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未来人类居住环境演讲稿

未来人类居住环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对于未来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
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将会是一个充满可能性和创新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首先,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我们的家居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
智能家居系统将会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其次,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宜居。
另外,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包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将会更加频繁。
未来的居
住环境将会更加多元化,让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共同的家园里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和交流。
最后,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开放和自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开放和自由。
未来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度,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乐趣。
在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里,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智能科技、环保理念、文化交流和个性追求。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谢谢大家!。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摘要】环境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对环境造成影响。
只有环境与人类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只有平衡文明与环境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环境与人的未来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共同为环境与人类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环境,人的发展,影响,共同发展,环境改善,人类发展,文明,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未来1. 引言1.1 环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深远且不可忽视。
环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保护,环境的变化和破坏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正文2.1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有有害物质,水资源被污染,都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环境的适宜程度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和情感健康。
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人们通常会感到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相反,如果环境脏乱差、噪音污染严重,人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到负面影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环境的恶化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和生存空间的减少,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都会限制人类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上了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议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1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
它要求人们在满足较好的生活愿望的同时,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损害下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资源的利用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1.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味地追求利益,大肆破坏环境,滥垦滥砍,毁林开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势必断绝发展的后路。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演讲稿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平衡破坏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对我们的后代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来改变现状,拯救我们的地球。
首先,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空气污染导致了很多人患上呼吸道疾病,水资源短缺让很多地区的居民饮水困难,生态平衡破坏导致了很多物种的灭绝。
这些问题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更让我们的健康和生存受到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来改变这些现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问题不分国界,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来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绊脚石。
我们的祖先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我们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保护我们的地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继续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环保意识来改变现状,拯救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
浅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建筑设计275产 城浅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环境保护的措施李国忱摘要: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
如果水质差,受到污染,鱼将失去生存条件,最终死亡。
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无法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那么人类的末日就注定与失去生存条件的鱼一样,不能再在地球上生存了。
因此,加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本文论述了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为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要性;措施1 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环保理念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国家有关部门也逐步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制定了一些详细的环保措施和政策。
以一些小事为突破口,让群众主动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
比如对废旧电池实行分类处理和专项处理,不应直接丢弃,进而避免形成环境污染。
在超市购物时,尽量使用那些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以减少一次性购物袋的数量。
外出就餐时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然而,如果我们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并且坚持多年,我们就能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行为,使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可以说,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好环境保护就是保护自己。
政府环保部门需要从群众的思想认识出发,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明白环保工作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
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就能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形成保障,进而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2 人类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2.1 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是陆地,而在这一小部分土地上,除了高山、沙漠、冰川覆盖的土地、沼泽外,剩下的适合耕作的土壤面积可以说非常小。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遭到破坏和占用。
随着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基本上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生活演讲稿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
的绿色生活”。
首先,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然而,随着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
壤污染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们。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
害频发,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生
活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其次,绿色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不断排放到
空气中,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绿色生活则提倡健康的
饮食、环保的出行方式,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绿色生活还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
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继续过度开采和浪费资源,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生活方
式,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保护地球的资源。
最后,绿色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绿色生活提倡简约、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我们对地球和后代子孙的一种承诺。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生活,保护地球、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绿色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浅谈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启,宿舍成为了大学生们日常最为频繁的生活场所之一。
一个舒适、优美的宿舍环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学习和社交生活。
因此,宿舍环
境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宿舍里,大
学生需要休息、放松和恢复体力,以应对繁忙的学业生活。
如果宿舍环境不好,比如空气
不流通、噪音过大、不卫生、温度不适宜等问题,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还会
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因此,一个舒适、健康的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一个优美的宿舍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
宿舍环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如果宿舍环境舒适、安静、光线充足等,大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外界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相反,如果宿舍环境嘈杂、拥挤、灰暗等,则会使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
影响,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因此,一个优美的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有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也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交生活。
宿舍是大学生开展社交活动
的重要场所。
如果宿舍环境好,如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私密性较好等,大学生们就可以
更加舒适地与室友们相处,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相反,如果宿舍环境不好,如卫
生差、私密性差、占用空间较大等问题,就会影响室友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导致矛盾和
争吵。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步,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与人口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与生态环境互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人口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人类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因此,在探讨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人类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土地开采、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导致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起到了极大的阻碍。
1.2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
例如,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事件中,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此外,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这会影响到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福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由人类城市化的程度引起的现象。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重要的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土地开发活动,如建筑、道路和工业,会削弱荒野和森林,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空气质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衰退。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大规模土地的毁坏,并威胁城市地区的水源。
2.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质量的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02城市规划 刘畅 00213113实习目的、内容: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实习时间:2003年4月5日实习“明细”: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1 / 24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
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
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
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
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
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
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
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范文最新推荐------------------------------------------------------ 可爱。
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
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
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
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
”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
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
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
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
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3 / 24上稍有些做作。
  ;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
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
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
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
”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
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
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
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
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
---------------------------------------------------------------范文最新推荐------------------------------------------------------ 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
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
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舒服。
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
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
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
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
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
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
现在又在大动干戈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
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
5 / 24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
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 &nbs p;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
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
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
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
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进一步思考: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范文最新推荐------------------------------------------------------ 之后的思考。
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
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实习明细”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情境。
燕南园的建筑风格纯朴而没有浮华之感,给人美的感受与归属感。
由于人口密度小,少有人往来其中,环境幽静,舒适。
前面也已经提到,园中的动、植物众多,能让居于其中的人们不出家门就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这些优越之处是在园中住户的话中得到体现的,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他们喜欢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看燕南园中的问题,其一是缺少交流空间。
园中几乎没有便于人们交流的公共休息场所,这自然减少了人们的交流,换句话说,人们交流的需求在园中得不到满足。
园中的建筑太强调独立性了,而有些忽略园子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