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服务师生 奉献青春无怨无悔
播撒大爱的山村女教师

播撒大爱的山村女教师作者:朱俊聪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5期文/四川省宜宾县教育局朱俊聪在川南宜宾县乡村,有这样一群女教师,她们默默地坚守在偏远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有的代课教师,一干就是18年;有的从外地调入,扎根乡村30年;有的正值风华正茂,斗志昂扬。
她们用智慧支撑起教育的半边天,她们无怨无悔,把爱的种子播撒在贫瘠山村孩子们的心田!一位代课教师18年的坚守余艳老师自1995年高中毕业到宜宾县李场镇小塔小学代课至今,默默坚守了18年。
她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献给了山区教育。
“每天与天真纯朴的山村孩子朝夕相处,我过得很充实,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她多次婉言拒绝了私立学校的高薪聘请,也多次拒绝了丈夫劝她一同到沿海城市发展的想法。
她选择留下来的理由是如此朴实。
一个叫李小洁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用您的言行教育着我,您用母亲般的情怀关心着我,您不是我的母亲但胜似母亲……”小洁的母亲两年前去世了,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只得由年迈的爷爷照顾。
余老师每期给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过年时还将腊肉送到她家……余艳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赢得了学生由衷地敬重。
小塔小学校长严清勋说:“一个代课教师工作如此尽心尽责,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作为她的同事,不努力工作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我们要向余艳老师看齐!”18年的辛勤耕耘和真情付出,换来了额头上的丝丝白发,也换来了家人的理解支持,社会的认可。
每当收到学生的祝福短信,余老师心里就感到很满足。
30年如一日的执著今年53岁的凤仪乡小学宋敏老师,30年前,她带着对爱情的执着与憧憬,从自贡富顺瓦市调到宜宾县南部边陲小镇——凤仪乡,从此扎根山区教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30年来,宋老师把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偏远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她把真诚的爱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不知多少次冒着严寒酷暑,踏着崎岖山路走村串户去动员失学孩子入学;不知多少次步行30余里到当时的区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
教师扎根基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而扎根基层,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我想以“教师扎根基层,为教育事业献青春”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议题。
一、扎根基层,是教师应有的担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文化的传承者。
扎根基层,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担当。
1. 扎根基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教师应当坚守的信念。
扎根基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扎根基层,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基层是人民群众的家园,是我们教师服务人民群众的主战场。
扎根基层,就是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3. 扎根基层,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
扎根基层,就是要努力缩小这些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扎根基层,需要具备的品质扎根基层,并非易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具备以下品质:1.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在基层,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坚守教育初心,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核心职责。
我们要严谨治学,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基层,我们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3. 关爱学生,尊重个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基层,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编号:_____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5 页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第 2 页共 5 页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时代楷模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2023

时代楷模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2023张玉滚先进事迹故事篇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我市镇平县山村教师张玉滚名列其中。
这也是我市教师第一次荣获此项殊荣。
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玉滚老师的事迹也在我市教育系统引发了强烈反响。
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用无私大爱铺就山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他的坚守和付出令人感动,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那份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感受到了主动担当、至爱至诚的满满正能量。
张玉滚扎根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深的挚爱。
兴国要兴教,强教要强师。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大力弘扬、学习张玉滚不忘初心、潜心育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校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岗位标兵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滚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仰,他不忘初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像张玉滚那样,牢固树立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教师的初心。
我们深深地敬佩着张玉滚的爱岗敬业,折服于他无私奉献的师德魅力!学校主动与黑虎庙小学结对结亲,成为友好学校,老师们有更多机会真实地触摸张玉滚播火深山、种下未来的坚韧,品味他丹心奉献、满腔真情的大爱。
老师们正能量满满,自发地将张玉滚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和爱教育”中,以“和”为基础,以‘爱’为核心,把师爱与责任践行在日常教学中,脚踏实地地爱学生、育桃李,在平凡中寻找价值,在工作中实现教育梦。
张玉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榜样。
今后要以张玉滚的精神激励自己,爱岗敬业、敢挑重担、潜心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和南阳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滚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我将通过张玉滚这一师德先进典型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为人师表、潜心育人、敢挑重担、奋发向上、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热情与干劲,为南阳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凝聚了新的动能与力量。
扎根农村教师演讲稿

扎根农村教师演讲稿篇一:扎根农村教师演讲稿篇一:师德演讲材料《扎根农村教育青春无悔》扎根农村教育青春无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农村教育,青春无悔》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最为可爱,那就是教师。
“教师”被世间扣上一顶五彩的帽子,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当我穿过教师职业表面的光环,走进他的内核时,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
我深深地知道:教师不是伟人,不能像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敬仰;教师也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那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更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妇孺皆知。
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
普通得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平凡得宛如沧海一栗。
大多数的教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去,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
然而,就是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教师,他们用爱,铸就了孩子们的成功之路,造就了无数的人才。
我校的邰胜峰老师就是这沧海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无情的时光悄然逝去。
