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器前壳加工工工艺与工装设计-开题报告2

合集下载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变速器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1 选题背景变速器是一种汽车传动系统中重要的部件,用于调节发动机输出转速与车轮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实现汽车不同速度下的平稳行驶和动力输出。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变速器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选题意义本次选题旨在研究和改进传统变速器的设计和工艺,在提高汽车驾驶舒适性和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变速器的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研究,可以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减少噪音和振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驾驶稳定性,提升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现有研究综述2.1 变速器的分类和原理变速器主要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大类。

手动变速器通过人工操作离合器和换档杆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而自动变速器通过电控系统实现自动换挡。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组的组合和啮合,改变输入和输出轴的转速比以达到不同车速下的最佳匹配。

2.2 变速器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变速器传动效率低、噪音和振动大、易损件寿命短、制造成本高等。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变速器的研究也面临着挑战,如如何提高电动车变速器的能效、减轻重量、提高转矩传递能力等。

三、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3.1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制造工艺,提高传统变速器的传动效率、减少噪音和振动、延长使用寿命,并对电动车变速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能效和转矩传递能力。

3.2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包括:3.2.1 分析现有变速器的问题和瓶颈,确定改进方向。

3.2.2 设计和优化变速器的齿轮组合和啮合方式,提高传动效率和平顺性。

3.2.3 研究和应用新型材料和润滑剂,减少噪音和振动。

3.2.4 优化制造工艺,提高变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2.5 针对电动车变速器,研究电磁耦合和转矩调控技术,提高能效和转矩传递能力。

四、研究进展和计划4.1 研究进展目前已完成对现有变速器的设计和工艺分析,确定了改进方向。

【开题报告】照相机前外壳工艺方案设计及模具设计

【开题报告】照相机前外壳工艺方案设计及模具设计

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照相机前外壳工艺方案设计及模具设计一、综述本课题的发展现状,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本课题的发展现状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上世纪中叶,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技术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

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实用型照相机,各国相机制造厂也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克斯型较先进的照相机。

上世纪后叶,光学科学理论进入了光学器件的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

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从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微距、夜视等摄影镜头。

电子技术也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微电脑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

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在新世纪,如今出现了先进的电子照相机,其特点是把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中,如CCD快门技术等,从而使照相机的操作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

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技术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丰富精彩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现在几乎人手一台数码相机,非常实用方便。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现代设计不但是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的趣味的集中反映,同时通过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审美观念和社会的其他观念形态一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又对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产生作用。

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当代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现代设计的强调艺术性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更注重和生活的关系,传统艺术的概念在这里也被颠覆和打破了。

工艺及装备设计开题报告

工艺及装备设计开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支架壳体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姓名:欧阳成坤指导教师:保金凤一、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

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然而,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另一方面,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每隔3~4年就要更新50~80%左右专用夹具,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仅为10~20%左右。

对夹具创新设计的研究,对国内机械制造有着重要意义:1)保证加工精度采用夹具安装,可以准确地确定工件与机床、刀具之间的相互位置,工件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其加工精度高而且稳定。

2)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用夹具装夹工件,无需找正便能使工件迅速地定位和夹紧,显著地减少了辅助工时;用夹具装夹工件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削用量;可以使用多件、多工位夹具装夹工件,并采用高效夹紧机构,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外,采用夹具后,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下降,可以安排技术等级较低的工人,明显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3)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使用专用夹具可以改变原机床的用途和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例如,在车床或摇臂钻床上安装镗模夹具后,就可以对箱体孔系进行镗削加工;通过专用夹具还可将车床改为拉床使用,以充分发挥通用机床的作用。

4)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速,当采用气动、液压等夹紧装置时,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研究目标: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机械行业也发展的非常好,急切需要工艺装备方面的人才。

根据工厂实际情况,要求工艺人员能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并设计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夹具。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正文:引言: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性能和行驶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速器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开题报告将对变速器的设计、制造、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⒈问题陈述本研究将以汽车变速器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⑴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及工作原理是什么?⑵变速器的设计参数有哪些?对汽车性能有什么影响?⑶变速器的制造工艺及制造材料选择有什么要求?⑷如何进行变速器的性能测试及评估?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⑴深入掌握汽车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及工作原理。

