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奥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12讲 简单列举 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奥数教程(五年级)--12

小学数学奥数教程(五年级)--1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如果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称a为b的倍数,b为a 的约数。

如果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约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约数。

在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自然数a1,a2,…,a n的最大公约数通常用符号(a1,a2,…,a n)表示,例如,(8,12)=4,(6,9,15)=3。

如果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倍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在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

自然数a1,a2,…,a n的最小公倍数通常用符号[a1,a2,…,a n]表示,例如[8,12]=24,[6,9,15]=90。

常用的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

例1 用60元钱可以买一级茶叶144克,或买二级茶叶180克,或买三级茶叶240克。

现将这三种茶叶分别按整克数装袋,要求每袋的价格都相等,那么每袋的价格最低是多少元钱?分析与解:因为144克一级茶叶、180克二级茶叶、240克三级茶叶都是60元,分装后每袋的价格相等,所以144克一级茶叶、180克二级茶叶、240克三级茶叶,分装的袋数应相同,即分装的袋数应是144,180,240的公约数。

题目要求每袋的价格尽量低,所以分装的袋数应尽量多,应是144,180,240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144,180,240)=2×2×3=12,即每60元的茶叶分装成12袋,每袋的价格最低是60÷12=5(元)。

为节约篇幅,除必要时外,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将不再写出短除式。

例2 用自然数a去除498,450,414,得到相同的余数,a最大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498,450,414除以a所得的余数相同,所以它们两两之差的公约数应能被a整除。

【精品奥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十二讲 简单列举 人教版(含答案)

【精品奥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十二讲   简单列举  人教版(含答案)

第十二讲 简 单 列 举第一部分:趣味数学动物城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美在哪儿呢?其实他们都是数学中的对称美!你能移动三个球使之变为反方向排列吗?(即从上到下为四个、三个、两个、一个)试一试吧,相信你行的!第二部分:奥数小练【例题1】 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思路导航】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就可能出现遗漏或重复的取法。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从少到多的顺序,先排5元的,再排2元的,最后排1元的,把可以组成9元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取9元钱共有7种不同的取法。

练习一:1.有足够的2角和5角两种人民币,要拿出5元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2.有2张5元、4张2元、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拿出12元,有几种拿法?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去涂下面的圆,每个圆涂一种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例题2】有1、2、3、4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3张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奇数?【思路导航】要组成的数是奇数,它的个位上应该是1或者3。

当个位是1时,把能组成的三位数一一列举出来:321,421,231,431,241,341共6个;同样,个位是3的三位数也是6个,一共能组成6×2=12个。

练习二:1.用0、1、2、3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2.用3、4、5、6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两张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偶数?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和王老师站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例题3】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1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小块?【思路导航】我们把所画直线的条数和分成的块数列成表进行分析:1+1+2+3+…+10=56(块)练习三:1.在下面的长方形纸中画出5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请你动手画一画。

五年级奥数讲义(学生版)30讲全

五年级奥数讲义(学生版)30讲全

-1-五年级奥数第1讲数字迷〔一〕第16讲巧算24第2讲数字谜(二)第17讲位置原那么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18讲最大最小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7讲奇偶性〔一〕第22用割补法求面积第8讲奇偶性〔二〕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9讲奇偶性〔三〕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30讲抽屉原理(二)-2-第1讲数字谜〔一〕例1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例2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例3在443后面添上一个三位数,使得到的六位数能被573整除。

例4六位数33□□44是89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例5在左下方的加法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字母,使加法竖式成立。

FORTYTENTENSIXTY例6在左下方的减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

请你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练习11.在一个四位数的末尾添零后,把所得的数减去原有的四位数,差是621819,求原来的四位数。

在以下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

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字母,使竖式成立:〔1〕AB (2)ABAB+BCA - ACAABC BAAC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括号,使得计算结果最大:1÷2÷3÷4÷5÷6÷7÷8÷9。