屈指算来,邰老师带着满腔的热情把爱洒在这山高水深的登交小学已有三十个秋了。
三十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
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写写算算,头上的日光灯雪亮雪亮的,他辛勤的背影印在我的心中,也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
学生在周记和作文里流露了对他无尽的敬意和无限的爱戴。
每次和他闲聊时,他总是用自豪的口吻说:“把爱洒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青春无悔!”是呀,三十年了,如今,回头望望这一路艰辛跋涉走过来的风雨阳光路,用青春和汗水像山里的乡亲们呵护庄稼一样耕耘自己的“田园”,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惬意,每一个日子都是充实的。
如今,在邰老师的熏陶下,登交小学的二十位教师也会将闪亮的青春织进山村校园的钟声。
你们瞧:多少个无月的夜晚,我们在孤灯残卷里饮孤独,像农民一样为自己的“禾苗”剪枝打杈;多少个雪天多少个雨季,我们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小鸟般天真活泼的山村孩子,用知识的琼浆浇灌着他们焦渴的心田,为他们插上希望和理想的翅膀。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深山里有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他叫李明。
李明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虽然有许多机会选择优越的工作,却选择了到深山支教,希望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每天清晨,李明背上背包,踏上崎岖的山路,奔向远方的学校。
那里没有电脑、没有漂亮的教室,甚至没有供学生们用的教材。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李明的热情。
他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被李明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住了。
他把枯燥的公式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
他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久违的笑声在教室里回响。
李明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受益,仅仅上课是不够的。
他在放学后,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他教孩子们植树、种菜,让他们了解自然的美妙;他引导孩子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他还带领孩子们登山、露营,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时间飞逝,李明在深山支教已经度过了三年。
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
许多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听话而勤奋的孩子们成为了整个山区的骄傲。
然而,李明也面临着离别的时刻。
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孩子交给更多的好老师去培养了。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告诉孩子们,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他们的思考,给他们希望和勇气。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更反映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
这个故事将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焰。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记济源市王屋一中教师刘坤云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看到超越的辉煌,却发现他的翅膀早已给了挚爱的学生。
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在每一声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里,他执著于自己的追求,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这就是他,一名普通山区教师的心声。
16个春秋寒暑,16年朝晖夕阴,扎根于山区教育这块沃土,他无怨无悔。
16年坚守,他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孩子的未来。
16年坚守,他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山区孩子的成长。
他只愿把满腔热血献给山里的孩子;他只愿把勤劳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他只愿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他只愿山里孩子走出大山,去创造美好未来。
一、激情满怀,无私奉献他,1998年6月毕业于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风华正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山里孩子求知的眼神,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毅然告别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环境中,扎根山区,一干就是16年。
他也曾动摇过。
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他有过后悔。
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他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
作为教师,他不能对他的学生不负责任,唯有舍小家为大家!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
所以,他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育学生时,他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他首先做到忘我工作和刻苦钻研;当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他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他希望学生文明有礼时,他没有一味讲道理,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学生的言行。
山区乡村教师走心文案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扎根于偏远的山区乡村,用他们的知识和爱心,为孩子们筑起一座座知识的桥梁。
他们,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山区乡村教师。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青山绿水间,他们早已迎着朝霞,踏上了新一天的征程。
他们不是普通的教师,他们是山区乡村的希望播种者,是孩子们心中的明灯。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坚守与奉献。
一、山高路远,初心不改山区乡村,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他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关爱,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里。
他们知道,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更需要教育。
李老师,一位来自城市的志愿者,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山区乡村。
他说:“我来到这里,就是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这样,李老师在山区乡村一待就是十年,他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向往的天地。
二、传道授业,倾注心血在山区乡村,没有豪华的教室,没有先进的设备,甚至没有稳定的电源。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热情。
他们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希望,用知识为孩子们点亮未来。
王老师,一位老教师,他已经在山区乡村奉献了二十多个春秋。
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因为他总能用最简单、最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复杂的知识。
王老师说:“我愿意用我余生的全部,去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三、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山区乡村的孩子,往往生活在贫困、孤独的环境中。
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亲人。
张老师,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用自己的积蓄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用自己的关爱陪伴着他们成长。
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只是想尽我所能,让他们都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四、传承文化,铸就未来山区乡村,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之地。
老师们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更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深山服务师生奉献青春无怨无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叫XX,在XX学校从事后勤管理工作。
在“春苗营养厨房”工作中做了点滴工作,组织却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和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感到无比荣幸。
在此请让我代表商南山区的孩子们对中国关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会以及各位领导
表示衷心地感谢!
