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茎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示例(一)

第五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示例(一)

第五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示例(一)详细介绍:第五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示例教学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分析理解茎具有输导作用;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两个演示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因为: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准备“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演示实验,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因为:这个演示实验准备的时间较长。

如果让一个枝条长出瘤状物来,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

如果选用其它的材料来说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筛管完成的,还需教师反复选取实验材料。

另外在做去树皮的实验时,要细致地做好环割。

.讲述环割上方形成的“瘤状物”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为: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要讲得过细,限制在书上的范围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关于引言:因为在上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茎的结构,知道茎是具备输导作用的条件的。

教师可以举例,如:我们吃的西瓜甘甜多汁,它含的水分应该是从根处吸收来的;甘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应该是叶子制造出来的。

第五章 营养器官--茎

第五章 营养器官--茎

(3)、攀援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 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他物上升 有5种攀援结构 1) 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 气生根:常春藤、络石、辟荔 3) 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 钩刺:猪殃殃、白藤 5) 吸盘:爬墙虎 (4)、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 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 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分蘖:分枝集中在地面下或近地面密 集的节上,节上生根,这种分枝称为 分蘖。 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 部分。 蘖位:即分蘖的节位,有高蘖位和低 蘖位之分, 如蘖位四比蘖位三高。 有效分蘖:能抽穗结实得分蘖。 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麦等的分枝 方式与双子叶植物不同。 在生长初期,茎的节间极短,几个节密 集于基部,每个节上生有一叶,每个叶腋中 都有一个腋芽,在四、五叶期的幼苗,有些 腋芽开始活动,迅速生长,同时在节位上产 生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产生 分枝的节称为分蘖节. 随后新枝的基部又各自行成分蘖节, 进行分蘖活动,顺序地产生各级分蘖和不 定根.从主茎发生的分蘖叫做第一次分蘖, 由第一次分蘖产生的分蘖叫第二次分蘖, 依次类推.
植物的顶芽和侧芽存在着一定的生长相 关性.当顶芽活跃地生长 时,侧芽的生长则 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顶芽因某些原因而 停止生长时,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由于 上述关系,以及植物的遗传特性, 每种植物 常常具有一定的分枝方式.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3)假二叉分枝


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 树冠塔形,主茎的顶 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 一个直立的主轴,而侧枝 较不发达,以后侧枝又以 同样方式形成次级分枝, 但各级侧枝的生长均不 如主茎的发达.这种分枝 方式,主茎生长迅速而明 显,称为单轴分枝.如银杏, 松,杉,柏等森林植物.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章 茎

药用植物学第五章   茎
特点: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变 化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而靠 近顶芽的腋芽则迅速发展为新枝,代替主 茎的位置,不久,这条新枝的顶芽又同样 停止生长,再由其侧边的腋芽所代替。
合轴分枝的主轴,实际上是一段很短的 主茎与其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是 曲折的。如棉花的植株就有果枝和营养枝 之分,果枝便是合轴分枝,营养枝是单轴 分枝。
第五章 茎
茎(stem)
茎是种子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 来源:由种子内胚轴发育而来。 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贮藏作用、繁
殖作用。 作用:许多植物的茎及茎皮可作药材用。如:
麻黄、桂枝等。
以茎入药的中药
• 以木质茎藤入药,如木通、鸡血藤 • 以草质茎藤入药,如首乌藤 • 以茎枝入药,如桑枝、桂枝 • 以茎的髓部入药,如通草、灯心草 • 以木材的心材入药,如沉香 • 以茎皮入药,如厚朴、杜仲 • 以地下的变态茎入药,如黄精的根状茎、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3、二叉分枝 4、假二叉分枝
1.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
树冠塔形,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 成一个直立的主轴,而侧枝较不发达,以 后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分枝,但各 级侧枝的生长均不如主茎的发达。
如银杏、松、杉、柏等木本植物,它们的树 干成为很有价值的木材。
2. 合轴分枝
休眠芽: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 上近下部的许多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 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眠状态,这种 芽称为休眠芽。
芽的类型
顶芽: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 按芽在枝 定 芽 腋芽:生于枝侧面叶腋内的芽(亦称侧芽) 上的位置 不定芽: 生长在老根、老茎等不固定位置的芽。 ➢ 按芽鳞 鳞芽(被 芽):芽鳞包被的芽,鳞片为变态叶,被 的有无分 厚的角质层或毛茸或树脂等,防病虫害及冻害。