5五年级上册奥数《数学与思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奥数资料

5五年级上册奥数《数学与思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奥数资料

目录第一讲比赛中的推理 (1)第二讲相遇问题 (2)第三讲追及问题 (3)第四讲循环小数 (4)第五讲平均数 (5)第六讲牛吃草问题 (6)第七讲分类法解决问题 (7)第八讲周期问题 (8)第九讲倒推法解决问题 (9)第十讲列方程解决问题(1) (10)第十一讲列方程解决问题(2) (11)第十二讲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1) (12)第十三讲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2) (13)第十四讲流水行船 (14)第十五讲报数问题 (15)第十六讲抽屉原理(1) (16)第十七讲抽屉原理(2) (17)第十八讲图形问题 (18)第十九讲行程问题综合 (19)第一讲比赛中的推理例题:编号为1、2、3、4、5、6的同学进行围棋比赛,每2个人都要赛1盘。

现在编号为1、2、3、4、5的同学已经赛过后盘数和他们的编号数相等。

请问:编号为6的同学赛了几盘?练习1. 甲、乙、丙、丁与小强这5位同学一起参加象棋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盘。

到目前为止,甲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练习2. A、B、C、D四支球队进行循环赛,比赛进行一段时间后,A赛了3场,B赛了2场,C赛了1场,这时D赛了几场?练习3.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都比赛一场,规定胜者得2分,平局得得1分,输者得0分。

最后4人得分的总和是多少?— 1 —第二讲相遇问题例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的相遇地点距A、B两地中点20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练习1. 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9千米,乙每小时行17千米,两人在距中点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路程。

练习2. 小明和小力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走10千米,小力的速度是每小时走7千米,3小时后两人还相距5千米,求两地的路程。

练习3. A、B两城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城同时出发,甲比乙每小时慢4千米,乙到B城当即折返,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2 —第三讲追及问题例题:兄弟俩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同时从家里出发,15分钟后,哥哥回家拿东西,弟弟继续前进。

【精讲课件】-小学数学五年级第12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精讲课件】-小学数学五年级第12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2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内容:教学第23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概括、验证等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想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一个自编除法的游戏。

老师这有三个数字——8、2、0、,每个数字在一道算式中可以出现一次、两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出现,但是要求每一道算式中的商必须等于4,限时一分钟,看谁写得多!预测: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88÷22=4 888÷222=4 8888÷2222=4 88888÷22222=4•880÷220=4 8800 ÷2200=4 88000÷22000=4 •发现:我们无论编出多少道不同的算式,什么是不变的?(板书:商不变)商不变,是什么在变呢?(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探究: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有怎样的变化,商却不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探究:请观察我们自己编的一组算式,看看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而商却不变?要求: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小组内共同探究。

刘老二媳妇笑着说:“不用那么慌嘛,大爷!”。

714高炮/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老姜老伴儿说:“老头子说啦,不还你这钱,他睡不着觉。

五年级思维训练5上上课讲义

五年级思维训练5上上课讲义

五年级思维训练5上上课讲义24点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使学生知道几张牌可以算出24或算不出24;相同的几张牌有不同的算法。

能力目标: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1.介绍扑克的学问。

2. 由扑克牌的玩法引出用扑克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3. 介绍游戏的玩法。

二、活动环节一:新手上路。

1.找一找:①找出两张牌算出24。

②再添一张牌算出24。

2.试一试:给出三张牌算24。

3.小结算“24点”的基本方法: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出两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得的结果和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得数为24。

三、活动环节二:能手展示。

1.学生自己选出三张牌,算出24;2.同桌互算;3.全班小组交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三张牌算24的一些方法,同时渗透已知三张牌算24时,有时会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活动环节三:高手擂台。

1.尝试四张牌算24。

2.分组活动:(1)必答题:每个队通过抽签选一个题号,并解决对应的四个数算“24点”的题目。

(2)抢答题:在规定时间内用四个数算24点,鼓励多种方法。

(3)选答题:题目分为一星题和二星题各三题,让各组自由选择,答对奖励,答错倒扣。

3.活动小结。

五、全课小结:学生介绍算24点经验,算24点时,我们要注意找到3和8、4和6,这样就能方便快速地算出24。

鼓励学生课外算24点。

小数乘法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导引(第1讲至第12讲)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导引(第1讲至第12讲)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导引第1讲-----------第12讲第1讲 分数计算与比较大小内容概述理解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通分、约分等技巧,了解分数运算中的一些速算方法;学会比较分数大小的各种方法,包括通分母、通分子、交叉相乘、倒数比较法、间接比较法等等。

