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任务-Read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二、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三、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数值分析、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

四、适用学科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森林工程、交通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五、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要使专业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

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优化方法。

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能力与素质: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并且利用最优化的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自动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实例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法,约束优化设计人间接解法。

第一章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对机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用到的基本述评作一简要叙述。

对主要名词术语进行定义和作必要的解释。

使学生了解模型的形式和分类初步掌握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用其几何解释。

1.1几个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示例 1.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1.3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4优化设计方法1.5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几何解释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某些概念和理论在讲述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之前,首先讲述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的基本性质。

目标函数达到约束最控制的条件及迭代法求解的一般原理和收敛条件等。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编号:S4080270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英文名称:OPTIMAL DESIGN OF MACHINE总学时:30讲课学时:30习题课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学分:2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授课对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它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开课时间:第七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孙靖民•《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孙全颖.《机械优化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二)课程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机械优化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优化设计的思想,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获得解决机械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树立优化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设计的能力。

2、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在学习优化设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具备数学模型的建立、优化方法的选择、软件使用、优化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正确的运用已经学过的机械优化设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初步解决其它领域的最优化问题。

4、正确掌握本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原理和新方法,初步具备进行机械结构优化与综合研究的能力。

机械优化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设计方法模块的一门主干课,它能够综合的运用先修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重点训练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优化设计及其它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材选择分析目前全国已经编写出版的机械优化设计的教材比较多,合起来不少于十几本。

但是,综合起来讲,还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孙靖民教授主编的机械优化设计教材比较合适。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英文名称: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学分:3.0学分面向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教材:《机械优化设计》,孙靖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 5版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1.《机械优化设计》,陈立周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2.《机械优化设计基础》,高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 其它教学参考数目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二.教学目的和任务优化设计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将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于设计领域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利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加快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优化设计方法目前已经在机械工程、结构工程、控制工程、交通工程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最优化方法,可以加速产品的研发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可以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建立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对工程中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建模、编程和计算的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门课程通过授课、计算机编程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

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优化方法和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2学时)(一)教学内容1、课程的性质、优化的含义;优化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机械优化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问题的几何描述;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二)基本要求机械优化设计的内容及目的。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概述 (3)二、优化方法介绍 (3)(一)、一维搜索方法 (3)(二)无约束优化方法 (5)1)共轭方向的生成 (6)2)基本算法 (6)3)改进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7)三、优化设计实例 (10)1)模型 (10)2)变量 (10)3)优化设计源程序 (10)4)分析结果 (20)四、课程总结 (20)《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优化设计作为一门为工程设计提供手段的学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针对具体的课题,通过一些设计变量而建立起目标函数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应用优化方法为工程设计寻找出最优解是现代优化设计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与方向。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设计变量;目标函数;数学模型;优化方法一、概述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将最优化原理与计算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的手段。

利用这种新的设计方法,人们就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因此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成为现代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二、优化方法介绍(一)、一维搜索方法一维搜索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试探法,这类方法是按某种给定的规律来确定区间内插入点的位置,此点位置的确定仅仅按照区间缩短如何加快,而不顾及函数值的分布关系,例如黄金分割法,裴波那契法等。

另一类一维搜索法称作插值法或函数逼近法。

这类方法是根据某些点处的某些信息,如函数值,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构造一个插值函数来逼近原来的函数,用插值函数的极小点作为区间的插入点,这类方法主要有二次插值法,三次插值法等。

在此重点讨论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法适用于[a, b]区间上的任何单谷函数求极小值问题,对函数除要求“单谷”外不作其他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

因此,这种方法的适应面相当广。

机械优化设计讲义

机械优化设计讲义

《机械优化设计》讲义刘长毅第一讲第一课时:机械优化设计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根据最优化原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寻求最优设计参数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目标:本课程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三大块:理论基础、算法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算法的设计、实现(编程)能力的培养。