植物学 第五章 茎

植物学   第五章 茎
第五章 茎
茎的概念 :茎是联系根和叶,输送水、无机 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由胚芽发育而来;一般长于地上,少部分长 于地下。
第一节 茎的功能
1、茎的功能 (1)支持作用:茎是植物的支架 (2)输导作用:茎是植物上下运输的通道 (3)贮藏作用:茎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为植物提供
了养料。如马铃薯的块茎,莲藕的根状茎。
(4)繁殖作用:茎可作为扦插、压条、嫁接等营
养繁殖材料。
(5)光合作用:绿色的植物幼茎可进行光合作用,
一些叶片退化的植物如仙人掌也可进行光合作用。
2、茎的经济价值
(1)食用:如豆芽、甘蔗、芹菜、莲藕等。
(2)药用:如杜仲、桂枝、半夏、合欢皮等。 (3)工业原料:如橡胶树、纤维等。 (4)木材、竹材
第二节 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特征 1、茎的外形多数呈圆柱形,少数呈三角形(如莎草)、方
柱形(如蚕豆、薄荷)或者扁平形(如昙花、仙人掌)
叶痕
2、茎的结构
维管束痕
(1)节:茎上生叶的部分 (2)节间:两个节之间的部分
(3)叶痕:植物落叶后,叶柄基部在
茎上留下的 痕迹称为叶痕(有的互生有的 对生)
(4)维管束痕:是叶痕内的点状突起,
合轴分枝
3、假二叉分枝
具对生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后,或者 顶芽变成花芽,在花芽开花后,顶芽下 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为二叉状分枝。 (假二叉分枝实际上是合轴分枝的一种 特殊形式)
五、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下和近地面 的分蘖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 具有不定根的分支。分蘖上又可产生 分蘖,依次形成以及分蘖,二级分蘖。
是叶柄与茎维管束断离后留下 简称束痕。 迹,其形状和数目依植物而异。 的痕迹,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5章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5章

植物学复习题第五章_茎一、试分析茎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形态学依据。

答:厚角组织木纤维和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木质部中具导管和管胞,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韧皮部中的筛管和伴胞及筛胞起输导有机物的作用;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有贮藏之功能;皮层中的绿色组织可使幼茎有同化作用。

二、为什么说合轴分支比单轴分支进化?答:合轴分枝植株上部或树冠呈开展状态,既提高了支持和承受能力,又使枝叶繁茂,这样既有利于通风透气,又能有效地扩大光合面积和促进花芽形成,使之成为丰产的株型,即可产生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以利于后代的繁衍,所以,合轴分枝是较进化的分枝方式。

三、试分析茎尖和根尖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答:相同点:根尖和茎尖都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相应的细胞结构和生长动态也基本相同。

不同点:根尖最顶端有根冠,茎尖无茎冠,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茎尖成熟区有气孔和角质层。

根冠可分泌黏液,使根尖易于在土壤颗粒间进行伸长生长,并有促进离子交换、溶解和可能螯合某些营养物质的作用。

根冠还与根的向地性有关茎的气孔和角质层对幼茎的通气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四、简要说明组织原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和细胞学分区概念三种理论的特点和区别。

答:组织原学说认为被子植物顶端是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而组织原又是由一个原始细胞(或一群原始细胞)发生的,这种学说适宜于描述根端组织。

原套- 原体学说认为苗端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包括原套和原体两个部分,原套由一层或几层细胞组成,只进行垂周分裂,原体细胞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使苗端体积增大,二者都存在着各自的原始细胞,原体原始细胞位于原套原始细胞之下,这种学说适应于描述大部分被子植物的茎端。

细胞学分区概念认为:苗端表面有一群顶端原始细胞群,它们下面是由衍生的中央母细胞区。

二者向侧方衍生的细胞形成周围区(周围分生组织),可形成叶原基并引起茎的增粗,中央母细胞区的中央部位向下衍生成肋状分生组织,以后发育成髓,这一学说适宜于多数裸子植物苗端的描述。

第五章、茎

第五章、茎
柱,皮层和根冠,都可追溯到顶端分生
组织中的各自独立的三个细胞,也就是
说,维管柱,皮层和根冠都有各自的原
始细胞
①单子叶植物根尖:
第一层产生中柱原,发育形成中柱。第 二层产生皮层原和表皮原,发育形成皮 层和表皮。第三层产生根冠原,发育形 成根冠。
单子叶植物根尖:
第一层中柱原形成中 第二层皮层原形成皮层 表皮原形成表皮
芽鳞痕:顶芽(鳞芽)开展时芽鳞片脱落后留
下的痕迹。 据此可判断枝条的年龄,用于插枝、嫁接、切 片的依据。 皮孔:周皮形成后,木质茎上交换气体的通道。


