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组别_____ 姓名_____ 主备人:文锋 日期:2013/05/ 审核人 批改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内容】书本P150—P155【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制图日期:2003年5月1.想一想: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2.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怎么画的?3.议一议: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直观地表示数据的量的多少)二、知识梳理:1、条形统计图一般由 和 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 ,长方形的 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 。
2、折线统计图由 和 组成,折线上被线段连接的各点同时反映不同的标目。
三、应用新知1.下左图表示舟山市2004年每月的平均气温下右图表示某家庭在2004年每月的用电量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2. 一天小红统计某路口在高峰时间7:40~7:55(图见课本154页)各种机动车的通过数量,记录如图.请根据图中记录列出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3. 请根据所给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见课本)(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4. 2005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图见课本)(1)请根据条形统计图画出折线统计图.(2)根据折线统计图,说明哪两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最多.四、回顾小结五、能力提升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毁坏,由此带来严重的核泄漏危机,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以下是我国环境保护部3月1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部分城市环境辐射水平的统计图.图中红色柱体表示天然本底辐射水平髴,绿色折线代表当时核辐射水平的监测值.核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请完成下列填空:(1) 北京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最大值约为___________微戈瑞/时,监测值约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 杭州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最大值约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监测值约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拉萨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的最大值约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最小值约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监测值为_____________微戈瑞/时.(2)从这个统计图中你得到哪些结论?。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学习本节之前同学们已经在教材及课程中了解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节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带同学们具体了解统计图内容,分别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2、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印度洋海啸地震的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折线统计图,尤其是有多条折线的统计图来分析事物变化。
多媒体、投影仪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小学里已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还记得多少呢?析:教师不要马上作答,可能会有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引导,等学了本节内容后再来解决它。
(二)探究新知1.条形统计图师:1.把你看到过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小组成员,学生举例;2.给出20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图;(师生讨论)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完成例1,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在给出以下解答过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制表日期:2007年11月28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制图日期:2003年5月3. 想一想: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合作交流)4. 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怎么画的? (学生合作交流)5.出示绘制统计图的一般过程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6.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下面的数据是表示相应生物的基因数,人类:30000 稻米:50000 蠕虫:17800 拟南芥植物:25500 果蝇:13600 流感病毒:1750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新版浙教版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力目标: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利用图形准确地解决问题;学会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想.情感目标:体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折线统计图,尤其是有多条折线的统计图来分析事物变化.教学过程小学里已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还记得多少呢?一、条形统计图:1.把你看到过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小组成员.学生举例.2.给出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图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完成例1,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在给出以下解答过程.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3.想一想: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合作交流)4.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怎么画的?(学生合作交流)5.出示绘制统计图的一般过程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写出统计图名称;(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3)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4)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6.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下面的数据是表示相应生物的基因数,人类:30000稻米:50000蠕虫:17800拟南芥植物:25500果蝇:13600流感病毒:1750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二、折线统计图:1.把你看到过的折线统计图告诉小组成员.学生举例2.你能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吗?3.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纠正并给出答案4.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2)画点,标出各标目和数据.(3)用线段依次把每相邻两点连结起来.(4)标题和制图日期.(在同一统计图中,反映不同类别数据的折线要用不同的图标把它们区别开来.)5.例题解析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统计表:请绘制折线统计图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相邻的两个月中,月至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这一时间段月产量的增长率是多少?(保留3个有效数字)(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多少?(保留3个有效数字)三、议一议:1.比较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2.什么时候画条形统计图好?什么时候画折线统计图好?四.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那些内容?(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标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折线统计图在反应数据变化的走向,以及同时反应若干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尤为见长.。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表》教学设计3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表》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表的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步骤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难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要有深入的理解,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掌握统计表的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一定的基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商品销售统计图、班级考试成绩统计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们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3)解:(20×10+30×15+50×25+100×50)÷4=1725
总结:这一类问题必须(1)学会解读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 图;(2)必须能理解两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 这两图形之间的联系如何连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电视机月销售量折线图
A品牌
销量(台)
100
80
•
60
40
• •
•
20
B品牌
•
(1)第四个月的销量占总销量的百分比是
_3_3__.3__%.
•
(2)经计算,两个品牌的电视机月销量的平
• 均水平相同,请你利用折线图分析,商店
接下来应选择经销哪个品牌电视机?
0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时间(月)
解:(1)140÷(60+120+100+140)=33.3%
(1)哪个商店6月份的销售量大?这6个月哪个商店的销售量 变化大?
(2)总体上两个商店销售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3)两商店哪个月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分析:每个商店每月的销售量比较,应该用折线图最为适当。
(1)解:甲商店6月份销量大,甲是550,乙是520.
这6个月销售量的变化甲比乙大。
例2.下面是两个水果商店1—6月份的销售情况(单位:千克)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甲商店 450 440 480 420 580 550 乙商店 480 440 470 490 520 520 根据以上的统计表,请你制作适当统计图表示两个商店的销 售变化情况变化,根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课件
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浙教版

