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技术规范讲义

合集下载

MRI检查技术规范

MRI检查技术规范

• 髋关节MRI检查
1、线圈选择 体线圈 2、患者体位 仰卧位,头先进双下肢伸直,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定 位时矢状位光标应正对前腹正中线,轴位光标正对髂前上棘。 3、扫描技术规范(hip) • SURVEY • T2W TSE SPAIR TRA • PDW SPAIR COR • T2W TSE COR • T1W TSE COR 扫描时应该将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完整包括,横断面定位时扫 描线平行约两髋臼下缘连线;冠状面定位时扫描线平行于两股骨 头中心线连续 。
MRI技术规范
•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 • 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 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 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 髓、外周血管等。 • 对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 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 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等, 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垂体扫描
眼眶MR检查技术
1、线圈选择 头部正交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患者体位 同颅脑MR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 眶耳线与床面垂线呈15°,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扫描时 嘱患者注意闭双眼,保持眼球勿动,以免造成运动伪影。 3、扫描技术规范 • SURVEY • T2W TSE SAG • T2W TSE TRA (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呈斜行,平行于视 神经走行方向) • T1W SE TRA • T2W TSE SPIR TRA • T2W TSE SPIR COR • T2W TSE SAG(使用所得tra像定位,顺视神经长轴定位)
腹部MR检查
1、线圈选择 体线圈 2、相关准备和体位 检查前空腹4小时,训 练病人屏气(呼气末屏气)。采用呼吸门 控技术采集,需将呼吸门控感应器安放在 上腹呼吸动度最大处,加腹带压力适中。 患者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 先进,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扫描中心: 矢状位定位光标正对患者身体中线。轴位 定位光标正对剑突。

MRI检查技术PPT 精品课堂讲义

MRI检查技术PPT 精品课堂讲义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

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教授Lauterbur首先利用磁场和射频相结合来获得磁 共振图像,为MRI奠定了基础。1974年到197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 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在研究获得磁共振于像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978年取得 人体头部磁共振图像,1980年取得了第一幅胸、腹部图像。1982年底在临床 开展应用。临床医生建议将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称为磁共振成像。其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和其它医学影像 检查技术不同,本章主要介绍临床磁共振成像中的检查技术。
6

6.无电离辐射 CT成像所用的X线为波长1nm左右的高能量电磁波。MRI系统 的激励源射频(radiofrenquency,RF)脉冲也是电磁波,但其为短波或超短 波段的电磁波,波长在1m以上,所含能量仅为10-7eV,约为X线CT辐射量的 1/1010(远远小于体内C—H键1eV的结合能),因而无组织的电离辐射损伤。 MRI的这种优势为其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例如,利用MRI作为影 像引导手段介入性治疗,大大减少了利用X线作为影像引导手段造成的病人和 医生受到的较大剂量X线照射。
7
• 7.可消除骨伪影干扰 在CT、超声检查时往往因气体和 骨骼的重叠而形成伪影,MRI可以消除这些结构的干扰 例如,行头颅CT扫描时,颅底部的骨结构经常会出现 各种伪影。MRI无此类骨伪影,从而使后颅凹的解剖结 构和病变的观察更为清晰。
8
(二)缺点:
• 1.检查时间长 • 2.空间分辩力较低 • 3.具有较严格的禁忌症 • 4.对钙化和骨质不敏感
4
• 3.多参数、多序列成像 在MRI中,可用于成像的组织参数包括 氢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等,可以获取不 同对比图像,为临床 MRI 诊断提供了丰富的组织信息。另外, MRI成像中,通过选择不同的成像序列、成像参数以及多种特殊 辅助技术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加权图像及流体成像,可以在很大程 度上改善兴趣结构的显示,提供多层次诊断信息。 • 4.可提供生理、生化及功能方面的信息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可以分析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磁共振功 能成像(fMRI)可用于皮层中枢功能区的定位。

