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建筑构造》课程练习题答案

《建筑构造》课程练习题绪论一、填空:1、民用建筑按照使用功能分为。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
3、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mm,符号为,即1M= 。
4、建筑两阶段设计是指,三阶段设计是指。
5、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等形式。
二、名词解释:1、层高2、构件的燃烧性能3、导出模数4、难燃烧体三、选择题:1、耐火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其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和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为:BA.非燃烧体1.5h B.非燃烧体2.0hC.难燃烧体1.5h D.难燃烧体2.0h2、下列不属于一类高层建筑的是:CA.高级旅馆 B.医院C.十层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 D.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3、房间形状的确定主要取决( )等几方面因素?A、B、C、D、EA、使用要求B、结构形式C、结构布置D、经济条件E、美观4、设计条件相同时,下列吊顶中,哪一种的耐火极限最高?DA.厚1.5cm的板条抹灰 B.钢丝网抹灰(1:4水泥石棉浆,厚2cm)C.各厚0.8cm的双层石膏板 D.1cm厚的石棉板5、下列对于模数数列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水平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B.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C.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M至20M。
D.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M至24M6、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及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的视线夹角应大于等于(D )度。
A、10B、15C、20D、307、扩大模数的基数共有:BA.5个B.6个C.7个D.3个8、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宽一般取为( C )。
A、1000、900、800B、900、800、700C、900、800、800D、900、900、9009、走道的宽度和长度一般根据(ABCDE )因素来确定。
A、人流通行B、防火规范C、走道性质D、空间感受E、安全疏散10、耐火等级为一级的一般民用建筑,其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距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 A )。
工业化建筑构造(建筑构造二)

大板建筑
▪根据预制板材的尺寸可分为中型板材和大型板材两种, 分别作为房屋的主体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的构件。
16
一、大板建筑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大板建筑:是指大墙板、大楼板、大屋面板的简称,
有的称为壁板建筑。有其一即可称大板建筑。板材在专门 的大板厂制作,或者在现场预制,是一种全装配式建筑。
17
2.特般分为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两种。 ▪专用体系——用于一定的使用目的,采用定型化设计 或非定型化设计建造的住宅体系。使用专用的(非通 用的)建筑构配件和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 性和技术的先进性,但缺少与其他体系配合的通用性 和互换性。
3
▪通用体系——通过将建筑的各种预制构配件、配套 制品和构造连接技术实行标准化、通用化,实施各 类建筑所需的构配件和节点构造可互换通用的商品 化建筑体系。
大型砌块:200X600X2700 >3500N≈350kg
四、砌块的排列要点
1.要预排
2.砌块墙每一层要设圈梁
3.砌块的缝型P5表1-2
4.通缝处理(上下两皮砖对齐或灰缝<150mm,对普通
砖五皮砖灰缝对其称为通缝)
5.砌块局部加芯柱
6.外饰面处理(提高墙体抗渗性能和改善墙体的热工
性能)
14
15
国内:我国建筑工业化开始于50年代 50 年代在一些地方采用砌块建筑。 1958 年开始大型板材建筑的试点工作。 60 年代开始升板建筑和滑模建筑 70 年代开始的大模板和框架板材建筑。 80 年代开始盒子建筑的试点。
7
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途径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 ▪由工厂加工生产的各类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装 配而成的一种工业化建筑形式,称为预制装配式建 筑。 (二)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建筑物 ▪这类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如主体框架结构、墙 体和楼板全部现浇,或将其中一种现浇,一种预制 。其主要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提高抗震性能,建 筑适应性大。 (三)配套工程的工业化 ▪实际上,除主体结构工程外,发展建筑工业化更大 的潜力还在于那些与住宅主体工程相配套的各类管 线、产品、设备和装修工程之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施工题库及答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施工浙江工业技术学院2020.4.9第一单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绪论1单选(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配式建筑不能完全解决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B.装配式高层建筑含精装修可在半年内完成C.装配式建筑的一大变革是将农民工变成操作工人D.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用人少,时间短,综合成本降低正确答案:D 2单选(5分)2.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 )A.构配件生产工厂化B.施工装配化C.标准化的设计D.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正确答案:C 3单选(5分)3.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说法是正确的有()。
A.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为了建造更加豪华的建筑B.凡是有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结构建筑都叫装配式混凝土建筑C.装配式建筑就和搭积木一样将预制构件搭设成一栋建筑物D.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比现浇混凝土建筑更加节省施工时间正确答案:D 4单选(5分)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急需解决()。
A.预制件连接问题B.预制件生产问题C.预制件运输问题D.预制件吊装问题正确答案:A 5单选(5分)5.2016年起,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政府规定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 )。
A.45%B.50%C.40%D.30%正确答案:C 6多选(10分)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各专业协同是装配式建筑安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B.少规格、多组合式装配式建筑经济学的要求C.结构整体性、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材料应用是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要求D.规定公差的目的是为了监理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标准正确答案:A、B、D 7多选(10分)7.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
A.尽量体现方便维修、更换、改造要求B.符合建筑功能要求,性能不低于现浇结构C.充分考虑构配件加工制作、安装等环节要求D.专业协同,建筑外装和内装只需完成一项正确答案:A、B、C 8多选(10分)8.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会停滞?A.资金缺乏B.劳动力成本低C.生产工艺无法达到要求D.运输道路狭窄正确答案:B、C、D 9判断(5分)9.现浇湿作业少是最适合进行预制装配式的结构形式。