⑵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优化设计方案。

⑶研究不同制造工艺及制造材料对变速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进行评估。

⑷建立变速器性能测试方法,并对不同变速器进行性能测试。

⒊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⑴文献综述:对变速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参数、制造工艺、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合和分析。

⑵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对变速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不同材料和工艺进行模拟分析。

⑶实验测试:利用实验设备对变速器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⑷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研究结果。

⒋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⑴对汽车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有更深入的理解。

⑵给出变速器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汽车性能。

⑶确定最佳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寿命。

⑷建立变速器性能测试和评估的方法,为变速器的选型和应用提供参考。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相关文献清单⒉数值模拟结果图表⒊实验测试的原始数据⒋评估报告和结论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汽车传动系统:指汽车发动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的系统,包括变速器在内。

⒉变速器:用于改变汽车发动机输出转速和扭矩的机械装置。

⒊工艺:制造产品所采用的一系列加工方法和工作过程。

⒋材料选择:根据产品的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

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传动装置是机械传动的核心部件,而汽车变速箱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速箱需要通过齿轮等传动装置将引擎的动力传输到车轮,是汽车的重要传动部件。

因此,变速箱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汽车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而变速器的箱体加工工艺以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直接影响着变速器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因此,研究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显得特别重要。

研究内容1. 变速传动器箱体的加工工艺研究,包括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 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研究,包括夹具的结构设计和夹具的制造工艺。

3. 研究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配合关系,确定加工工艺与夹具的最优组合方式。

研究意义1. 精确的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和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可以保证变速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提高汽车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2. 研究变速传动器箱体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配合关系,可以为后续的汽车制造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参考。

3.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将变速传动器的加工工艺和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应用到更多的机械传动部件的加工中。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技术发展现状。

2.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并确定最优组合方式。

3. 经验总结法,通过工程实践和专业人员经验总结,对加工工艺和机床夹具进行优化改进。

预期成果1. 变速传动器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工艺参数的明确和优化,为变速器制造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制造工艺。

2. 针对变速传动器的特点,设计出更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用机床夹具,提高夹具的制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3. 确定变速传动器加工工艺与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最佳组合方式,提高变速器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

变速器开题报告一、开题报告背景介绍⑴项目背景这是针对某公司正在开展的变速器项目进行的开题报告,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汽车变速器,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⑵选题意义传统的汽车变速器在燃油效率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此,研发一种新型变速器,对于提升汽车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⑴研究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具有较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汽车变速器,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需求。

⑵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现有变速器技术进行调研分析●设计新型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制造和测试样品变速器●对样品变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三、研究方法和步骤⑴调研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对现有的汽车变速器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其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⑵设计与开发基于调研的结果,设计新型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进行仿真和优化,以确保其性能和可行性。

⑶制造和测试根据设计方案,制造样品变速器,并进行实验测试,包括负载测试、耐久性测试和温度测试等。

⑷性能评价对样品变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与传统变速器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新型变速器的可靠性和效率。

四、预期成果和效益⑴预期成果预计本项目将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汽车变速器,并实现其在实际汽车上的应用。

⑵预期效益●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汽车使用成本●改善汽车的性能和驾驶舒适性,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汽车变速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五、进度计划与安排⑴进度计划●第一阶段:调研分析,完成时间:年x月●第二阶段:设计与开发,完成时间:年x月●第三阶段:制造与测试,完成时间:年x月●第四阶段:性能评价,完成时间:年x月⑵安排●每个阶段将确定具体的任务和里程碑,并安排相应的时间和资源。

六、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⑴风险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技术风险:新型变速器技术的可行性和性能未能符合预期●时间风险:项目进展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无法按计划完成●资源风险:项目所需资源不足,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⑵控制措施●技术风险:加强研发团队的技术能力和沟通协作,进行详细的仿真和测试,确保技术可行性和稳定性。

