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月的雅称

合集下载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一月:孟春、正月、元月、春王、陬(音ZOU)月、孟诹、端月、初春、元春;二月:仲春、如月、杏月、早春;三月:季春、炳月、桃月、三春、阳春、暮春;四月:孟夏、余月、清和月、槐月;五月:仲夏、皋月、榴月、蒲月、端月;六月:季夏、且月、荷月、伏月;七月:孟秋、相月、巧月、霜月、桐月;八月:仲秋、壮月、桂月、杜月、中秋月;九月:季秋、玄月、菊月;十月:孟冬、阳月、小阳春、小阳月;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冬月;十二月:季冬、涂月、腊月、嘉平月。

——四季的雅称:春季:●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三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泽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匆匆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拌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招《学刘公干体》云:“岩羊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白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动秋,丽服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夏季:●朱明、朱夏:《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

《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于万物。

”句;西晋傅咸赋云:“应青春而敷药,逮朱夏而诞英。

”;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三夏:古人以农历四月为盛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而称之为“三夏”。

古乐府《子曰四时歌·夏歌》中有:“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句。

●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古又称“九夏”。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通俗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一年十二个月,竟有这么美的别称!

一年十二个月,竟有这么美的别称!

一年十二个月,竟有这么美的别称!别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丙寅正月宋.张九成常年正月未全春,春色今年辄去人。

试上小楼南北望,红英满地绿粼粼。

二月绀香别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杏花唐.罗隐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三月莺时别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唐·杜甫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四月槐序别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五月鸣蜩别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六月季夏别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七月兰秋别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十二个月份的别称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十二个月份的别称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十二个月份的别称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十二个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
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
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
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
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十二个的雅称

十二个的雅称

十二个月的雅称一月: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各月份的雅称_写作技巧

各月份的雅称_写作技巧

各月份的雅称
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份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因此有了别致的雅称。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各月份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月份的雅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以花命名的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中国十二个月的别名你知道吗?

中国十二个月的别名你知道吗?

中国十二个月的别名你知道吗?
•一月:正月、端月、元月、初月、嘉月、开岁、新正、隅月、孟月、始春、元春、陬月、葡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柳月、仲春、酣春、艳春、芳春、如月、早春、雾月

•三月:桃月、蚕月、莺月、暮月、鹂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绸月、霜月

•四月:梅月、麦月、清和、初夏、桐夏、余月、桃月、孟夏、纯月、雪月

•五月:榴月、蒲月、仲夏、飘香、皋月、郁月、雨月

•六月:荷月、玉绳、且月、伏月、季夏、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风月

•七月:瓜月、巧月、砧月、兰秋、新秋、银磺、飞星、相月、霜月、孟秋、桐月、芽月

•八月:莹月、虹月、吟秋、鸦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壮月、花月

•九月:菊月、苔月、琼月、霜序、三秋、霜秋、季秋、暮商、朽月、玄月、牧月

•十月:露月、良月、孟冬、霜华、阳月、获月

•十一月:仲冬、寒艳、畅月、蒹月、葭月、龙潜月、辜月、葭月、热月

•十二月:腊月、冰月、严月、除月、残霜天、星回、嘉平、季冬、嘉平、穷节、果月。

文学一角12个月的雅称,原来可以这么美

文学一角12个月的雅称,原来可以这么美

文学一角12个月的雅称,原来可以这么美一年有十二个月,你知道,十二个月还能怎么说?我们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为每一个月都起了许多雅称,今天,来介绍十二月份的雅称,你更喜欢哪一个月的称呼呢?一月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个月的雅称
一月: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二月: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四月:
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
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
五月:
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八月:
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农历八月。

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

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

”故称八月为壮月。

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十月:
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杜甫《萤火》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

”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

”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

葭月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

——刘蕃《忆长安·十一月》
十二月:
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卢象《竹里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