兴趣篇 1. 计算:⋅---++2001201211)2(;372003720372)1(2. 计算:⋅-+-43)1152413(118133. 计算:⋅÷+⨯÷-12111135)45141(4. 计算:.351762753165474⨯+⨯+⨯-⨯5. 计算:⋅+++9999888899999998889999988999896. 计算:⋅⨯⨯156113155)2(;124123403)1(7. 计算:⋅⨯⨯⨯⨯⨯⨯⨯⨯-⨯⨯⨯⨯9876554321987658. 将下列分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2313,1915,2314,2413,19149.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792032079)2(;409133)1(与与10.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88887444432222111110)2(;199519949998)1(与与拓展篇 1. 计算: ).2072()318431326413(-⨯+++2. 计算: ⋅-÷⨯+311523)5311522(3. 要使算式71265) □7.0(412=⨯--成立,方框内应填入的数是多少?4. 计算:⋅⨯+⨯2524182571245. 计算:).13361111()1136119()936117()736115()536113()336111(⨯-+⨯-+⨯-+⨯-+⨯-+⨯-6. 计算:).761231(53)761531(23)531231(76-⨯-+⨯+-⨯7. 比较200420032005200520042006⨯⨯与的大小,并计算它们的差。

五年级数学 奥数精品讲义1-34讲

五年级数学 奥数精品讲义1-34讲

五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34讲第一讲消去问题(一)第二讲消去问题(二)第三讲一般应用题第四讲盈亏问题(一)第五讲盈亏问题(二)第六讲流水问题第七讲等差数列第八讲找规律能力测试(一)第九讲加法原理第十讲乘法法原理第十一讲周期问题(一)第十二讲周期问题(二)第十三讲巧算(一)第十四讲巧算(二)第十五讲数阵问题(一)第十六讲数阵问题(二)能力测试(二)第十七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一)第十八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二)第十九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第二十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二)第二十一讲行程问题(一)第二十二讲行程问题(二)第二十三讲行程问题(三)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四)能力测试(三)第二十五讲平均数问题(一)第二十六讲平均数问题(二)第二十七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第二十八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二)第二十九讲数的整除特征第三十讲奇偶性问题第三十一讲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三十二讲分解质因数(一)第三十三讲分解质因数(二)第三十四讲牛顿问题能力测试(四)第一讲消去问题(一)在有些应用题里;给出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要求出这些未知数的数量.我们在解题时;可以通过比较条件;分析对应的未知数量变化的情况;想办法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量;从而把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变成比较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这样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消去法”.例题与方法在学习例题前;我们先进行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练习;为用消去法解题作好准备.(1)买1个皮球和1个足球共用去40元;买同样的5个皮球和5个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2)3袋子、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225、千克;1袋大米和1袋面粉共重多少千克?(3)6行桃树和6行梨树一共120棵;照这样子计算8行桃树和8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4)学校买了4个水瓶和25个茶杯;一共用去172元;每个水瓶18元;每个茶杯多少元?例1 学校第一次买了3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3个水瓶和16个差杯;共用去118元.水瓶和茶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例2 买3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480元;买同样的6个篮球和3个足球共用去519元.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练习与思考1、 1袋黄豆和1袋绿豆共重50千克;同样的7袋黄豆和7袋绿豆共重()千克.2、买5条毛巾和5条枕巾共用去90元;买1条毛巾和1条枕巾要()元.3、买4本字典和4本笔记本共、用去了68元;买同样的9本字典和9本笔记本一共要()元.4、9筐苹果和9筐梨共重495千克;找这样计算;2筐苹果和2筐梨共重()千克.5、妈妈买了5米画布和3米白布;一共用去102元.花布每米15元;白布每米多少元?6、果园里有14行桃树和20行梨树;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40棵.每行梨树15棵;每行桃树多少棵?8、食堂第一次运来6袋大米和4袋面粉;一共重400千克;第二次又运来9袋大米和4袋面粉;一共重550千克.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9、3豹味精和7包糖共重3800克;同样的3包味精和14包糖共重7300克.每包味精和每包糖各重多少克?10、育新小学买了8个足球和12个篮球;一共用去了984元;青山小学买了同样的16个足球和10个篮球;一共用去1240元.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11、买15张桌子和25把椅子共用去3050元;买同样的 5张桌子和20张椅子;需要1600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需要多少元?12、3头牛和6只羊一天共吃草93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每头牛每天比每只羊多吃多少千克?