变速器设计开题报告

变速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 胡朝峰,过学迅,汪斌.汽车变速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56~61 [2] 人民网央行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1年11月2日 [3] 绪勇.客车机械式变速器的开发与试验.,大学,2008 [4] 宋广辉.乘用车两轴式机械变速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航空航天大学,2008 [5] 栗焕明.新型后驱动变速器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工程大学,2007 [6] 康保利,又群.车辆传动系性能评价与方案优化.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7,17~19. [7] 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2004,78~113 [8] 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2009 [9] 春明.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可靠性优化设计.,航空航天大学,2007 [10] 学孟.汽车齿轮设计.:机械工业,2001,22~68 [11] 汽车传动系统网 .autodriveline. [12] 蔡兴旺.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机械工业,2004,21~84 [13]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 第八版.:高等教育,2006,5 [14] Chun Shuxun,Ye Shanghui A Guide-weight criterion method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antenna structures[J]Engineering Optimization.1986,10(3),199~216 [15] Zoltan Sadovsky.Discussion on;An in.verse reliability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J].Structural Safety,2000,(22):97~102 [16]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人民交通,2001 [17]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人民交通,2001。

变速器壳体的加工

变速器壳体的加工

内容摘要palio系列汽车是意大利FIAT汽车公司的品牌产品,在全世界汽车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

意大利FIAT公司有100多年生产汽车的经验,我厂生产的变速器是为palio系列汽车配套的专用变速器。

本文以该变速器为例,较详尽介绍了壳体的加工工艺、工装及设备。

同时还讨论了铝合金材料的切削性能,分析计算了加工误差对总成性能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总结整理了本厂壳体的切削用量,毛坯技术要求等供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最后重点介绍了两壳精加工线为满足工艺要求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和一个重要典型的工装—随行夹具。

本文图文并茂,以便使读者在设计工艺和选择装备时有所借鉴。

变速器壳体加工1.两壳的作用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在驾驶室里首先触摸的就是变速操纵杆,变速器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使用者对整车的评价。

而变速器壳和离合器壳(简称“两壳”)是变速器的基础零件,它把齿轮传动部件、差速器总成以及换档机构接合成一个整体,两壳的加工质量对变速器总成的寿命、噪音、换档轻便灵活性等重要性能指标起决定作用。

这里把变速器壳和离合器壳同时讨论,是由汽车变速器自身结构决定的,见图1,图左边空间主要装有传动齿轮及变速装置,称之为变速器壳,右边凹部空间装有离合器总成,故称之为离合器壳。

两壳只有合成一体才能实现变速、离合的功能。

2.两壳的主要技术要求我们知道若两壳精度不高,齿轮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对两壳的技术要求很高。

我厂生产的Palio汽车变速器,由于发动机前置并横置,两壳合件各轴线相互平行,主要孔、面的技术要求如下:2.1.一、二轴及差速器的轴承安装孔径精度均为IT7级;变速器壳上的一、二轴孔为H7,差速器孔为M7;离合器壳上的一、二轴孔为M7,差速器孔为R7,可见离合器壳上的轴承比变速器壳上的轴承配合紧,这是为方便装配而专门设计的。

2.2 三轴线以二轴孔为基准,平行度为0.05,公差等级为7级。

2.3变速器后端面平面度为0.05,公差等级为9级。

2.4一、二轴孔中心距71±0.02,二轴与差速器孔中心距114±0.02,按GB10095-88标准规定约为7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调速器是一种自动调节装置,它根据柴油机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喷油泵的供油量,使柴油机能够以稳定的转速运行。

用于减小某些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自动调节装置。

可使机器转速保持定值或接近设定值。

水轮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与电动机不同,其输出的力矩不能自动适应本身的载荷变化,因而当载荷变动时,由它们驱动的机组就会失去稳定性。

这类机组必须设置调速器,使其能随着载荷等条件变化,随时建立载荷与能源供给量之间的适应关系,以保证机组作正常运转。

调速器的理论和设计问题,是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调速器的种类很多。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而以测速发电机或其他电子器件作为传感器的调速器,已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广为应用。

调速器必须满足稳定性条件:①当机组转速与设定值出现偏差时,调速器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同时又必须有一经常作用的恢复力使调速器回复初始状态。

离心调速器中的弹簧就是产生恢复力的零件。

这样的调速器称静态稳定的调速器。

但是静态稳定的调速器也可能在调节过程中出现动态不稳定性,当调节动作过度而出现反向调节时,实际调节动作会形成一个振荡过程。

使振荡能很快衰减的调速器,称为动态稳定的调速器,否则是动态不稳定的调速器,后者不能保证机器正常工作。

②在调节系统中增加阻尼是提高动态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调节系统中的阻尼,例如运动副中的摩擦,使调速器具有一定的不灵敏性,即当被控制轴的转速稍微偏离设定值时,调速器不产生相应的动作。