将主要是对算法的学习为主,并兼顾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机编程调试能力。

首先,几个概念:优化(或最优化原理、方法)、优化设计、机械(工程)优化设计。

现代的优化方法,研究某些数学上定义的问题的,利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的最优解。

优化理论本身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工程优化设计(特别是机械优化设计)由于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优化问题,可以归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研究范畴。

再,优化方法的发展:源头是数学的极值问题,但不是简单的极值问题,计算机算法和运算的引入是关键。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方面,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

优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论基础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特别是工程、管理领域对最优方案的寻找,一旦发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反过来可以指导工程、管理领域最优方案的寻找(理论本身也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进步、完善)。

解决优化设计问题的一般步骤:相关知识:数学方面: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方面:编程语言、计算方法;专业领域方面:机械原理、力学等知识内容:数学基础、一维到多维、无约束到有约束1.1数学模型三个基本概念: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设计变量:相对于设计常量(如材料的机械性能)在设计域中变量是否连续:连续变量、离散变量(齿轮的齿数,)。

设计问题的维数,表征了设计的自由度。

每个设计问题的方案(设计点)为设计空间中的一个对应的点。

设计空间:二维(设计平面)、三维(设计空间)、更高维(超设计空间)。

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的函数。

单目标、多目标函数。

等值面的概念:设计目标为常量时形成的曲面(等值线、等值面、超等值面)。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机械优化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设计方法,是最优化技术和计算技术在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结果。

机械优化设计是将机械工程的设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然后选择适当的最优化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从满足要求的可行设计方案中自动寻找实现预期目标的最优化设计方案。

其设计步骤为:把实际机械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的特性,选择某种适当的优化方法及其程序,通过电子计算机,求得最优解。

因此,本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综合了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本课程主要讲解各种优化方法的原理及其实现,如黄金分割法,梯度法,单纯形法等。

同时,本课程也涉及到常用软件的优化工具箱的使用。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优化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几种优化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黄金分割法、牛顿梯度法等优化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优化设计思想,并将优化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

如果学生具备,,、或语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将非常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选用教材:《机械优化设计》,孙靖民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版。

.参考书:王科社机械优化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章《辅助优化计算与设计》飞思科技研发中心编著模块指导教程相关书籍六、课程进度表表理论教学进程表表实验教学进程表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课程设计概述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优化机械设计,不仅能提高机械制造过程和成本效益,更能提高机械产品在实际使用效果上的表现。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机械工程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本文将介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的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机械经典设计案例分析、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探究及优化算法的实现。

具体实现方案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机械经典设计案例分析机械经典设计案例分析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一部分内容。

我们将选择三个经典机械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并分别进行讨论,剖析其设计思路、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从中探究出机械设计中的优化点,并借鉴其优秀之处,为后面的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探究奠定基础。

经典设计案例分析的三个案例分别为:•呐喊机:一种用于船舶排水的排水泵。

•碟形剪切机:一种用于金属板材剪切的机械设备。

•粉碎机:一种用于压缩空气的压缩机。

以上三个经典机械设计案例都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探究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探究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部分内容。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从经典机械设计案例中找到了一些机械设计的优化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这些优化点进行更加系统化的总结和探究,并对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目标的确定:通过明确设计目标,将优化设计引向正确的方向。

•设计参数的选取:根据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参数。

•优化算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进行设计,并优化设计结果。

•优化算法的实现:通过编程实现选中的优化算法,以达到自动优化设计的目的。

优化算法的实现优化算法的实现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三部分,也是本次课程设计中最具有实践性的部分。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本部分中我们将应用所学知识,编写代码实现优化算法。

优化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优化算法进行深入分析,确保算法得以正确实现。

机械优化设计知识点归纳

机械优化设计知识点归纳

机械优化设计知识点归纳机械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设计参数或者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性能指标的设计方法。

在机械工程领域,优化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机械优化设计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选择在进行机械优化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