第二讲消去问题(二)例1、7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425千克同样的3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325千克.求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的重量.3..三头牛和8只羊每天共吃青草93千克;5头牛和15只羊每天吃青草165千克.一头牛和一只羊每天各吃青草多少千克?练习与思考1.3个皮球和5个足球共245元;同样的6个皮和10个足球共()元.2.5盒铅笔和9盒钢笔共190支;同样的2盒铅笔和6盒钢笔共100支.3盒铅笔和3盒钢笔共()支;1盒铅笔和1支钢笔共()支.3.育才小学体育组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了141元;第二次买了5个篮球和4个排球;共用去180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4.3筐苹果和5筐梨共重138千克;5筐同样的苹果和3筐同样的共重134千克.;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重多少千克?5.某食堂第一次运进大米5袋;面粉7袋;共重1350千克;第二次运进大米3袋;面粉5袋;共重85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6.3件上衣和7条裤子共430元;同样的7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70元.每件上衣和每条棵子各多少元?7.2千克水果糖和5千克饼干共64元;同样的3千克水果糖和4千克饼干共68元.每千克水果糖和每千克饼干各多少元?8.5包科技书和7包故事书共620本;6包科技书和3包故事书共420本.每包科技书比每包故事书少多少本?9.3个水瓶和8个茶杯共92元;5个水瓶和6个茶杯共102元.每个水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10.甲有5盒糖;乙有4盒糕共值44元.如果甲、乙两人对换一盒;则每人所有物品的价值相等.一盒糖、一盒糕各值多少元?第三讲一般应用题在小学里;通常把应用题分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两大类.“典型应用题”有基本的数量关系、解题模式;较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我们已经学过的“和差问题”、和“倍差问题”等等;都是“典型应用题”.“一般应用题|”没有各顶的数量关系;也没有可以以来的解题模式.解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理清一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等手段帮助分析.例题与方法例 1、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的重量加身一般的重量;而鱼身体、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这条鱼重多少千克?例2、一所小学的五年级有四个班;其中五(1)班和五(2)班共有81人;五(2)班和五(3)班共有83人五(3)班和五(4)班共有86人;五(1)班比五(4)班多2人.这所学校五年级四个班各有多少人?例 3、甲、乙两位渔夫在和边掉鱼;甲钓了5条;乙钓了3条;吃鱼时;来了一位客人和甲、乙平均分吃这条鱼.吃完后来客付了8角钱作为餐费.问:甲、乙两为渔夫各应得这8角钱中的几角?例 4、一个工地用两台挖土机挖土;小挖土机工作6小时;大挖土机工作8小时;一共挖土312方.已知小挖土机5小时的挖土量等于大挖土机2小时的完土量;两种挖土机每小时各挖土多少方?例 5、甲、乙、丙三人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西瓜.分西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西瓜7.5千克.结果甲和丙各给乙1.5元钱.每千克西瓜多少元|?例 6、小红有一个储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而按钱数算;5分币比2分币多4角.已知这些硬币中有36个1分币.问:小红的储蓄筒里共存了多少钱?练习与思考(第1~4题13分;其余每题12分;共100分.)1.有一段木头;不知它的长度.用一根绳子俩量它;绳子多1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以后再来量;又不够04米.问:这段绳子长多少米?2.甲、乙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同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要给甲12元钱.每米花布的单价是多少元?3.甲、乙丙合三人各出同样多的钱合买苹果若干千克.分苹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7.8千克苹果;这样甲和丙各应给乙6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4.学校买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了330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3倍.每张桌子多少元?5.某校六年级有甲、乙、丙丁四个班;不算甲班;期于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期于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已知乙、丙两个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个班的总人数少1人;甲、乙丙、丁四个班共有多少人?6.李大伯买了15千克特制面粉和35千克大米;共用去31.2元.已知1千克特特制面粉的价格是1千克大米的 2倍.李大伯买特制面粉和大米各用去多少元?7.14千克大豆的价钱与8千克花生的价钱相等;已知1千克花生比1千克大豆贵12元;大豆和花生的单价各是多少元?8.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凌驾的任务;而求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9.用8千克丝可以织6分米宽的绸4米;现在有10千克的丝;要织75分米宽的绸;可以织几米?|第四讲盈亏问题(一)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就多余16个;如果每人分5个;就缺少14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个?比较两次分的结果;第一次余16个;第二次少14个;两次相差1+14=30(个).这是因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多分了5-2=3(个)苹果.相差30个;就说明有30÷3=10(个)小朋友.请小读者自己算出苹果的个数.例题与方法例1、将一些糖果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 粒;就会余下糖果17粒;如果每人分5粒;就会缺少糖果13粒.