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 溃疡的发病 机制 ,西 医过去常认 为其发病与维 生素
B族 代谢或 缺乏有关 , 近年来 医学研究发 现细菌 、 病毒 的感染 与 口腔溃 疡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临床发现 口腔溃疡的 复发与全身 因素有关 , 如长期精神紧 张 , 情绪 急躁 , 睡眠不足 ,
过度疲劳 , 消化道慢性疾 病 , 内分泌紊乱 , 月经失调 , 机体 免疫
复发作 , 或者随季节发病 , 或伴 随妇女 月经周期 而发 , 病史数年
至数 十年不等 。 本病发病无 男女性别之分 , 但好发于 中青年 、 儿
童, 老人亦不少见。
3 - 2 早 防早治
早防早治 是治疗 口腔溃 疡关键 的一 步 ,
当患者 出现丘疹期 症状时 , 立 即采取有 效的综合 措施 , 按 中医
3 中西医结合疗法
红肿甚加丹皮 、 生地 , 清 热凉 血 ; 大便燥结甚加芒硝 、 大黄 , 软坚
润肠。
③脾 胃湿热 : 溃疡表浅 边缘有充血 , 水肿 明显 , 渗 出物多 , 表面灰黄 , 患者伴有腹胀 , 大便恶臭 , 舌苔 黄厚 , 脉滑数 。治则 :
清热利湿 , 和胃, 方用 泻脾散 。 可用 大量石膏清胃热 , 丹皮 、 栀子
痛、 口腔剧 烈疼痛等症状 ; 经有效治疗 后 , 溃疡周边水 肿减轻 ,
3 . 3 . 2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治疗 口腔溃疡的重要步骤 ,
不少患者通过局部治疗或改善饮食可达到治愈的 目的。 具体方 法: 取溃疡粉 ( 由维生素 B : , 白及细末 , 冰片各等分 组成 ) , 局部
先用 棉签蘸紫药水涂擦 溃疡表面 , 尽量清 洁溃疡表 面 , 然后 敷
中西 医结合治疗顽 固性复发性 口腔溃疡
加味导赤汤治疗小儿口疮98例

脐 膏敷 脐部 1次 , 日到晚上 大便 次数 明显 减少 , 当
次 日大便 次 数减 为 1 ~z次 , 质 由稀水 样转 变 为 粪
浆糊 状 , 3 便成 行 , 第 d大 日行 1次 , 大便 常规 复查
正常。
可致 溶血外 , 同时 又可 抑制 肝酶 活 力 , 使肝 脏形 致
小 儿 口疮 包 括 现代 医学 的卡 他 性 口炎 、 菌 细
治疗 方法
丁香、 台乌 药 、 姜 炭 、 乳 香 、 香 、 没药 各 等 炮 制 沉 制
份、 将上 述 药物碾 细 , 百 目筛 , 瓶 备用 , 暖脐 过 贮 称
感 染 性 口炎 、 疹 性 口炎 , 儿 科 的 常 见病 多 发 疱 是
直趋 病所 , 于 吸 收 , 易 并作 用 时 间长久 , 既无痛 苦 , 又 无副作 用 。 但对 于腹 泻 次数 较多 , 中度脱水 貌 有
脐膏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 30 3 例 者 , 采 用 外 治 法 的 同 时 , 用 补 液疗 法 , 正 宜在 加 纠
脱水 , 以利 病情 恢复 。
病 , 者在 临 床上 采 用 自拟 的加 味导 赤 汤 治疗 该 笔 病 9 8例 , 效 显著 . 疗 总结 如 下 。 临床 资料 本 组 9 例 病 人 均为 2 0 年元 月 8 0, 1
泄泻。 我科 根据 吴机 的“ 外治 之理 , 即内治 之理 ” 的 学说 , 合 当前d J 服药 困难 的实 际情 况 , 用暖 结 xL 运
本 组 治 疗 结果 显 示 , 菌栀 汤 佐 治 小 婴儿 高 胆
红 素血症 具 有加 速胆 红 素分解 和排泄 作 用 。本 组 病 例血清 胆红 素 的升 高均 以未 结 合胆 红素 升高 为 主, 即中医所谓 “ 阳黄 ” 茵 栀汤 源于《 。 伤寒论 》 陈 茵 蒿 汤加减 。茵 陈清 热 利胆 、 湿热 ; 利 栀子 可清 三焦 湿热; 大黄 可椎 陈 致新 ; 草可 调 和诸 味药 。茵栀 甘 汤 用于 小婴 儿 高 胆 红 素 血症 临床 应 用 , 可见 大 仅 便稀 次数多 , 药后 大便 正 常 , 停 无其 它副作 用 而且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1① 脾胃积热症状:数目多而密集的浅溃疡,周边充血,中心区表面有淡黄色假膜,灼疼明显。
面红热,口渴口臭,唇红干燥,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腑。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15g,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3g,当归12g,生地10g,寸冬10g,赤芍10g,牛膝10g。
若便秘加大黄、芒硝;红肿者加二花、公英。
② 心火上炎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积小而数目多,多位天舌尖和舌前部或舌侧缘,溃疡周边充血明显,灼痛剧烈;口热口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药: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10g,竹叶6g,黄芩12g,黄连12g,滑石9g,木通10g,栀子12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20g。
尿赤加白茅根、大小蓟;烦躁口渴加麦冬、玄参③ 肝郁气滞症状:口舌生疮,多位天舌缘,溃疡数目少。
复发与情绪及月经有关,经前复发,经后渐愈,月经失调,量过多或过少,__有块,小腹胀疼。
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前__胀痛。
舌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丹枝逍遥散加减。
柴胡6g,龙胆草9g,栀子9g,香附6g,枳壳6g,赤白芍各10g,川芎20g,当归10g,菊花10g,益母草10g,生地10g,甘草20g。
若前不见古人情严重可形成气滞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或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
④脾虚湿困症状:溃疡数目少,面积大而深,久治难愈合,口淡乏味,口粘不渴,头晕头重,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便溏腹泻,体弱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数。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参11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0g,薏仁20g,半夏6g,厚朴6g,泽泻10g,佩兰10g,砂仁10g,桂枝10g,木香10g,炙甘草20g。
口疮方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

关节脱 位 , 拔管是 可引发喉痉挛 , 窒 息 等 风 险 。 再 关键 词
复发 性 口腔 溃疡 中医药 疗法 口疮 方
床耳鼻咽喉杂志 , 2 0 0 1 , 1 5 ( 1 ) : 3 7
口疮方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复发性 口腔溃疡 3 0 例
腊 杭 州市 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转 塘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一
1 ]黄选 兆 , 汪吉 宅. 实用 耳鼻 咽喉科 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经确 诊 , 即可 考虑 手 术切 除 ] 。 国内 目前 治 疗声 带 [ 出版社 , 1 9 9 8 : 5 0 9 — 5 l 0 .
息 肉多 采 用 以 下 三 种 方法 , 各 有 优 缺 点 。① 间 接 喉
