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盐工艺RO流程

合集下载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1.1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4.2.1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布置在超滤系统之后,来水取自清水箱,出水进入淡水箱,经淡水泵升压后进入一级阳床、阴床和二级混床的除盐系统。

4.2.2 工艺流程清水箱→清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给水泵→反渗透→除碳器→除碳水箱→淡水泵→一级阳床→一级阴床→二级混床→除盐水箱→除盐水泵→机组补水或其它除盐水用户4.2.3 给水水质标准浊度:≤1NTU污染指数:SDI≤3.5最大污染指数:SDI(MAX)<5水温:20℃~30℃余氯:≤0.1mg/L连续运行PH范围:3~10短时清洗PH范围(30分钟):2~11.51.2 反渗透装置运行操作4.3.1 反渗透装置运行检查及操作4.3.1.1 反渗透装置的投运前的检查及运行操作:1) 检查压缩空气储气罐压力正常。

2) 检查主控柜及就地操作盘的控制电源已送上3) 检查就地气动阀控制箱进气压力正常。

4) 将就地操作控制柜加阻垢剂、氧化剂、还原剂、盐酸计量泵和对应需运行反渗透装置的高压泵选择开关转至就地手动位置上。

5) 检查恢复清水系统,开启清水箱进水手动门,联系集控开启排污冷却器、生水加热器水侧进、出水总门及旁路门(夏季运行方式;冬季要投加热器气侧以提高进反渗透水温)。

6) 检查确认清水池水位在1/2以上,检查化学补给水泵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启动一台化学补给水泵,检查确认化学补给水管道无泄漏,清水箱进水压力、流量正常;如流量低时,应及时启动第二台化学补给水泵,保证清水箱进水流量正常。

7) 当化学补给水(清水箱进水)温度低于12℃时,应及时投入生水加热器,水侧流量正常后,联系值长、机长投入生水加热器汽侧运行;在生水加热器运行期间,化水值班员严密监视清水箱进水温度在20±30℃的范围内;发现清水箱进水温度异常时,应迅速调整增大进水流量,同时联系值长、机长调整生水加热器进汽量,防止清水箱进水温度发生异常波动。

除盐水操作规程讲解

除盐水操作规程讲解
内蒙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3*25m 3/h 双级反渗透装置
操作、维护及保养说明
宜兴市汉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三月
1
目录
第一章 操作说明 第二章 出水指标说明 第三章 保养及维护手册 第四章 膜的清洗说明 第五章 控制系统自动操作说明
2
第一章 操作说明
本章操作说明是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和使用运行、反洗、产水、清洗,以 使设备能安全操作并达到运行效果及使用, 请用户在操作使用前务必认真阅 读本说明。 1、工艺流程简述
二级反渗透装置
高压泵采用丹麦格兰富公司生产的原装进口卧式离心泵水泵。水泵扬程 1.50Mpa,流量 32m3/h ,水泵配置共 3 台。
2.4.1.3 膜组件
选用从美国 DOWS公司进口的 BW30-400FR抗污染型聚酰胺膜。 其与传统复合
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膜流量高,可以在较低的水压和较高的流速下,获得
之后,不会对自然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影响,是绿色环保型产品。
2.4.1.5 二级反渗透加碱装置
由于采用一级反渗透装置出水做为二级反渗透装置的原水,其 pH较低,加
碱可以提高 PH,保证浓水反渗透装置的稳定运行。
2.4.1.6 反渗透清洗装置
反渗透运行压力一般在 1.3 ~ 1.6MPa,在反渗透组长期运行后,会受到某些
的溶解固体( TDS)、95%的溶解盐类、硬度等,进入除盐水箱,经保安过滤器、
加碱调节 PH后,由增压泵提升进入后级,出水流至清水池,经输送泵打入生产
用水点。
2、主要工艺设备
2.1 生水加热器
2.1.1 性能描述
由于反渗透装置运行产水量与水温有关,即在运行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 水温
变化 5℃,其产水量大致增减 2.7%。若在系统配置时,高压泵的压力按 20℃确