问:幼儿园下班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些糖果共有多少粒?例 2、学生搬一批砖;每人搬4块;其中5人要搬两次;如果么人搬5块;就有两人没有砖可搬.搬砖的学生有多少人?这批砖共有多少块?例3某校在植树活动中;把一批树苗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18棵;就会有余下24棵;如果每班分20棵;正好分完.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练习与思考1.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呢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粒糖果?2.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呢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问:有多少粒糖果?3.在桥上测量桥高.把绳长对折后垂到水面;还余4米;把绳长3折后垂到水面;还余1米.桥高多少米?绳长多少米?4.某校安排新生宿舍;如果每间住12人;就会有34人没有宿舍住;如果每间住14人就会有空出4间宿舍.这个学校有多少间?要安排多少个新生?5.在依次大扫除中;有一些同学被分配擦玻璃;他们当中如果有2人擦4块;其余的人各擦5块;就会多下12块玻璃没有人擦;如果么人擦6块;刚好擦完.擦玻璃的同学有多少人?玻璃共有多少块?6.有一个数;减去3所的差的4倍;等于它的2倍加上36.这个数是多少?7.体育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上街买足球.他发现自己身边的钱;如果买10个“冠军”牌足球;还差42元;后来他向朋友借了1000元;买了31个“冠军”牌足球;结果多了13元.体育老师原来身边带了多少元?8.某小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5人;就会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个学生?第五讲盈亏问题(二)上一讲;我们讲了盈亏问题的一般情形;也就是在量词分配中恰好洋盈(多余);一次亏(不足).事实上;在许多问题里;也会出现两次都是盈(多余);或者两次都是亏(不足)的情况.例 1、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9支缺15支;每人7支就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例2、某小学的部分同学外出参观;如果每辆车坐55人就会余下30个座位;如果每辆车坐50人;就还可以坐10人.有多少辆车?去参观的学生多少人?例3、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王强上学去;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以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作呕50米可以提早8分钟到校.问:王强什么时候离开家?他家离学校多远?练习与思考(第1~4题13分;其余每题12分;共100分.)1.同学们打羽毛球;每两人一组.每组分6个羽毛球;少10个球;每组分4个羽毛球;少2个球.问:共、有多少个同学打球?有多少个羽毛球?2.学校将一批钢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8支缺11支;每人7支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钢笔有多少支?3.某小学的部分学生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50人;就会余下30个座位;如果每辆车坐40个人;还可以坐10人.问有多少辆车?去春游的学生多少人?4.一筐苹果分给一个小组;每人5个剩16个;每人7个缺12个.这个小组有多少人?共有多少苹果?5.一些学生分练习本.其中两人每人分6本;其余每人分4本;就会多4本;如果有一人分10本;其余每人分6本;就会少18本.学生有多少人?练习本多少本?6.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会迟到8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7.筑路对计划每天筑路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筑802米;这样;在规定完成任务时间的前3天;就只剩下1160米未筑.这条路多长?8.老师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每2人3个苹果;多2个苹果;每3人5个苹果;少4个苹果.问:有多少小朋友?多少苹果?第六讲流水问题想一想:从南京长江逆流而上去长江三峡;与从长江三峡顺水而下回南京;哪个花的时间少?哪个花的时间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长江行船与在一个平静的湖这行船是不一样的;因为长江的水是一直从西向东(也就是从上游向下游)流着的;船的速度会受到江水的影响.而在平静的湖水中行船时;船的速度不会受到水流的影响.考虑船在水流速度的情况下行驶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讲要讲的流水问题.船在顺水航行时(比方说;从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到南京);船一方面按照自己本身的速度即船速(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行驶;同时整个水面又按照水的流动速度在前进;水推动着船向前;所以;船顺水时的航行速度应该等于船本身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也就是顺水速度=船速+水速比方说;船在静水中行驶1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那么;船顺水航行的速度就是每小时10+5=15(千米).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是问“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又该怎么样呢?船逆水行驶;情况恰好相反.本来船每小时行驶10千米;但由于水每小时又把它往回推了5千米;结果船每小时只向上游行驶了10—5=5(千米).也就是船在逆水中的速度等于船速度与水速之差.即逆水速度=船速—水速例1、一艘每小时行驶30千米的客轮;在一河水中顺水航行165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这艘客轮需要航行多少小时?例2、一艘船顺水行320千米需要8小时;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这艘船逆水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艘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要多少小时?