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教学札记_1.doc
《瑞恩的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瑞恩的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瑞恩的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
3、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付出爱心的孩子。
4、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资料。
一、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对非洲,对乌干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了解非洲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能实实在在给予他们帮助呢,课文的主人公做到了。
他是谁?2、齐读课题。
面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做了预习,听课老师还不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谁介绍一下课文内容?谈话:六岁一年级的小男孩做出这么件惊天动地的事,究竟有多大魅力吸引这么多人,跟他一起做?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瑞恩的魅力。
二、默读课文,感受瑞恩》1、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2、自由读文,做批注。
3、交流感受。
三、感受人物魅力。
预设:1、有爱心,坚持不懈。
师小结:2美元,70美元,干巴巴的数字放在语言文字中,文字赋予他丰富的内涵,就闪烁出更加明亮的光彩。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生相机质疑:渴望每个人喝干净的水“出现了2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有什么作用?3、“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4、人们募捐。
(25美元,7000美元,6万美元)提问:瑞恩是不是召集所有人帮助,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帮助?(联系单元主题)为什么说地球家庭?家—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什么?亲情----- 亲情实际上就是—爱。
这是怎样的爱?(真诚无私,无国界的爱),怎么读出这种感觉。
5、感受瑞恩的精神。
课件出示:负责人对说:“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太大了,你能做到现在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
”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他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
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瑞恩的井》WORD版教案

瑞恩的井王秋平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3、学习瑞恩,像他一样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井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井,井有什么用?2、井对非洲人民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组洲人民生活的资料图片。
3、书上有一段文字很明白地告诉我们非洲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
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
指名读4、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6岁加拿大男孩瑞恩为此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作出了许多的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瑞恩,了解瑞恩。
板书:瑞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出示: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而,他的行为。
指名说,自己说说。
三、熟读课文,感悟课文学习课文第3-8节1、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瑞恩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3-8节,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师:瑞恩为之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他的所做所说所想都是按照一定的步骤的,那么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也要按照这样的顺序。
学生交流句子,师逐一出示。
3、读读这些句子,再读读课文的2-8节,想想瑞恩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问题?4、采用读句、体温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交流出示句子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为什么需要70美元?)师: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这个同学养成了联系上下文思考的阅读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出示上文:老师说,每一美分都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一美元可以买一支铅笔,70美元还可以打一口井。
2024年《瑞恩的井》教案教案教学设计0611

2024年《瑞恩的井》教案教案教学设计06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瑞恩的井》教材,涉及章节为第二章“水资源与人类生活”。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重要性,探讨水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在我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水资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学习《瑞恩的井》的故事,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水资源的分布及重要性。
(2)水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案例分析:《瑞恩的井》。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水资源问题。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水资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积极互动。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水资源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瑞恩的井》2. 内容:(1)水资源分布(2)水资源重要性(3)水资源与人类生活(4)案例分析:《瑞恩的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谈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方法。
(3)结合《瑞恩的井》的故事,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示例:洗澡时长缩短,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3)示例:保护水资源,从自己做起,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资源的分布及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
《瑞恩的井》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瑞恩的井》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电影《瑞恩的井》的观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全球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学生。
1.3 教学时间本章节需1课时(40分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电影电影《瑞恩的井》讲述了一个加拿大男孩为了给非洲的村庄挖一口井而付出的努力。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看电影让学生观看电影《瑞恩的井》片段。
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电影中涉及的问题,如全球水资源问题、环保意识等。
3.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电影《瑞恩的井》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资源问题。
4.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电影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全球水资源问题、环保意识等。
4.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的观后感,包括对全球水资源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6.2 评估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心得分享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以学生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为评估标准。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7.2 反思方式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和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
7.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瑞恩的井》课文及教案解析

《瑞恩的井》课文及教案解析《瑞恩的井》课文及教案解析「篇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加拿大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
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教法:自学、交流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1、我们在“地球家庭”这个单元了认识了几个小朋友?2、他们在你们的心目中都是怎样的孩子?大家来说一说!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朋友,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能告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吗?4、教师板书:瑞恩教师继续谈话: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六岁小男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瑞恩,走进他的心灵深处,一起学习他的故事——《瑞恩的井》。
5、展示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比较《瑞恩的井》和《黑孩子罗伯特》,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两个孩子高尚品质。
6、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疾病()募捐()挣钱()水泵()登载()羞怯()2)教师出示课件:募捐、捐助(他们是什么意思?)检测:(选词填空)募捐捐助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
他的钱将用来乌干达北部的一所小学的孩子们。
二、自主学习内容:全文方法:默读、自学思考:1、学生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有关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加拿大男孩,为了实现他心中愿望——。
在他和家人的,最终的故事。
2、你觉得瑞恩是一个的孩子。
(1分,可以加分)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大家听)(1分)(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七十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3)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4)瑞恩说:“我经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5)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
当朋友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两美元。
(6)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的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瑞恩的井教案设计和说课稿.docx