机械式调速器的不灵敏性一般约为其设定值的1%。

灵敏性过高的调速器,也会由于机组正常运转中周期性的速度波动而产生不应有的调节动作。

而调速器前壳是调速器的工作场所(调速器主要安装于壳体内)。

其工艺工装设计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关系到油泵能否正常的工作从而影响调速器的性能指标,是调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世界上包括我国的中重型卡车用动力几乎百分之百采用柴油机。

轻型卡车中的50%以上也是用柴油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洲生产的轿车中已有30%采用柴油机,目前已接近40%。

而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影响最大的部件是燃油喷射系统。

燃油喷射系统俗称油泵油嘴,是柴油机的心脏部件。

由于其产品要密封几百巴甚至更高压力的燃油,同时又要精确控制其喷油量、喷油时刻,因此,其制造精度极高。

随着我国对汽车排放实施逐步严格的排放标准,对燃油喷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喷射压力已提高到1000-1600巴,控制要求还要细化到控制喷油规律,控制一次喷油过程中的多次喷射,因此,控制系统电子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燃油喷射装置的电控系统又是整个汽车电子控制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未来燃油喷射系统是一个集高精密加工技术、电子数控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行业也由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转变,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燃油喷射系统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变化。

产品发展动态;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发展围绕着执行国家汽车排放标准推进。

燃油喷射系统是车用柴油机改善排放、降低油耗、提高性能最有效、最关键的部件。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因此中重型载重车的吨位、功率不断提高,柴油机的排量增大。

与此相应,多缸喷油泵中喷射压力高,工作能力大,泵体刚性好的P型泵(包括P7、PW、PN、PB等)产量增加很快。

2000年时,全国P型泵产量才8.18万台,2001年即达17.26万台,翻了一番,2002年达到45.8万台,又翻了一番多,2003年为48万台,增幅大大趋缓。

与此相对应的喷射压力较低的A、AD喷油泵,已从2002年53.5万台下降到2003年的41.7万台,下降了22%。

六十年代设计投产的用于轻型卡车和农用运输车低喷射压力泵I号泵,其产量已从鼎盛时1996年近50万台跌至2003年的30万台,跌幅40%。

南京威孚金宁生产的VE分配泵从2000年的1.19万台,至2001年的3.25万台,2002年的5.12万台,至2003年的7.7万台。

三年内的产量增加5.5倍。

当前,喷射压力达100Mpa、工作能力更大的P7100喷油泵,是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重型卡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

在最近2-3年来,产量将快速增加。

从近几年产品发展速度来看,燃油喷射系统行业中一个产品可以生产几十年的历史将结束,产品更新周期加快,这是燃油喷射系统行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预测及行业展望;由于我国载重汽车的发展速度不会像轿车发展那么快,因此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在今后几年内其总量上也不会出现突破性发展,但每年仍将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加。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柴油轿车何时能有长足的发展。

目前已有一些轿车生产企业和发动机生产厂家在规划、研制轿车柴油机。

一旦柴油轿车实现批量生产,则相应的燃油喷射系统产量会突发性增长。

我们展望行业未来,可以预测:1.主导产品向行业大企业进一步集中由于汽车要求配套的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向高喷射压力、电子控制方向发展,燃油喷射系统行业正向技术密集性产业发展,高精设备的投入和技术开发费用所占比重加大,这对投资少、技术力量不足的小企业是个严峻考验。

再加上汽车配套所必须的一整套严格的技术认证程序,都将促使燃油喷射系统主导产品向行业大企业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解决的生产布点分散的局面将有可能彻底解决。

而民营小企业会进一步占据那些技术含量略低的产品生产。

2.产品型式将由单一的多缸直列泵向单体泵、泵喷嘴和共轨系统发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除了农用小缸径单缸泵外,汽车用多缸柴油机一直采用多缸直列泵作为主导产品,几乎没有其他燃油喷射系统。

唯一例外的是康明斯PT燃油喷射系统,每年也才3000台左右,用于引进的重型车用康明斯N、K系列柴油机。

随着汽车向大功率、低排放方向发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已经引进德国道依兹公司发动机,该机采用高置式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每年产量将逐步达到3-5万台。

