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复习:仿写句子题型

高考“语言运用”复习:仿写句子题型
高考“语言运用”复习:仿写句子题型

高考“语言运用”复习:仿写句子题型

一、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答案】示例:

花朵,如果害怕风雨,那它永远不能绽放;

矿石,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材;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启航。

【解析】

仿写要求修改后的句意与原句意相符,且词性对仗工整。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

2.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

3.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类型。

4.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

5.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6.仿写后仔细阅读,观察所写的与题目格式类型是否一致。

二、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七十华诞,七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七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七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我们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答案】七十年像一首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乐曲渐渐趋向高潮;

七十年像一部电影,有悲剧也有喜剧;电影正在放映;

七十年像一出长戏,有高潮也有低潮;情节逐渐发展;

【解析】

句式应该为“七十年像……,有……有……;……怎么样”,注意与上下文构成排比句式,前后文互相对应,语义通顺即可。

三、请仿照下面这首诗的表达形式,另选一个吟咏对象;写一首小诗,力求也有一些哲理。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答案】示例:

燃烧在灶膛里,

你是温暖。

肆虐在森林里,

你是灾难。

【解析】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名:《土》,它说明,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涵。林希不仅注意到了“土”具有“土壤”价值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的轻浮的一面。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考生要从这个角度仿写,内容要相对,富有哲理。结构上要采用“……你是……”的格式。

四、从“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字数相等,意蕴贴切,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

(1)

(2)

【答案】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鸟语似歌。

惊蛰——轻雷隐隐,桃李吐蕊,春风送雨,虫蛙欢唱。

【解析】

对“大暑”的解读是“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从句式来看,句式整齐,都使用四字句,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描写,抓住该节气时的景物特点,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考生可以模仿四字句,运用描写手法,抓住不同节气的不同景物,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立春的特点: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古时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惊蛰的特点: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清明的特点: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乃大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大空清而大地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

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桐树开花,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出现彩虹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夏至的特点:“夏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各地气温增高,雨量会增加。寒露的特点:时节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节气的整体主旋律,是秋天向冬天慢慢过渡的一个季节,人们要注意保暖。“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

霜降的特点: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大雪的特点: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大雪节气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大地,能冻死害虫,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