。
1939年11月17日借海空军和暴风雨的掩护,侵华日 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3万人在广西 钦州湾龙门港突袭登陆,企图切断我华南国际交通线, 威胁陪都重庆。日军进展神速,24日便已占领南宁,切 断桂越国际交通线。 中国军队调集部队入桂作战,连同广西军队近20万 人。攻击昆仑关的中国军队以杜聿明第5军为主力,总 指挥为白崇禧。
正面防守昆仑关的日军精锐
——第21联队(三木联队) 第 联队(三木联队) 联队
联队, 第21联队,即三木吉之助联队, 联队 即三木吉之助联队, 是第21旅团绝对精锐 作为21旅团 旅团绝对精锐。 是第 旅团绝对精锐。作为 旅团 中战斗力极强的三木联队被第5师团 中战斗力极强的三木联队被第 师团 长今村均授予象征无上光荣的战旗, 长今村均授予象征无上光荣的战旗, 令其夺占昆仑关。 令其夺占昆仑关。 三木联队在进行短暂调整后迅 速攻占了昆仑关,据险固守。因此, 速攻占了昆仑关,据险固守。因此, 中国军队在对昆仑关实施攻坚战时 的正面对手就是这支凶悍的三木联 队。
从昆仑关大捷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从昆仑关大捷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摘要】半个多世纪以前,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全民族抗日高潮,不愿做奴隶的四万万同胞,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
到处都燃起抗日的烽火,到处都有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死疆场。
本文追溯的是抗日战争中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昆仑关战役。
追溯那段抗战历史, 最让我们震撼的是在昆仑关战役中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这是战争胜利的精神力量。
继承和发扬昆仑关大捷中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对于今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 振兴中华民族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昆仑关民族精神引言1939年12月,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本法西斯军队,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1939年底,侵华日军发动了桂南作战,攻占领了广西南宁和昆仑关,直接威胁到抗战大后方。
昆仑关是南宁东北天然屏障,其势“一夫当关,万无莫开”,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为保障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安全和国际交通通道,1939年12月18日,就在广西昆仑关这片热土上,中国军队发动了抗战史上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一、追溯昆仑关大捷(一)、国民政府发动昆仑关战役的背景及目的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广州。
但日本非但没有达到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顽强的抵抗。
日本军部南进派即认定: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以期实现一举解决支那事变的计划。
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军部《情况判断》认定,仅靠陆军已很难进行内陆方面的大规模积极作战,在此情况下,由陆、海军协同尽快占领华南沿海的最大贸易港口汕头。
成功之后,即以一个兵团向广西方向挺进攻占南宁,以切断敌经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补给交通线。
日本决心发动桂南战役,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补给路线。
据日本军事侦察所得情报,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仅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中的12500吨即经此路线,达85%。
昆仑关战役名词解释

昆仑关战役名词解释
昆仑关战役为中日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始发于1939年3月6日,终结
于4月15日。
地理位置上,昆仑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阳朔县境内,黄洞
山一侧,它是昆仑山脉的关口,从古至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南北交通要道,控制了中越运输线的重要路口。
这场战斗以中方的积极防御,加上日方在攻略广西时的消耗过大,导致中国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这场战役的胜利,也让昆仑关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凸显出了其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中国抗战的顽强精神。
鉴于这次战胜,中国军队不仅阻止了日军的进攻,维护了重要的交通线,而且巩固了国人的决心,提振了士气,加强
了民族团结,同时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战役结束后,昆仑关成为一片废墟,但由于其历史意义,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纪念地。
现如今,昆仑关之战的遗址已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
无数的游人来此瞻仰,回顾那段烽火岁月,并向英雄献上最深沉的悼念。
昆仑关的“关”字,象征了对敌人的关闭,更象征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昆
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片光辉,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见证,其地位无可替代,其影响深远。
历史尽管已过去,但昆仑关战役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奋斗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仑关战役的历史意义介绍
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昆仑关战役的历史意义,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一:昆仑关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攻坚战胜利。
二:昆仑关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对抗外敌战术由线式战术向面式战术、立体战术的转变。
三:昆仑关战役中,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军民在爱国激情鼓舞下前赴后继的斗争,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克服重重危机,夺取战斗的胜利。
昆仑关战役的经过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
但日本非但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顽强的抵抗。
日本军部“南进”派即认定: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以期实现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
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军部《情况判断》认定,仅靠陆军已很难进行内陆方面的大规模积极作战,“在此情况下,由陆、海军协同尽快占领华南沿海的最大贸易港口汕头。
成功之后,即以一个兵团向广西方向挺进攻占南宁,以切断敌经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补给交通线。
”日本决心发动桂南战役,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补给路线。
据日本军事侦察所得情报,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
线,仅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中的12500吨即经此路线,达85%。
6月,日本参谋本部《兵要地志》也强调“一旦进入南宁,以该地为基地,则交通四通八达,远可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
所以南宁――谅山的道路,形成了蒋政权联络西南的大动脉。
为了直接切断它,首先必须夺取南宁。
南宁一旦占领,无须置重兵于东京湾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战目的。
”
同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本更急于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兵力抢占西方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以配合德、意两个盟国,并缓解德国对其解除了对苏联威胁的不满。
认为:“中国事变的解决之所以如此拖延,是由于苏联和英、法、美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援”,“藉欧战发生各列强无力顾及中国的时机”,“解决中国事变”9月4日,日本内阁首相、陆军大将阿部信行发表声明:“值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予介入,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
日本随即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辖华北方面军、第60军、第70军、第80军。
日军大本营发出“准备迅速处理中国事变”的命令;又发出《大陆命令第375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
”同日,还发出“大陆指第582号”陆、海军中央协定:“本作战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之海军航空作战。
”并规定作战时间为11月中旬。
19
日,西尾寿造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广西作战,命令参加作战的部队为: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其他配合部队、第五舰队(11月中旬改称第二派遣支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
其兵力总共约三万人;军舰70余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
日军广西作战的主力第五师团为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
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
坂垣征四郎原为该师团长,他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后,师团长由今村均中将接任。
可见日本方面何等重视这次战役。
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
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
昆仑关战役的背景昆仑关战役爆发前,1939年9月,中国军队击退了日本陆军第11军对长沙的进攻。
10月,国民政府在衡山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了第一次长沙战役的作战情况,并决策发动新的攻势。
29日,蒋介石在会议训词中宣布:“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彻底转变过来,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
会议结束的11月5日,蒋截获了“日本有南犯企图”的情报,美、英军事情报机关也发出情报:“日本舰队目前在东京湾集结,它说明对南宁的作战已迫在眉睫。
”于是蒋立即从衡山直接飞桂林,为迎战日本新攻势作战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