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装备远程维修保障及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及应用研究

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及应用研究

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及应用研究摘要: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是适应新型装备保障能力要求。

从装备本身、保障实时和有效性三个角度分析发展装备远程维修技术的现实需求;设想了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体系结构,构想了装备远程维修支援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最后给出发展装备远程维修支援对策,可有效提高装备维护效益。

关键词:远程维修;现实需求;发展对策随着各种新型武器系统陆续装备部队,技术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部队人员流动较大,检测维修和技术保障力量薄弱,而且经验欠缺,武器装备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要装备研制单位科研人员奔赴故障现场,经常几分钟就能排除故障[1]。

但在任务期间或者战时,故障无法排除,后果将非常严重。

因此,应用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则是提高装备完好率,充分发挥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1.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现实需求1.1装备复杂度是实现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的“刚需”现代新型装备体系一般由多类作战节点、多个作战平台和多种信息化装备组成的人机复合系统。

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性高,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复杂性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系统的核心架构由“软件”组成,通过大量软件实现各系统、平台间的硬件信息互联。

所以故障种类多样、重大故障突发等现象对装备保障提出了重大需求,面对全国众多单位的维修需求,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则成为“刚需”,有利于提高装备完好率[2]。

1.2保障及时性是运用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的“必然要求”由于武器装备日益趋向复杂化、大型化、集成化发展,对于新型装备某些特性,使用部队无法在短时间掌握清楚,新装备在使用中发生的故障,需要反馈至研制生产单位,造成了武器装备保障的及时性差,通过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1.3保障有效性是运用装备远程维修支援技术的“新要求”随着部队人员变动频繁,一直采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的方式难以保证人员的需求,即使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需要。

陆军部队通用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研究

陆军部队通用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研究

●装备与技术Equipment&Technology陆军部队通用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研究曲晓锋,王 欣,欧阳熙(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安徽蚌埠233011)摘 要:为加强陆军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从当前陆军部队所编配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现实问题入手,研究主要部件统型、教学训练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军民融合、规范模块化标准、合理改造应用、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提高陆军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装备统型;陆军部队DOI:10.16807/j.cnki.12-1372/e.2020.01.010中图分类号:E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192(2020)01-0044-04MaintenanceSupportofGeneral VehicleEquipmentinArmyQUXiaofeng,WANGXin,OUYANGXi(AutomobileNCOSchool ,ArmyMilitaryTransportationUniversity,Bengbu233011,China)Abstract:Inorder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maintenancesupportabilityofvehicleequipmentinthearmy,thispa-perfirstlydiscussesthecurrentpractical problemsinmaintenancesupportofthevehicleequipmentallocatedbythearmy.Then,itstudiesthecontentsofthemaincomponents,theteachingandtrainingmode.Finally,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nimprovingmaintenancesupportabilityofvehicleequipmentfromfollowingaspects:improvingthelawsandregu-lations,strengtheningmilitarycivilianintegration,standardizingthemodularstandards,transformingandapplyingreasona-bly,andbroadeningthewayof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vehicleequipment;maintenancesupport;equipmentintegration;army收稿日期:2019-07-01;修回日期:2019-09-28.作者简介:曲晓锋(1974—),男,讲师,处长.随着陆军部队按照规模结构编成和力量编配部署的持续进行,未来陆军部队将向着立体攻防、全域作战的方向大步迈进,这要求陆军部队必须具备高机动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兵力、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等及时投送到作战地域。

军队装备维修与预测性维护技术研究

军队装备维修与预测性维护技术研究

军队装备维修与预测性维护技术研究一、引言装备是军队的重要财力之一,其正常的运转和有效维修都是保证军队任务完成的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装备的老化和战斗力的提升,军队对于装备维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预测性维护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军队装备维修的重要性军队的人员、物资、机动力量都依赖于装备的支撑,因此装备管理与维护是军队保持作战状态的重要保障。

