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摘要:1.华罗庚:自学成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2.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者3.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者4.刘洪:中国数学史上的泰斗5.吴文俊:计算机数学的奠基人正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学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现代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家的楷模”。

他出生于湖南,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授。

华罗庚的主要贡献在代数、数论、组合数学等领域。

他创立了“华罗庚五元组”和“华罗庚三角”等数学概念,享誉世界。

陈景润(1933-1996)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数论领域。

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界的一个著名未解问题,陈景润在1966 年成功证明了这个猜想,使他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祖冲之(429-500)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计算圆周率。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使用割圆法,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推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个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刘洪(149-210)是中国东汉时期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理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他创立了“刘洪算法”,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位泰斗级人物。

吴文俊(1919-2010)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计算机数学领域。

他创立了吴文俊算法,是计算机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吴文俊的工作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了中国数学家的智慧和成就。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前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数,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九章算术,再到宋元时期的数学繁荣,中国数学家们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古今中外的杰出数学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古代数学家1. 商高商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活动于春秋战国时期。

他提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并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后世数学家研究勾股定理奠定了基础。

2. 欧几里得欧几里得(Euclid)是古希腊数学家,生活在大约公元前300年。

他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翻译并传入中国的数学著作之一,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刘徽刘徽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首次提出了求圆周率的算法,并推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近一千年。

近现代数学家1. 陈省身陈省身是中国现代数学家,被誉为“现代几何学之父”。

他创立了陈氏定理,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

2. 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擅长数论和应用数学。

他创立了华氏定理,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华罗庚还积极参与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主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所有充分大的偶数都成立,这一成果震惊了世界数学界。

总结中国数学家们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故事和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投身于数学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几位古今中外的杰出数学家,让更多人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为您带来收获,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摘要:
1.华罗庚:自学成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2.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优秀贡献者
3.毕达哥拉斯:揭示数学与哲学之美
4.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者
5.刘洪: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代表
正文: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丰富多彩,他们的成就不仅对我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数学家的事迹。

首先,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出生于湖南,家境贫寒,但他酷爱数学,通过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组合数学、数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下来是陈景润,他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有着优秀的贡献。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界的一个著名难题,陈景润在这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为我国的数学研究争光。

再来是毕达哥拉斯,他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学派揭示了数学与哲学之美,研究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他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他精确计算了圆周率,成为当时
世界上最准确的圆周率数值。

祖冲之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展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高峰。

最后是刘洪,他是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代表。

刘洪生活在东晋时期,他对数学、天文、地理等领域均有独到的研究。

他的著作《海岛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之,这些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的成就展现了我国数学研究的辉煌历史。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祖冲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一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熊庆来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他一直治学严谨,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

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

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

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

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

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在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二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4、李冶
李冶(1192-1279),中国金元时 期的数学家,天文家。李治在数 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 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 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 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 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5、秦九韶
秦九韶(1208-1261)南宋官 员、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 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1247 年完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发 明“秦九韶算法”推导出“秦九 韶公式”
2、泰勒斯[古希腊]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 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 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 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 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 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 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 “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 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 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 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 那克西米尼等。
10、拉格朗日[法国]

约瑟夫· 拉格朗日 (1735-1813)法国 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在数学、力学和天 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 都有历史性的贡献, 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 成就最为突出。
11、拉普拉斯[法国]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 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 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 他还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 因此可以说他是应用数学的 先驱。
12、费马[法国]
皮埃尔· 费马,法国 德·
律师和业余数学家。他 在数学上的成就不比职 业数学家差,他似乎对 数论最有兴趣,亦对现 代微积分的建立有所贡 献。被誉为“业余数学 之王”。
13、柯西[法国]

柯西(1789-1857),出生于巴 黎,他的父亲路易· 弗朗索瓦· 柯 西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官员,在法 国动荡的政治漩涡中一直担任公 职。由于家庭的原因,柯西本人 属于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派,是 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在数 学领域,有很高的建树和造诣。 很多数学的定理和公式也都以他 的名字来称呼,如柯西不等式、 柯西积分公式。

数学家的故事50字6个

数学家的故事50字6个

数学家的故事50字6个数学家的故事50字6个故事一: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故事二: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

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

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

故事三: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故事四: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故事五: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故事六:哥德巴赫的故事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

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

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杨辉(公元1238年-公元1298年):杨辉是中国元代著名
数学家,他以其发现的杨辉三角而闻名。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其中每个数字是由上方两个数字相加得出的。

杨辉的杨辉三角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有广泛应用。

2. 程大位(1628年-1696年):程大位是中国明朝末年和清朝
初年的数学家,他被誉为中国代数学的先驱。

程大位的代表作品是《程大位开宗明义几何学》,这本书将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与中国传统思维相结合,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几何学理论,对中国数学影响深远。

3.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
人之一,被尊称为“中国数学之父”。

他在数论和代数几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解决了古老数论问题“哥德巴赫
猜想”的一部分。

华罗庚还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数学家的能力,并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只是中国著名数学家的一些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而令人钦佩的贡献,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一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

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

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

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二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一批同样长短粗细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不用时放在特制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励志故事爱情故事儿童故事搞笑故事恐怖故事哲理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1、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2.陈景润 (1933—1996)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

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

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

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

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

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

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

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

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

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

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

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3.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

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4.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5.陈省身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

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

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

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

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

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