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效应
23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有趣效应,你知道几个

23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有趣效应,你知道几个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相恋的男女,当遇到外界的阻力时,反而会促进他们的姻缘。
2、泰坦尼克效应当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时,再加上特殊状况,效果会更强。
3、巴纳姆效应本来是适用于任何人的一般性描述,可人偏偏会认为那描述的正是自己。
这种心理现象叫“巴纳姆效应”。
4、防卫机制有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时或者做事情失败时,人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保护自己。
以防自己出现不安或不快。
5、林格曼效应见到有困难的人,不愿出手相救,心里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出手相助。
”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林格曼效应”。
6、乐队车效应哪一方有获胜把握,就支持哪一方。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乐队车效应”。
对于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多会产生“乐队车效应”。
7、underdog效应即支持弱者或者落后者,多对于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事情。
8、吊桥理论人们在过吊桥是那种战战兢兢、心跳加快的感觉误认为是恋爱的感觉。
所以有些让人心跳加快的地方更容易让人擦出爱情的火花。
9、开头效应开头出现的内容将左右一个人的整体评价。
这就是所谓的“开头效应”。
10、博萨德法则又称“爱情与距离成反比效应”。
如果恋人天各一方,又不能经常见面,彼此的感情就会逐渐变淡。
男女间的物理距离太大也可以导致心理距离的疏远。
可以说,距离是爱情的头号敌人。
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博萨德法则”。
11、SVR理论即认为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分为三个阶段,刺激阶段(stimulus)、价值阶段(Value)、角色阶段(Role)。
12、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对对方报以期望并将自己的期望告知对方,对方会主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奋起努力。
这种方法比强迫对方努力工作的效果要好很多。
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13、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
14、霍桑效应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趣味心理学的12个效应

趣味心理学的12个效应
1. 巴纳姆效应,指人们倾向于相信模糊不清的、普遍适用的描述适用于自己,比如占星术、塔罗牌等。
2. 霍桑效应,指人们在被研究或者受关注时会表现出比平时更好的表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受到关注。
3. 比照效应,指人们倾向于通过比较他人来评价自己,这种效应在社交媒体上尤为突出。
4. 莫提效应,指人们在接收到一种信息后,会在接下来的行为中表现出与该信息相关的行为,即自我实现预言。
5. 巴德努斯效应,指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对那些对自己态度友好的人产生更积极的印象。
6. 费尔海因效应,指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会给予更高的评价,即熟悉带来好感。
7. 奥斯特兰德效应,指人们在得知某事会发生后,会对该事物
的发生产生一种预期,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8. 摩西效应,指人们对于权威人物的意见更加信任,即权威效应。
9. 约克斯-杜德森效应,指人们在面对一种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先前选择相一致的选项。
10. 马克斯韦尔效应,指人们在面对一种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先前选择相一致的选项。
11. 多瑙效应,指人们在接受情感刺激时,会倾向于寻求相似的情感刺激,即情感传染效应。
12. 巴德效应,指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对那些对自己态度友好的人产生更积极的印象。
这些心理学效应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中所受到的潜在影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45个心理学效应

45个心理学效应1、贝勃定律。
原本20块的外卖,免费配送。
当配送费突然变成5块的时候,你一定觉得没办法接受,但是当配送费从5块变成6块的时候,你的反应就小多了。
这是因为,当人第一次经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情绪会波动很大;再受到类似的刺激时,情绪反应往往要小很多,因为第一次的刺激已经冲淡了第二次刺激的感受。
2、巴纳姆效应。
比如,闺蜜被渣了,你安慰她:感性的女孩就是非常善良,容易被骗。
她绝对相信,心情也会好一些。
另外,还有:你表面上看着文静,其实内心也有狂野的一面。
你跟不熟悉的人聊天会觉得没有话题,但跟熟悉的朋友就侃侃而谈。
来来,我们对号入座一下,符合的朋友留个言哈哈~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预测,而不管这个预测是不是真的准确。
某些特别灵验的算命大师是此中高手。
3、三明治效应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之中,更能让人接受,而且对批评的印象更深刻。
比如:今天这个汤真好喝!(表扬)就是有点咸!(批评)要是下次清淡点,我能喝三碗!(表扬)这样的话女朋友就容易接受多了,下次煲汤时也会少放点盐~4、鸟笼效应假如某个人无意间得到一只空鸟笼,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而不直接把笼子丢掉。
这个效应,指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物品的基础上,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添加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我想我大概知道,为啥之前元旦送领导一条名牌领带后,几天后他穿着同品牌的衬衣和西装来上班的原因了。
5、破窗效应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如果没有人去修补,要不了多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砸破。
这说明,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你因为有一天太累了,之前坚持了80来天的健身,想着今天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补回来……接下来几天一直保持这个心态,大概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八块腹肌和马甲线,因为从休息那天之后你就没有锻炼了。
6、宜家效应让客户投入体力劳动组装家具,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客户对自己组装的家具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喜爱,紧接着高估这件家具的价值,因为不想让带着自己浸润劳动的物品属于别人。
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