维护装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其正常的运转,从而保证军队执行任务时的战斗力。

接下来介绍一些军队装备维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装备老化问题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养不善,装备会慢慢老化。

一旦出现老化问题,装备将面临使用不顺畅,更糟糕的情况是直接被淘汰。

因此,装备老化的问题需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让其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 状态监测装备状态监测是实时监控军队所使用装备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装备的检查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从而降低了军队的运输时间和维护费用。

3. 故障维护在使用装备时,随时可能出现传感器损坏、机械结构变形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甚至导致装备弃用。

此时需要进行故障维护,以最快速度和最小代价修复故障。

三、预测性维护技术概述预测性维护技术是一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设备状态监测与信号处理,实时预测设备故障的技术方法。

通过对故障可能出现的准确性预测,可以降低邮件维护的频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装备的正常使用,提升军队作战力。

目前,主流的预测性维护技术包括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和健康管理。

下面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术。

1.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技术是对装备故障进行识别和定位。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故障识别和定位,为后续的故障解决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通常情况下,故障诊断技术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和模型调整等方式提高其准确度,以便更好地监控装备的运行状态。

2. 寿命预测寿命预测技术是为了确定装备的寿命而采用的技术。

通过对装备寿命的预测,可以合理安排装备的维修和更新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军队的资源。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推进,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由使命任务拓展、演习作战需求带来的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问题对部队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对策1.新型武器装备特点1.1新技术集成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军事领域带来了突破性变革,特别是军事武器装备,由传统的分立元件、单功能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转变。

新型武器装备部组件以芯片化、模块化的“黑匣子”代替早期孤立的、可见的电子元器件,节约了空间的同时大大增强了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与硬件性能的大幅度提升相比,新型武器装备更加注重软件系统的开发运用,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设置直观、简单的操作使用界面,人机交互性能得到进步提升。

由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新装备研发设计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武器装备实现“好保障”要求,新型武器装备在设计之初就大量融入了基于状态的维修、装备健康状态管理等先进理念,同时采用机内自检技术(BIT),为新型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1.2跨专业融合现代战场以多兵种参战、快节奏打击为主要作战特点,对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要求,新型武器装备打破了原有的单火力平台模式,集雷达、指控、发射、通信、机械等多专业于一体,各个专业系统结构上相互独立,作战时相互配合,技术状态相互影响。

另外,新型武器装备往往由多个研究院所、工厂协同研发生产,有的装备甚至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充分调动了各个机构科研生产能力,以实现武器装备分系统的最佳战技术性能,形成能打胜仗的综合实力。

1.3高强度作战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益恶化,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多,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加之近年来,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新型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频率和强度较传统装备有了大幅提升。

部队军事装备维护与保养总结

部队军事装备维护与保养总结

部队军事装备维护与保养总结部队军事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军事装备维护与保养对于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部队军事装备维护与保养的经验与方法,以期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装备的寿命。

一、加强装备日常检查与维护部队军事装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是保障其正常运转与使用的基础。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日常检查制度,确保装备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检查。

对于各种武器装备,要按照规定的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是否完好、机械装置是否灵活、电子设备是否工作正常等方面。

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替换,以确保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开展定期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以及防腐蚀等。

良好的保养工作可以有效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此外,要加强装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确保装备得到正确的操作和使用,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导致的故障和损坏。

二、加强装备技术保障与更新部队军事装备的技术保障与更新是保证其能够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升,确保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对装备的技术保障,包括解决装备使用中的技术难题、维修工艺的改进以及相关技术手册的完善等。

其次,要密切关注军事装备的技术更新与升级。

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装备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要根据军队的实际需求,及时引进新的装备和技术,以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对于老旧装备的更新与改造,也要进行适当的技术改进,提高其性能和效能。

三、加强装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装备的质量是决定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对装备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每一件装备都具备优良的品质。

首先,要加强对装备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建立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对每一批次的装备进行全面的检验。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追踪整改,以确保装备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其次,要加强对装备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的零部件和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在装备的制造和维护过程中,要加强工艺控制和工艺改进,以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

