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公开课 伶官传序

公开课 伶官传序

文中你那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联系你的学 习生活实际,请谈谈感受。
完成 练习 巩固 提高
• 基础知识 •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欧阳修,他是 (朝 代)文学家、史学家,字 ,号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段首能表现本文论点的句子是 。 • 2、重点实词虚词 • (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 2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 3 )、负而前驱 • ( 4 )、函梁君臣之首 • ( 5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 ( 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8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伶官传序
六一 居士
•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酒一壶』, 『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
学习 目标
• 1、能疏通字句,重点掌握文言虚词 “以”“而”在文中的用法。 • 2、能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 3、能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 4、能理解文中名句。
• 5、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 于 、 • 而“衰”是由于 (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 6、请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谢谢各位! 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请多指教!
• 实战演练
1、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与其所以失之者 B.契丹与吾约为兄 C.与尔三矢 D.莫能与之争
)
2、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智勇多困于所溺 •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下列句子的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序言”文章体裁的基本知识;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4、理解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表达写作主旨的艺术技巧;5、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导:包括导入课文和引导学生看课题注解,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还包括引导学生回顾“序言”的基本知识。

2、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等灵活运用。

3、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学生自读课文、就近讨论后,教师组织交流、检查。

4、结:针对学习实际,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和小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欧阳修在文中所吐露的忧国思想和政治主张。

2、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

2、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1、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2、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其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格言有(师生背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今天,我们来接触一下北宋“散文八大家领袖”欧阳修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生格言。

板书课题。

《伶官传序》公开课

《伶官传序》公开课
3、亏待有功之人:喜怒无常,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 沙陀部落士兵待遇差,有人饥寒交迫而死的。
后唐庄宗李存勖既是一代枭雄,又 是一个昏君。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 才大略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 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 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 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 失。史书说,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 为万世之炯戒”。
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 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 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 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 河中前行。欧阳修《伶官传序》以历史人物为实例,向 我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他告诫后人“兴亡原非数, 得失自在人” 。
4.梳理文章的结构。
• 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
晋王赐矢——晋王遗命——庄宗受而藏之
庄宗用兵(请矢)——作战(负矢)——凯旋(纳矢)
➢描绘庄宗忠实地执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 的战争状况,体现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 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寓论点于叙述中,与第一 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扬,为下 文张本。
——《伶官传序》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社会称演戏的人为伶; 乐工),叫做伶官 。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掌握文中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 3.通过学习文本,懂得“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道理。
任务一:知其人,论其事——后唐庄宗李存勖
杰出的军事将领——建立后唐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
分值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南京市第一中学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年4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盛”、“纳”、“系”、“函”、“溺”的意义和虚词“以”、“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函”等。

2、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

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

(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

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

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伶官传序》优秀原创课件(公开课)

《伶官传序》优秀原创课件(公开课)
此后宗庄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羊、猪各一头 在祖庙祭告,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 装着(它们),(使人)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 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子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 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前,把 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他气势的盛大,可以说雄 壮啊! 4、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 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文章结构层次ຫໍສະໝຸດ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一(1)提出论点:盛衰由于人事。
二(第2-3)论证中心论点。
一层(2)正面叙说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二层(3)反面叙说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三(4)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 于所溺。
作 者 写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 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 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 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 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 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 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 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 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 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 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 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 屈执行吧。”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 德源为宪州刺史。
1、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

《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

《伶官传》对中国文艺的影响
文学手法
《伶官传》采用了许多后来流 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手 法和表现形式,对整个唐代和 中国文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主题与价值
《伶官传》从表现方式到主题 和价值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文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文学图式
《伶官传》的文学图式也为后 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精神指路 标,成为中国古代文艺发展中 的重要里程碑。
皇帝
皇帝是文中的重要人 物之一,他是宫廷艳 舞的欣赏者,也是伶 官命运中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
宰相
文中的反派人物之一, 他阴险狡诈,暴戾残 忍,在伶官和宫女的 命运中造成了很大的 阻碍和危害。
伶官 - 主角
才华横溢
伶官是宫廷艳舞的当事人,他表 演、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都有很高的造诣。
明察秋毫
伶官聪明机智,善于观察细节和 分析形势,从而掌握和改变自己 的命运。
唐代的文学背景
山水诗
与唐代山水画风格类似,唐代山 水诗表现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和景色的细腻描写。
女性诗
唐代的女性诗人才华横溢,有很 多佳作,比如李清照、薛涛、鱼 玄机等。
书法艺术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了卓越的成就,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 真卿、柳公权等。
唐代词的文学形式
1 题材广泛
词可以表现爱情、田园、山水、历史、宴会、宗教、戏曲等多种主题。
《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
欢迎加入《伶官传序》公开课!这门课将深入介绍唐代经典文学作品《伶官 传序》的历史、文学形式、主题和影响力,让你充分领略传统文学之美,激 发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
作者介绍 - 刘勰
刘勰
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和音律学家,被誉为“文心雕龙”之祖。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编辑专员,以您给定的“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伶官传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升学生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伶官传序》的文言文词句理解。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领会作者对伶官传的评价和观点。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典型段落。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应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详细解读《伶官传序》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历史小短片,引入《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记录不懂的词句。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词句,解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互动提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文本细节。

7. 情境模拟:模拟古代文学作品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史记》中的伶官传,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

2. 文化探讨:探讨古代伶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了解伶官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伶官传序同步授课课件30张PPT语文优质公开课

伶官传序同步授课课件30张PPT语文优质公开课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 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 爱)伶人才如此吗?
谢谢聆听
•(东:名作动,向东逃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动,使兴盛)
•D. 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情)
•3.下列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 • ②与尔三矢 。 •B.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②故方其盛也 。 •C.①盛以锦囊。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D.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 什 么?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
“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 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 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 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 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 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
读一读
大声朗读课文,熟悉文本,不确定的 字音在组内解决,如还不确定可举手 问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 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 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 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 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全文结构
论 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国 912年 (15年)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商量语气,还是)
D负而前驱(名词,前面。 )
加油!你真棒!
对加点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D)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B C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为 什 么?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忧劳兴国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逸豫亡身
用语非常简洁
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
庄宗忧劳得天下?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语句。 赞叹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________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 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 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 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 家、金石学家。与宋祁等合写 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 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公 集》。
{
908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23年 926年
灭国 (3年)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讨论交流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 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 来加以补充说明。
算一算:
1、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 926年分别多少岁?
想一想:
2、这几年里,在他身上又分别发生了
什么事?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与尔三矢”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 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得天下 —— 15年—— 盛 失天下 —— 3年—— 衰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 号。
重点字 词 句
字:原、约、函、本、其、乃、兴、亡 词:所以、伶工、人事、忽微
句:a盛以锦囊
c告以成功
b系燕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f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相信你一定还记得!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B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原先)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动词,订立盟约)
可谓壮哉
莫能与之争
何其衰也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惋惜谴 责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
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
而是庄宗地和财富 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 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 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 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 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好极了! 再接再厉!
请选出与“盛以锦囊”句式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夫晋,何厌之有
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听一听,想一想,会者不难哦!
得天下和 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立论 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来 失天下 说)
②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证的? 由此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翁 去 八 百 年 醉 乡 犹 在
解 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 《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的序。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 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 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 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 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 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 篇史论。文章写得平易流畅, 简洁明快,论证清楚,而又抑 扬顿挫,富有气势。
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从庄 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布置作业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 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 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 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 活中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