四、芽和分枝
(一)、芽及其类型 1、芽的基本结构 (二)茎的分枝
2、芽的类型
(1) 定芽和不定芽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2)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4、叶状茎
有些植物如叶树、文竹、昙花等的叶子 退化或早落,茎变为扁平或针状,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茎称为叶状茎。
5、鳞茎
鳞茎是部分植物如洋葱的贮藏和繁殖器官。鳞 茎的基部有一个节间缩短、呈扁平形态的鳞茎盘, 其上部中央生有顶芽,四周有鳞叶重重包着,鳞叶 的叶腋有腋芽,鳞茎盘下产生不定根。
6、根状茎
1、茎刺 2、茎卷须 3、肉质茎 4、叶状茎 5、鳞茎 6、根状茎
7、块茎
8、球茎
1、茎刺
一些植物如柑橘、山楂的部分地上
茎变态成刺,具有保护作用。茎刺常 位于叶腋,由腋芽发育而来。
2、茎卷须 南瓜、葡萄等植物的部分枝变为卷须,用于缠 绕其他物体,使植物得以攀援生长,称为茎卷须。
3、肉质茎
一些植物适应干 旱环境,叶常退化, 而茎肥大多汁,呈绿 色,不仅可贮藏水分 和养料,还可进行光 合作用。许多仙人掌 科植物具有这种茎。