考研《建筑学专业基础(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本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总分 150 分,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 90 分,建筑构造 60 分;考试采
用闭卷方式;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填空题 20 分,选择题 10 分,绘图分析 30 分,
论述题 30 分;建筑构造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20 分,简答题 20 分,
第四章:中世纪建筑之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之拱券技术推动下的教堂建筑发 展等;哥特建筑之结构、典例与地域特征等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及其建筑成就、巴洛克建筑艺术等 第六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建筑 第七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筑、18 世纪新古典主义等 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关于近代建筑教育的探索发展:中国近代建筑学科建立的主要历程与节点、研究机构如营造 学社;巴黎美术高等专科学校、包豪斯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维也纳分离 派、路斯(Adolf Loos)等 第三章:先锋派的探索:1.立体主义;2.德国表现主义;3.荷兰风格派;4.俄国构成主义;5.意大利 未来主义 第四章:美国的探索:沙利文(Sullivan)、芝加哥学派 第五章: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柯布、密斯、格罗皮乌斯 第六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设计机构:重点作品掌握如中山陵、杨廷宝建筑师的作品等; 第七章:对于近代城市的探索: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以南京为例,《首都计划》等,西方近代关于城 市建设与规划思想的若干探索,如巴黎改建、光辉城市等 建筑构造部分: 第一章:民用建筑的分类、分级、建筑模数,民用建筑的构件组成及作用。 第二章:基础的构造类型、基础埋深、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要求。 第三章:墙体各细部构造设计及保温、隔热构造。 第四章:楼地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构造做法。 第五章:变形缝类型及设置要求、细部构造。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类型、细部构造及楼梯设计、无障碍设计。 第七章:屋顶的排水、防水;保温及隔热构造等细部构造的要点与设计。 第八章:与构造设计。 第十章:建筑装饰构造的类型、构造要求与设计。 第十一章:建筑工业化类型与特点
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英文题目: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ization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姓名:论文提交时间: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1)一、建筑工业化概念 (2)二、建筑工业化特征 (2)(一)房屋设计标准化 (2)(二)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3)(三)施工机械化 (3)(四)管理科学化 (3)(五)墙体改革 (3)(六)特征的性质 (4)(七)传统建筑方式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对比 (4)(八)我国现状的特征 (5)(九)外国现状的特征 (5)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6)四、总结 (7)参考文献目录 (8)内容摘要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但是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
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进而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特征实现措施ABSTRACT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scale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base material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on the whole,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greatly, more quality problems,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lowl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arts, products and equipment production, cultivate intermediary technologic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market, mak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parts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duction, business activities gradually specialization, socialization of road.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Feature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出现的概念,工业革命让造船、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欧洲兴起的新建筑运动,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最初的理论雏形。
广西二级建造师必修课网络学习考试(含答案)

2018年广西二级建造师必修课网络学习考试(含答案)1.下列不属于建筑工业化特征的有(D)A设计标准化、通用化B管理信息化C建筑产业化D以上均不对2.构配件运输过程要点中,运输车辆可采用大吨位卡车或平板拖车。
装车时先在车厢底板上铺两根100X 100mm的通长木方,木方上垫(15)mm以上的硬橡胶垫或其它柔性垫。
A 10B15C20D253.钢结构与混凝土构件常用连接技术为(D)A后浇带连接B套筒灌浆连接C螺栓连接D预埋铁件连接4,斜撑在PC上的高度宜为()A 1000mm ~ 1100mmB 1500mm~ 1600mmC 1800mm ~ 1900mmD 2000mm〜2100mm5.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期(20世纪70— 90年代)的重点是(D)A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
B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
C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D以上均是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视频课程)L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环境总体污染比例约为(34) %o且使用周期一百年的建筑物要比使用周期三十五年的建筑物,污染程度降低(17) %oA 34 20B30 17C34 17D 34 252 ,下列旧工业建筑再生项目地基加固方式对地基土的强度和压缩性不会改变的是(A)oA原基础界面加宽B地基处理C加设墩基础D加设桩基础5.索赔事件发生后,承包人应在(B )天内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A 14B28CIOD3005-建筑节能L以下哪个是管件的螺纹完整性要求。
(C)A不能有断丝B不能有缺丝C如有断丝和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丝扣数的10%D无要求.保温绝热材料一般均是轻质、疏松、多孔、纤维材料。
按其成分可分为(A)和无机材料两种。
A有机材料B硬质材料C软质材料D颗粒材料.建筑中可用岩棉板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C)材料。
A防火B防水C保温隔热D夹层.常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有:(D)A加气混凝土砌块B蒸压加气混凝土板C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汽加气混凝土板D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混凝土砌块夹芯保温外墙,由结构层、(B)、保护层组成。