脱盐水站工艺流程简介

脱盐水站工艺流程简介

脱盐水站工艺流程简介脱盐水站是一种用于处理盐水的设施,主要目的是将盐水转化为淡水。

脱盐水站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反渗透膜系统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这一步骤主要是对盐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

预处理通常包括下列步骤:1. 滤除:将盐水通过滤网或滤器,去除大颗粒的固体杂质。

2. 沉淀: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或使用澄清池,使细小悬浮颗粒沉淀下来。

3. 活性炭吸附:将盐水通过活性炭吸附某些有机物质和氯气等氧化性物质。

接下来是反渗透膜系统,这是脱盐水站的核心部分。

在这个步骤中,盐水经过高压泵经过反渗透膜厂,水分子经过膜孔被通过,而盐和其他杂质则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了淡水和浓缩盐水的分离。

反渗透膜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进料压力增加:通过高压泵将盐水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以确保水分子能够穿过膜孔。

2. 碱洗:定期使用碱性溶液清洗膜面,以去除膜上的杂质和堵塞,保持膜的正常工作。

3. 浓缩水处理:将分离出的浓缩盐水排出或进行进一步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是后处理步骤,主要是将从反渗透膜系统中得到的淡水进行精细处理,以使其符合人体饮用水的标准。

后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超滤:通过超滤膜去除淡水中的细菌、病毒和一些有机物质。

2. 活性炭吸附:将淡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吸附和去除残余的有机物质和异味。

3.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淡水,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4. 加入药剂:根据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和营养物质,以确保淡水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通过以上的预处理、反渗透膜系统和后处理步骤,盐水经过脱盐水站可以被转化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

脱盐水站的工艺流程在解决淡水资源不足及提供饮用水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集团除盐水系统浓水回收方案(除盐水工程中一级RO浓水回收方案)

化工集团除盐水系统浓水回收方案(除盐水工程中一级RO浓水回收方案)

目录1 项目概况 (3)2 设计基础 (3)3 水质分析 (3)4、工艺选择 (9)5、设备规范 (16)6、供货清单 (16)7、附件 (18)1 项目概况本方案是按业主要求,对联合化工集团公司除盐水工程中一级RO浓水回收进行方案设计。

处理对象为除盐水工程中所有废水,最大约148.5t/h。

2 设计基础原水水源及水质✧原水水源:原水为循环排污水经过RO浓缩后的浓水进行回收水质:循环排污水水质按黄河水浓缩倍率4.0计(业主要求)。

RO 的回收率为70%,约3.33倍3 水质分析1)按前期投标给定的原水水质,一级RO计算结果1本次浓水回收的水质参数为上述表格中红色加粗字体的数值,从上表可以看出:一级RO浓水(70%回收)中硬度、二氧化硅、含盐量特别高,其中SO4的含量约2500ppm,但水质中缺少钡(Ba),锶(Sr)的含量值,而这两种元素和SO4同时存在时,对膜的结垢性趋势影响非常大,也决定了浓水RO的回收率。