例3、甲船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异端水路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练习与思考1.一只小船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在176千米长的河中逆水而行;用了211小时.这只小船返回原处需要用多少小时?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河水流速位每小时5千米;一只船往返甲、乙两港共花了9小时;两港相距多少千米?3.两地距280千米;一艘轮船在期间航行;顺流用去14小时;逆流用去20小时.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4.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是顺风;每小时可以飞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5.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多少小时?第七讲等差数列(1)1;2;3;4;5;6;7;8;…(2)2;4;6;8;10;12;14;16;…(3)1;4;9;16;25;36;49;…上面三组数都是数列.数列中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项的个数叫做项数.一个数列中;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如等差数列:4;7;10;13;16;19;22;25;28.首项是4;末项是28;共差是3.这一讲我们学习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例题与方法例1、在等差数列1;5;9;13;17;…;401中401是第几项?例2、10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报数;每后一个同学报的数都比前一个同学报的数多3;小明站在第一个位置;小宏站在最后一个位置.已知小宏报的数是300;小明报的数是几?例3、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例4、1+2+3+4+5+6+…+97+98+99+100=?例5、求100以内所有被5除余10的自然数的和.例6、小王和小胡两个人赛跑;限定时间为10秒;谁跑的距离长谁就获胜.小王第一秒跑1米;以后每秒都比以前一秒多跑0.1米;小胡自始至终每秒跑1.5米;谁能取胜?练习与思考(每题10分;共100分.)1.数列4;7;10;……295;298中298是第几项?2.蜗牛每小时都比前一小时多爬0.1米;第10小时蜗牛爬了1.9米;第一小时蜗牛爬多少米?3.在树立俄;10;13;16;…中;907是第几个数?第907个数是多少?4.求自然数中所有三位数的和.5.求所有除以4余1的两位数的和.6.0.1+0.3+0.58.+0.7+0.9+0 11+0 13+0 15+…0 99的和是多少?7.梯子最高一级宽32厘米;最底一级宽110厘米;中间还有6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中间一级宽多少厘米?8.有12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第六项与第七项的和是12;求这12个数的和.9.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已知第一秒下落距离是4.9米;以后每秒落下的距离是都比前一秒多9.8米50秒后物体落地.求物体最初距地面的高度.10.求下面数字方阵中所有数的和.1;2;3;…;98;99;1002;3;4;…99;100;1013;4;5;…;100;101;102……100,101,102, …197,198,199第八讲找规律你能找出下面各数列暴烈的规律吗?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8;15;22;();36;…;(2)17;1;15;1;13;1;();();9;1;…;(3)45;1;43;3;41;5;();();37;9;…;(4)1;2;4;8;16;();64;…;(5)10;20;21;42;43;();();174;175;…;(6)1;2;3;5;8;13;21;();55.例1. 1;2;3;2;3;4;3;4;5;4;5;6;6;7;…从第一个数算起;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练习与思考(第1题30分;其余每题10分;共100分.)(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1,3,9,27,( ),243;(2)2,7,12,17,22,( ),( ),37;(3)1,3,2,4,3,( ),4;(4)0,3,8,15,24,( ) ,.48;(5)6,3,8,5,10,7,12,9,( ),11;(6)2,3,5,( ),( ),17,23;(7)81,64,();36;();16;9;4;1;(8)21;26;19;24;();();15;20;(9)1;8;9;17;26;();69;(10)4;11;18;25;();39;46;2.一串数按下面规律排列:1;3;5;2;4;6;3;5;7;4;6;8;5;7;9;…从第一个数算起;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3.有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下图);第100个黑珠前面一共有多少个白珠?4.在平面中任意作100条直线;这些直线最多能形成多少个交点?5.在平面中任意作20条直线;这些直线最多可把这个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6.序号 1 2 3 4 5算式1+1 2+3 3+5 1+7 2+9序号 6 7 8 9 …算式3+11 1+13 2+15 3+17 …根据上面的规律;第40个序号的算式是什么?算式‘1+103“的序号上多少?7.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依次作出下面这些图形.已知第一幅图的周长是10厘米.(1)3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周长是70厘米的图形;由多少个正方形组成?已知第一幅图的周长是10厘米.(1)3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的周厂是多少厘米?(2)周长是70厘米的图形;由多少个正方形组成?8在方格纸上画折线(如本讲例4图);小方格的边长是1;图中的1;2;3;4;…分别表示折线扩大第1;2;3;4;…段.求折线中第100段的长度.长度是30的是第几段?能力测试(一)一、填空题(每空3分;工39分).1.在下面的括号里按照规律填上适当的数字.(1)1;2;3;4;8;16;();64;128.(2)5;10;15;20;25;();35;40.(3)4;7;10;13;16;();22;25.(4)1;1;2;3;5;8;13;21;()(5)1024;512;256;();64;32;16;8;4.