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

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1. 概述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是保证作战部队所需装备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现代化战争中,车辆装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打赢一场战争,车辆装备的正常运转和战斗力的保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制定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内容2.1 战时车辆装备分类首先,需要对战时车辆装备进行分类。

根据作战需要,车辆装备可以分为战斗车辆、辅助车辆等。

战斗车辆包括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辅助车辆包括指挥车、通信车、测绘车等。

2.2 维修保障及配备针对不同的车辆装备,制定相应的维修保障方案。

对于重要装备,要保障其备件库存充足,保证相关维修人员熟悉维修技术,同时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并配备有相关的机动车辆和工具。

2.3 维修保障任务分配在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中,需要对各机构分配维修保障任务。

作战部队的机动车辆连、工兵连、后勤保障连等,都需要参与到相应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中。

对于其中的关键任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专门的维修保障小组。

2.4 实施方案对于战时的车辆装备,需要制定专门的维修保障实施方案。

该方案应该针对不同的车辆类型,制定相应的维修工艺和保养流程。

同时,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维修保障指挥部,统筹指挥各方面力量,协调各项工作。

3. 建立在战时之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战时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制定车辆装备维修要求和技术标准;•建立战时备件库存系统,积极开展备件的储备工作;•确定人员分工和训练计划,保证军事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准备必要的工具、设备和机动车辆,保证必要的物资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总结战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方案是保证作战部队能够正常作战的重要保障措施。

该方案应该针对不同的车辆类型,制定相应的维修保障工作,同时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维修保障指挥部,协调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顺利进行,还需要在战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是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和效能,提高其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

可靠性是指武器装备在设计、生产、运用和保障过程中保持其状态的能力。

可靠性研究着眼于武器装备的整个使用寿命,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装备的结构、功能和性能,以确保其在各种复杂环境和应力下都能正常运行。

在研究可靠性时,可以采用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等方法,通过分析故障的潜在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

维修性是指武器装备在发生故障或损坏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

维修性研究关注的是装备的维修难度、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在研究维修性时,可以采用维修难度估计(MTTR)等指标来评估装备的维修性能。

通过提高装备的维修性能,可以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装备的可用性和维修效率。

保障性是指武器装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维修和保养支持,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的能力。

保障性研究关注的是装备的保障性能和保障能力。

保障性研究可以通过构建装备保障系统,包括维修保障、物流保障、信息保障等,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持。

通过提高装备的保障性能,可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确保其能够在战场上持续发挥作用。

在武器装备发展的过程中,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是紧密相关的。

只有在保持装备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障工作。

通过加强装备的维修性和保障性,可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备的故障和损坏,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和作战能力。

以陆军装备为例谈军备保障与维护

以陆军装备为例谈军备保障与维护

以陆军装备为例谈军备保障与维护发布时间:2021-12-22T07:24:16.62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0期作者:周文新[导读]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军事的发展,助力推进陆军体制改革的进程周文新陆军装甲兵学院演训中心,32328部队北京市 100000【摘要】: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军事的发展,助力推进陆军体制改革的进程,对陆军装备的保障与维护相关体系的研究是有尤为重要的。

有效提升陆军装备维护与保障的转型建设速度,加快对军备保障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国防建设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以陆军装备为例,对装备的保障与维护相关体系进行分析阐述。

根据陆军装备转型的机理动因来研究提升军备保障和维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旨在为加强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陆军装备,军备保障、体系建设我国目前处于新体制下的陆军装备管理体系,新时代的发展为陆军装备保障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陆军装备保障资源是陆军装备保障建设、保障能力生成和作用发挥等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的统称。

为尽快实现在新体制下对陆军装备资源的综合管理,统筹谋划、协调联动及效能评估等职能的建设,需要对当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管理现状、军备资源管理的原则以及有效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一、我国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体制下的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种类繁多。

