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220080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学分:3学分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使用教材:《基础分子生物学》,郑用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实验教程》,刘箭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2. 主要参考书:《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分子生物学》,郜金荣,叶林柏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分子生物学简明教程》,刘永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精要速览系列:分子生物学》(第3版)(中译版),特纳(Phil Turner)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节控制等内容。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2. 了解基因概念的演变,掌握基因的概念,及核算分子的精细结构与功能;3. 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4. 掌握DNA 复制的一般特点及过程,掌握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5. 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掌握真核RNA 的转录后加工;6. 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7. 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深刻理解基因表达的精细性和复杂性及高度可调控性;(二) 基本技能1. 掌握质粒DNA、RNA的提取和检测方法;2. 掌握PCR方法,及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筛选方法;3.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及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熟悉 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基因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具有查阅和分析分子生物学相关文献的能力,能够跟踪学科前沿进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DNA 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RNA 的结构与分类核酸的理化性质和研究方法3、基因与基因组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基因家族和基因簇4、 DNA 的复制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DNA 复制的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特点5、转录转录的基本过程RNA 聚合酶和转录因子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录后的加工和修饰6、翻译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特点tRNA、rRNA 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翻译后的加工和修饰7、基因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调控8、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工具酶和载体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克隆基因工程的应用9、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10、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讲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

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指导生物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子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置1.第一章:绪论-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解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术语和概念2.第二章:DNA结构和功能- 讲解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讨DNA复制和修复的机制3.第三章:RNA结构和功能- 介绍RNA的类型和功能- 讨论转录和翻译的原理及过程4.第四章:基因调控- 解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探讨基因调控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第五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介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6.第六章:基因工程技术- 介绍基因克隆、DNA测序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 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7.第七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介绍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训练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 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4. 熟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需按时参加考试,考核其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奠定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物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机制。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熟悉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4.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a.生命分子的组织和功能b.核酸的结构与功能c.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d.酶的功能与调控e.细胞信号传导与调控机制2.分子遗传学基础a.基因组学与基因结构b.DNA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c.RNA的合成与转录调控d.蛋白质的合成与翻译调控e.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a.核酸的提取与纯化技术b.PCR技术及其应用c.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d.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技术e.转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4.应用前沿与拓展a.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b.分子诊断与药物研发c.转基因农业与遗传改良d.分子生物学与肿瘤学e.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教材和相关文献,讲授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3.案例研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小组讨论:开展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交流能力;5.科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书面撰写科研报告。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第X版,作者:XXX2.参考资料:a.《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作者:XXX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作者:XXXc.《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作者:XXXd.《分子生物学导论课程教案》,作者:XXX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反应和参与度;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完成情况;3.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延伸;4.科研报告:学生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5.期末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科学突破;2. 理解基本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3. 掌握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4. 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思维和设计能力;5. 培养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1.2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代谢1.3 基因结构与功能1.4 受体与信号转导1.5 基因调控与表达调控2. 分子遗传学2.1 DNA的复制与修复2.2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2.3 基因组学及其应用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3.1 DNA/RNA的提取和纯化技术3.2 PCR技术及其应用3.3 DNA测序技术及其应用3.4 基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与应用4.1 基因工程与重组蛋白表达技术4.2 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4.3 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4.4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和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2. 作业和报告: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期中考试: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统一测试。

4. 期末论文:撰写一篇关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展示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六、参考教材1. Alberts B, et al. (2014). 《分子生物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和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1.2 教学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1.3 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 参考书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综述》等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DNA/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2.3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组编辑及其潜在风险与伦理问题- 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理论授课-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 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实验操作步骤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2 实验操作- 安排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课程,如DNA提取、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3 讨论与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安排小组或个人报告,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 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讨论表现等4.2 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4.3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4.4 课堂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旨在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支持5.1 实验室和设备- 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验室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备- 培训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技能5.2 电子资源- 提供电子课件、学习视频等电子资源,方便师生教学互动和知识传递- 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教学资料和提交作业5.3 学术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学生评价- 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意见反馈-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6.2 教师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结语: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覆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的转录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蛋白质的翻译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遗传密码的解读第四章: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机制与转录因子- 染色质重塑与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第五章: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 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 基因测序与基因组学-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第六章:分子进化与系统生物学- 分子进化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分子钟假说与物种起源-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细胞生物学中的分子机制- 胞内信号传导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与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第八章:分子生物学与疾病- 分子诊断与分子标记- 分子靶向治疗与药物研发-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与预防中的应用第九章:实验技术与方法- DNA提取与纯化技术- 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蛋白质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结语- 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思维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系统有序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应用分子生物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07课程名称:医学分子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一年级研究生开课院系:基础学院开课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学时:52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6 )学分:2课程类型:必修课(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授课方式:理论与实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选用教材:朱玉贤.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主要参考书:[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2]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3] Benjamin Lewin. GenesⅧ. Published b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4.[4]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3rd ed.(影印版).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2002.前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医学与药学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与本质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音”,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诸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等新兴的交叉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也应运而生。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的简历及新的健康理念的发展。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和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从基因展开,在围绕基因、基因组的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对DNA复制、转录、翻译和基因表达调控、常用基因操作的原理重点阐述;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出发介绍蛋白质的产生及清除过程;从分子水平介绍疾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物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这些前沿内容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紧密相连,也是研究生开展基础学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必备知识。

[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会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和探讨生命科学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尽量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学科重要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引言2.分子生物学简史3.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4.展望[教学要求]1.了解:DNA的发现过程及意义,2.熟悉: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基因的定义,功能;2.DNA的化学组成。

