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资料(答案仅供参考)年级:层次:专业:学号:姓名: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宋玉《九辩》中的名句。
(错)2、《氓》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早的一首爱情诗。
(错)3、《诗经》产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 )A.黄河流域B.汉水流域C.长江流域D.太湖地区4、李白最擅长的诗体是乐府和歌行,杜甫最有创造性的诗体是七律。
(对)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出自唐代(D )。
A.宋之问《渡汉江》B.杨炯《从军行》C.高适《燕歌行》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荀子》和《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为成熟的论说文代表。
(对)7、唐代新乐府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__D____。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8、《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政治主张、争斗方略。
(对)9、《诗经》根据题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错)10、下列作品中属于法家著作的是(C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11、《蜀道难》、《行路难》是李白乐府诗的代表作。
(对)12、《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者和最优秀的作家是(B )。
A.庄周B.屈原C.宋玉D.景差13、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C )。
A.沉郁顿挫B.旷达飘逸C.诗中有画D.慷慨雄壮14、《卫风•氓》是《诗经》中著名的。
(B )A、田园诗B、弃妇诗C、战争诗D、史诗15、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 D )A、《国语》B、《战国策》C、《春秋》D、《左传》16、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C )、孟浩然。
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7、《世说新语》是杂记体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错)18、《战国策》西汉末年由(C )重新编排整理并命名。
A.司马迁B.班固C.刘向D.陈寿19、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他创造的抒情叙事诗的代表作。
(对)20、《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D)首。
大学语文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B. 沉鱼落雁(chén)C. 振聋发聩(zhèn)D. 惊涛骇浪(h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本次比赛的公平公正,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担任裁判。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成为了畅销书。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刻苦学习和老师的悉心指导。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的是:A. 禅让B. 驰骋C. 慷慨D. 蹉跎4. 下列诗句中,描述自然景色的是: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登鹳雀楼》)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5.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是:A. 鹤立鸡群B. 指鹿为马C. 知足常乐D. 青出于蓝6.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是:A. 《红楼梦》B. 《呐喊》C. 《边城》D. 《水浒传》7. 下列作者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柳宗元B. 欧阳修C. 苏轼D. 杜甫8. 下列词语中,与“润物细无声”意思相近的是:A. 鸡鸣犬吠B. 润色文章C. 风吹雨打D. 润色门面9. 下列诗句中,描述人生哲理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10.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是:A. “之”字结构B. 使动用法C. 名词作状语D. 形容词作动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______的代表作。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XXX《大学语文》试题一、填空题。
30分1.XXX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较详细地记载女娲补天神话的典籍是《》。
2.伟大的爱国诗人(),运用了楚辞形式创作了《九歌》、《九章》,他的代表作《》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为(“”)。
3.《战国策》是由汉代()编辑成书的。
“狡兔三窟”的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
4.《诗经》中颂扬XXX的诗歌是《》。
5.《湘君》与《》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八国记事。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的诗歌()篇,按音乐分类,共有()、()、()三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通常分为()、()、()。
8.与汉代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不同,《》长于抒情,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它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
9.()的《》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10.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著名的拟话本结集是XXX的《》、《》、《》和XXX的《》、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11.清代()《》,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宋传奇小说的成果,用众多的花妖狐魅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二、名词解释30分1.《老子》2.《战国策》3.《诗经》4.《国语》5.《史记》6.《左传》三、简答201.结合XXX与XXX生平对比,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5分2.举例分析《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5分3.《论语》的语言特色。
54.分析XXX思想的两面性,结合课文举例。
5四、论述题201.简述XXX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并说说《论语》对今人有哪些择取和研究的价值。
(举例说明)XXX《文学作品选讲》平时测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30分1.《山海经》《淮南子》2.屈原《离骚》“风骚”3.XXX 《冯谖客孟尝君》4.《大雅.生民》5.《湘夫人》6.《左传》《国语》《战国策》7.春秋305“风”、“雅”“颂”赋比兴8.古诗十九首抒情短诗9.XXX《史记》10.《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11.XXX《聊斋志异》二、名词解释30分1.《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大一大学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惊愕(jiāo è)沉湎(chén miǎn)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B. 豁达(huò dá)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C. 沧桑(cāng sāng)恍若黄粱(huǎng ruò huáng liáng)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D.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溢于言表(yì yú yán biǎo)瑶池金母(yáo chí jīn m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D. 他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3.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之涣)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丝不苟B. 画龙点睛C. 精卫填海D. 举案齐眉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论点非常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B.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挂。
C.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字体遒劲有力。
D. 我们应该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冯谖客孟尝君》中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的特点是()。
A.一波三折B.抑扬交错C.前后呼应D.倒叙方式2.《垓下之围》中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无可奈何B.勇猛无比C.宁死不屈D.知耻重义3.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的原因是()。
A.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B.南霁云想显示箭法高超C.上面藏有敌军将领D.当时正在比试射箭4.《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B.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D.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6.《前赤壁赋》所继承并发展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A.借景抒情B.通篇押韵C.夹叙夹议D.主客对话7.《先妣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叙事B.抒情C.说明D.议论8.《马伶传》中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9.《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
A.《陶庵梦忆》B.《西湖梦寻》C.《壮悔堂文集》D.《石匮书》10.《秋夜》中,象征着抗击黑暗的勇士的意象是()。
A.夜的天空B.枣树C.小粉红花D.小青虫11.散文《香市》表述中心思想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通过()。