……,山大人稀,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学校现有10
个教学班,师生335人,全部在校食宿。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
5年前,当我看到学生顿顿酸菜就糊汤,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就在那一刻,我决定挑起这份别人看不起的后勤工作。
2011年,中国关工委、安利公益基金会把我校列为“春苗营养厨房”项目学校,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山区孩子饭菜单一、营养不良的问题,让孩子们健康、幸福地生活,更让孩子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关工委的恩情和社会的关怀。
也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一、认真把关,抓好基础工作
去年9月,国家关工委领导实地考察后将我校列为“营养计划”项目学校。
为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我和后勤人
员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食堂改造工作中,完成了食堂地面硬化,粉刷墙壁,水电管线改造等任务。
设备安装时,我们认真学习设备使用说明,虚心接受技术人员指导,精心做好每一种设备的安装调试。
从开始施工到项目投入使用,我一个多月没回一次家。
正当我忙于项目建设时,有一天我接到在外乡当教师的妻子的电话:“孩子骨折一个多星期了,爸爸带孩子去看病我不放心……”父母年高多病,平时带孩子都是忍着病痛的折磨,现在孩子病了,老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可是在这节骨眼上去给孩子看病,总担心給“春苗营养厨房”工程留下后患,咬咬牙托亲戚把孩子安顿到医院住下,等我忙完学校工作赶到医院时,医生说:“你这个做父亲的怎么搞的,孩子骨折都一个星期了你都没发现!幸亏孩子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再看看孩子消瘦的脸,我心痛如割,可为了几百名孩子每天在学校的健康生活,我不能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二、克服困难,学习管理业务
儿子出院回家,身患高血压的母亲又因替我照顾好孩子,因劳累病倒了。
去年10月“春苗营养厨房”陕西省授牌仪式暨食堂管理员培训班在XX举行。
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可但是,正值看到我焦虑的面容,病床上的母亲说:“去吧,我没事。
”在母亲理解支持下,我全程参加了培训。
通过培训,不仅丰富了业务知
识,更强化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了我搞好后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会后,我自费购买了学校后勤管理和学生营养卫生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钻研,力求成为搞好后勤、服务学生的内行里手。
三、精细管理,发挥使用效益
春苗营养厨房建成,只是成功的一半,对操作过程的管理和细节的指导更为重要,为此,我主动为学校当好参谋,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章立制。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春苗营养厨房管理制度》、《原材料采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设备使用制度》、《食堂安检制度》、《食堂量化考核制度》等制度,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学生吃得好,有营养,制定了每天一日三餐食谱,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在饭菜品种上追求花色品种多样化;在饭菜质量上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严格按食谱操作,使全校师生吃的可口,吃得放心。
三是降低成本。
我亲自跑市场,查行情,详细核算饭菜价格,按照食谱,制定饭菜价格标准,尽可能降低成本,让学生吃饱吃好少花钱,使家长减轻负担、得到实惠。
四、全程监管,建设放心食堂
作为后勤管理人员,我注重对厨房运营过程的全程监管,从原材料采购,到清洗制作,各个细节都力求到位,做
到有记录、有改进意见,有具体办法,力求取得明显效果。
我还定期组织召开住宿生代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座谈会,广泛了解、征求意见,深入食堂、宿舍听取学生意见,及时整理归类,积极做好整改。
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生活明显改善,营养、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春苗营养厨房项目的实施,让山区孩子们吃出了美味、吃出了营养、吃出了健康,给山区孩子一个希望的未来。
学生开心的笑容,家长对营养餐的称赞,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党和政府、对各级关工委领导的感恩,我决心戒骄戒躁,用更高的热情把党和国家及关工委组织对下一代的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位群众,在农村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人生的乐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