设计变量是指可以改变的设计参数,如几何尺寸、材料选择、工艺参数等。

而目标函数则是用来评价设计方案优劣的指标,可以是性能指标、成本指标、重量指标等。

在选择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时,需要考虑设计要求、可行性、设计可操作性等因素。

二、设计空间确定设计空间是指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机械优化设计中,设计空间的确定直接影响了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优化效果。

确定设计空间时,需要考虑设计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工艺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

同时,设计空间的确定还需要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三、优化算法选择优化算法是机械优化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在选择优化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问题考虑算法的适用性、收敛性、计算效率等因素。

同时,也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多个算法进行对比和组合,以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四、灵敏度分析与响应面建模在机械优化设计中,灵敏度分析和响应面建模是有效评估设计方案优劣的方法。

灵敏度分析可以识别出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指导。

而响应面建模则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拟合实际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减少计算的复杂性和时间消耗。

五、多目标优化设计在实际的机械优化设计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目标函数,这就需要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

多目标优化设计是一种多指标决策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权衡和优化。

常用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有加权法、约束法、遗传算法等。

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以帮助工程师在不同目标指标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六、设计验证与优化迭代机械优化设计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进行多次设计验证和优化迭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机械优化设计中建立优
化问题数学模型、选择适当优化算法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根据优化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
3.编制、调试和考核程序;
4.作上机前的数据准备并进行上机计算;
5.对优化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优化问题的简图和已知条件;
2.建立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
件);
3.简单叙述所用算法的基本原理(如内、外罚函数法、POWELL
法、二次插值法、初始区间搜索等)
4.结果分析:
精度对迭代次数、结果等的影响。

5. 在编写、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6. 请你谈谈对学习机械优化设计这门课的体会,并提出你的
意见和建议。

四、优化设计题目
(一)对称人字架的优化设计
如图1所示,在对对称人字架顶端作用一个P =294300N 的静载荷,人字架跨度B =1520mm ,人字架杆件为壁厚T =2.5mm 的空心圆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 =2.119×105N/mm2,许用压应力
y
σ=690N/mm2。

设计满足强度条件和稳定性条件,
在20~140mm 范围内确定圆管平均直径D ,200~1200mm 范围内确定人字架高度H ,使人字架用料最省。

图1 对称人字架
1、建立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人字架用料最省,亦即体积最小。

因此将人字架的总体积达到最小作为优化目标。

人字架的总体积为
V=2πDT
2
2)2/(H B + (mm 3)
优化设计中的设计变量可取为: X=[x 1 ,x 2]T
=[D ,H]T
2、确定约束条件
由静力平衡和材料力学的有关公式可得 (1)强度条件
σ=
DTH
)2/()2/(2
2πH B P +y σ≤ (2)稳定性条件
σ
πσ≤++=
]
)2/[(8)
(22222H B T D E e
(3) 圆管平均直径D 和人字架高度H 不超过给定范围,即
mm D mm 14020≤≤ mm H mm 1200200≤≤
(二) 单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
现有一单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如简图2所示,其输入功率N=280kw ,输入转速n=980r/min,传动比i=5。

小齿轮为实体结构,大齿轮为腹板式结构(带有四个减轻孔),两齿轮各部
图2 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简图
分尺寸如图3所示。

原用常规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为:齿轮宽
B 1=B
2
=B=230mm, 小齿轮齿数Z
1
=21,模数m=8mm, 轴的支撑跨距
l1=420mm,两轴的直径分别为d s1=120mm,d s2=160mm。

现要求在保持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通过优选上述有关参数,使减速器的重量达到最轻。

图3 齿轮的结构
1、建立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减速器的重量主要取决于内部零件(齿轮和轴)的尺寸大小,因此将齿轮和轴的总体积达到最小作为优化目标。

