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
适合摘抄的新诗

以下是一些适合摘抄的新诗:1.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4.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些新诗都是适合摘抄的经典之作.。
人间烟火七律新诗

人间烟火七律新诗人间烟火七律新诗
一人间烟火又一夏,昨日百花招春开;活泼个性似离火,交织繁华烟火来。
二烟火夜天正黑灰,微风清扬灯火辉;左右同舞火焰跳,色彩绚烂给人留。
三人间烟火一夜过,青烟散去黑夜空;落日晚霞迎升腾,却看今日烟火重。
四天地万物火力强,跳动着色彩的舞;烟火繁花一夜晚,烟雾缭绕瞬间多。
五忙碌拼搏谁不懂,烟火今夜不放慢;让欢乐演绎青春梦,增添多姿多彩篇。
六烟火盛宴豪华夜,色彩缤纷世界变;欢笑声声喋喋不休,盛世夜色来贺新。
七烟火缭绕绚烂夜,花朵香气弥漫天;时刻记住美好纪,生活的烟火永不迁。
- 1 -。
新诗推荐

新诗推荐20176066顾庭欣●1、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推荐语:这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
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
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
“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
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苦。
诗歌的笔触是辛辣细腻,其积极意义在于对旧社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2、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FragmentWhen you watch the scenery from the bridge,The sightseer watches you from the balcony.The bright moon adorns your window,While you adorn another’s dream.推荐语:《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
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
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
诗刊最近的新诗

诗刊最近的新诗一、原文:《生活的色彩》生活是一幅斑斓的画,红的热烈,那是奋斗的火在燃烧,像清晨的太阳喷薄而出的希望。
蓝的深邃,似宁静的海浩瀚无垠,在压力的低谷中沉思的模样。
绿的生机,是田野上的禾苗轻晃,宛如新生的梦想茁壮成长。
黄的明亮,如那暖暖的灯光,在疲倦的夜晚温柔照亮。
紫的神秘,仿若夜空里遥远的星芒,勾起无尽遐想,如同魔法的力量。
生活的色彩啊,混合又碰撞,我们在这彩色的漩涡里谱写华章,哪怕有灰色的迷茫偶尔来访,也会被虹彩的信念驱赶远方。
二、衍生注释:- “斑斓”: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诗中说生活是斑斓的画,就是说生活充满各种各样丰富的元素和色彩。
-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希望如同清晨蓬勃升起的太阳。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生活绚丽多彩又复杂多变的理解。
从情感上来看,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使提到灰色(代表迷茫等负面情绪),但也相信会被积极的色彩(虹彩的信念)驱散。
在表现手法上,poem采用了大量的象征,像红色象征奋斗、蓝色象征沉思等,将抽象的生活概念和情绪等用具体的色彩做代表,给读者很直观的画面感。
而且每一种色彩的描写都组织成相对整齐的句式,有韵律感,很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读者眼前缓缓展开。
四、作者介绍: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可能是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的人。
善于从身边常见的色彩中,去挖掘出生活深层次的状态和情感。
也许作者经历过起起落落,但心中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忱与希望,所以能写出这样富有寓意又积极向上的诗歌作品。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毕业演讲的场景中:“同学们,就像诗里说的那样,‘生活是一幅斑斓的画’,我们即将开启的新生活也是充满色彩的。
会有像红色那样热烈奋斗的时刻,会有蓝的深邃沉思的瞬间,在未来无论是遭遇灰色的迷茫,还是收获绿色的成长,都希望大家心中始终怀揣虹彩的信念。
”2. 在一群初入职场的新人培训会上:“刚踏入职场的大家就如同走进生活这幅巨大的画卷。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一、引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诗的兴起和推广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变革。
新诗作为白话诗的代表,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形式,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然而,随着新诗的发展,诗体的标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建构新诗诗体的标准,以及这一标准的当下意义,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二、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1.新诗的发展历程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初期,新诗追求自由表达,强调个体情感和社会批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新诗的表达方式过于自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许多诗歌作品显得散乱无章,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诗体标准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新诗的艺术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建构新诗诗体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的诗体标准,能够为诗人提供一个清晰的创作导向,确保诗歌作品在表达自由的同时,仍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美感。
同时,一个标准的建立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新诗,提高其审美体验。
3.诗体标准的建构途径要建构新诗的诗体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研究传统诗歌的精髓和特点,发掘其中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艺术元素;其次,借鉴国外现代诗歌的成功经验,吸收其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最后,鼓励诗人进行创新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诗诗体标准。
三、当下意义1.提升新诗的社会地位一个明确的新诗诗体标准,有助于提高新诗在社会中的地位。
当新诗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其作品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度将大大增加。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新诗的认同感,还能为其在社会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条件。
2.促进诗歌教育和人才培养建构新诗诗体标准对于诗歌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标准的导向,诗歌教育可以更加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和美感,提高其创作技巧。
同时,标准的建立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更多的诗歌人才。
3.推动诗歌批评和研究的规范化随着新诗诗体标准的建立,诗歌批评和研究也将变得更加规范化。
新诗的名词解释