通过阻垢剂计算软件进行计算,针对以上水质的阻垢效果计算如下:User Selection: FLOCON 260 ―――阻垢剂类型Recommended Dose Rates: 11.8 mg/l - Feed,23.6 mg/l - Concentrate―――加药量Est. FLOCON 260 usage (100%)39.10 kgs/day 14.2814 mt/yrSystem Information Flow Units: m3/hrFeedwater Type: Treated City/Municipal Potable WaterFeedwater Flow: 138.0 Concentrate Flow: 69.0 Permeate Flow: 69.0 Recycle Flow: 0.0System Recovery: 50.00% RO Recovery: 50.00%――浓水RO回收率RO Membrane Type: Thin Film High Rejection Membrane Rejection: 99.22%mg/l, 25.0 C Raw Feed Treated Feed Average Feed Product ConcentrateCa++ 725.01 725.01 1,044.32 2.32 1,447.17Mg++ 252.74 252.74 364.04 0.85 504.45Na+ 810.86 810.86 1,165.40 8.79 1,612.132K+ 251.46 251.46 361.32 2.94 499.73NH4+ 31.31 31.31 44.74 0.96 61.61Ba++ 0.00 0.00 0.00 0.00 0.00Sr++ 0.00 0.00 0.00 0.00 0.00Fe2+/3+ 0.00 0.00 0.00 0.00 0.00Al+++ 0.00 0.00 0.00 0.00 0.00HCO3- 760.96 760.96 1,088.04 9.85 1,494.74Cl- 1,232.74 1,232.74 1,771.74 13.38 2,450.90SO4-- 2,481.40 2,481.40 3,573.97 8.65 4,952.34F- 0.00 0.00 0.00 0.00 0.00NO3- 69.99 69.99 100.24 1.60 138.28PO4--- 0.00 0.00 0.00 0.00 0.00SiO2 182.51 182.51 262.72 1.44 363.58CO3-- 5.93 5.93 13.55 0.00 28.36CO2 16.69 16.69 16.60 16.68 16.49TDS 6,804.91 6,804.91 9,796.29 50.78 13,553.30Ionic Strength 0.15 0.15 0.22 0.00 0.31pH 7.75 7.75 7.89 5.99 8.02Saturation Raw Treated Con- % Max SIIndex (SI) Feed Feed centrate FLOCON 260LSI 1.666 1.666 2.460 94.60%SDSI 1.506 1.506 2.049 78.82%CaSO4 1.176 1.176 2.679 66.99%BaSO4 0.000 0.000 0.000 0.00%SrSO4 0.000 0.000 0.000 0.00%Caf2 0.000 0.000 0.000 0.00%SiO2 1.460 1.460 2.452 98.09%Iron 0.000 0.000 0.000 0.00%注:100%为该物质的溶解极限。

除盐水工艺流程

除盐水工艺流程

2.1 超滤部分自提升泵站来的新鲜水进入原水换热器(0713-E-01)升温至25℃后进入自清洗过滤器(0713-S-01~04),过滤后的来水经母管分配至4套原水超滤系统(0713-UF-01~04)。

原水超滤采取全流过滤方式,超滤产水经母管收集进入超滤产水箱(0713-V-01)。

超滤系统定时利用超滤产水经超滤反洗水泵(0713-P2-01~02)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进入超滤浓水回收罐(0713-V-02)。

经收集的浓水经过浓水超滤给水泵(0713-P1-01~02)提升后进入浓水超滤系统(0713-UF-05),浓水超滤产水经母管并入原水超滤产水,浓水超滤反洗水不回收,直接排放至中和水池(0713-V-10)。

超滤系统会定时进行化学加强反洗(CEB),利用超滤反洗加酸,加碱系统向超滤反洗水中投加所需的化学药剂。

CEB部分的反洗水不回收,直接进入中和水池(0713-V-10)。

当超滤系统需要化学清洗时利用清洗溶液箱(0713-V-11)配置相应的化学清洗液,由超滤化学清洗泵(0713-P15-01,0713-P16-01 )输送至需清洗的超滤系统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废液排放至中和水池(0713-V-10)。

2.2 反渗透部分超滤产水由反渗透给水泵(0713-P3-01~05)提升,经母管分配0]0=9-09水反渗透系统(0713-RO-01~04)。

经保安过滤器(0713-S-02A~B)后由高压泵(0713-P5-01~4)进一步提升至反渗透运行工况下进入反渗透系统。

原水反渗透系统回收率为75%,合格产水经母管收集后经除碳器(0713-DE-01)进入反渗透产水箱(0713-V-03),不合格产水就地排放,浓水经母管收集后进入反渗透浓水收集水箱(0713-V-04)。

收集后的浓水经浓水反渗透给水泵(0713-P6-01~02)和浓水反渗透高压泵(0713-P7-01)提升后进入浓水反渗透系统(0713-RO-05)。

除盐水系统操作规程

除盐水系统操作规程

目录一、系统简介 (2)〔一〕工艺原理 (2)〔二〕主要术语及计算公式 (5)〔三〕反渗透进水水质指标 (6)〔四〕工艺流程说明和工艺指标 (6)二、系统操作方法 (8)〔一〕机泵操作方法 (8)〔二〕预处理系统操作方法 (9)〔三〕反渗透系统操作方法 (11)〔四〕加药系统操作方法 (13)〔五〕混床操作方法 (14)〔六〕控制系统操作方法 (16)三、系统的维护 (17)〔一〕RO膜元件的保存 (17)〔二〕反渗透系统的污染及清洗 (18)〔三〕离子交换树脂的变质、污染和复苏 (21)四、反渗透系统故障处理 (24)五、附件 (28)〔一〕水质分析方法 (28)〔二〕膜元件的安装和拆卸 (34)一、系统简介〔一〕工艺原理1、絮凝原理一般情况下,原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这些物质外表带负电荷,经电性中和后才会凝聚。