瑞恩的井教材简析: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
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过“自主一一合作一一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对非洲孩子生活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非洲的贫困。
听完老师的介绍后你会做些什么?对比一下文中的主人公瑞恩又是怎样做的?二、自主学习,解决生字募捐mujuan草棚peng羞怯qil水泵beng登载zai擦ca罐gudn三、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请一名同学介绍瑞恩,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3、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瑞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做了些什么?(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
(例子略)四、探究学习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结合自身谈一谈你从瑞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回顾反思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瑞恩的井》教学札记

《瑞恩的井》教学札记
《瑞恩的井》教学札记
《瑞恩的井》叙述的是一位加拿大的6岁男孩得知非洲儿童饱受苦难、面临死亡,而70美元可以帮助他们打一口井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了这笔钱,后来他得知这笔钱只够买器材,打井却远远不够,因此他继续努力并寻求媒体的帮助,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两年后,他来到了非洲,看到了他的那口井。
至今,由他发起的募捐行动仍然在全加拿大进行着……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课文弘扬了一种善良、博爱的精神,一种真挚的想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的态度。
学生对非洲缺水的现象并不是很了解,《瑞恩的井》一文,要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有很大难度,“痛苦的社会”指的是什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他们难以想象和了解非洲人民缺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事物和水,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甚至面临着死亡的苦难,这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所以理解起来很费力。
因此,我课前让学生搜集非洲的一些资料,对非洲人民的生活有个初步了解,在导入新课时,我还出示了一些非洲的画面,展示一张关于“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非洲人民生活的艰辛。
随后又出示一口井的图,使学生知道井对非洲人民是何等的重要,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方。
瑞恩的井教案范文