新诗的名词解释当谈及新诗,我们不禁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那种深深吸引我们的力量。
新诗是一种现代诗歌形式,其诗风与传统诗歌有着明显区别。
本文试图对新诗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和分析,以使读者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新诗常常以自由诗的形式呈现。
与传统的规范诗歌形式相比,新诗没有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也不拘泥于特定的诗行或诗句长度。
这使得诗人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打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给予了创作者更大的表现空间。
其次,新诗强调情感表达和意象的运用。
相较于传统诗歌注重的思想表达,新诗更注重诗意的感染力。
在新诗中,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和隐喻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常常充满诗意,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能够产生共鸣与联想。
与此同时,新诗也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在新诗中,诗人常常利用语言的多样性和词汇的多义性来创造独特的内涵。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语言结构,诗人能够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中呈现出丰富的意义。
这种语言上的艺术性使得新诗拥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此外,新诗也常常借鉴其他艺术形式。
与传统诗歌注重文字表达不同,新诗常通过融入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元素来丰富作品表现力。
例如,诗人可以通过运用音乐节奏感和重复元素来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可以通过探索画面、色彩和空间感来呈现诗歌的视觉美。
这种艺术形式的跨界借鉴使得新诗能够以更丰富多样的方式触动人们的心灵。
此外,新诗还注重对于当代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相对于传统诗歌思考历史和传统,新诗更多地关注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通过创作现实主义的诗歌,新诗不仅能够记录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生活经历,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总结起来,新诗是一种以自由诗形式呈现的现代诗歌形式,其强调情感表达、意象运用和语言艺术性。
新诗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规范形式,而是通过自由的创作和跨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新诗 经典句

新诗经典句
新诗经典句是指在新诗创作中,那些具有深刻内涵、优美形式和广泛影响的句子。
这些句子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传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新诗经典句的例子:
1.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2. 《致橡树》——舒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4.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5.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6.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7.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8.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
9. 《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0.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对新诗的理解