第五章 茎

第五章 茎

五、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绝大多数只有初生结构,少数虽有次生生长,但生长方 式与双子叶植物不同。 以禾本科为例 禾本科植物的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的区分,大多数种类 的植物节间中央部分萎缩,形成中空的秆,但也有一些禾本 科植物茎为实心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其共同 特点是维管束散生分布,维管束内没有形成层,没有皮层和 中柱的界限。
2、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和活动: 形成层的细胞可分为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 细 胞两种。
纺锤状原始细胞 维 管 形 成 层
横 裂 、 纵 裂 、 缩 短 切向分裂
次生木质部↘纵列的 次生韧皮部↗维管组织系统
径向分裂、侧向分裂等
径向分裂
扩大维管形成层环的 周径
射线原始细胞
韧皮射线↘横列的 木射线 ↗维管组织系统
裸芽和鳞芽(被芽)
3、 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分: 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4、按芽的生理活性分: 活动芽和休眠芽 顶芽和腋芽的生长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顶端优势 解除及应用
裸芽
鳞芽
三、茎的生长习性
1、直立茎: 2、缠绕茎:左旋:牵牛,菜豆。 右旋:律草、薯蓣 中性:何首乌 3、攀缘茎: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 气生根:常春藤、络石、辟荔 3. 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 钩刺:猪殃殃、白藤 5. 吸盘:爬墙虎 4、匍匐茎:草莓 具有缠绕茎或攀缘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
维管束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髓 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花生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髓 髓射线 形成层
(一)表皮:
原表皮发育而来,茎的最外面,是初生保护组织。 表皮细胞形状较规则,长方形,长轴与茎的纵轴平 行,外壁厚,具不同程度角质化或腊质层、一般不具叶 绿体,有的含有花青素 常少量有气孔和表皮毛等附属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下方,其
主要特点是细胞纵向伸长
迅速,主要由初生分生组
织组成。但初生分生组织
的分裂活动逐渐减弱,并
初步分化出一些初生组织。
(3)成熟区 成熟区的细胞分裂基本 停止,内部各成熟组织 的分化已经完成,具备 了茎的初生结构。
茎尖结构及发展归纳: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由苗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衍生的细 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形成初生组织,由初生 组织组成茎的初生构造。形成茎的初生构造 的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5.珠芽(bulbil)
珠芽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状、卵圆形等,通常 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如二年生或三年生 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叶柄的基部及百 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此外,山药 (Dioscorea spp.)、泽泻科(Alismataceae)、水麦冬科 (Juncagi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和莎草科 (Cyperaceae)部分种类都可在叶柄的基部形成珠芽。
第五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茎的形态特征
芽和茎的分支方式 茎的解剖结构 茎的变态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茎的形态与组成
1.节和节间
2.叶腋 3.芽
4.叶痕
5.维管束痕 6.芽鳞痕 7.皮孔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 一、芽的类型和结构 • 二、茎的分枝方式
一、芽的类型和结构
(一)芽的类型 1.按照芽在枝条上的生长位置分 2.按芽发育后形成的器官分
•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1.表皮 是幼茎的最外一层细胞, 初生保护组织, 细胞的外壁角化,形成角质层
表皮上有少数气孔、表皮毛分
防止茎内水分过度散失和病 虫侵入的作用,不影响透光 和通气,和光合作用。
向日葵茎的表皮
2.皮层
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 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但在表皮的内方,常有厚 角组织分布-支持作用。
组成,它们是初生木质部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
初 生 木 质 部 的 发 育 顺 序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和 韧皮纤维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运输有机养 料。
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即原生韧 皮部在外方,后生韧皮部在内方。
束内形成层是原形成 层 遗 留 下 的 具 有 潜在分 生能力的组织。 细胞小而扁平,排列 较整齐。
称髓分生组织区(pith meristem zone),其细胞较周围分生组织细胞更液泡化,主
要进行有规律的分裂,因而形成特殊的“肋状”。有些植物在肋状分生组织区 和周围分生组织区上方还有整体如浅盘状的形成层状过渡区(cambium-like transition zone),其细胞在茎端纵切面上为扁平状,排列整齐,如同形成层及
规则排列的细胞,它们可沿着各种方向进行分裂,增大体积(图6-7A)。
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分裂活动,互相配合,故茎 尖顶端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的结构。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原套通
常是二层,而单子叶植物则有一层或二层。 观察表明:当营养生长
向生殖生长过渡时,茎尖的原套层数和原体的相对体积都会发生变 化。原套层数还可随季节、植株生长状况、发育阶段等的不同而改 变。
定芽 顶芽 不定芽 侧芽
叶芽 花芽 混合芽 鳞芽(被芽) 裸芽
3.按芽的外围芽鳞的有无分
活动芽 4.按芽生理活动状态分 不活动芽(休眠芽) 5.珠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 • 能在当年生长季节中萌发的芽称活动芽 (active bud)。 • 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上近下部的腋 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 眠状态,这种芽称为休眠芽(dormant bud)。
一、 芽的类型与结构
• (二)芽的结构
• 基本结构包括生长锥(芽轴、茎尖分生区)、自内而外
体积和发育程度递增的叶原基和幼叶。
二、茎的分枝方式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3.假二叉分枝
• (四)分蘖(tiller) • 分蘖是指植株的分枝主要集中于主茎的基部的
一种分枝方式。其特点是主茎基部的节较密集,
细胞组织分区学说 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分化动态的观察,在裸子植物和已研究的大多数被 子植物中发现茎端有分区现象(图6-7)。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一个 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区,后者的称为中央母细胞区。这些细胞 较大,并具较大的核和液泡,染色比周围的原套、原体细胞浅,细胞分裂较为 频繁。这两群原始细胞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周围分生组织区(peripherial meristem zone)和下方的肋状分生组织区(rib meristem zone)。肋状分生组织区又
含有叶绿体,故幼茎常呈 绿色。
3.维管柱
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束内形成层
维管柱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髓: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作用:贮藏等
髓射线: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位于维管 束之间,横切面呈放射线。
初生木质部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包括导管、管胞、木薄
壁组织和木纤维。 茎内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原生木质部居内方,由口径较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组成; 后生木质部居外方,由口径较大的梯纹、网纹或孔纹导管
其衍生细胞所形成的形成层带,如菊等植物的粗壮茎端。形成层状过渡区在叶
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可以有体积的变化。分生区下方形成初步分化的初生分生组 织;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分化的原表皮层,周围分生组织和肋状分生组织分化形 成的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叶和侧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 的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 源方式属于外起源。
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分枝的长短和粗细相近,
呈丛生状态。典型的分蘖常见于禾本科作物, 如水稻、小麦等的分枝方式。
第三节 茎的解剖结构
一、茎尖分区
1、分生区
2、伸长区
3 组 织
初 生 分 生 组 织
原套-原体学说 原套-原体学说将茎生长锥分为原套(tunica)和原体(corpus)两部分。 原套位于其表面,由一层或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它们进行垂 周分裂(anticlinal division),扩大其表面积。原体是原套内侧的一团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