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河流泥沙及河川过程.

合集下载

河流沉积过程与沉积相分析

河流沉积过程与沉积相分析

河流沉积过程与沉积相分析沉积是指由于河流内流动速度减慢而造成的沉积物沉积和堆积过程。

沉积物主要包括砂、泥和粉砂等颗粒物质,这些物质在河水的冲刷作用下被带到河床,随着水流的减速,逐渐沉积下来。

本文将通过分析河流沉积过程以及沉积相来探讨沉积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河流沉积过程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包括输运、沉积和建立三个阶段。

1. 输运阶段河流在高于平均流速的河段中,水流具有较高的能量,输送能力强,因此能够携带较大颗粒的沉积物质。

在这个阶段,河流会将沉积物质从高地带和山地带运输到低地带。

输运方式主要有悬移、跳跃和滚动等。

2. 沉积阶段当水流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河流就会开始沉积部分沉积物,形成河床。

由于河水垂直剪切力的减小,大颗粒物质更容易沉积下来,而小颗粒物质则可能继续悬浮在水中,甚至散布到河口和海洋等低能地区。

沉积物质会在河床上逐渐堆积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地貌。

3. 建立阶段经过长期沉积过程后,河水携带的颗粒物质会减少,流速也会趋于平缓。

此时,河流开始建立河床,并与周围地形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河道。

二、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是指地质中沉积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沉积物中不同颗粒物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沉积相类型。

1. 沉积相类型常见的沉积相类型包括三角洲相、河床相、湖泊相和浅海相等。

不同类型的沉积相主要受到沉积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2. 沉积相特征不同的沉积相具有各自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物颗粒较大、层序明显,反映了沉积物在三角洲环境中的沉积过程;河床相沉积物多为砂砾物质,显示了河床运动的特点;湖泊相沉积物通常富含有机质,受到水体静态环境的影响。

3. 影响因素沉积相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沉积物来源、河流流速、沉积环境和气候等。

例如,沉积物来源不同,颗粒物质的成分和大小也会有所不同;河流流速越大,沉积物质越容易被悬浮和输运,形成的河床相就越少。

结论河流沉积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输运、沉积和建立三个阶段中,河水将颗粒物质从高能区带到低能区,并形成河床。

第11讲 流域产沙与输沙

第11讲 流域产沙与输沙

㈡椭圆体的等容粒径
➢定义:长、中、短轴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
➢公式: D a b c 3
D (abc)1/3
xe
❖河流上游一般比降大 ,因此挟运的泥沙粒径较大 ;而下游一般比降小,挟运的泥沙粒径较小。
2. 泥沙颗粒级配
❖ 天然的泥沙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许多颗粒 组成的群体,很少是均匀的。
❖ 层状侵蚀不易测出,但其在整个流域坡地的表面均 值发生,故为流域泥沙重要来源之一。
沟状侵蚀(沟蚀)
❖ 在坡地上,漫流经汇聚成为束状的细沟水流,若 水流紊动力足够大,便可冲刷沟底或沟岸,这就 是沟状侵蚀,又称沟蚀。
陷穴侵蚀
❖ 土层因内部出现空洞失去支撑而下塌称为陷穴侵 蚀。
❖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此种侵蚀非常普遍。黄土非 常疏松且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碳酸盐,土体的垂直 节理极为发育。雨水渗入土体中,碳酸盐即被溶 解,久而久之,内部形成空洞,上部土层失去支 撑,下垮形成陷穴。
❖ (一)层状侵蚀(片蚀) ❖ (二)沟状侵蚀(沟蚀) ❖ (三)陷穴侵蚀 ❖ (四)滑坡
层状侵蚀(片蚀)
❖ 雨滴将坡地上的土壤或其他地表物质的颗粒溅起, 落下的颗粒相对疏松且在坡地的下部相对较多。层 状的漫流出现后,可将这些松散的颗粒移动,坡地 表面均匀地遭受剥蚀,这就是层状侵蚀,又称片蚀 。
❖ 泥沙的沉降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4gd ( s 1) 3Cd
❖ CD为阻力系数,其值与泥沙所在的水流状态有关。
❖ 沉降速度的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反映出泥沙的粒 径,因此又称为泥沙的水力粗度。
❖ 水流有层流和紊流两种状态。
(1)层流 层流——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平行而互
不混杂的流动。
层流示意图