对新诗的理解
新诗是指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创作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
与传统诗歌相比,新诗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革新。
首先,新诗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新诗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式,在韵脚、字数、排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度。
例如,近代诗人郑振铎的《沁园春·雪》就采用了谐音词的手法,使诗歌更富韵味和鲜明的个性。
其次,新诗在内容上也追求多元化和思想性。
新诗不再局限于抒情或咏物的范畴,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历史事件、政治思考等多个领域。
例如,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就是一首政治的新诗,它通过反思革命斗争中的错误和经验,表达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和信仰。
最后,新诗在风格上也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
新诗鼓励诗人在创作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审美情趣,形成多元的风格和气质。
例如,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诗歌就常常具有淡泊、超脱的风格和大量抒发生命之美的内容。
综上所述,新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而且在文学思想、艺术理念等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十年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诗界革命”的演变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
○1“作诗如作文”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
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
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
“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
对“诗界革命”的呼应。
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新诗阵营的发展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
2、胡适《尝试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1作品沈尹默《三弦》《月夜》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
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
散文化和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
1920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2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3、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徐玉诺、何植三即兴式短诗。
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冯至《昨日之歌》○1艺术的节制明净的形象。
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
《蛇》《雨夜》半格律体。
整饬、有节度的美○2哲理化诗情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11“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非个人化”倾向。
针对早期新诗中滥用的直书胸臆、极端感伤主义。
受巴那斯主义影响,也与传统抒情模式暗合。
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闻一多《口供》蕴藉含蓄,鲜明的形象性。
诗歌中叙事成分的加强。
叙事诗,戏剧化、小说化,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
○3新诗格律化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区分新旧格律。
2、闻一多○1思想内涵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
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
○2个性风格矛盾的张力。
《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
《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
《你莫怨我》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
沉郁的风格。
《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个性/才华/追求的统一,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式意象。
《雪花的快乐》《黄鹂》《为要寻找一个明星》《落叶小唱》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雪花的快乐》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
《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歌》对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叙事诗创作。
《王娇》《猫诰》。
五、“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纯诗”:诗歌观念的变化从“表达”功能转向“表现”功能。
对胡适“作诗如作文”的置疑。
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要求“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
诗的领域是“纯粹的表现的世界”;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强调“暗示”与“朦胧”。
○2王独清《再谭诗》突出“感觉”的因素,强调“色”“音”的交错。
○3早期象征派将“诗的贵族化”发展到极端。
东西方诗歌“沟通”理想。
其诗歌观念和表现的“内转”是受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也是向传统诗词的靠拢。
2、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多远取喻”,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
《弃妇》联类不穷的自由联想,暗示的力量,选用文言词语的陌生化效果。
第二个十年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邓中夏向诗人发出“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
1923。
○2蒋光慈《新梦》: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新诗“平民化”的极端,消解主观性和个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输而趋于平实。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大众化(非诗化)”创作趋向1932.9,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