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好的,以下是50个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效应:1. 巴纳姆效应,人们倾向于相信一些模糊的、一般性的描述适用于自己。
2. 鲁梅尔效应,人们对新事物的态度受到自己对其的命名方式的影响。
3. 多瑙效应,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选项。
4. 沃夫效应,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
5. 周围效应,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离自己更近的人的意见。
6. 巴德效应,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给予更多的重视。
7. 多普勒效应,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给予更多的重视。
8. 奥卡姆剃刀,在解释事物时,应该尽量简单。
9. 罗森汉姆效应,人们往往会在模糊的形状中看到熟悉的图案。
10. 锚定效应,人们受到最初接触到的信息的影响,难以摆脱。
11. 选择支持效应,人们会选择支持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12. 费曼效应,通过向别人解释某个概念来加深自己对该概念的理解。
13. 阿克利效应,对某一物品的所有者来说,该物品的价值高于其他人的评价。
14. 奥斯特兰德效应,人们倾向于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给予更多的重视。
15. 考夫曼效应,人们对于简单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16. 朗伯特效应,人们对于熟悉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17. 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对期望的事物更容易接受。
18. 谢尔登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19. 佩吉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0. 托特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1. 沃尔夫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2. 罗森布拉特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3. 斯坦福监狱实验,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寻常的行为。
24. 沃尔夫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5. 诺斯特拉达姆斯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26. 诺斯特拉达姆斯效应,人们对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接受。
100个心理学效应

100个心理学效应01. 踢猫效应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02. 内卷化效应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
03.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04. 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05.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
06. 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07. 吊桥效应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如果这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人们很容易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08. 奶头乐理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80%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10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各种效应

有趣的心理效应1、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心理学效应100个

18、沟通位差效应: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效率极高(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沟通)
19、改宗效应:人们喜爱在自己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好好先生做不得)
20、多看效应: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21、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22、犯错误效应(白璧微瑕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23、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24、雪中送炭定律:人们会对在处境危难时帮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胜过锦上添花)
25、瓦伦达效应:总强调结果会失败,最终会失败(要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26、蔡格尼效应:人们容易过分强迫自己企图一次完成未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东西会留下深刻印象(享受平衡的乐趣)
27、踢猫效应:认得不满和糟糕情绪会一直传染下去
99、保龄球效应:除了力量,入球位置也很重要,成功始于定位。
56、蔡格尼效应:对未完成的工作记忆由于对已经完成工作的记忆。
57、角色效应:赋予人们适当的角色,当有所领会和理解时,就容易按照角色规范来要求自己。
58、心理疲劳定律: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热情兴趣降低。
59、动机适度定律:人的动机过强,容易变得紧张,思维局促,不利于水平发挥。
人们容易过分强迡自己企图一次完成未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东西会留下深刻印象享叐平衡的乐趣27踢猫效应
1、巴纳姆效应: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贵在自知)
2、酝酿效应:直觉思维(让灵感迸发)
3、重叠效应:相似事物容易混淆(熟视无睹)
4、控制错觉定律:(自信而犯错)
5、三分之一效应:人们不会选两端的(看似正确却不一定)
88、布利斯定律:花费时间为一次重要的工作做计划,这项工作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