瑞恩的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瑞恩的井的故事,了解太阳能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环保和绿色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询问学生有关太阳能的知识,引出话题“能源与环境保护”。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瑞恩的井的图片,介绍瑞恩的井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解决干旱地区需水问题的创新发明。
2.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瑞恩的井的故事,并辅助理解。
之后,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如:“瑞恩是如何发现太阳能井的?”、“太阳能井是如何工作的?”、“太阳能井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等问题。
3.实验与探究(4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太阳能井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项简单的实验活动。
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两个相同大小的塑料杯和纸板。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将两个塑料杯放在太阳光下和阴暗处,并用纸板挡住阳光,观察塑料杯内和外的温度变化。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类比太阳能井的作用。
4.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瑞恩,你会如何改进太阳能井的设计?2)你认为太阳能井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两项任务:1)设计一种太阳能井,并用材料制作;2)撰写一篇关于瑞恩的井的文章,并附上自己对太阳能井的看法。
学生可分组完成,鼓励并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发现。
6.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此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再次强调太阳能井的优势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对绿色能源的兴趣和关注。
三、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
2.同伴评价:学生进行小组成员的互评,评价同伴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恩的井》教学札记-
《瑞恩的井》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地球家庭拓展阅读中的一篇文章。
拓展阅读是对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思想内容上的补充和升华,本文的内容体现了责任,对学生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瑞恩的井》讲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为处在饥饿、疾病中的非洲儿童打一口井。
为此,他不断努力,终于通过做了四个月家务赚到了打井所需的70美元。
(完成这篇文章时,募捐已达60000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够梦想并在实际中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们,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啊!这是一篇让我们深思、反思的文章。
瑞恩能成就一番事业,是来自三方面的因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
是这三方面成就了一个孩子。
瑞恩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是6岁。
一个孩子的力量能有多大?没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的梦想不可能实现。
妈妈苏珊是安大略省公民权利、文化和娱乐委员会的顾问。
瑞恩的爸爸马克是一名警察。
这是个普通的五口之家,除了瑞恩,还有哥哥乔丹和弟弟基根。
这是一个官员与警察家庭的小孩身上发生的故事。
官员,警察,在我们的现实社会,在我们的心目中,素质如何?他
们的孩子通常是什么样子的?
苏珊和马克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然后,他们宣布了决定:我们不能给你这些钱。
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赚。
妈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旧饼干盒,并为瑞恩画了一个积分表,上面有35条线。
饼干盒里每增加两块钱,瑞恩就可以涂掉一格。
妈妈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儿来赚这些钱,你现在每天做的这些可不算。
不知道我们的家长看了这段,有何感想?是太势利?太庸俗?甚至太残忍?至少,我们的家长不会让一个6岁的孩子去做自己认定的正事!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瑞恩的这个梦想。
爷爷雇他们三个兄弟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瑞恩考试得了个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从那时起不再买玩具所有收入,都被瑞恩放进了那个旧饼干盒里。
这就是瑞恩家庭的长辈!一群没有给6岁小宝贝艰苦奋斗坚持理想坚持爱心的行动制造阻力的好长辈们!
6岁!我们的孩子都在做、又能做些什么?
好几年前的一幕又闪现在我的眼前:一个周末,我进城买书、逛商店,又渴又累之后我自然地走进了南门的肯德基店,因为这里我经常带儿子光顾。
当我一边吃东西一边看书时,旁边一对母子,一声比一声高的声音吸引了我。
只见妈妈看着正在大快朵颐的儿子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我有点饿,我有点渴我有点饿,我有点渴是妈妈一声比一声高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见儿子正在大口地吃着鸡腿,大口地喝着可乐,完全不顾妈妈说话的声音、妈妈渴望的态度。
其实一看就明白,妈妈似乎是在教育儿子:要心中有妈妈,要有孝心。
面对着眼前这对母子,我真想大声问一句:这位妈妈为什么不给自己也买一份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吃,这本身就助长了儿子的自私心理。
换一种教育方式,把你的儿子看成是和你平等的一个人,而不是家庭中的一个宝贝,你的孩子心中自然就有了你。
在肯德基店里,我看见过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很多很多好吃的,而自己却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吃。
我始终不明白,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这么做,是舍不得,还是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享受这等美味?我们把孩子摆在了高高的供品的位置,处在这样位置上的孩子,还谈什么去帮助别人?去献爱心?
而责任也许恰恰是我们家长自己!
我们一厢情愿的为孩子安排了唯一的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课堂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学琴,学英语,学舞蹈家长不惜时间和金钱,陪学陪练,决不比孩子轻松。
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怕他辛苦,怕耽误他的时间。
我们教给孩子要自我保护,让我们的孩子聪明起来,素质高起来。
但同时也教给了他自私,以自己为中心。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时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追求。
为师者,不可不慎。
在下来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这位启发瑞恩捐款修井的南茜老师和她的学校,当瑞恩真的行动起来后,是她积极地帮助小瑞恩联系非洲有关机构,而不是一笑了之。
这是很负责任的。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我还没有时时做到。
今年我所执教的六二班,上学期在个别学生的倡议下,学生自发地开始收检塑料瓶,积累到一定数量,学生们就把瓶子卖到废品收购处,卖得的钱上交给我作为班费,作为桌椅损坏赔偿费或购买奖品,奖励那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对于学生的这一行为,我应该是大力表彰鼓励的,但由于我的疏懒,我没有及时鼓励学生,致使学生的这一带有公益性质的行为没有延续下去,学生也有当时的热情高涨变成了淡漠。
责任完全在于我的引导上。
本学期,我决心重奖那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的任何有益集体的行为。
我班有一个行为习惯比较顽固的学生杨润新,从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时常和同学发生小摩擦,经常有学生告他的状,但此生品性不坏,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都能积极参加,尤其大扫除中,从不惜力。
对于这个学生,我在管教的时候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我在教育学生方面需要磨砺的地方。
还有,瑞恩能成事,很大的一个幸运就是这件事上的每一环都很好地扣在一起,没有发生人为的阻滞、歪曲和中断。
一棵幼苗的成长,一件好事的实现,是需要社会许多细微小节的共同努力的,也往往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善如此,恶亦如此。
捐款从加拿大各地以瑞恩的井的名义寄往水罐。
同时,加拿大国际发展组织(CIDA)表示:如果瑞恩的井获得1分钱捐款,他们会另外捐两分钱来支持他。
加拿大援助救济会(CPAR)的乌干达办事处工程师吉兹专程飞来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讨论如何修建和维护水井。
吉兹带来了一张单子,列着需要水井的地方。
瑞恩问吉兹:能不能把井修在一个靠近学校的地方?吉兹仔细研究一番,告诉瑞恩,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在乌干达北部奥沃特附近,那里有一所安格鲁小学。
想讲两个字:认真。
认认真真的CIDA,认认真真的CPAR,认认真真的乌干达办事处工程师吉兹,认认真真地尊重一名普通儿童。
一件事如果能够神圣,必须是倡导者和执行者对这件事的恭敬和真诚,认真地对待!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别的态度,恐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对比一下我们的各种捐助各种基金,有时甚至连去向都搞不清楚,还不许过问,人心焉得不凉
又回到那个海边小朋友救鱼的老话:对孩子善良,我们只有爱护和支持的义务,而没有阻挠的权力。
世上肯定没有天堂,天上也不会有;但是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们:做好人,好人会上天堂。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是教育培养,这是理想引导。
陈原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