○1“捉住现实”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
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
殷夫《1929年的5月1日》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
蒲风《茫茫夜》母子对话揭示农村苦难的根源,战士形象的塑造。
《六月流火》长篇叙事诗。
反映围剿和农村革命的深入。
杨骚《乡曲》30年代农村的破产与骚动。
“国防诗歌”○2“诗的意识形态化”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加强,强调表现集体的大我。
殷夫早期《孩儿塔》集中多对爱情与自然的歌咏,投身革命后“我已不是我”。
○3直接描摹现实和“歌谣化”抒情因素减弱、叙事因素加强的趋势。
直书胸臆的抒情和叙事诗的发展。
使诗成为“群众的听觉艺术”的努力。
创造诗歌新形式的试验。
○4得失扩大了表现领域,美学风格的拓展。
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美。
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
题材单一化,诗人主观世界和艺术个性的消失,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3、臧克家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现实和底层人民苦难,艺术上却与新月派相通。
《烙印》《罪恶的黑手》集“坚忍主义”。
农民式苦吟。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1928《新月》月刊新诗栏,1930《诗刊》季刊。
1、非格律化倾向和“纯诗”立场徐志摩《诗刊放假》对闻一多格律立场的一种松动。
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被视为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宣言。
向自由诗发展的趋向。
针对左翼的,自我表现、超功利的。
2、精神危机和艺术探索○1幻灭的诗感徐志摩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云游集》《渺小》《生活》《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向瘦小里耗”。
陈梦家《一朵野花》幻灭的空虚,迷茫的感伤。
○2现代化倾向强调抒情,出现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
陈梦家《都市的颂歌》《自己的歌》孙大雨《自己的写照》徐志摩《两个月亮》以象征和暗示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3、“商籁体”的尝试更自觉的试验,发现中西诗体形式的“契合点”。
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由后期新月派和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
1、现代派的形成:《现代》杂志创刊1932.5戴望舒《雨巷》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
1927《我的记忆》现代派诗的起点。
19292、现代派诗的主要特征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现代派诗歌的宣言。
“纯然的现代诗”。
○1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现代都市风景线”郁琪《夜的舞会》施蛰存《桃色的云》徐迟《二十岁人》“都市怀乡病”徐迟《春烂了时》“现代都市青春病”戴望舒《回了心吧》《寻梦者》《夜行者》《单恋者》《乐园鸟》理想失落后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感伤。
○2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文言语词入诗戴望舒《小病》何其芳《脚步》李广田《灯下》(早期象征派)诗的散文化坚持“纯诗”观念。
废名《谈新诗》: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戴望舒《望舒诗论》:不借重音乐而借重“诗情”生发的韵律。
3、戴望舒:象征派形式与古典派内容的结合与传统诗歌主流的深刻联系。
《我的记忆》“有节制的潇洒”,残酷的主观记忆外化为友。
日常生活化的意象。
《印象》听觉视觉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融合。
《寻梦者》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4、《汉园集》三诗人1936○1何其芳《燕泥集》《预言》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交汇着东西方影响。
《欢乐》《爱情》《砌虫》《梦歌》《罗衫》美丽的诗,天真可爱的忧郁。
○2卞之琳《数行集》《音尘集》《鱼目集》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试验,“欧化”“古化”。
新的智慧诗自觉的哲学意识,具象词与抽象词相嵌合的语言试验。
对早期白话诗、宋诗等“理趣”的回应与发展。
《断章》。
诗的非个人化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诗人主体的退出与模糊。
对早期白话诗的反拨,向传统的回归。
○3李广田《行云集》5、废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诗禅”与六朝文风致的晦涩,现代人的孤洁感。
《掐花》《街头》《十二月十九夜》思接万仞千里,超越逻辑的瞬间顿悟。
与西方现代派相通。
6、林庚新格律诗试验。
转向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历史借鉴。
从《夜》《春夜与窗》到《北平情歌》第三个十年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一)、抗战初期的同声歌唱1、战斗性、宣传性写实主义诗风,记录抗战初期昂扬乐观的民族情绪。
诗歌题材领域的扩大。
健康浅露的抒情内容,宣言式直书胸臆,议论式陈词,描摹再现的叙写方式。
2、民族化、大众化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日的热潮。
老舍《剑北篇》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的试验。
诗朗诵运动。
主张使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以服务于抗战。
高兰、光未然3、散文化自由诗体田间“时代的鼓手”,鼓点式的诗。
《给战斗者》自由形式而有节奏。
(二)、相持阶段的艺术探索1、形式美的追求与探讨○1力扬《我们底收获与耕耘》《射虎者及其家族》艾青的影响○2李广田《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艾青《诗论》朱自清《新诗杂话》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诗论》○3卞之琳《十年诗草》多方面尝试引起诗坛的讨论和总结。
2、个性化的自觉追求○1臧克家《泥土之歌》洗净铅华的朴素美,更生活化,更纯净。
○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缓中悲壮的情思。
○3王亚平《火雾》以具体形象表现诗人战士的性格与情操。
郭沫若《进步赞》反语中巨大的愤怒。
臧克家《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尖锐的政治主题,诗句朴素自然。
学生运动中的“诗朗诵”运动袁水拍《马凡陀山歌》与小市民的深刻联系,怪诞与真实的统一,通俗形式。
二、从校园诗人群到“中国新诗派”(一)校园诗人群1、从生命的“沉潜”到艺术的“沉潜”“知性的提升与融合”和“文本实验”的自觉逼视现实的“沉思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