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

2.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 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流在春季 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
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包括季节性积雪融水和 永久积雪或冰川融水的补给。
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特点主要决定于冰雪量和气温的变化。冰雪量决 定了补给量,冰雪量大,补给量大。由于气温变化具有连续 性和变化缓和,使融水补给也具有连续性和较缓和,流量 过程线与气温变化过程线一致,流量过程线较平缓和圆滑。 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小,融水补给的年际变化也较小。由 于气温具有日周期变化和年周期变化,故使融水补给量也 具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和年周期变化。如日周期变化,白 天气温高,融水多,补给量大;夜晚气温低,融水少,补 给量小。又由于融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小,河流含沙量也较 小。
(四)河川径流的变化 1. 年际变化 影响径流年际变化主要因素是气候、其次是 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往往 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通常以径流的离差系 数来表示年径流的变化程度。
① 降水少的地区,其Cv值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 南方地区Cv=0.2-0.3之间,北方Cv=0.4-0.8值之间, 甚至高达1.0; ②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Cv值大于以冰川积雪 或地下水补给的河流; ③ 平原和盆地的Cv值大于相邻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④ 流域面积小的河流, Cv值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 流。
下游河床地貌结构、阶地、河滩地、砾石滩
历史洪水-关于山西沁河1482年“大洪水”
支流沟口有巨砾滩(1)
历史洪水-关于山西沁河1482年“大洪水”
沟口巨砾滩(2)
历史洪水-关于山西沁河1482年“大洪水”
沟口巨砾滩(3)
四、河流的补给
(一)河流补给的形式 河流补给的几种主要形式:降水、冰川积雪融水、 地下水、湖泊和沼泽。 (二)各种补给的特点 1.降水补给 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 来源。 据估计,我国河流年径流量降水补给约占70%。

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1.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拥有携带和沉积泥沙的能力,加上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

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侵蚀阶段:河流源头的侵蚀和陡坎地带的侵蚀冲刷作用,形成狭长的侵蚀谷、V形谷底、河床出现降阶段。

(2)运移阶段:河流在流经地势较缓和的低地时,泥沙携运量高,产生侧弯、河道淤积物迅速增多等现象。

(3)泥沙沉积阶段:河道横剖面向上凸状发展,产生河漫滩、河滩、洪积原等平原沉积地貌。

2.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根据地质构造、泥沙来源、水流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包括:(1)冰碛地貌:由于冰川的融化,冰川的泥石料被冰水冲刷、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地貌。

(2)海相沉积地貌:主要是指在海水环境作用下沉积的地貌,包括海岸沉积地貌、海底沉积地貌等。

(3)湖泊沉积地貌:主要是指湖泊周围由于泥砂物质的沉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湖岸沉积地貌、湖底沉积地貌等。

(4)河流沉积地貌:主要是指河流在流经地势较缓和、水流湍急、泥砂搬运能力强的地区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漫滩、河滩、洪积原等。

3. 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具体包括:(1)地形特征: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呈现平坦开阔的地貌特征,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沉积物质较厚。

(2)地貌特征:沉积物质主要为泥砂颗粒、碎石等,形成滩地、漫滩、滨坡等地貌特征。

(3)土壤特征:泥沙沉积形成的土壤比较肥沃,适合农业生产,有利于植被的繁茂。

(4)植被特征:因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植被繁茂,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

4. 河流堆积地貌的作用河流堆积地貌在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形地貌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农业生产:由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大片土地适合种植农作物和果树。

(2)生态环境:河流堆积地貌植被繁茂,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并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新疆河流的泥沙特征

新疆河流的泥沙特征

新疆河流的泥沙特征新疆河流的产沙输沙条件新疆由于四周高山环绕、气候干燥、风力强劲、气温日差较大,故风化作用强烈,山地积存有丰富的第四纪松散物质,尤其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浅山地带和高山冰川侵蚀的冰缘地带,在暴雨或冰雪融水作用下,易产生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河流,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流不同的补给来源,对于流域产沙有着不同的影响。

