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梦溪笔谈》中的艺术设计内容及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梦溪笔谈》中的艺术设计内容及思想

摘要:本文依据《梦溪笔谈》中出现的服饰、绘画鉴赏、铜器、乐器等方面做出介绍并分析其中包含的设计内容及思想。《梦溪笔谈》中包含的大量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丰富多彩和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艺术设计者学习借鉴。

关键词:沈括;《梦溪笔谈》;设计;传统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00-01

一、引言

《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详细记录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文化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反映了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作者沈括在书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智慧,书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同样丰富多彩。它服饰、绘画鉴赏、铜器、乐器等方面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精美与高超。本文旨在研究《梦溪笔谈》中工艺美术方面的设计内容及思想,使我们更加了解一千多年前古人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古人宝贵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精神。

二、《梦溪笔谈》里的服饰、书画鉴赏、铜制品设计思想

(一)服饰设计思想

服饰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沈括注意到,中国官员的冠服从北齐开始采用少数民族的服装样式,例如窄袖口、短衣服、长

筒靴,以及有蹀躞的腰带。胡服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窄袖有利于骑射,短衣、长靴皆便于过草地。可见,服饰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样,胡服对于汉族的军事征战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有其环”(《梦溪笔谈》卷一)。唐武德、贞观年间的服饰就是如此,开元以后衣带比之前更宽,带钩仍然钩在带身的孔中。沈括认为宋朝的服饰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加以继承和革新,促进文化礼教的繁荣。

《梦溪笔谈》不仅考察日常生活中流行的服饰,还利用了地下的文物进行考证。济州金乡县发掘出一位汉朝大司徒之墓,墓道石壁上刻有人像、祭祀的器具等壁画。人像上所戴的帽子品种很多。这些汉代服饰与宋代非常相似。沈括从“人情”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人情不相远,千余年前冠服,已尝如此,其祭器亦有类今之食器者。”(《梦溪笔谈》卷十九)这说明服饰文化有历史传承性,一旦渗入民俗风情,它就会代代相传。

(二)书画鉴赏设计思想

书画鉴赏也是《梦溪笔谈》关注的重点。沈括指出:“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梦溪笔谈》卷十七)张彦远在《画评》中说王维画景物时不讲究四季的区分,常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画在同一副画中,觉得这样违反自然规律。沈括却认为王维之所以这样做,这正是画家得心应手、意由心生的画法,因此王

维的画才达到精妙的境界。

在绘画工艺方面,沈括青睐中国山水画中“以大观小”的特点。沈括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梦溪笔谈》卷十七)沈括在这里首肯了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中国古代画家视角不像西方画家那样从固定点透视自然对象,而是散点透视,观照自然美景,拟构艺术境界。

没骨画是一种中国画传统技法,沈括把它与徐熙父子联系在一起。徐熙父子绘画中的没骨渍染,显示了淡然清逸的风貌。《梦溪笔谈》中没骨画的定义——“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梦溪笔谈》卷十七),这种技法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早已有之。从远古的彩陶纹样到唐代壁画,没骨画已作为一种基本的技法被大量使用。

(三)铜制品设计思想

除了服饰工艺、书画工艺外,《梦溪笔谈》还叙述了铜镜工艺和乐器工艺等。关于铜镜工艺有透光镜,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它的外形与普通铜镜一样,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与镜面相对的墙上面会映出镜背花纹和铭文的影像。这种奇特的“透光”现象早在隋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铜镜为什么会透光,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梦溪笔谈》给出了一种科学的解释,即在铸镜时,镜薄处先冷,厚处后冷,而铜的收缩性大,使镜面各部分出现了镜背图文相对应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从而造成了图文虽在背面,镜面却隐然有些迹象。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铜镜制作工艺多么高超精巧。三、结语

《梦溪笔谈》是一个“聚宝盆”,它显示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英国的李约瑟教授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作者沈括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贯各学科的通才,他对历史和考古,文学和艺术等都有较深的研究。他不随流俗,务实学问。在工艺思想上,对于一事一物的分析和见解,能够起到联系实际用途和技术的要求,求得合理认识。这种科学态度,出现在9个世纪之前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不失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参考文献:

[1]侯敏.《梦溪笔谈》中的工艺美学思想[j].装饰,2005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