因此如原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含量较高,应加入高电荷的阳离子或高分子聚合物即絮凝剂,使其凝聚变大变重,再通过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可大部分去除,到达反渗透进水水质指标。

絮凝剂通常采用碱式氯化铝〔PAC〕。

碱式氯化铝〔PAC〕是一种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水解产物,最适合用于医药及电子行业超纯水的预处理,其净水效果为硫酸铝的3~5倍,三氯化铁的2~5倍,比其他净水剂成本降低40~50%,絮凝体形成快,絮块大,沉降速度快,还有除臭、灭菌、脱色等作用。

2、防止结垢膜结垢是由于给水中的微溶盐在给水逐渐浓缩时超过了浓度积而沉淀到膜上。

因此必须防止CaCO3、CaSO4、SrSO4、BaSO4、SiO2、CaF2结垢。

为防止结垢造成化学污染,可采用钠离子交换软化或投加阻垢剂的方法。

在水处理装置RO前有软化系统,除去了钙、镁硬度,在正常运行中不致产生结垢现象。

但是,用钠床进行软化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钠床复原消耗大量的食盐,食盐的贮存、配制、输送较繁琐,对设施要求太苛刻;二是钠床失效后切换时,易对系统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刚投入运行的钠床,易造成SDI值超标;四是将要失效的钠床,易影响水质。

除盐水工艺流程

除盐水工艺流程

除盐水工艺流程除盐水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含盐度较高的水转化为低盐度或无盐的水。

这个过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和工业循环水处理等。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除盐水工艺流程。

首先,将含盐水送入预处理单元,以去除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过滤或沉淀,来完成。

预处理旨在保护后续的处理设备,以防止积聚和堵塞。

接下来,将经过预处理的水送入反渗透(RO)膜单元。

反渗透是除盐水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这个单元中,水会被迫通过半透膜,而盐和其他溶解物则会被滞留在膜的一侧。

通过调整水的压力和膜的选择,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除盐效果。

然后,将通过反渗透膜的水送入电离交换(IX)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水通过一系列的离子交换树脂床,其中正离子与负离子发生交换。

这可以进一步降低水中的盐含量。

随后,将通过IX单元的水送入混床单元。

这个单元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

在混床单元中,正离子和负离子被混合在一起,形成水分子。

最后,将由混床单元产生的解盐水送入消毒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水会通过消毒剂(如氯)处理,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这是为了确保产生的除盐水达到饮用水或其他特定用途的标准。

除盐水工艺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以确保有效地除去水中的盐和其他杂质。

此外,各个单元之间的操作需要合理安排和协调,以确保工艺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除盐水工艺流程的选择和优化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水源的成分、所需纯度和用途等。

因此,工艺流程可能因实际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操作除盐水工艺过程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以确保达到理想的除盐效果和工艺效率。

总之,除盐水工艺流程通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将含盐度较高的水转化为低盐度或无盐的水。

这个过程在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合理选择和操作每个处理单元,以确保除去水中的盐和其他杂质。

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和稳定的除盐水工艺。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布置在超滤系统之后,来水取自清水箱,出水进入淡水箱,经淡水泵升压后进入一级阳床、阴床和二级混床的除盐系统。

工艺流程清水箱→清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给水泵→反渗透→除碳器→除碳水箱→淡水泵→一级阳床→一级阴床→二级混床→除盐水箱→除盐水泵→机组补水或其它除盐水用户给水水质标准浊度:≤1NTU污染指数:SDI≤最大污染指数:SDI(MAX)<5水温:20℃~30℃余氯:≤L连续运行PH范围:3~10短时清洗PH范围(30分钟):2~反渗透装置运行操作反渗透装置运行检查及操作反渗透装置的投运前的检查及运行操作:1) 检查压缩空气储气罐压力正常。

