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六散文阅读B卷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6叙事散文作业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6叙事散文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3.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3.【参考答案】 ①“到橘子林去”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文中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②“我”和小岫在 去橘子林的途中享受了晴日的美好,也意外见证了赶大车的为抗战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揭示了文章主旨。③“到 橘子林去”寄托了作者对像“晴天”一般美好的和平的期盼。(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 解题时可从行文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思考。从结构上看,文章以小岫提醒“我”带她到橘子林 去开篇,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最后又以“我”对小岫是否会再去橘子林的心思 的猜测结尾,由此可见“到橘子林去”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从情感主旨上看,人物情感的变化发生在到橘子林去的 途中,“我”和小岫看到赶车人修马蹄的场景,在途中享受晴天的同时见证了其为抗战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表达了 对他们的赞美;“到橘子林去”发生在一个难得的“晴天”,“晴天”具有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1.C A项,“只是因为……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错误。根据原文第1段中的“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 的机会……提醒你”和第3段中的“今天是晴天……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可知,并非“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项,“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我”的兴致一开始就是高的,偶遇车夫修马蹄后,“我”和小 岫都被吸引住了,“我”“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这个变化表明“我”更深地陷入由出游所见而引发的感悟中。D 项,“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错误,文中赶车人在路边修马蹄的场景让父女二人 各有所思,“小岫不说话”是由于她一心想着剪指甲的事情,而“我也不说话”则是不愿打扰女儿小岫的心思。故选C。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2022年新高考I卷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题目的作用 (2) 概括内容要点和 赏析表达方式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理解文章句子的含 义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 析创作思想
2020年全国Ⅲ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篇布局的鉴赏能力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 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年份和卷别 2023年全国甲 2023年新高考I卷
考点以及能力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2)撰写文学短评
2022年全国乙卷
(1)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要点 (2) 理解文本内容,分 析作者情感
1、梳理概括事件或情感脉络,体会 理性思考 2、概括人物事迹,评析形象, 3、品味文本语言 4、关注细节描写 5、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议论效果 6、夹叙夹议的写法 7、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抒情直 露显豁,汪洋恣肆;抒情用曲折隐 晦的笔法)
涉及的考点
1、理解并 概括文章内 容 2、赏析语 言 3、赏析描 写手法 4、赏析表 达方式 5、鉴赏创 作风格
2023全国甲卷主观题: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 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 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考点: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I卷: 8.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 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目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目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目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目录一、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 唐诗宋词的鉴赏与背诵- 古文诗的特点与鉴赏- 唐诗的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2. 现代诗歌- 新诗的特点与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题与风格-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二、文言文阅读1. 古代文言文-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与解读- 古代文言文名篇选读-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2. 现代文言文- 现代文言文的特点与解读- 现代文言文名篇选读- 现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1. 散文阅读- 优秀散文的欣赏与解读- 散文的主题与风格- 散文的修辞手法2. 小说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选读- 中国现代小说名著选读- 小说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发展四、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 比喻与拟人- 夸张与反问- 排比与对偶2. 作文技巧- 议论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 描写文写作技巧五、古代文化与经典1.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传承 - 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2. 世界经典文学- 世界经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世界经典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世界经典文学的价值与影响六、阅读理解与写作1. 阅读理解技巧- 阅读理解的题型与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的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 - 阅读理解的思维导图与总结归纳 2. 写作训练-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整理- 写作结构的构建与优化- 写作语言的表达与修饰七、名著解读1. 古代名著- 《红楼梦》的主题与内涵- 《西游记》的故事与人物- 《水浒传》的英雄与情节2. 现代名著- 《围城》的社会与人性- 《活着》的苦难与坚持- 《平凡的世界》的人生与价值八、写作范文与模拟题1. 写作范文- 优秀作文范文的欣赏与分析- 不同题材作文范文的写作技巧- 高分作文范文的结构与语言2. 模拟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题的解析与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题的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模拟题的评分标准与提分策略以上是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资料目录,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相信同学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pptx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pptx课件
现代文阅读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散文是其中的重要选 项。散文有描景记事写人等若干种,作品多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有作者的 视角。认真欣赏,多注重审美体验,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为基本的 切入口,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突破散文阅读这一难点。
一、体裁特征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狭义 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 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说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 文体。其体裁特征如下:
3.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二、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
1.种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表现手法来自代表作品写景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借景抒情、寓情
《荷塘月色》
写景状 散文 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 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 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 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 集中、统一的。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 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整体阅读“3步骤”
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 (2022·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六章 专题一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六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文学类阅读-赏析散文形象,分析物象作用象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阅读-赏析散文形象,分析物象作用象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 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 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 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 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 你的亲孙女。
⑨水缸是父亲背了一袋地瓜干,去很远的集市上换来的。那时的父亲 正值身强力壮,一口气把水缸背回家,放在厨房。一桶一桶清粼粼的水,就 这样哗哗地倒进水缸,一口一口的人,就这样出现在低墙矮屋的庄稼院里。
⑩到老,父亲也没能赶上自来水。有时我会在宁静的夜里听见哗哗的 水响,仿佛来自远山,仿佛来自一条清澈的小溪,仿佛是大地深处一条血脉 奔涌的时光暗河,一直流进苍老的水缸里。
考查角度二 分析物象作用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野诗韵 ①水缸待在锅沿旁,水缸里不断清水。那些清粼粼的水,是活泛日子的 水,是从遥远的雪山蜿蜒千里万里,从大地的深层输送到村庄地下的水。 ②水源是一口老井,老井的青石板上爬满青苔。唯独站人的地方,踏出 两个浅浅的石窝子。村里人汲水,必要俯下身来,低下头来,如同感恩这天 地之水,以澄明,以无私,以源源不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思维流程
检索文中有关老祖母的语言、动作描写文字和叙述、议论文字,并进
行加工提炼,从不同角度概括分析老祖母的形象特点。
事件 角度
描写 角度
抒情议 论角度
“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 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 表现了老祖母的慈爱。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升练(六) 散文阅读(B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导学号:35900022】花草院落郑飞雪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

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似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一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

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

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

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的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片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

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

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

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

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

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

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

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

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

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

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

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

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

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

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

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

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

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

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

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着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路途的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做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 [D项,作品对“母亲”的情况只是一般交代,没有具体描写,也没“采用多种手法”,因而也不会“栩栩如生”。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

②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院之所以弥漫着花草的气息,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作品赞美小院,更是为了赞美“母亲”;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文章最后两段写母亲的劳动,抒发了对劳动的赞美之情;③小院里布满了花草果蔬,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是包容坚定的生命的象征,而母亲也恰恰像土地一样包容“性格迥异的孩子”,作品以此作结,升华了作品主题。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二、(2018·齐齐哈尔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导学号:35900023】年三十夜的爆竹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

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门”。

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

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

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辄止,索然无味。

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客”,才能喝得尽兴。

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

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

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2007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

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贵阳过。

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

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

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作者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家乡,不想回乡。

C.“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而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零八落”,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的作者内心的冷清。

B [B项,文章末尾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永远的归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三十夜的爆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