并且已不再是单单数量上的增加,其资源配置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我国目前在保障资源的配置方面还存着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存量资源积压利用不足、增量资源粗放使用重复建设等问题的日益凸显。

究其原因还是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管理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充分的需求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计划。

这才导致一系列资源配置问题的产生。

如何改善资源配置方案,有效应对资源积压与粗放使用等状况是眼下需要有关部门进行重点审视的问题之一此外,由于对当今陆军装备的品种数量显著增加,就必然导致了相配套的保障资源、设备器械以及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等也随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J OU RNAL OF GUN L AUNCH &CON TROL陆军装备远程维修保障及方法研究杨 辉,杨玉林,薛向锋(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摘 要: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打击精度高、破坏性大、战场空间广和节奏转换快的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方式已无法满足精确化和实时化要求。

针对交互方式落后、可视化程度低和安全性低等现实问题,运用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 ,IETM )、嵌入式技术、数据加密/解密技术、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建立携带方便、工作时间长,可实时远程交互的陆军装备远程维修保障的管理、传输与综合运用平台,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精确化、远程化和网络化装备维修保障,可提高陆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装备维修保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嵌入式技术;无线网络中图分类号:E2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6524(2008)022*******收稿日期:2007206220;修回日期:2007211220作者简介:杨 辉(1974-),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装备保障与维修研究。

E 2mail :lf2000_www @yahoo 1com 1cnStudy on Long 2R ange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Method of Army EquipmentYAN G Hui ,YAN G Yu 2lin ,XU E Xiang 2feng(Artillery Academy of PL A ,Hefei 230031,Anhui ,China )Abstract :Maintenance support of weapon and equip ment is one of t he key factors of army combat power.On t he informationization battle field of precise attacking ,serious dest roy ,vast space ,quick changing ,t raditional met hod of weapon and equip 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can not satisfy t he requirement s of pre 2cise and real 2time response ability.Aimed at t he act ual pro blems of backward interactive mode ,low visi 2bility level ,and low security level etc.,a real time long 2range interactive platform of army equip mentmaintenance support was established by use of interactive elect ronic technical manual (IETM ),embedded PDA ,data encryptio n/decryption ,data comp ressio n/decompression ,wireless network ,etc.The plat 2form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t ransportation and comp rehensive applicaation platform ,it can realize standardization ,intelligentalization ,p recision ,long 2range ,network operation of equip 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it can also greatly enhanc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army weapon and equip 2ment maintenance support.K ey w 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equip 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IETM ;embedded technology ;wireless network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陆军装备正在向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含量日益增大,技术保障也日益复杂。

另一方面,陆军面临着军队人员数额尤其是军官比例缩小,而装备种类不断增多的现实矛盾,如何使陆军新装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和战斗保障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但是,诸多高技术武器装备,如坦克、自行火炮、远程多管火箭炮和陆航直升机等,作为地面和空中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备在设计、生产、使用和保障过程中产生和传递大量的技术信息数据,包括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工艺卡、使用手册、・71・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8年6月培训手册和维修手册等。

这些技术资料和技术手册是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使用操作和维护修理的重要工具和资源,但大都仍以纸为存储介质。

据统计,1门自行火炮的技术资料多达40000多页。

纸质技术手册逐渐在装备系统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修保障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各种手册、工程图纸、说明书等的数量急剧膨胀,难以分发、使用和保存、更新困难;费用开支大大增加;技术手册编写工作与产品设计脱节,配备时间滞后;产品分析、设计和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中的协同操作要求不适应军队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等要求。

因此,许多受过高度专业训练的维修人员没有将大量时间用于技术训练,而是像图书管理员一样用于查找各类维修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的使用能够避免使用纸质技术资料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极大地提高武器系统使用和维修保障的效率[122]。

目前,外军基本上是将IETM技术数据制作成光盘,在军用加固PC机上供作战和维修人员查阅,但军用加固PC机在战场上携带不便、连续工作时间短,因此研制体积小、功耗低、接口丰富和使用方便的设备,使IETM能够成为一线维修人员的随身宝典,才能更好地发挥IETM的作用。