最新有关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PPT教学讲义PPT

最新有关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PPT教学讲义PPT

噪声的干扰,
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慌或情绪低落等心理反应,甚至诱发幽闭恐惧症。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事先向患者讲解MRI检查的特殊性,
如磁体孔洞的大小及梯度场的噪声水平等;
➢ 允许被检者的亲属或朋友进入磁体室陪同。改变体位:仰卧位改为俯卧 位、头先进改为脚先进;提供MRI兼容耳机并播放音乐;
部位组合(2)
上腹部(肝胆胰脾,胆道系统)MRI,后
腹膜
(肾脏,肾上腺及后腹膜)MRI,盆腔(男性:膀胱
,前列腺,精囊腺)MRI。女性:膀胱,子宫,卵巢
)MRI
能查出是否患有:肝胆胰脾肾这些实质器官的病变, 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肿瘤,肝硬化,肝结节病,
肝囊虫病,肝脓肿,脂肪肝,胆囊结石,胆道结石,
磁共振的优势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在强磁场中放射波和氢核的相互作用而获得 的。磁共振一问世,很快就成为在对许多疾病诊断方面有用的成像工 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最适于做磁共振成像,因为它 的组织密度对比范围大。
磁共振成像通过它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的毒面线圈可明 显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使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 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
5 检查者及陪检人员进入检查室前需去除下列物品:磁性金属物品如手机、磁卡、钥匙、手 表、硬币、发卡、打火机、假牙、剪刀、别针、电子产品、存折、项链、耳环、戒指等;上 述物品可寄存在衣物箱内或交家属保管。轮椅、平车、担架、监护仪、输液泵、氧气筒等仪 器设备切勿带入。它们可能会被损坏及对磁共振设备造成破坏,并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检查。 ➢ 对预约检查登记患者,要核对资料、登记建档,并询问是否做过MRI及CT检查。有“老号”者,
认真查找老片,以利于对比。 ➢ 进入MR室前应嘱患者除去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元件,以免引起伪影,伤害

4.4.6 MRI检查操作规范

4.4.6 MRI检查操作规范

MRI检查操作规范第一节头颅五官一、颅脑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像:3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颅底到颅顶。