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也正在开发研制采用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的车用柴油机,准备达到欧Ⅲ排放标准。

有的大汽车企业正在开发的大功率车用柴油机将采用箱体合成式单体泵,因此用于大中功率车用柴油机的单体泵将成为今后我国燃油喷射系统又一主导产品。

同时,一汽无锡柴油机厂、上海柴油机厂等有名的发动机制造厂正在开发用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动机,以满足欧Ⅲ排放法规。

因此,多缸柴油机采用单一的多缸直列泵的局面必将打破。

3.国燃油喷射系统行业正面临着国外大公司的激烈挑战2003年世界著名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厂商--德国Bosch公司与我国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企业--无锡威孚集团公司正式签约在无锡开发区建立规模巨大的生产燃油喷射系统产品的合资企业,总投资3.6亿欧元(约36亿人民币)。

Bosch公司控股,主导产品是喷油器总成、喷油嘴偶件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由于该合资企业依托技术先进、开发力量雄厚的德国Bosch公司,又有巨大规模的投资,企图垄断我国未来燃油喷射系统市场,我国燃油喷射系统行业面临极大挑战,现有行业中的企业有可能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

日本电装公司与上海伊维公司合资,已经成立了上海东维油泵油嘴公司,美国Delphi公司准备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将使我国燃油喷射系统行业雪上加霜。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产品,不以自己的优势(例如较低的价格,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在10-15年后现有的燃油喷射系统企业原有的产品已不能维持再生产,企业从萎缩至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而燃油喷射系统行业又关系到汽车发动机乃至汽车行业,也关系到与发动机有关的军用车辆、船舶、机车、工程机械行业,因此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

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尽量选用柴油车也是交通运输节油途径之一。

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具有功率大、燃油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起动性能好、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低,油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工业发达国家柴油机汽车发展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汽车柴油化的趋势。

中国柴油车生产比例1998年为26%,但2003年降到24.3%。

2003年生产的汽车中,99.98%的重型载重汽车,91.84%的中型载货汽车,87.95%的轻型载货汽车,85.01%的大型客车和86.82%的中型客车采用了柴油发动机。

但只有14.8%的轻型客车采用柴油发动机,微型客车全部为汽油车,生产柴油轿车只占轿车生产量的0.31%(6921辆)。

汽车柴油化应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柴油机将会在未来的汽车工业中将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柴油机的心脏即是油泵所以说油泵将会有很大的需求量,前壳是调速器的工作场所(油泵的调速器主要安装于壳体内)。

其工艺工装设计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关系到油泵能否正常的工作从而影响油泵的性能指标。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在做调速器前壳加工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时,一般应根据调速器前壳的使用要求、工作状况和所需机械特性来进行。

首先应了解和掌握任务书所列的已知条件,分析零件,对零件图机型工艺分析,,绘制二维零件图,确定工艺路线,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床加工工序卡等。

具体步骤如下:1.纲领的计算2.分析零件3.毛坯的确定4.工艺规程的设计5.夹具的设计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设计目标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系统的把大学里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工作进度滚轮架零部件采用标准化元件,缩短了辅助时间,工件定位迅速,装夹方便,能够保证加工的稳定性和操作的方便快捷,并且扩大了加工工艺范围,降低了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滚轮机架综合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控制、机械控制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高效自动化机械设备,是一中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它集高效率、高稳定和高柔性于一身,代表了机械的主要发展方向。

它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一种核心设备。

3、工作进度1.搜集有关资料,熟悉零件结构及功能,撰写开题报告。

1周2.相关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6000字符以上)2周3.零件工艺线路设计。

4周4.专用夹具的设计。

4周5.撰写毕业论文。

5周6.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

1周五、参考文献【1】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于骏一.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3】王凡. 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张进生,房晓东主编.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Yiming(Kevin)Rong.Samuel H.Huang,Zhikun Hou. Advanced Computer-aided Fixture Design.Elsevier Academic Press,2005[4]、方世杰,綦耀光主编.机械优化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5] 朱孝录主编. 机械传动装置选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 成大先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 刘艳革. 焊接用自调式滚轮架设计 .化工机械,第2期P103,1998[8] 唐金松主编. 简明机械设计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 Mechanical design and systems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