建筑构造2复习题

《建筑构造Ⅱ》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其基本特征表现在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
2、升板建筑的施工顺序是做基础、立柱子、打地坪、叠层预制楼板、逐层提升、逐层就位。
3、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可分为空心板、实心板、肋形板三种。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其以上的居住建筑和24米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5、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纯框架结构、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四种。
6、玻璃幕墙以其构造方式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类。
7、玻璃幕墙的横档间距一般不宜超过2米。
8、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通常采用卷材防水、防水砼防水、弹性材料防水等三种做法。
9、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4.5 m2,公共建筑不小于 6 m2。
10、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11、按照部位的不同,建筑装修分为外墙、内墙、地面、吊顶等部分组成。
12、硬木地面有空铺和实铺两种做法。
13、悬索结构由索网、边缘构件、下部支承三部分组成。
14、工业化建筑根据其综合特征分为砌块建筑、大板建筑、框架板材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模建筑、升板建筑、盒子建筑等类型。
15、一般六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都可以采用砌块代替砖使用。
16、大板建筑的内墙板在端部开设门洞时,可以处理成“刀把板”、“带小柱板”两种形式。
17、框架结构按构件组成可分为板柱框架、梁板柱框架、框剪结构三种类型。
18、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19、筒体结构可分为实腹式筒体和空腹式筒体。
20、高层建筑常用楼板形式有单向板、双向板、无梁楼板、双向密肋楼板、单向密肋板等。
21、玻璃幕墙按照其施工方法分为现场组装(元件式)、预制装配(单元式)两种。
22、玻璃幕墙的竖挺间距一般不宜超过 1.5 m。
建筑构造简答及答案

1何谓砌块建筑?用尺寸大于普通粘土砖的预制块材作为砌墙材料的一种建筑。
2何谓大板建筑?大墙面、大楼板、大屋面的简称,板材在大板厂制作或现场预制,一种全装配式建筑。
3 何谓框架板材建筑?由框架、墙板和楼板组成的建筑。
4 何谓大模板建筑?用工具式大模板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剪力墙结构的建筑。
5 何谓滑模建筑?用滑升模板来现浇墙体的一种建筑。
6 何谓升板建筑?利用建筑自身的柱子作导杆,将预制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就位的一种建筑。
7 何谓盒子建筑?由盒子状预制构件组合而成的全装配式建筑。
8何谓工业化建筑体系?某类或几类建筑从设计、生产工艺、施工方法到组织管理等各环节配套,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完整过程。
9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8)对超高层建筑如何定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10 建筑高度的定义?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11何谓刚性结构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12何谓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体系中适当布置抵抗水平推力的墙体,使框架柱、楼板有可靠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
其竖向荷载由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受。
13何谓筒体结构体系?由框架或剪力墙围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架14何谓密肋楼板?肋梁间距不大于1.5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15何谓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用截面为凹凸形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面层组合形成整体性强的一种楼板结构。
116何谓元件式玻璃幕墙?16在施工现场将金属边框、玻璃、填充层和内衬墙,以一定顺序进行安装组合而成。
17吸热玻璃生产透明玻璃时,在原材料中加入极微量的金属氧化物,便形成带颜色的吸热玻璃。
18镜面玻璃在透明玻璃、钢化玻璃、吸热玻璃一侧镀上反射膜,通过反射太阳光的热辐射而达到隔热目的的玻璃。
19中空玻璃将两片以上平板透明玻璃、钢化玻璃、吸热玻璃等与边框焊接、胶结或熔接密封,使其间(6~12mm)形成干燥的空气间层或充以惰性气体(如:氦气等)而成的保温、隔热玻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英文题目: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ization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姓名:论文提交时间: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1)一、建筑工业化概念 (2)二、建筑工业化特征 (2)(一)房屋设计标准化 (2)(二)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3)(三)施工机械化 (3)(四)管理科学化 (3)(五)墙体改革 (3)(六)特征的性质 (4)(七)传统建筑方式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对比 (4)(八)我国现状的特征 (5)(九)外国现状的特征 (5)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6)四、总结 (7)参考文献目录 (8)内容摘要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但是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
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进而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特征实现措施ABSTRACT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scale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base material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on the whole,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greatly, more quality problems,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lowl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arts, products and equipment production, cultivate intermediary technologic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market, mak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parts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duction, business activities gradually specialization, socialization of road.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Feature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简论建筑工业化的特征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出现的概念,工业革命让造船、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欧洲兴起的新建筑运动,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最初的理论雏形。
二战后,西方国家亟需解决大量的住房而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为推行建筑工业化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因其工作效率高而在欧美风靡一时。