2) 检查主控柜及就地操作盘的控制电源已送上3) 检查就地气动阀控制箱进气压力正常。

4) 将就地操作控制柜加阻垢剂、氧化剂、还原剂、盐酸计量泵和对应需运行反渗透装置的高压泵选择开关转至就地手动位置上。

5) 检查恢复清水系统,开启清水箱进水手动门,联系集控开启排污冷却器、生水加热器水侧进、出水总门及旁路门(夏季运行方式;冬季要投加热器气侧以提高进反渗透水温)。

6) 检查确认清水池水位在1/2以上,检查化学补给水泵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启动一台化学补给水泵,检查确认化学补给水管道无泄漏,清水箱进水压力、流量正常;如流量低时,应及时启动第二台化学补给水泵,保证清水箱进水流量正常。

7) 当化学补给水(清水箱进水)温度低于12℃时,应及时投入生水加热器,水侧流量正常后,联系值长、机长投入生水加热器汽侧运行;在生水加热器运行期间,化水值班员严密监视清水箱进水温度在20±30℃的范围内;发现清水箱进水温度异常时,应迅速调整增大进水流量,同时联系值长、机长调整生水加热器进汽量,防止清水箱进水温度发生异常波动。

8) 检查阻垢剂、氧化剂、还原剂、盐酸计量箱液位正常、恢复加药系统正常;清水箱进水流量正常后,及时启动氧化剂计量泵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反渗透技术
一、概述 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的比较
1
2
3
RO和UF的不同
4
5
二、渗透与渗透压
一种溶剂可通过半透膜进入另一种溶 液,或者是从一种稀溶液进入到一种比较 浓的溶液,这种现象叫~。
1748年,法国物理学家J.A.Nollet首次 发现渗透现象。
1830年,法国生物学家R.J.Henri Dutrochet 第一次对渗透现象进行半定量研究,并将渗透 现象命名为osmosis。
45
RO 图示
进料水供应
水源:地表/下水,废水 水质参数,水温变化
335
220
670
9180
27
0.073
670
1)指以5000ppmNaCl溶液作为原液,脱盐率达92-96%时的透水率。
41
五、反渗透系统的布置形式
用于回收率(淡水产量与原水进水量的比值) 50%以下的工艺。
42
2)循环式,可提高水的回收率,但出水水 质下降。
3)多段式,即多级串联。用两极串联可将 回收率提高到70-75%,用三级串联可提 高到80-85%。