同时,随着陆军坦克、自行火炮和远程多管火箭炮等高技术装备的大量装备,这些装备在训练和作战时的散布幅员较大,且其配属的指战员一般不具备自维修能力,在查阅IETM后,仍可能解决不了临时出现的装备故障,因而在装备上配备一嵌入式终端,将装备出现的故障信息通过战场网络向上级维修中心发出查询、零件申领请求等,即可通过网络实现装备的网络化维修保障。

1 IE TM及其运用1.1 IETM概述为减少数据存储和共享带来的高额费用,提高装备技术资料的智能化程度,缩短训练周期,提高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1984年美军国防部就开始了装备研制、生成、培训和维护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其中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是计算辅助采办和后勤保障(Comp uter2Aided Acquisition and Logistic Support,CAL S)战略的关键要素。

按照美军标M IL2PRF287269A中的定义,IETM是一种由专业工具创作、在电子屏幕上显示、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技术手册。

它具有纸质技术手册所不具备的以下特征:1)信息的格式和样式得到优化。

信息更适于电子屏幕显示,易于用户操作和理解。

2)信息元素互相关联。

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访问到自己所请求的信息。

3)用户与技术信息的交互性强。

IETM能在与用户互动基础上提供维修过程向导、技术数据导航、备件供应信息等与装备维修保障相关的帮助[122]。

IETM能综合多种媒体,表现力丰富,兼有培训教材功能,特别适合个人自学使用,IETM的数据没有信息冗余,可大大减少数据传递的差错率,已成为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美军F216战斗机、F222战斗机、F218E/F飞机、“长弓2阿帕奇”(A H264)直升机、主战坦克、海军A EGIS武器系统、AN/BSY22雷达转发器、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等武器系统均配备了IETM系统。

运用IETM后,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速度,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改善维修方法和过程。

如2003年美伊战争中,IETM在“长弓2阿帕奇”(A H264D)直升机的数字化维修系统中,在“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数字诊断与预测“工具箱”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美军士兵利用微波与五角大楼的技术专家实时交流,使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52%,维修效率提高了92%,极大的保证了美军的作战能力。

据统计,使用IETM,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70%、失误率减小50%、查询时间节省50%、复制费用减少70%、质量是原来的1/148、体积是原来的1/53[122]。

现装备的远程火箭炮、坦克、自行火炮和陆航直升机等武器系统,分布区域幅员大,大多没有独立的自检测和维修设备,在战时或日常训练过程中,若某子系统出现故障,由于自身不具备自维修和恢复能力,只能通过维修检测车来进行检测,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系统的作战效能。

因此,在以上各系统的各个装备子系统,如坦克、直升机、自行(火箭)炮、装填车、指挥车等的方舱内,配备相应的IETM,指战员通过IETM快速地查询和定位本系统的故障位置及原因,并根据IETM的提示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各装备子系统中的指战员也可通过网络与上级维修中心进行远程交互。

运用IETM将大大提高各子系统的维修和恢复能力。

・81・第2期杨 辉,等:陆军装备远程维修保障及方法研究根据IETM的现有技术基础,陆军各装备的IETM制作和运用,应至少将基点放在第四级IETM上。

1.2 IETM的标准化IETM是一种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建立相关的标准体系是IETM推广应用的关键。

其内容涉及数据格式、界面说明、交互规范、数据库规范和质量保证规范等方面。

在制订标准时,除制订装备IETM所需的特殊专用标准外(如实施指南、文件格式标准、数据及数据库格式交互方式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应优先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国家标准和军用标准。

IETM的技术信息的组成和结构,可参照美军国防部于1995年颁布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数据库性能规范M IL2PRF287269A,IETM内容、格式及交互规范M IL2PRF87268A,美陆军部数字出版物开发标准M IL STD22361B,以及欧洲宇航局首先制定的采办和创作技术出版物的国际规范S1000D[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