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公开课诗歌鉴赏之炼字篇
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 (学生答案版)

合作探究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 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 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 析。(6分)
错例展示
答案一:湿,打湿;迷,迷住。风中的露水打湿 过往的云彩,沙水迷住归来的小艇。生动形象的 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美好,渲染了清冷恬静的环境 氛围,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题步骤 1.释含义、明手法。 2.描景象。 3.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3分
答案二:①“迷”“湿”为使动用法,迷:使… 迷;湿:使…湿。②风露使天上行走的云湿了, 沙水使归来的艇迷路。③借风露、行云、沙水、 归艇四个意象,情景交融,烘托了一种迷茫悲伤 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想要报国却无门的惆怅以及 自己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5分
参考答案
①“湿”,使…湿。描写出地面浓重 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 重凝滞,(1分)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 湿、阴冷,(1分)表现了作者凄凉和 沉重的心情。(1分) ②“迷”使…迷失。描写水面迷蒙的 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1分)烘托 出朦胧、迷惘的氛围,(1分)表现了 作者内心的迷惘。(1分)
情 )(1分)。
②“带”字,环绕、映带之意,(答名词 做动词也可。)写出了繁星低垂,围绕着草堂, 映带着草堂,好像草堂的飘带,(1分)构成 了一幅想象奇特的美妙图画,(1分),表达 了诗人的欣喜之情(1分)。
能力提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歌鉴赏专题 ----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完整版)

或写出来对象的特点、心理(意象的特征) 明确 第四步: 作用
或渲染了氛围(意境的特征)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
7
炼字篇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17
修辞简介之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 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古典诗词炼字鉴赏
1
•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2
轻风
细柳
淡月
——俗
梅花
轻风摇细柳 轻风舞细柳
淡月映梅花 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绝
3
一字之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注意:联系全诗
21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2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 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 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 更加生动形象。 ⅰ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者起强调作用。
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 【答案】同意。
(1)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明 手法)
❖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描景象)
(3)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 字,就生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为 什么?(6分)
(1)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 人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 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描景象)。
(3)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白 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表感 情/谈作用)。
感谢聆听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吹,扯,抚
照,吻,亮
轻风 扶 细柳, 淡月 失 梅花
柔弱,纤细 意境淡雅,浑然一体
诗歌鉴赏 ——炼字
❖一、例题讲解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 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二、答题步骤
❖ 1、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 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
❖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多加修饰词)
❖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助于塑造 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诗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仍说炼字。
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的词语来运用。
字,本无好坏之分,然高手用之,却让人叹赏不已,在乎一个“合”字也。
合景,就是指一个字能准确地表现当时的情境;合心,就是指这个字能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诗歌的中心。
【鉴赏方法】体会炼字之妙,关键是要找到合契之点。
合于一句之景(景物特点)。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云:“遥看瀑布挂前川。
”瀑如帘而挂,“挂”字使瀑布变为静态,正合了“遥看”的句意,没有了飞珠溅玉,只似白练也。
合于全诗之旨(中心思想)。
齐己《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全诗要表现梅之报春之早,不畏严寒。
“一”字,既能合“早”之特点,又与全诗主旨相合,正是其妙处所在。
合于诗人之心(诗人感情)。
是指诗中景物,已经是诗人用艺术手法加工了、附有诗人主观情思的景物,有如下术语可用:“化静为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虚实结合、拟人有人情味”等等。
此时景物静的能动,无情可为有情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象银蛇一样舞动,高原象大象一样奔驰。
此为化静为动,写出景物之生机,合于诗人之豪迈。
【答题步骤】步骤一:翻译原诗,揣摩全诗主旨,诗句景物特点(合契的内容就在此处);步骤二:确定答题格式,如果是合于景物特点,则答曰A:“某字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特点。
”如果是合于人物心情,则答曰B:“运用了化静为动(或将抽象感情形象化、拟人富有人情味等),表现了诗人……心情”;步骤三:根据契合点,把步骤一的内容补充入步骤二的省略号,即可。
【答题示例】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金堡·清朝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
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
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
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
公开课诗歌鉴赏——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6分)
解题策略: (释义)敲是 意思;(1分) (分析) “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描述 画面) (2分) (作用)敲字运用 手法, 使得要描写 的环境显得 ,同时也照应了诗的标题:幽 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向往之情。 (3分)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 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词
类
解
说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 形容词 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 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 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好事近· 梦中作 秦 观
小试牛刀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注]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注 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6分)
参考答案: (释义) “动”字,有晃动、摆动的意思。 (2分) (分析) “花动一山春色” 写出了春雨的 播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随风摆动,争奇斗艳、 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2分) (作用)“动”字 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把春天写的热闹, 突出了繁花在春天的主体地位。(2分)
2.聚焦形容词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歌鉴赏之炼字