上课日期月日星期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人口(万人)1961 2302 1294 2885师:这些数据很枯燥,要使这些数据和数据的变化能更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就要进一步学习统计图。
观察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组成,尝试归纳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过程。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于统计图的概念一句话带过即刻,重点放在绘制统计图上。
二、探索新知给出刚刚问题中的条形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表,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归纳绘出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1)写出统计图名称;(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3)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4)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5)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
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师:对于要完成一张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分为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列出相应的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右图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归纳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过程。
本小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感受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指出第一个学习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总结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记统计图的名称。
数据较大,纵向数轴上的单位选取学生有一定困难,予以指导。
启发学生可从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考虑单位长度。
突出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观察学生的绘制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中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中的数据表示稻米、人类、拟南芥植物、蠕虫、果蝇、流感病毒、的基因数量,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校对做一做的绘制条形统计图,将学生的错误及时反馈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指导,加深学生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及其注意点。
师: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
【合作学习】P151让学生观察三个折线统计图,回答合作学习中的四个问题。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1-优质公开课-浙教7下精品

直辖市 人口(万人)
北 京 上海 1961 2302
天津 1294
重庆 2885
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6-1. 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
图6-1
折线统计图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写出统计图名称; ( 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 (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 数据,如图三的直辖市和人口数. (3)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对应的 标目数据画点. (4)用线段把每相邻两点连接起来.
线段最陡, 也就是说, 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 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 增长最快,
700 540 540
≈
29.6%.
1840 1100 = 1100
(540 700 600) (300 350 450) ( 2) 300 350 450
≈
67.3 %.
答: 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67.3%.
(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几?
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折线统计图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月产量(辆)
横轴、纵轴上前面部分的 刻度根据需要可以省略
7
8
9
10
11 12
月份
图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解 所求折线统计图如图6-5. 10至11月间的 (1)如图6-5,折线的各条线段中,
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如表6-6:
表6-6 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统计表
8 9 10 月 份 7 月产量 300 350 450 540
浙教版初中数学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学案

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数据,体会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描述、判断的全过程.过程与方法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归纳等能力,渗透合作意识,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图和绘图难点:根据实际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 数据经整理后进一步使之表格化,便形成,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但一般也应注明数据的和制表等.2. 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内容后回答:小慧调查2015年绍兴4月12~4月16气温统计表如下绍兴4月12~4月16气温统计表(1)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什么?请画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若考虑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什么统计图更加合适呢?请同学们画出相应的统计图。
预习后,你或许有些疑问,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新知探究】例1: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人口依次约为1961万人,2302万人,1294万人,2885万人。
绘制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画图自己总结,教师引导)知识形成:条形统计图一般由两条的数轴和若干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类别的,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右图中的数据表示稻米、人类、拟南芥植物、蠕虫、果蝇、流感病毒的基因数量,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知识形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交流。
知识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能精确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向,同时反映若干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
350
450
540
700
600
请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月产量增长幅度最大?最大增长幅度是多少?
(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多少?
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对横轴与纵轴的画法进行指导.
四、巩固练习:
课内练习及探究活动
五、课堂小结
重点
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会分析用图形表出来的数据的变化.
难点
根据统计图的进行分析图形表出来的数据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本节学习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bar graph)、折线统计图(1ine graph).(投影器出示统计图)
分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数据-列出相应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解:列出统计表如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人口数(万人)
1961
2302
1294
2885
请一名学生读出例1统计表中各数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如直辖市和人口数.
2、合作学习
让我们先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以下是北京、巴西利亚和堪培拉三个城市的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图6-2至图6-4),其中红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高气温,蓝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低气温.
1.如图6-2,该城市九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最低气温为( ),两者温差是( ).
2.如图6-3,该城市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在( )月,日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在( )月.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答小结.
1、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的画法.
3、利用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应部分及作业题
教
后
随
笔
学生在小学里都学过,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在看折线统计图时有点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在画折线统计图时有点小错误,两个点没有对齐,应强调一下.
指导
教师
意见
签字:年月日
二、讲解新课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
1、条形统计图: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清楚地反映数据数量情况.
课后反馈
教学过程
例1、根据节前图中的数据,绘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中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3.北京位于北纬40°,堪培拉位于南纬35°,巴西利亚位于南纬15°.请把三个城市和三个气温图配对.
图6-2:( );图6-3:( );图6-4:( ).
4.请说出两条有关这三个城市全年气温变化以及季节的特征.
三、知识应用:
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统计表如下表:
月份
7
8
9
10
11
12
(2)在横条的方向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与纵条的方向上根据统计表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3)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及注明制图日期.
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6-1.
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右图中的数据表示稻米、人类、拟南芥植物、蠕虫、果蝇、流感病毒的基因数量,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例1的解题过程来完成.)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