渗透压:维持渗透平衡所施
加的压力
p< π 纯水 p= π 平衡 p> π 纯水
溶液 渗透 溶液 反渗透
10
稀溶液中渗透压的Vant Hoff方程: π=iCRT
式中:C——溶质浓度。 发表于1885年。 测定溶剂吸引溶液的引力。
实现反渗透具备: 1. 选择性半途膜, 2. P>π 。
12
26
27
优点:可以拆开清洗,换膜方便 缺点:结构复杂,不能反冲洗
28
(2)管式
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 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
内压管式:
料液
多孔管 膜
外压管式:
料液
30
优点:低能耗,结构牢固,紧凑 缺点:不容易清洗,不能反冲洗
31
(3)卷式
优点: ①单位体积中膜的表面积大; 缺点:①料液含悬浮固体时不适宜;②料液流
膜表面
H2O H2O
Na+Cl- H2O Na+Cl-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Na+Cl- H2O Na+Cl- H2O Na+Cl- H2O H2O H2O
膜表面
临界孔径
23
四、反渗透装置
膜组件、泵和各种仪表、管路
膜组件:将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 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外压作用下,能 实现对溶质与溶剂的分离的单元设备。
索里拉金提出,膜表面具有亲水性,能 选择性地吸水,形成1个水分子厚的纯水层, 而排斥溶质。施加压力时,优先吸附的纯 水膜中的水不断通过膜,盐类则被膜排斥, 化合价越高排斥越远。
压力
H2O H2O
主体溶液
界面
H2O H2O H2O H2O
Na+ClNa+Cl-
Na+ClNa+ClNa+ClH2O
多孔膜
适于中小容量 规模;已商业 化
适于中小容量 规模。已商业 化
膜的堆积密度大,结构紧凑; 可使用强度好的平板膜; 价格低廉
膜的堆积密度大;制作工艺和技术较复杂,
密封较困难;
适于大容量规
易堵塞,不易清洗;
模;已商业化
不宜在高压下操作
制作工艺和技术复杂; 易堵塞,清洗不易
氢键理论
里德(Reid)提出,盐水中的水与CA 膜上的羰基的氧原子形成氢键,即形成 结合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一连串 的氢键断裂与形成而不断移位,直到流 到膜外,源源不断地流出淡水。
水分子逐渐从膜面进入膜内,最后透过膜;溶质通过高分子链间空穴, 以空穴型扩散透过膜。
选择性吸附-毛细流动理论
均质膜
非对称性膜
微孔对称性膜
16
17
复合膜
高压海水淡化RO膜的结构
海水
超薄脱盐层 交联芳香族聚酰胺 0.3um
支撑层 聚砜,45um
0.5um
RO膜截面图 (UHR-FE SEM) 产品水
基Ba层se Fabric 无No纺n-w布1o0v0e聚unm酯Po层lyes,1te0r 0um
19
(2)透过机理
动路线短;③压力消耗高。
33
(4)中空纤维式反渗透装置 杜邦公司提出。
中空纤维
高压原水
淡水 浓水
37
优点: ①装填密度高,可达16000~30000m2/ m3,
组件可小型化; ②膜不需支撑材料,可受压而不破裂。
缺点: ①膜面去污困难,料液预处理严格; ②膜损坏无法更换。
类 型 板 框 式
管式
螺旋 卷式
中空 纤维 式
各反渗透装置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使用状况
结构紧凑、简单、牢固、能承 受高压;可使用强度较高的平 板膜;性能稳定,工艺简便
装置成本高,流动状态 不良,浓差极化严重; 易堵塞,不易清洗,膜 的堆积密度较小
膜容易清洗和更换;原水流动 状态好,压力损失较小,耐较 装置成本高; 高压力;能处理含有悬浮物的、 管口密封较困难; 粘度高的,或者能析出固体等 膜的堆积密度小 易堵塞流水通道的液体
适于大容量规 模;已商业化
40
各种反渗透装置的特点比较
类型
板框式
内压管 式
外压管 式
螺旋卷 式
中空纤 维式
膜堆积密度 (m2/m3)
492 328
328
656
操作压力 (kg/cm2)
56 56
70
56
透水率1) (m3/(m2·d)
) 1.00
1.00
0.61
1.00
单位体积的透 水量
(m3/(m3·d)) 502
1867年,德国生物化学家M.Traube制出了 真正的半透膜。
1877年,德国植物学家W.Pfeffer对蔗糖 的渗透压进行了广泛的定量测定测定。
7
硫氰化铜沉积多孔
磁筒上所形成的半
透膜
8
渗透到半透膜的两侧出现一定的压力差 时才停止。这个压力差称为渗透压π。
渗透平衡:膜两侧水分子的渗

透速度相等
对优质反渗透装置的要求: ①能为膜提供合适的支撑; ②处理液在膜上均布; ③最小能耗,提供良好的流状; ④膜的装填密度高; ⑤易拆卸更换和组装; ⑥安全可靠; ⑦泄漏能从压力变化上发现; ⑧建造、维护和修理方便。
25
(1)板框式 构造:多孔板两面+反渗透膜。 流程: 特点:耐高压,占地大,易浓差极化。
13
三、膜及其透过机理
(1)膜材料、膜分类及其结构 常用:醋酸纤维素(CA)膜和芳香族聚酰 胺膜。 性能要求: 透水量大,脱盐率高; 机械强度好,多孔支撑层的压实作用小; 化学稳定,耐酸、碱和微生物 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性能衰降慢; 制膜容易,价格便宜,原料充足。
15
从结构可分为均质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