DNA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MP),核苷酸由磷酸、戊糖和碱基组成。

组成DNA分子的戊糖为D-2脱氧核糖,DNA分子中的碱基为A、G、C、T,RNA分子中的碱基为A、G、C、U,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

3.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DNA结构的多样性,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功能。

4.DNA的变性作用、增色效应,DNA的解链温度(Tm),DNA的复性和分子杂交,核酸在260nm波长下有最大紫外吸收。

复性的概念,核酸的杂交分类和应用。

生物芯片的概念和应用。

5.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核酸的一般特征,DNA病毒和RNA病毒的核酸结构。

6.反义核酸的概念,反义技术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生物芯片的概念和应用,反义技术的应用。

2.熟悉:真核生物的基因特征。

3.掌握:基因的定义、功能,化学组成,DNA的分子组成,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DNA双螺旋结构及维持稳定的因素。

三种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DNA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增色效应、DNA的解链温度(Tm)、核酶、端粒与端粒酶等概念。

病毒核酸的一般特征,反义核酸的概念。

第三章基因组[教学内容]1.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2.基因组的定义,结构特点,基因组的染色体倍数性和数目,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图谱。

3.人类基因组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与基因组药学,后基因组研究计划及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图谱。

2.熟悉: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与基因组药学,后基因组研究计划及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3.掌握:基因组的定义及结构特点,人类基因组的定义,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第四章DNA复制、损伤与修复[教学内容]1.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的概念、特点,双向复制、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2.复制叉、复制子、引发体、领头链、随从链、岡崎片段、端粒、端粒酶、突变、逆转录、cDNA的概念。

3.参加复制的物质,各种酶在复制中的作用。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区别、结构与功能。

Klenow片段。

4.DNA复制的过程,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逆转录研究的意义。

5.突变的分子类型及主要的修复方式。

DNA损伤修复与衰老和肿瘤的关系。

6.基因重组的概念。

自然界基因重组类型。

同源重组、特异位点重组、接合、转化、转导、转座、插入序列、转座子的概念。

转座子机制。

[教学要求]1.了解:DNA损伤修复与衰老和肿瘤的关系。

转座子机制。

2.熟悉:真核及原核生物的基因特征,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的概念、特点,双向复制、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掌握:基因组的定义、功能,化学组成,DNA的分子组成,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DNA双螺旋结构及维持稳定的因素。

三种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半保留复制的概念、特点,参加复制的物质,各种酶在复制中的作用。

岡崎片段、Klenow片段、端粒、端粒酶、突变、逆转录、cDNA的的概念。

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逆转录研究的意义。

突变的分子类型及主要的修复方式。

自然界基因重组类型。

同源重组、特异位点重组、接合、转化、转导、转座、插入序列、转座子的概念。

第五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教学内容]1.复制和转录的异同点,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组成,核心酶、全酶的作用,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

2.结构基因、不对称转录、模板链、编码链、转录因子、的概念。

3.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4.遗传密码的特性,阅读框。

5.参与翻译的物质,mRNA、tRNA、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核糖体及结构,氨基酸活化,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

6.翻译的过程,原核生物生物翻译起始,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各种蛋白质因子在翻译中的作用,核蛋白体循环过程。

7.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几种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大分子,8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9.原核生物蛋白质的降解10.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顺式作用元件、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启动子、增强子的概念。

11.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特点(多顺反子),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操纵子的概念和组成。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制。

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衰减调节。

12.转录水平上的σ因子调节作用等调控及转录后调控。

[教学要求]1.了解:核糖体组成及结构,蛋白合成抑制剂及机制,蛋白降解机制。

转录后调控机制。

2.熟悉: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RNA转录的基本过程,核体循环过程。

几种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大分子。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复制和转录的异同点,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组成,核心酶、全酶的作用。

不对称转录、结构基因、模板链、编码链、多顺反子的概念。

参与翻译的物质,mRNA、tRNA、rRNA的作用,遗传密码的特性,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

遗传密码、SD序列、信号肽、分子伴侣的概念。

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制。

第六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教学内容]1.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转录因子、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的概念。

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结构及作用。

3.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转录因子,特别是参与RNA-polⅡ转录的TFⅡ。

4.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特别是真核生物mRNA的首、尾修饰和剪接,内含子的剪接过程。

核酶的概念、特性,核酶研究的意义。

5.真核生物核糖体及结构。

3.翻译的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生物翻译起始的不同,各种蛋白质因子在翻译中的作用。

4.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过程及机制。

5.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

6.真核生物蛋白质的降解:蛋白酶体和泛素介导的降解机制7.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8.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单顺反子)。

真核转录因子,特别是参与RNA-polⅡ转录的TFⅡ、增强子、反式作用因子对转录的影响。

9.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特别是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多样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10.翻译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

[教学要求]1.了解:DNA水平、转录后及翻译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

真核生物核糖体组成及结构,蛋白合成抑制剂及机制,蛋白降解机制。

2.熟悉: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及机制。

分泌性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3.掌握: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增强子、单顺反子、反式作用因子、核酶的概念。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转录因子、增强子、反式作用因子对转录的影响。

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

基本转录因子,转录因子特异的DNA结合域(锌指、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的结构特点。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教学内容]1.细胞间联系的方式,细胞间信息物质,细胞内信息物质,第二信使、第三信使的概念。

2.化学信息分子的性质及其与靶细胞的作用,水溶性信息分子与脂溶性信息分子作用特点。

3.细胞信号系统,受体的概念、分类。

各类受体结构特点及功能。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受体活性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