1炼动词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后两句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分别是“侵”和“拂”。“ 侵”指云光追逐诗人的足迹,不仅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 步一步下行的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 。“拂”字增强了动感,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描 写出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释字义,描景象) 这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云光山色获得了生命 ,表现了他们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折射出诗人对华 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表感情)
练习4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 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步骤1]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 义) [步骤2]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描景象) [步骤3]“敌”字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 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点情境)而用“对”或其 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7、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诗歌鉴赏——炼字(公开课)——

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高考常见题型
你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1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比较鉴赏
2 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 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高考 例题 解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 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倚”字有倚仗、仗恃之意, (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 的狂放之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步骤二)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 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步骤三, 作用)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 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分析:好。 “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 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纷纷” 是叠用的形容词, “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一,构 词)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步骤二) 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 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步骤三,作用)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徒劳” 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 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 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 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 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2024)

作品应体现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以便全面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
16
学生作品点评与指导
针对每篇作品,从诗 歌的意境、语言、韵 律等方面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创 作的精髓,鼓励他们 继续探索和创新。
2024/1/28
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 不足,提出具体的修 改建议。
17
学生互动交流环节
邀请学生对展示的作品发表看法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
还有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以便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2024/1/28
25
对未来诗歌鉴赏之炼字课程展望
拓展课程内容,增加对不同类型诗歌 的鉴赏和分析,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 炼字在不同诗歌风格中的运用。
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学生之间互 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促进共 同进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布置诗歌创 作任务或组织诗歌朗诵活动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 。
艺术。
挖掘诗歌背景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其 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把握 诗人的整体风格和思想内涵,从
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炼字。
分析诗歌语言特点
探究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押 韵等特点,以及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的运用,领悟诗 人如何通过语言技巧提升表达效
果。
2024/1/28
20
通过模仿和创作,掌握炼字方法
叠词、拟声词的 运用
叠词和拟声词能够模拟事物 的声音和形态,增强诗歌的 韵律美和形象美。如“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 “唧唧”字,形象地模拟了 织布机的声音。
2024/1/28
9
炼字在诗歌中运用
2024/1/28
刻画形象
通过炼字可以刻画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或自然景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如“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三千丈”字,夸张地表现了愁绪的绵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敢试试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 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 “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 手法,化动为静,写出了 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 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 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不用答)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 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 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三、答题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 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 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 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 感情、谈作用)
思考!! 推敲的来历???
思考!! 推敲的来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后来,“推敲”便成为人 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语泪先流。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鉴赏诗歌语言
——炼字篇
一、题型分析
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 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 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 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四、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
• •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 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比拟:借助适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 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概念,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 易记 Nhomakorabea后思考题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试赏析“怨”字。
谢谢!!
联系方式:
欢 迎 各 位 新 老 同 学
参 加 小 六 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 文 公 开 课
主讲者:严娇
严老师的课堂
教师简介
• 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 就职于成都戴氏金沙校区 •
•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倡“快乐学习,轻 松学习”,善于寓教于乐,提高学生读书 兴趣。
教学理念: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提倡“快乐学习,轻 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运动与旅游。 松学习”,善于寓教 于乐,提高学生读书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