(6)2;5;11;20;32;();65;86.(7)1;3;2;4;3;5;();6;5.(8)1;4;9;16;25;();49;64.1.9个人9天共读书1620页;平均1个人1天共读书()页;照这样计算;5个同学5天读书()页.2.如果平均1个同学1天植树()棵;那么;3个同学4天共植树120棵.3.买3只足球和9只篮球共用了570元;买9只足球和27只篮球要用()元.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4+6+8+10+ … +22+24+262.1+2+3+4+5+6+ … +1996+1997+1998三、应用题(第1~4题10其余每题10分;第5题11分;共51分).1.李老师将一叠练习本分给第一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7本;还多7本.如果每人分9;那么有一个同学译本也分不到.第一组有多少同学?这叠练习本一共有多少本?2.一只小船在河中逆流航行176千米;用了11小时.一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这只小船返回原处要用多少小时?3.4只篮球和8只足球共买560元;6只篮球和3只足球共买390元.问:一只篮球和一只足球各买多少元?4.有10元钞票与5元钞票共128张;其中10元比5元多260元.两种面额的钞票各是多少张?5.下面是一种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要求数列2;4;8;16;32;64;…;1024;2048的和;方法如下:S= 2+4+8+16+32+64+ … +1024+204822S = 4+8+16+32+64+ … +1024+2048+4096用下面的式子减去上面的式子;就得到S =4096 – 2 = 4094即数列2;4;8;16;32;64;…;1024;2048的和是4094.仔细阅读上面的求和方法;然后利用这种方法求下面数列的和.1;3;9;27;81;243;…;177147;531441.第九讲加法原理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组、计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问题;我们通常运用加法与那里与乘法原理这两个基本的计数原理.熟练掌握这两个原理;不仅可以顺利解答这类问题;而求可以为今后升入中学后学习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打下好的基础.什么叫做加法原理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从南京到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轮船或者飞机.假如一天中南京到上海有4班火车、6班汽车;3班轮船、2班飞机.那么一天中乘做这些交通工具从南京到上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我们把乘坐不同班次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称为不同的走法;那么从南京到上海;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6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乘坐飞机有2种走法.因为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南京到上海;因此;一天中从南京到上海共有4+6+3+2 = 15 (种)不同的走法.我们说;如果完成某一种工作可以有分类方法;一类方法中又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工作的方法的总数就等于各类完成这件工作的总和.即N = m1 + m2 + … + m n (N代表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的总和;m1,m2, … m n 表示每一类完成工作的方法的种数).这个规律就乘做加法原理.例1 书架上有10本故事书;3本历史书;12本科普读物.志远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例2一列火车从上上海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多少中不同的车票?例3在4 x 4的方格图中(如下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例4 妈妈;爸爸;和小明三人去公园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练习与思考1.从甲城到乙城;可乘汽车;火车或飞机.已知一天中汽车有2班;火车有4班;甲城到乙城共有()种不同的走法.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杭州;中途要经过4个站;沿途应为这列火车准备____种不同的车票.3.下面图形中共有____个正方形.4.图中共有_____个角.5.书架上共有7种不同的的故事书;中层6本不同的科技书;下层有4钟不同的历史书.如果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____种不同的取法.6.平面上有8个点(其中没有任何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经过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共可以画_____条直线.7.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8.图中共有____个正方形.9.从2;3;5;7;11;13;这六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数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共可以组成_____个真分数.10.某铁路局从A站到F站共有6个火车站(包括A站和F站)铁路局要为在A站到F站之间运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 简 单 列 举
第一部分:趣味数学
动物城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美在哪儿呢?
其实他们都是数学中的对称美!
你能移动三个球使之变为反方向排列吗?(即从上到下为四
个、三个、两个、一个)试一试吧,相信你行的!
第二部分:奥数小练
【例题1】 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思路导航】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就可能出现遗漏或重复的取法。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从少到多的顺序,先排5元的,再排2元的,最后排1元的,把可以
组成9元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取9元钱共有7种不同的取法。