低的优点 , 又有支撑喉镜下视野清晰 , 有一定放大作 4 . 8 年; 按 复 发 性 口腔 溃 疡 分 级 量 化 分 级 : 轻型 l 6 用, 能发现声带微小病变 , 有利于精确操作的优势 , 例, 中型 1 3 例, 重型 1 例。 完 全 能达 到 支撑 喉 镜 下 显 微 手 术 功 效 , 还 能完 成 各 1 . 2 选择 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 准参照 《 口腔 黏膜病 种支 撑喉镜 下禁 忌 的 , 或 不 能完成 的声 带息 肉手 学》 … 拟定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 患处疼痛 , 口腔黏膜 术 。虽然 目前支撑 喉镜下显微手 术仍是 首选 , 但 发 生 1 个 或 多 个 圆形 或 椭 圆形 溃 疡 , 周 围红 肿 充 血 , 病程 ≥1 年, 每个月反复发作 ≥1 次。中 7 O 。 硬管喉 内镜下手术有很好补充替代 的作用 。因 溃疡较浅表 ,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作者:老恕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医学入门》“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
”《医学启源》“善去茎中痛”。
朱震亨“欲达下焦,须用梢子”。
钱氏制方本意,是根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快速的特点,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
故治心经火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最宜于小儿。
后世以“水虚火不实”五字括之,较为贴切。
导赤散▲▲▲〖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治小儿心热。
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
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释名〗王子接:小肠—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为淋痛。
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主治〗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病机〗手少阴心之脉沿食管上行,经过咽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口渴欲冷饮舌为心之苗——口舌生疮心经有热——心胸烦热,面赤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小溲赤涩赤痛君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两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生地——清心热而凉血滋阴┘│臣┤┌清心││└甘草梢┤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止淋痛│└调和诸药佐使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四方合用,共成清热利水养阴之剂。
〔本方主治举例〕1.本方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
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0例

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0例
姬存栓;薛孝民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05()6
【总页数】1页(P18-18)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泻黄散加味;中药治疗
【作者】姬存栓;薛孝民
【作者单位】榆林市卫生职业中专学校;榆林市榆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8
【相关文献】
1.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疗效观察 [J], 赖瑞祥
2.导赤散合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临床观察 [J], 高岚;陈小宁
3.泻黄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疮45例 [J], 应荣花
4.加味泻黄散辅以冰硼散治疗复发性口疮42例 [J], 马金梅
5.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6例 [J], 曹铁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验案举隅

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验案举隅心脾积热型口疮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西医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依据病因将其分为不同证型。
“火热”是口疮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小儿口疮以心脾积热为主,此型主要病变在脾与心,故治宜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兼顾护脾胃。
泻黄导赤散是由泻黄散和导赤散组合而成,清泻与升发并用,配以醒脾和中。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该病常收桴鼓之效。
标签:泻黄导赤散;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口疮,西医学称为疱疹性口腔炎或溃疡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流涎、拒食,可伴有发热、齿龈红肿及颌下淋巴结的肿大压痛[1]。
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措施,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以减轻疼痛、促进愈合、防止复发为治则。
中医以泻黄导赤散临证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以达标本兼治、减轻症状、缩短疗程之功效,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优势。
1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内经》中已有口疮的相关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主口”、“心主舌”,指出口疮发病与心脾关系密切,后世多数医家认为口疮是由于心脾热盛,火热之邪沿心脾两经上冲于口舌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
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
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太平圣惠方》云:“夫口者,脾脉之所通,舌者,心气之所主。
若经络否涩,气血壅滞,则生于热,热毒之气,在于脏腑,搏于心脾,蕴热积蓄,日久不能消散,上攻于口舌,故生疮久不瘥也”;《圣济总录》云:“口舌生疮者,心脾經蕴热所致也。
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故令口舌之间生疮肿;杨士赢《仁斋直指方》曰:“唇舌焦燥,口破生疮者,盖心脾受热所致也”;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心脉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
用导赤散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用导赤散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导赤散出自宋代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