暴雨补给比重大的河流,洪水猛涨猛落、沙峰大、底沙运动强烈,甚至可以出现泥石流;一般融雪补给的河流,底沙形成过程缓慢,产沙量少,但有冰川融水洪水的河流,有时产生冰川泥石流,其含沙量也大;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和经过沼泽、湖泊调节后的河流含沙量都较小。

由于新疆河流径流补给的多样性,因此,流域产沙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疆河流含沙量的分布,大体具有纬度地带性,全疆自北向南逐渐增大趋势。

这主要与环境干旱的程度、暴雨强度、植被、地质及河流补给来源等因素有关。

悬移质含沙量的时间变化新疆河流泥沙的季节变化很大,其变化过程与流量过程大体相应,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周边的河流和天山北坡部分河流,在汛期由于高山冰川融水强烈时,会产生冰川泥石流以及中、低山带的暴雨洪水泥石流,致使洪水期河流含沙量特别大。

由新疆主要河流年、月平均含沙量统计可以看出,秋、冬季含沙量较小,尤以冬季径流为地下水补给时则更小,甚至接近于零;春、夏季含沙量普遍较高,形成春、夏季两个高含沙过程,尤以夏季洪水时最高。

含沙量与流量的关系对一次洪水而言,一般随洪水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也增大。

这是因为流域汇流水量增大,坡面上泥沙物质随水入河并且水流挟沙能力随流速增大而迅速增大的缘故。

但流量与含沙量之间不一定成单值关系,二者之间常是呈有一定相关趋势的带状分布的点群关系。

同一流量相应含沙量变幅很大,甚至有流量小而含沙量反而大的现象,这是因为流域内产沙与输沙条件变化十分复杂之故。

如许多河流春季第一次洪水,流量虽不大而含沙量却很大,因为前期堆积在流域面上的泥沙物质,易随第一次洪水的汇流水量进入河中,从而出现较大的含沙量,此后流量虽有增加,而含沙量则有可能不增加反而减小。

水文学7第七章 河流泥沙

水文学7第七章 河流泥沙

• 推移质泥沙尽管其相对数量不多,但因其 颗粒较粗,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极大。如在 解决水库淤积问题中,处理推移质泥沙的 难度往往要比处理悬移质大得多。因此对 于推移质运动的观测与研究,同样是需要 重视的。
二、河流泥沙的表示
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含量,单位为 • (一)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含量,单位为 (一)含沙量 kg/m3。 kg/m3。 • (二)输沙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 (二)输沙率 输沙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 断面的泥沙总量。单位为kg/ 断面的泥沙总量。单位为kg/s 或 t/s 。 • (三)输沙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 (三)输沙量 输沙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 水断面的泥沙总量。单位为 t 或万t 。 或万t • (四)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 (四)侵蚀模数 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 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单位为t 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单位为t/ (km2·a) km2·a)
2.群体泥沙的推移运动 2.群体泥沙的推移运动 河流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规模时, 河流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规模时, 河床表面便逐渐形成外形与风成 沙丘类似的起伏的水下沙波, 沙丘类似的起伏的水下沙波,称 沙波运动。 沙波运动。沙波运动是推移质群 体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体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构 成河床地形的基本单位。 成河床地形的基本单位。
3.推移质输沙率 3.推移质输沙率 天然河道的推移质输沙能力用推移 质输沙率表示。 质输沙率表示。推移质输沙率是指单 位时间内通过河槽单宽的推移质数量, 位时间内通过河槽单宽的推移质数量, 其单位为kg/m·s kg/m·s或 /m·s。 其单位为kg/m·s或m3/m·s。如果上 游推移质来量小于本河段推移质输沙 率,就形成冲刷;反之,则发生淤积。 就形成冲刷;反之,则发生淤积。 研究输沙率的规律,判断河槽的冲淤。 研究输沙率的规律,判断河槽的冲淤。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2001-12-26来源:本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章长江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约19%。