减速器有两个齿轮和两根轴,为了简化计算,将轴视为光轴,则有:
V=V
s1+V
s2
+V
g1
+V
g2
式中: V
s1,V
s2
---------两轴体积,单位:mm3 ;
V
g1,V
g2
----------两齿轮体积,单位:mm3 ;
另外: d
s1,d
s2
----------两轴直径,单位:mm;
l1,l2,l3--------轴的各段长度,单位:mm;
d
1,d
2
-----------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单位:mm,
d 1=mz 1,d 2=mz 2;
m--------------齿轮的模数,单位:mm ;
B 1,B 2---------两齿轮的宽度,单位:mm ,近似取B 1=B 2=B 。

根据结构设计经验公式,齿轮各部分尺寸关系: δ=5m(m 为齿轮模数) ; '1D =1.62s d ;
δ222
-≈'d D ; d 0=0.25(''12D D -); C=0.2B 。

并取l 2=320mm ,l 3 =280mm ,优化设计中的设计变量可取为: X=[x 1 x 2 x 3 x 4 x 5 x 6]T =[B z 1 m l 1 d s1 d s2]T
2、确定约束条件
(1)为了避免发生根切,z 1不小于最小齿数,即z 1≥ z min =17; (2)为了保证齿轮承载能力,且避免载荷沿齿宽分布严重不均,要求
16≤ B/m ≤35;
(3)传递动力的齿轮,模数一般应大于2mm ;
(4)根据工艺装备条件,小齿轮直径不能超过300mm,即d 1≤300mm ;
(5)主、从动轴的直径范围按经验取为100mm ≤d s1≤150mm ,130mm ≤d s2≤200mm ;
(6)轴的支撑跨距按结构关系l 1≥B+2∆+0.5d s2,其中∆为箱体到轴承中心线的距离,现取∆=20mm ;
(7)按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条件,有 ][1
5.21H t E
H
i
i Bd KF Z σσ≤+⋅=(Mpa)
式中:Z E ------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这里取Z E =189.8(MPa );
K-------载荷系数,这里取K=1.3;
F t ------小齿轮所受的圆周力,F t =2M 1/d 1,其中d 1为小齿
轮分度圆直径,M 1为小齿轮传递的扭矩,由功率和 转速计算可得
)()
()
(55.9106
1mm N rpm n kw N M ⋅⨯= B-------齿轮的宽度,mm ;
][H
σ----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
现按原材料及设计数据取][H
σ=855Mpa 。

(8)按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条件,有
)
]([21
1
MPa my
Bd
KM F F
F σσ≤=
式中:d 1-------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F σ----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现按原材料及设计数据取
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1][F σ=261Mpa,大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2][F σ=213Mpa ;
y F ------齿形系数,对于标准齿轮,通过曲线拟合得小齿
轮 y F1=0.169+0.00666z 1-0.000085z 12 ,大齿轮y F2=0.2824+0.0003539z 2-0.000001576z 22 ;
其它字母的含义与条件(7)中相同。

(9)主动轴刚度条件 f=
≤EI
Pl 483
1[f] (mm)
式中:P------作用在小齿轮上的法向压力,N,P=2 M 1/mz 1cos α,
其中α为齿轮压力 角,取α=20ο (注意:三角函
数中角度的单位在FORTRAN 语言 中是“弧度”而不 是“度”) ;
I--------轴的惯性矩,对圆形剖面 I=πd s14/64; E--------轴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5Mpa ; [f]------轴的许用挠度,mm,取[f]=0.0031l 。

(10)主动轴的弯扭合成强度条件 )
]([)
(12
2MPa W
b b
T M σσα≤+=

式中:T-------轴所受的扭矩,T=M 1;
M------轴所受的弯矩,单位:mm N ⋅,M=P l 1/2=M 1/mz 1cos α;
α------考虑弯矩和扭矩的作用性质的差异系数,α=0.58; ][b σ----轴的许用弯曲应力,][b σ=55Mpa ;
W------轴的抗弯截面系数,单位: mm 3 ,对实心轴W ≈
0.1d s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