(一)MR平扫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横轴位(Axi)。

(2)辅助检查方位:冠状位(Cor)、矢状位(Sag)。

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T2WI、T2 FLAIR、DWI 。

(2)辅助检查序列:疑脂肪性病变者,加扫脂肪抑制序列。

疑出血性病变者,加扫T2*WI,或SWI 。

3.层厚/层间距:层厚≤6mm,层间距≤2mm。

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 定位)。

Cor—垂直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

Sag—平行于大脑纵裂(Axi定位)。

5.FOV:≤24×18cm6.患者准备与配合: 一般准备,头部制动。

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

(二)MR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Axi、Cor、Sag。

(2)辅助检查方位:最佳显示方位。

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

(2)辅助检查序列:Fat-Sat T1WI(用于T1WI上有高信号病变或颅骨、头皮病变者)、动态序列。

3.对比剂:Gd-DTPA 0.1mmol/kg,2ml/s团注。

4. 其他:参见平扫(三)颅脑MRA1. 基本检查方位:Axi。

2. 基本检查序列:3D TOF-MRA。

3. 基本扫描范围:以Willis环为中心,特殊情况根据病变范围适当调整。

4. 扫描基准:Axi—平行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

5. 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方设定预饱和带。

6. 图像重建:左右方向旋转(≤10°/帧);前后方向旋转(≤10°/帧)。

(四)颅脑MRV1. 基本检查方位:Cor。

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2D-TOF-MRA。

肝脏MRI检查技术规范PPT课件

肝脏MRI检查技术规范PPT课件
和边缘。
T2加权成像
用于检测肝脏病变,如囊肿、 肿瘤等,可显示病变的信号强 度和范围。
弥散加权成像
用于评估肝脏的生理功能,可 检测肝脏的血流灌注和代谢情 况。
动态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肝脏病 变的强化方式和程度,有助于
病变的定性和定位。
扫描参数设置
层厚和层间距
根据病变大小和扫描目的,选择合适 的层厚和层间距,一般层厚为510mm,层间距为0-2mm。
临床医生需要与影像科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 作,共同制定检查方案和解读检查结果,确保患 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明 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实施改进措施
按照计划逐步实施改进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
监督检查
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进行调整和改进。
效果评价
通过定期的图像质量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持 续质量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和 改进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噪音控制
MRI扫描仪运行时会产生较大 噪音,需采取措施降低噪音对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照明与通风
检查室内应有适当的照明和通 风设备,确保环境舒适。
安全防护
检查室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 示标识,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
注意安全事项。
02
肝脏MRI检查技术
扫描序列选择
T1加权成像
用于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形 态,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形状
图像质量不稳定
由于患者呼吸、心跳等生理因素 的影响,以及设备性能、操作技 巧等方面的原因,肝脏MRI图像 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有时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第一节磁共振检查的准备【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

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1、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早期妊娠(3 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颅脑磁共振检查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2、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5、颅内感染。

6、脑白质病。

7、颅骨的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医学课件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医学课件

检查中断
如受检者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中 断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05
磁共振检查未来发展趋势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发展
磁场强度提升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丰富的诊断 信息,同时缩短成像时间。
技术创新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图像 质量、降低伪影、减少噪声等。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医学课 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磁共振检查技术概述 • 磁共振设备构成与使用 • 磁共振检查临床应用 •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与并发症处理 • 磁共振检查未来发展趋势
01
磁共振检查技术概述
磁共振检查定义
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 种基于电磁波原理,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人体内部结 构高分辨率图像的非侵入性医学检查技术。
循环系统疾病磁共振检查
冠心病
MRI可检测出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有助于评估患者心
功能及预后。
心包疾病
MRI可清晰显示心包病变部位、 范围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
有指导作用。
主动脉疾病
MRI可检测出主动脉瘤、主动脉 夹层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
要依据。
肌肉骨骼疾病磁共振检查
01
02
03
关节病变
MRI可清晰显示关节炎症 、积液、软骨损伤等,对 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磁共振检查以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为探针,利用氢原子在强磁 场中的磁化性质,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激发和采集 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
磁共振检查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Bloch和Fourier提出磁共 振现象,揭示了原子核磁性的奥秘。