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水流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输沙量大。

例如:宜昌水文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

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

由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大通等水文站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显示,宜昌站输沙量最大。

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比宜昌小。

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

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

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

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

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

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

此外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

这些工程对长江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

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

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

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

河流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质 PPT

河流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质 PPT
由水体的横向动力平衡条件来推导
取厚度为1,宽度为dy的一个微小水柱,分析其横向动力平衡 情况。
当二维恒定环流时,水柱横向所受的力有:离心力F;水柱两 侧压力差P(指向凸岸);水柱底部摩隙力T,因T值很小, 可以略去不计。
水柱横向动力平衡方程为
F – P = 0 (12-3)
水面横向比降Jy为 :
我国江河纵横,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 流有5000多条,为了合理开发和智力河流,切 实做到兴利除害,研究和掌握河流的侵淤规律 很有必要。
§2河流的动力学特征
一、河流的紊流特征 1.层流和紊流
(1)层流:水质点作井然有条、互不混杂的运动 (2)紊流:水质点作不规则的相互混杂的运动
河道水流一般都是紊流,基本的特征:即便在 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场中任一点的流速和压 力随着时间呈不规则的脉动。
相反,则产生淤积。
可以认为:河流的侵淤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河床 演变规律,是水流与河床的动平衡不断发展变化的结 果。
3.研究河流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意义
研究河流地质作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地质 意义,因为河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工 程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河流的现代地质作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 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1)侵蚀作用
直接威胁着河流工程的稳定性 如:桥墩、堤坝
(2)淤积作用
可使河川和河岸建筑物降低效能 如:港口淤塞,水库淤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水工建筑物对河流的影响
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工建筑物,由于改变了河流 的侵蚀、搬运、淤积规律及其它环境因素,会 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 适宜性和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泥沙运动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流域侵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
2.
河槽冲刷

河底冲刷

河岸冲刷
二、河流泥沙的特性
1.
几何特性:形状、粒径及其组成
重力特性:容重和密度(干、湿)
2.
3.
沉降特性:在水中下沉的状态及其速度
三、河流泥沙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1、按照泥沙粒径大小分

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河流泥沙颗粒分 析规程》,规定河流泥沙按下表分类。
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单位为t/(km2·a)
四、河流泥沙的运动
1、泥沙的水力特性

河流泥沙的运动不仅与水力条件、水流结构有关,而 且也与泥沙特性有关。泥沙特性包括颗粒的大小、形 状、容重及泥沙的水力特性。

当下沉速度达某一极限值时,阻力与重力恰好相等,则
泥沙以均匀速度下沉,这时泥沙的运动速度称为泥沙的 沉降速度(ω,cm/s)。沉降速度可表达泥沙直径的大小, 故沉降速度也称泥沙的水力粗度。影响因素有泥沙颗 粒直径d,泥沙容重rs,水流的紊动强度等。
五、河流的总输沙量
2、多年平均年推移质输沙量的估算

系数法:考虑推移质输沙量与悬移质输沙量之间具有 一定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的地区和河道水文地理条件
下相当稳定,可用系数法计算:
五、河流的总输沙量
3、河流总输沙量的估算

某断面的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等于多年平均
悬移质年输沙量与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之
输沙率的规律,判断河槽的冲淤。
3、悬移质运动

悬移质是泥沙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冲积平原河 流所挟带的泥沙中,悬移质占绝大部分,有些山区 河流悬移质也可占很大比重.紊动和重力作用是主 要因素。
3、悬移质运动 (1)悬移质的分布与变化

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的分布 悬移质含沙量在断面内的分布 悬移质含沙量沿河流纵向变化 悬移质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

因此,除了山区河槽或水库坝上游等特定河段外,平原 河流冲淤计算中,以悬移质输沙量代替总输沙量。
4、高含沙水流的群体泥沙运动

含沙量很高的河流,在汛期常出现一种特殊的高浓度输沙情况,一
般当含沙量超过500kg/m3后,泥沙的悬浮不再是分散的单个颗粒悬移, 而是组成絮凝结构体,即转化为流动的均质浆体,而进行群体运动。
2、按泥沙的运动态式分