一、建筑工业化概念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以工业化的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业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二、建筑工业化特征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了“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一)房屋设计标准化房屋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
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
逐步实现建筑标准化,在统一模数制、协调建筑尺寸和建筑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实现建筑构配件标准化,形成可以互换通用的系列化标准产品,满足各种标准设计如房屋单元和功能单元定型的需要。
进而以房屋建筑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技术经济要求,把相关的科研、设计、材料和构配件生产以及机械装备、施工工艺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统一协调起来,形成砌块、大板、框架、盒子等多种类型的建筑体系。
(二)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建立各种建筑构配件、装饰材料、商品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制品等专业工厂,发展工厂化生产。
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
(三)施工机械化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
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机械制造工业,用现代施工机具装备建筑业,减少手工操作,用机械操作代替体力劳动,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四)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化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保证。
改革经营管理方法,实现组织管理科学化。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行专业化与协作,组织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缩短工期,使最终产品能够分期分批地配套交付使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五)墙体改革改革传统的建筑材料,发展新型轻质、高强、复合、高效能材料和组合部件,以改善建筑功能。
就是对传统的普通粘土实心砖墙体加以改进,充分利用一些轻质材料(如砌块墙体)作为墙体材料,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省农田。
(六)特征的性质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
在实现一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市场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须按计划进行。
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
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只有当构配件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环境才有可能。
构配件如果要进行批量生产就必须具有一种规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
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七)传统建筑方式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对比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是将设计与建造环节分开,设计环节仅从目标建筑体及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而后将所需建材运送至目的地,进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验收的方式;而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设计,至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再进行现场装配的过程。
根据对比可以发现传统方式中设计与建造分离,设计阶段完成蓝图、扩初至施工图交底即目标完成,实际建造过程中的施工规范、施工技术等均不在设计方案之列。
建筑工业化颠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最大特点是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设计施工环节一体化,设计环节成为关键,该环节不仅是设计蓝图至施工图的过程,而需要将构配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纳入设计方案中,从而设计方案作为构配件生产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文件。
除此之外,PC构件生产工艺也是关键,在PC构件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如模具设计及安装、混凝土配比等因素。
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建筑工业化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方式,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开始,建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标准,如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标准化与材料的定型化等,为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打下基础。
遵循工艺设计及深化设计标准,构配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及后续短暂的现场装配过程,建造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采用机械化手段、一定技术工人操作完成。
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缺乏培训的低素质劳务工人手工作业对比,建筑工业化将极大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
据资料显示,发达经济体预制装配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相比节约工期可达30%以上。
(八)我国现状的特征我国很早就提出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但在近几十年的建设生产活动中发展缓慢。
目前为止,建筑产业扔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国家提出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促使建筑行业尤其是住宅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从生产角度来说,建筑工业化就是将施工现场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厂内制造,整个生产、制造过程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的过程。
这样也可以促使建筑农民工人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在劳动条件、技术培养、各种福利待遇可以得到有效技术保障,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是完成产业升级社会生产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重大过程。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建筑业发展很快,这给深化建筑体制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发展契机。
虽然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即使在大城市,工业化生产率也不高。
目前,我国建筑业依然还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非常严重,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相应的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