该方是由生地黄、木通和生甘草梢组成的,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可用于治疗来自心经与小肠的热症,如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涩痛等病症。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证实,导赤散对以下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1.手足口病:该病多见于儿童,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其手、足及口腔常发生水疱。
有人曾用导赤散(加味)治疗手足口病患者50例,服药3天后,有34人的水疱消失,服药8天后,有12人痊愈,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2%。
2.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该病又叫白塞氏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
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可出现眼病及口腔、外生殖器的溃疡和皮肤损害。
有人曾用导赤散(加味)治疗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患者18例,大多数患者在服用该药3天后病情便开始好转,服药5天后可退热,服药7天后可治愈口腔溃疡,并可使其眼病及外阴溃疡得到缓解。
3.各种皮肤斑丘疹:中医认为,斑丘疹多由血热所引起。
有人曾联合使用导赤散和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治疗各种皮肤斑丘疹患者97例,被治愈者为93例,显著好转者为4例,总有效率为100%,而且无一病例复发。
4.淋菌性尿道炎:有人曾用导赤散加黄柏、海金沙治疗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100例,被治愈者为82例,好转者为13例,无效者为5例。
5.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于患者感染了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所导致的。
在临床上,大多数该病患者都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所以用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有人曾联合使用导赤散和萆薜(音必谢)分清饮(川萆薜、益智仁、石菖蒲、乌药),外加土茯苓、黄柏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6.传染性红斑:该病多见于儿童,是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其面部可出现红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赤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导赤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方法:给予导赤散加味治疗(处方:木通6g 、淡竹叶15g、生地15g、黄芩、黄连各15g、菊花15g、丹皮15g、白及15g、细辛3g、甘草10g)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3天为一疗程。
结果;治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结论:导赤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明显。
【关键词】导赤散加味;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
导赤散出自宋代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决》,由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四味药组成,是钱氏治疗心热的代表方;临床广泛用于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体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
笔者运用导赤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均为门诊病历,年龄18—65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2个月—2年。
所有病历都曾用过中西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不愈。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口腔病学》中有关标准;全部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或口唇、舌、上颚等不同部位有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红润,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进食时疼痛尤其剧烈。
大部分病例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1.3治疗方法导赤散加味药物组成:木通6g ,淡竹叶15g,生地15g,黄芩、黄连各15g,菊花15g,丹皮15g,白及15g,细辛3g,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水1000ml,煮取200ml,分早晚服用,三天为一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口腔病学》中有关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而溃疡面未完全愈合,或3至6个月复发,服上药仍有效;无效: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
3 病案举例
刘某,男,45岁,农民。
主诉口疮反复发作2年,近半月因过食辛辣复发。
诊见舌面数个溃疡面,呈圆形,周围红润,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伴见口苦干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曾服甲硝唑片、黄连上清片、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
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诊断为胃火炽盛,治宜清胃泻火、因热下行。
方用导赤散加味;木通6g ,淡竹叶15g,生地15g,黄芩、黄连各15g,菊花15g,丹皮15g,白及15g,细辛3g,甘草10g ,服上方3剂后,口腔溃疡面减小,疼痛减轻,继服此方6剂后,溃疡完全愈合,各种症状消失。
随访1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在中医学中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
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胃火炽盛,或肾阴亏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舌,发为本病。
方中木通、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导热下行。
黄芩、黄连、菊花泻火解毒,生地、丹皮、白及清热滋阴凉血,消肿生肌,细辛利窍通关止痛,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和用,共凑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生肌之功。
在药物治疗同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参考文献
[1]方清文《清胃导赤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7例》浙江中医杂志》,200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