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1. 巴纳姆效应:人们倾向于接受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描述,并将其视为适用于自己。
2. 帕金森法则:任务的完成时间会随着所分配的时间延长而延长。
3. 罗森索尔效应:人们倾向于在他们有兴趣的事情上更容易记住细节。
4. 布雷特尔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他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
5. 达官显贵效应:人们对有权势和地位的人更有好感。
6. 多诺霍效应:人们在接受某种信念后,更容易接受与该信念一致的信息。
7. 哥林多效应:人们更容易对新奇和不寻常的事物感兴趣。
8. 赞美效应:人们更容易相信他们喜欢的人所说的话。
9. 非言语沟通效应:人们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如姿势、表情等)传达信息。
10. 塞尔弗里奇效应: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11. 可利用性偏见:人们更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去的事件。
12. 同化效应:人们倾向于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信念相一致。
13. 对比效应:人们倾向于将两个相对比的事物更容易记住。
14. 反应一致性:人们的行为倾向于与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15. 锚定效应:人们对于一个初始的信息会产生影响,并在后续决策中以此为参考。
16. 群体效应: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意见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17. 霍桑效应:人们在被观察时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以符合观察者的期望。
18. 可达性偏见:人们更容易记住和使用他们可以轻松获得的信息。
19. 前庭效应:人们对于先前的经历和感受会对他们的判断和行为产生影响。
20. 羡慕效应:人们倾向于对他们认为比自己更好的人感到羡慕和嫉妒。
21. 选择失调效应:人们在作出决策后倾向于相信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有证据表明相反。
22. 奥列里克效应: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加满意,而对于没有的东西则不满意。
23. 情感传染: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传染给他人。
24. 确认偏见:人们倾向于寻找和接受与自己已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矛盾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心理学效应
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能够对今后的相互交往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吗?
为了揭秘首因效应的奥秘,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例较为典型的心理实验:心理学家让两组被试者同看一张照片。
他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
他让两组被试者看完后分别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的人异口同声地描述道,照片上的人眼睛深陷,隐藏着罪恶;额头高耸,表明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惯犯。
乙组的人则赞美道,他目光深沉,表明他聪慧睿智;高耸的额头,正是科学家拥有坚毅性格的体现。
这个实验表明,若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相反,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品质。
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经验、通过第一印象把人归类:他是这一类人,她是那一类人。
我们在和同陌生人接触时,第一次能否让对方产生认同感,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后来和对方的关系。
为了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现代人在找工作时总是衣冠楚楚、伶牙俐齿地向各家公司、单位“推销”自己。
还比如,初次约会的男女青年总是穿着最漂亮的服装,表现得彬彬有礼;我们还听说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谚语……这都是因为人们懂得“第一印象”是不可替代的。
心灵感悟: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既要重视第一印象,将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展现给陌生朋友,也要规避第一印象带来的错觉,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就对他人轻下结论。
近因效应:重视最近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导致对该知觉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的一种知觉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因为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从而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这是因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原来的印象逐渐淡忘,而当新信息进人视野时,容易对人们的感官产生新的刺激,从而形成最新的印象,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
与首因效应相比,容易发生近因效应的情景和人群也有所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彼此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首因效应起着较强的作用;而在交往的后期,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近因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我们知道,“压轴戏”是舞台演出安排在后面的最精彩的节目,整个舞台的演出都会因这最一刻的精彩而变得辉煌起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在和老朋友、老熟人告别时,如果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让对方满意的举动,就会给让对方比较好的印象,从而更好地保持彼此的友谊。
心灵感悟:
罗兰曾说过:“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专挑选那些十全十美的人,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清晰、最深刻的,这就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要留意最近的表现。
赞美效应:学会赞美
赞美,即为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
“赞美效应”是说,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为自信,也会使我们更有魅力。
赞美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对方在你的赞美声中得到需求的满足时,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肯定你的工作,于是你们之间的沟通就更易于开展,这时你会真正地从内心感觉到赞美让沟通如此轻松!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
”生活中,赞美比惩戒的力量更大,它能给人一种支持和力量,让人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
人类本性上的需求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这如同食物和空气一样对我们很重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人在温饱之后,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自我实现”。
可见,喜欢被赞美是人的天性。
听到别人赞扬自己的优点,人们就会觉得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
赞美他人能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
特别是当你与他人产生隔阂时,注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对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恰到好处地给予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
赞美可以使人们的关系亲近。
同时,赞美他人还可以反过来激励自己。
被人赞美的,肯定是一个人的长处。
而在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促使自己努力赶上去。
所以,赞美他人,在鼓励他人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进步;这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赞美他人,自己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回报。
心灵感悟:
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赞美,当然,在我们赞美他人时应注意:
1.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
2.在赞美的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
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是一种使人前进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考察某所学校,随意从每班选出3名学生,共18人,将他们的名字制作成一张表格交给校长,并很严肃认真地对校长说:经过科学测定,这18名学生都是高智商人才。
半年后,他又来到那所学校,发现选出的那18名学生全部脱颖而出。
这18人后来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对对方强烈的期待,可能促使对方达到你的期待,也可以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个心理学名词来自一则古希腊神话:相传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
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王子对此雕塑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象牙美女,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坐在“她”面前,呼唤着“她”,梦想着她能够成为真正的少女。
最后,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这位象牙少女拥有了真正的生命,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这个神话与罗森塔尔的实验,说明了一个现象: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
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趋善心理,都希望自己是善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而借助于人的这种心理动机,如果表现出期待对方成为好人,就可以促使对方这样去做。
这种“期待”力量,永远比强制与打击要有效得多。
心灵感悟:
如果对他人怀有良好的期待,就可以促使他向这个好的方向发展。
蝴蝶效应:不可忽视的连锁反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初始条件的一个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转化放大,其结果可能产生与初始状态差异巨大的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最初这个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从一个试验中总结出,蝴蝶效应的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结果和初始条件有很大的联系,初始条件出现极小的偏差,又寸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生活中,蝴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及时解决小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西方有这么一首童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童谣的背后,却是藏着一个真实的故事。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准备在波斯沃斯与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决一死战。
这是一场决定谁将统治英国的战役。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在给国王的战马打马掌时第四个马掌少一颗钉子,但大战在即,国王也没太在意。
战场上,国王一马当先,领着他的士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
突然间,一只马掌脱落了,战马仰身跌翻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逃命,四散奔逃,军队瞬时分崩离析。
敌军乘势追击,俘虏了国王理查三世。
这场战役就是有名的波斯沃斯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理查三世因为一颗钉子,失掉了整个英国。
心灵感悟:
一个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