A.香市今昔盛衰对比B.新旧农民的对比C.香市今昔盛衰类比D.新旧农民的类比12.《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
A.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B.对故居的留恋C.生活的悲剧、希望的破灭D.对理想的追求13.《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大学语文大一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D. 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通过这次旅行,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身体。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对手。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D. 她的优秀品质和勤奋精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得像个小大人。
B. 他对这个问题了解得非常透彻。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杯水车薪”相反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画龙点睛C. 煽风点火D. 螳臂当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2.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3. “______,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______》。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简述《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表达。
3. 简述《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手法。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B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B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C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5.《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AA.议论与叙事B.议论与抒情C.抒情与描写D.叙事与抒情6.《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CA.象征B.类比C.对比D.铺垫7.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A.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B.室靡弃物,家无闲人C.手中纫缀不辍D.遇童奴有恩8.《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A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 D B ))C.姐姐的死讯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AA.《秋夜》B.《论毅力》C.《雨巷》D.《香市》10.《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BA.不正当娱乐泛滥B.求学为升官发财C.不尊重师长学友D.不注重购置书籍解析: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求学为升官发财。
11.《吃饭》中,用音乐与烹调来阐发“和而不同”的治国道理,这种联想方式是()DA.时间统一性联想B.对比联想C.地点统一性联想D.相似联想解析:在教材提示中有明确交待。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到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A.对比反托B.侧面映衬C.类比显现D.象征暗示13.《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C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分析:这道题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
一看到问“论证方法”,脑子里先要把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调出来,思路不要乱。
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类比)。
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所给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归纳法,也显然不是演绎法。
我们知道: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
这句话中的“如”,表明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那末。
可以肯定所用的论证手法是“类比”。
“小石,小木”与“大山”相比,显然是“对比”。
1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教材上面明确写明的。
15.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C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
首先要特别熟悉课文。
在教材22页,写到不能容忍的根源,在课文提示中,明确写明“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是。
喜同恶异”。
16.《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B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于嵩17.《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AA.感情的变化B.逻辑的演绎C.时间的推移D.想象的展开分析:行文线索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感情变化,在教材有明确交代。
1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CA.蝴蝶B.蜜蜂C.小粉红花D.红栀子花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9.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A.鲁迅B.巴金C.老舍D.茅盾20.《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B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议论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有()A,B,E;A.《容忍与自由》B.《咬文嚼字》C.《吃饭》D.《我的世界观》E.《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22.下列《马伶传》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B;EA.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C.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D.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E.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23.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A,C,D,A.四面楚歌B.以五十步笑百步C.羞见江东父老D.霸王别姬E.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4.下列《蒹葭》诗句中,属于借事抒情的有()B,D,A.白露为霜B.溯洄从之C.白露未晞D.溯游从之E.白露未已25. 3.由《垓下之围》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而形成的成语有()bcdA 、怒发冲冠B 、羞见江东父老C 、四面楚歌D 、霸工别姬E、一鸣惊人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27.所溺:沉迷的人和事情28.固辞:坚决辞谢;29.卒:最终30.师:军队31.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蚍蜉蚁子之援:蚍蜉蚊子之援:形容极微小的援助。
32.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3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衰也:何其衰也:多么衰败啊!34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殊:殊:特殊,这里指出众。
35.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怜:可爱,值得羡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A.这里描述了哪几种不同毅力的人? 五种;B.作者描述这几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C.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层递,排比;对比,归纳;37.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A.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巧与试探,怀才不露B.从刻画冯谖形象看,文中的“左右”“贱之”、“笑之”、“恶之”有何作用?侧面烘托;C.文中孟尝君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宽宏大量,礼贤下士;38. 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请回答:A.这段话中的“太史公”是谁?你觉得这段话说得怎么样? B.在这段话中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心态? C.作者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标准答案】:A.“太史公”是司马迁。
这段对项羽作盖棺定论的话说得非常中肯,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恃武力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B.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这表现了他“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心态。
C.作者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39. 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A.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B.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40.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A.这段话选自哪篇文章?,B.作者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C.这段话提出的腐败现象是什么?五、作文(30分)41 六,作文。
30分。
以“荣誉”为题写作一篇800字的作文。
除是个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