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之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之比较研究

作者:吕紫慧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8期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将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还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都是我们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和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异同,比较中日经济,探讨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克服它他们的缺点,也许能够揭开我国经济发展之谜,为我国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中日经济;比较;科技;内需;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04-0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国际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2010年8月21日《大众日报》报道:“日本17日公布的第二季度GDP 数字显示,二季度其GDP 已被中国超越。”①

消息是令人振奋的,可是也让人担忧。首先,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中国GDP超过日本,只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并不意味着经济实力的超越。如果从人均产值来看,中国只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我国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中国经济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日本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日本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房产价格快速上涨,日经指数扶摇直上,呈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日元的快速升值,泡沫很快破灭了,结果造成日本经济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滞,直到今天也没能走出衰退的泥沼。中国房产价格在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快速上涨,金融危机前,股票指数也曾疯长,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我国和日本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体经济体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国民素质,但是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如果将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作一个比较,也许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一、中日两国不同的发展环境,相同的发展机遇

1.冷战的世界格局,给日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东亚,美国为了和苏联抗衡,加大了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培植,把日本当作了自己重点发展目标。为了

把日本变成它抵抗社会主义的“桥头堡”,促进日本发展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美国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加大了对日本的扶持,帮助日本肃清军国主义力量和封建残余,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美国发动了对朝和对越战争,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美国本土又远,这些就要由日本来供应。因此,美国在技术上和资金上给予了日本大力的支持。冷战的世界格局,使得美国对外政策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给日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二战后日本,在建立军事强国的愿望破灭之后,日本的对外和对内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确立了建立经济大国的奋斗目标。为了经济的快速崛起,日本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改革,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把个人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日本形成了“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2.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随着苏联的解体,日本和发展中的国家不断崛起,美国在世界的霸主的地位也摇摇欲坠,世界进入了由两极向多极化格局的过渡阶段,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各方力量处于相对平衡时期,世界范围的战争危险在消除,暂时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亚洲也成为了世界上较有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这些都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八十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建立经济特区,采取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世界500强中大部分在中国落了户。同时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重视科学创新,提高生产率,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各项措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30多年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和美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是市场经济,但是,美国和日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等重大项目外,其它,美国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由市场自由调节。日本采取的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开放程度上远比不上美国,许多项目都要由国家来主持。中国目前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虽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目前也是国家主导,和日本有着一定的相似,但其内涵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1.日本“注重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

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增长是指不依赖外力推动而实现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的关键是内生的技术进步。日本在发展过程中,走的是一条“注重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本运用角度来说,日本主要靠国内资本,日本并没有吸收大批的国外投资,国外资本占得比例很小。日本同美国不同,也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但是,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储蓄转化成了产业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使用率。

从企业运作模式来看,日本有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他们坚持独立自主,大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国外依附程度较低,就是那些已走向国外的企业,他们也把大部分生产流程留在了国内,比如,日本的汽车、电子等行业。日本基本上不直接从国外引进机械设备,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二战后,在亚洲,美国为了和苏联抗衡,大力扶植日本,日本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后,再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生产出产品,向国外销售,这样既缩短了科技研发的时间,又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为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中国“以外促内”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外促内”是指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外贸来拉动就业与内需。中国对外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半征收企业所得税。”②“先进技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可以延长三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要“以外促内”带动扩大内需。中国要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外需带动就业和收入增加,进而扩大消费内需。我国在改革初期走的就是一条“以外促内”的经济发展之路。

从资本运用角度来说,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说:“综合国内外各有关机构、研究团体及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65%左右归因于资本投入;8%左右归因于劳动力增加;6%左右归因于人力资本增强,即教育;20%左右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包括技术进步、结构改善和管理提升等等。”④可见,中国同日本相比对外资依附度较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国投资,由于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时间,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外来的投资带动了出口迅猛增长。但是,由于对外依附度较高,这种资金链比较脆弱,一旦外围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从企业运作模式来看,我国的许多外向型企业,一类是加工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一类是合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设备,虽然使得出口大幅度增加,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造成企业利润低下,缺少竞争力,如我国的汽车和电子行业。这种企业运作模式,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赶超世界的时间,但是,企业活力不强,出口大多是靠低劳动力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