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_《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教学设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_《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教学设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技巧教学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一、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古诗鉴赏炼字切入点(一)、从词性入手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例: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第三联有动词“咽”、形容词“冷”【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我们在分析炼字题时,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分析】第三联写了诗人的行为。

【答案】“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有表现手法,要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设计(定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设计(定稿)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导入新课: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

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请两位学生来品评,结合诗句,品味出苏小妹所用二字的妙处。

)明确: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

“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而且“扶”字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追究,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师:古典诗歌的炼字对象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实词,还有少量虚词。

古人锤炼语言目的是要生动准确的描绘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

所以:“炼字”即“炼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推敲字词(一)炼动词师: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

比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掉“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就会平淡无奇。

而加上“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

师:一起来欣赏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师:①都说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大家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生:“系”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柳条藤蔓对诗人的依恋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播放: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ppt播放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的对象类型PPT表格(近几年高考的相关题目)四、自主学习PPT放映《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问题:请赏析“穿”字的妙处。

答:①“穿”为“通过,透过”之意。

②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透过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③“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营造了雄浑磅礴的意境,体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情思。

五、总结答题方向,规范步骤PPT播放第一步(即①):解释字面意思。

第二步(即②):把该字词放到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即③):写手法,并简要分析。

第四步(即④):写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

(写情感)六、实战演练第1题:课本第156页的例1《早上五盘岭》岑参(翻译)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

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诗歌鉴赏之炼字_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_公开课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系列之诗歌鉴赏炼字艺术与析字方法自贡市外国语学校唐昭霞导语: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感动。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

既然诗人创作注重“诗眼”,那么,我们分析也要从“诗眼”这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怎样问1、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字。

该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简析该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该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该字用得极为传神,试作简要说明)2、比较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二、怎样答1、题型不同答法不同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综述题:通过什么方法写了什么事或物有什么作用,表达(蕴含)了什么情感。

2、答题术语积累①、常见的表达效果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准确传神动静皆宜(动态美和静态美)/移情(比拟手法)/画面感(声色美)/音乐美(叠词、拟声词)/联想性与想象性/虚实结合②、常表现的主旨情感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借古讽今/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闲适宁静(1)动静谐宜(动态美和静态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2)移情(比拟手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画面感(声色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诗歌的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的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的炼字》公开课教案高二语文组代芳教学目标:1、了解鉴赏古诗语言考查的三种题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掌握炼字类题型高考出题的设问模式。

2、学习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3、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鉴赏古诗词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学习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学情分析:进入高二下学期,学生们对于古典诗歌鉴赏在必修五册已经有所积累,对于这一专题已经储备一定的知识,但落实到考试卷面上依然丢分严重,平均在4-5分左右。

所以,我们在高二下学期把古典诗歌鉴赏作为一个专题,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形象、语言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将来高考提前攻坚。

专题和考点解析:从近两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始终是学生高考试卷中的一块硬伤。

2010年,辽宁卷考查的是宋代陈与义的五言律诗《雨》,满分11分,全省平均分5.87分,难度0.53;2011年,辽宁考查的是一首题画诗——宋代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五首》,平均分6.75分,比2010年相对偏易,难度0.56。

所以,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突破,诗歌鉴赏是一个必抓的重要环节。

根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这一专题要求学生能够: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级别:鉴赏和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高考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1、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2、炼字3、炼句,而高考考查最多的就是炼字。

所以,这堂课我把诗歌炼字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1、导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古典诗歌可谓是中国艺术殿堂里最美的瑰宝。

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肃杀悲凉,这里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新明丽,也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厚重。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能够品味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4.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炼字”的技巧。

2.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晓》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古诗中哪些字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提问:为什么这些字词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展示《春晓》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3.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4. 讲解“炼字”的技巧,如通过修改字词来提高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发挥想象,描绘画面(10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晓》中所表现的画面。

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炼字”的技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欣赏其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它诗作,如《宿建德江》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炼字”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欣赏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

鉴赏诗歌的关键字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见考察范围2、重点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导学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以刚刚做过的段考题为导入,向学生们说明鉴赏诗歌是一定要抓住诗中关键字的提炼。

再者以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等人的名句来说明诗歌中炼字的重要性。

二、高考要求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2、古诗词鉴赏考查范围三、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以下分别举例来套用这一格式:分别举白居易的《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等来分析。

四、分析综合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举例: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举例: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

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①,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网,“网住”之意,
2、丝丝小雨像网一样,要把春天网住,
3、诗人运用想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惜春之情。

三、自主学习:(3分钟)
(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161页,思考: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二)自学检测:明确: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阐释或描绘画面。

(3)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除此之外,有手法答手法。

四、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片,说第一句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
交流要求:
1、小组讨论时,成员轮流发言,其他成员点评,看形式上是否缺少环节,内容上情感是否准确。

2、小组内统一答案,指定代表作好记录并发言
【参考答案】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意;“先”,“提前”之意;“空”,“白白地,徒劳地”意思。

(步骤一)
写出了胡人还没有被赶出国土,诗人却年老体衰、双鬓斑白,只能徒劳的流下泪水。

(步骤二)
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步骤三)
五、拓展练习:综合运用课堂知识,为这首词的下片拟一道炼字题并制定参考答案。

(12分钟)
要求:1、两人一组,同时出题,交换回答
2、问题设置符合炼字题的一般问法
3、答案要符合解题步骤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学生点评黑板上同学展示的学习成果。

(点评设问方式是否符合炼字类试题一般问法,答题步骤是否完整,答案内容是否准确)
六、小结(5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古诗词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和一般答题步骤,即1、释含义2、描景象3、点作用 4、明手法(板书)
七、作业:在课下完成P161页达标检测题“应用体验”
八、总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通过樱桃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写出了时光的流逝。

告诫我们应该把握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努力学习!
九、板书:
《千锤百炼的智慧》
炼字一般步骤:
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4、明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