练习一:
1.有足够的2角和5角两种人民币,要拿出5元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2.有2张5元、4张2元、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拿出12元,有几种拿法?
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去涂下面的圆,每个圆涂一种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
【例题2】有1、2、3、4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3张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奇数?
【思路导航】要组成的数是奇数,它的个位上应该是1或者3。

当个位是1时,把能组成的三位数一一列举出来:321,421,231,431,241,341共6个;同样,个位是3的三位数也是6个,一共能组成6×2=12个。

练习二:
1.用0、1、2、3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2.用3、4、5、6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两张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偶数?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和王老师站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例题3】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1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小块?
【思路导航】我们把所画直线的条数和分成的块数列成表进行分析:
1+1+2+3+…+10=56(块)
练习三:
1.在下面的长方形纸中画出5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请你动手画一画。

2.请你算一算,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2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
3.在一个圆形纸片上画三条横着的平行线和三条竖着的平行线,把此圆分成了多少块?
【例题4】有一张长方形的周长是200厘米,且长和宽都是整数。

问: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小?
【思路导航】因为长方形的周长200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宽=100厘米。

由于长和宽都是整数,我们可以举例观察。

可以看出:当长与宽都是50厘米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与宽的差最大,即长99厘米,宽1厘米时,面积最小。

练习四:
1.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1。

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2.有一段竹篱笆全长24米,现把它围成一个四边形,所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3.a、b、c三个数都是自然数,且a+b+c=30。

那么a×b×c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
【例题5】从1到400的自然数中,数字“2”出现了多少次?
【思路导航】在1—400这400个数中,“2”可能出现在个位、十位或百位上。

(1)“2”在个位上:2、12、22、...、92;102、112、122、...、192;202、212、222、...、292;302、312、 (392)
共:10×4=40(次)
(2)“2”在十位上:20、21、…、29;120、121、…、129;220、221、…、229;320、321、…、329。

共10×4=40(次)
(3)“2”在百位上:从200到299共100次。

所以,数字“2”出现了10×4+100=180(次)。

练习五:
1.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数字“1”出现了多少次?
2.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完全不含数字“1”的数共有多少个?
3.1×2×3×…×100,这100个数乘积的末尾有几个连续的0?
第三部分:数学史话
数学的美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

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

如数学几何图形的
对称美,不仅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有利的信
息,有助于我们从对称关系上整体把握问题。

对称美不仅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也包括各种数学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对称。

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数学对自然本质的一种反映。

如下列各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同学们你能接着写两个这样的算式吗?试一试吧!
参考答案:
练习一:
数学拾趣
1.6种。

分别是:25张2角的;2张5角的和20张2角的;4张5角的和15张2角的;6张5角的和10张2角的;8张5角的和5张2角的;8张5角的和2张2角的。

2.9种。

分别是:5元2张2元1张1元0张;5元2张2元0张1元2张;
5元1张2元3张1元1张;5元1张2元2张1元3张;5元1张2元1张1元5张;5元1张2元0张1元7张;5元0张2元4张1元4张;5元0张2元3张1元6张;5元0张2元2张1元8张。

3.6种。

练习二:
1.48个。

2.6个。

分别是:34 36 46 54 56 64
3.120种。

5×4×3×2×1=120(种)
练习三:
1.16块
2.211块
3.16块
练习四:
1.1640
2.36平方米
3.1000
练习五:
1.19个
2.81个
3.2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