磁共振检查技术培训课件

磁共振检查技术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FOV的选择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颅脑MRA检查
常规扫描 T2WI-TRA 3D-TOF-MRA薄层扫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眼眶扫描
线圈选择: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眼眶平扫
常规扫描:3mm T2WI-FS-TRA T1WI-TRA T2WI-FS-COR T2WI-FS-SA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内听道平扫
常规扫描 T2WI-TRA(3-4mm) T2WI-COR T1WI-TRA 薄层扫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垂体平扫
常规扫描 SE:T1WI-SAG,COR (垂直鞍底) T2WI-SAG,COR 3mm T2WI-TRA
颅脑MR检查
横断面
定位线:通过胼胝体的前后缘(平行于前后连 合处的连线)
扫描范围:大脑凸面最高点到小脑(枕大孔处)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颅脑MR平扫
常规扫描 T1FLAIR-TRA T2WI-TRA T1FLAIR-SAG T2FLAIR-TRA DWI-TRA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眶扫描
脑血管成像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1)3D-TOF-MRA: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可用于动脉及分 歧血管形态及闭塞性病变;评估Willis环;评估颅内动静脉畸形,显示供 血动脉和异常血管团;发现评估颅内动脉瘤,对直径≥3mm的动脉瘤效果 较好。成像层面取横断位,与多数血管垂直。在颅顶设定饱和带。一般采 用多个3D块重叠采集,以减小流体的饱和效应。
• 2、增强扫描 即通过静脉内注射MRI造影 剂后的扫描。
颅脑MR检查技术
• 解剖:颅骨、脑、脑膜、脑室、血管、脑的腔隙及脑脊液共同构成。 • 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 体位 仰卧位,头先进,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肩部紧靠线圈。
头置于头托架上,使眶耳线与床面垂直,再通过定位灯调整头位, 使矢状定位光标与面部中线重叠,轴位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然后 在头部两侧加海绵垫,以固定头部防止运动。 • 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
(2)扫描要点 同方位的T1WI、T2WI要保持一致,动态增强时剂量 0.2mmol/kg,速率2-3 ml/s
垂体扫描
眼眶MR检查技术
1、线圈选择 头部正交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患者体位 同颅脑MR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
眶耳线与床面垂线呈15°,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扫描时 嘱患者注意闭双眼,保持眼球勿动,以免造成运动伪影。 3、扫描技术规范 • SURVEY • T2W TSE SAG • T2W TSE TRA (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呈斜行,平行于视 神经走行方向) • T1W SE TRA • T2W TSE SPIR TRA • T2W TSE SPIR COR • T2W TSE SAG(使用所得tra像定位,顺视神经长轴定位)
• 发射射频脉冲 人体内氢质子发生共振从 而产生横向磁化矢量
• 关掉射频脉冲 质子发生T1、T2弛豫 • 线圈采集人体发出的MR信号 计算机处
理 显示图像
MRI检查的禁忌症
• 装有心脏起搏器、颅内神经刺激器、耳蜗植入 物、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和不锈钢内固定三个 月内的患者严禁做MRI检查
(3)定位要点 同方位的T1WI、T2WI要保持一致。
颅脑横断位扫描基线:前、后连合连线(胼 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的连线)
脑垂体扫描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及动态增强 • SURVEY • DWI TRA • T1W SE COR • T1W SE SAG • T2W TSE COR • T2W TSE SAG • C+ • T1W_TSE_dyn(注射与扫描同时进行) • T1W SE+C SAG • T1W SE+C COR
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检查 • SURVEY • DWI TRA • SWI TRA • T2W TSE TRA • T1W FFE TRA • T2W FLAIR+SPIR TRA • T2W TSE SAG (注:若平扫发现病灶时,需行增强扫描;若病灶较小,适当调整
层厚) (2)增强检查 (Gd-DTPA,剂量0.2mmol/kg,手推后扫描) • T1W FFE+C TRA • T1W FFE+C COR • T1W FFE+C SAG
成像序列:TOF_MRA
(2)MRV :常用于静脉及静脉窦成像,PC-MRA以流速为编码,以相位 变化作为图像对比的特殊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反应流动自旋的流速和方向, 血流越快,信号越高。
成像序列:VEN 3D PCA MRV
扫描要点:MRV在增强扫描后进行(对比剂能缩短T1时间,在相同的扫描参 数条件下对于流动的血液产生的信号的纵向分量更多,从而得到更多的信 号强度。)
MRI检查技 术规范
•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
• 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 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 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 髓、外周血管等。
• 对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 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 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等, 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鼻咽部、颈部MRI检查
1、线圈选择 头颈联合线圈。 2、患者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检查过程中,嘱病人平静呼吸,
勿张口及做吞咽动作,以免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3、扫描技术规范 • SURVEY • T2W TSE TRA(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平行于颅底) • T1W TSE TRA • T2W TSE SPIR TRA • T2W TSE SAG • C+ • T1W SPIR C+ TRA • T1W SPIR C+ COR • T1W SPIR C+ SAG
• 5、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 静剂或麻醉药物(由麻醉师用药并陪同),提高检查成功 率。
• 6、急危重患者,必须做MRI检查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 观察,所有抢救器械、药品必须齐备在扫描室外就近。
MR基本检查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初诊者一般均 需先行普通扫描。
• 以下患者应慎重(相对禁忌):3个月孕妇、 幽禁恐怖综合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和不合作 患者。
MR检查前准备
• 1、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 • 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症。 • 3、进入扫瞄室前嘱患者及陪同家属除去随身携带的任何
金属物品并妥善保管,严禁将其带入检查室。
• 4、给患者进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检查时的 合作。告知患者所需检查时间、扫描时机器会发出较大噪 声;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得随意运动。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新的 诊断方法
• MRI的优点和特点: ①无放射性 ②比CT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③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④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 ⑤可进行各种功能成像
MR成像的过程
• 把病人放进磁场 人体被磁化产生纵向磁 化矢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