静止:床沙

运动

推移质

悬移质
河流泥沙的表示
1、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含量,单位为kg/m3。
2、输沙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断面的泥沙
总量。单位为kg/s或t/s 。
3、输沙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水断面的泥
沙总量。单位为t或万t 。
4、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
环境水文学之
第十章 河流泥沙及河床演变
概述
泥沙量是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信息,过
高的泥沙量会对水质、水生动物、农林业和环境 的非典源污染、河道、水库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 泥沙的搬运和沉积涉及到复杂的河床演变过程及 其动力学,人们对许多过程缺乏认识。
第一节 河流泥沙
一、河流泥沙的来源

高含沙水流的群体泥沙运动主要特点是:运动模式、悬移运动、推
移运动、浆河现象、揭河底现象。

总之,高含沙水泥在水流性质、运动及输沙特性上,都和一般水流
有本质差异。高含沙水流的研究,在河流含沙量居世界首位的我国的
治河事业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002年7月10日,黄
河小北干流(山西
和陕西河段)山西
和。

但由于:(1)推移质输沙量的实测较难,并缺乏完善 的推算方法,(2)推移质输沙量在总输沙量中所占比 例很小(尤在平原河流中),故它往往被忽略不计。
六、影响泥沙数量的因素

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是流域表面的侵蚀和河床的 冲刷,而泥沙的多少和流域的气候、植被、土壤、 地形因素有关。

因此,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因素也有三个方面:
动或跃动。

起动流速:泥沙原来在河床上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接近河
底的水流速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作用于泥沙颗粒的力开 始失去平衡,泥沙便开始起动,这时的临界流速称为起动 流速(Vc)。泥沙的起动标帜着河床冲刷的开始,即起动 流速是河床不受冲刷的最大流速,又称允许流速。

止动流速:泥沙停止时的临界流速称为泥沙的止动流速.泥
沙的起动流速一般为止动流速的1.2-1.4倍。

扬动流速: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泥沙不再回到河床上,
而悬浮在水中随水流一起下移,这时的水流速度称为扬动 流速,它是泥沙从推移到悬移运动的一个参数。
2、推移质运动 (2)群体泥沙的推移运动

河流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规模时,河床表面便
逐渐形成外形与风成沙丘类似的起伏的水下沙波,

泥沙沉速的基本公式为:

ρs及ρ分别为泥沙和水的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cD为阻力系数,阻力系数与流态有关。
2、推移质运动 (1)单粒泥沙的推移运动

泥沙的起动条件:在分析河槽的冲刷特性时,必
须先弄清泥沙的起动条件。据观察,颗粒大的
泥沙或砾石,在起动时,常常是单粒地滑动或
滚动;颗粒较细的泥沙在起动时往往是成片滚



3、悬移质运动 (2)水流的挟沙能力

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称为水流挟沙能力。当上游 来水中实际含沙量超过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河槽就 会淤积,相反则发生冲刷, 两者相适应处于输沙平衡状 态。在河槽冲淤计算中必不可少。
3、悬移质运动 (3)河流总输沙量

应为推移质与悬移质输沙量之总和。由于推移质输沙 量的实测较难,并缺乏完善的推算方法,而且推移质输 沙量在总输沙量中所占比例很小往往被忽略不计。
称沙波运动。沙波运动是推移质群体运动的一种
主要形式,也是构成河床地形的基本单位。
2、推移质运动 (3)推移质输沙率

天然河道的推移质输沙能力用推移质输沙率表示。推移
质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单宽的推移质数量,其 单位为kg/m·s或m3/m·s。如果上游推移质来量小于本河 段推移质输沙率,就形成冲刷;反之,则发生淤积。研究
河津段大、小石嘴 区间出现了百年奇 观“揭河底”,河 底的淤积物如同地 毯一样被水流卷起。
五、河流的总输沙量
1、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
(1)具有长期资料的情况
五、河流的总输沙量
1、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
(2)资料不足的情况
五、河流的总输沙量
1、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
(3)资料缺乏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