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单元 空气 7 找空气》_11

合集下载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单元空气7找空气》课教学设计0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单元空气7找空气》课教学设计0

《找空气》教课方案知识与技术经过用塑料袋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四周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经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换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计离不开空气。

经过动画、视频观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要点与难点要点:知道我们的四周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换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PPT、有关视频。

学生疏组资料:塑料袋5个;水槽、抹布;口哨气球。

教课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儿歌《小手拍拍》师:小朋友,你能从儿歌中找到哪些感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小手)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一会儿我们就要借助这些感官帮助我们察看四周的事物,想和老师一同进行科学研究吗?一、谜语导入师:小朋友们喜爱猜谜语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是什么?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和滋味,动物植物都需要。

小结后揭露: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找空气》。

(板书:找空气)二、把空气装进袋子里出示一个大袋子: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抱抱,你有什么感觉?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把它像这样装的鼓鼓的吗?同学们比较小,因此给大家准备了小袋子,就在你们眼前的桌上,成功的同学把袋子举起来。

你是怎么把袋子装的这么大这么鼓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示范,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迅速收紧袋口。

假如再将袋子转两圈,你觉得有什么利处?想再试一次吗?成功的小组请把袋子放进桌箱。

除了在教室里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还有那些地方能够?是什么把你的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多问几位同学)大家把袋子放在桌上吧!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我们能够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

【板书】三、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拎起一个袋子,问:袋子里的空气去哪里了?你怎么知道它跑出去了呢?哦,本来这样。

除了看出袋子瘪了,我们还有其他方法能够清楚的感觉到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吗?同桌相互议论,想到方法的小朋友举起手来。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找空气》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找空气》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找空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空气存在的概念。

(2)认识到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3)初步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观察和描述空气的特点。

(2)初步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1)对空气有初步的探究和认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了解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空气存在的概念。

(2)初步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空气是气体状态。

(2)掌握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探究(3)课堂讨论(4)互动交流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瓶子,请学生分辨其差异,并引导学生谈一谈:“一个装满了东西,一个装的是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试着从一个瓶子里看看,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空气?”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气球、棉花、水杯、香皂等物品让学生看、摸、感受,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看不到、摸不到、闻不到、但是它们确实存在。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是气体,学生可能不认识这个概念,教师用让不同性格的人来介绍气体(工厂烟囱、水杯里的冷气、烧火时产生的蒸汽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气体。

3.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布置实验任务:“我们现在要找找空气,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子?”请学生自觉地选择实验仪器,建议老师提前准备好以下器材:1. 塑料板(或遮光板)2. 蜡烛3. 盆(或玻璃杯4. 盖子或揭开机器上的盖子)5. 风扇(或手风琴)6. 筛子(或薰衣草盒子)7. 饮料管(或吸管)学生自由地去探究。

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空气是什么?(2)空气有哪些特征?(3)如何描述空气?4.小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追问学生空气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漫画,让学生看懂它里面展示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解答问题。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找空气82—苏教版—17张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找空气82—苏教版—17张

你能感受到 空气吗?
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 你感觉到了什么?
1.将袋子装满空气 并抓紧
2.在袋子口装上哨 子
3.挤压袋子,你听 到了什么?
注意:1.捏紧哨子不要漏气 2.不要堵住哨子底部 3.轻轻挤压袋子,不要太用力
1、将袋子装满空气
2、轻轻压入水中
3、在袋子上扎一个小 孔,你看到了什么?
没有空气会 怎么样呢?
争当保护空气 的小卫士,我 们该怎么做呢?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看!
山羊爷爷出的谜语 我猜不出来,你们
能帮帮我吗?
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
空气
谢谢你们,那你们 帮我把空气找来吗?
找空气
哪里可以找到空 气呢?
操场
公园
哪里可以找到空 气呢?

教室
请帮请小帮鹿小在鹿教在 室的空里教带气找室来空并到里!气把神找它秘到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 找空气89-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 找空气89-苏教版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 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 就跳起来了。
看不见,摸不着, 没颜色,无味道, 生命世界当个宝, 一时一刻少不了。
——空气
小猴子要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空气嘻嘻一笑,说:“我可是个隐身人,随便藏到什么地方, 恐怕你都很难找到。”说完一眨眼,真的不见了。
小猴子找啊找,找不到,急得大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你的肺里!”空气回答 道。小猴子一张嘴,空气就跑了。
小猴子赶紧追。他一边追一边喊:“空气,空气,你在 哪里?”“我在你玩的小皮球里,让皮球玩的老高老高。” 小猴子拿起小皮球,左瞧瞧,右看看,皮球上面没有“门 儿”,这可怎么办呢?他一拍脑门计上心来,找来一把锥子 在皮球上刺了一个小洞往里瞧。哎呀!糟糕!皮球瘪了,空 气又跑了。
小猴子不灰心,又去找空气,他找啊找,大声喊道: “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汽车的轮胎里, 有了我汽车就能装的多,跑的快。”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堂课件-《找空气》苏教版1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堂课件-《找空气》苏教版1

课堂小结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 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 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空气还 不易溶于水。注意不要长时间待 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谢谢!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我们再将装有空气的袋子放入水中, 也扎个小孔。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有气泡从水中跑出来了。
这是因为有些空气 在水中呆不下去,就跑 了出来。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新知讲解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通 过刚才的实验,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新知讲解
憋憋气气时时你你有有什什么么感感觉觉?? 你你知知道道这这是是为为什什么么吗吗??
我们会感到胸闷,气短。这是因为我们 时时刻刻都要呼吸空气中一种叫做氧气的气 体,如果氧气稀少或没有氧气,就会感到难 受,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我们看不见空气,这说明空气是 无色的。我们能透过空气看到周边 的人和事物,这说明空气是透明的。 提鼻子闻闻,闻不到气味,这说明 空气是无味的。空气还不易溶于水。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7 找空气》 苏教版 (13张)【PPT完美】
新知讲解
用牙签在塑料袋上戳一个小洞, 将这小洞贴近自己的脸,稍稍挤压 袋子,你感觉到什么了?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 找空气11-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7 找空气11-苏教版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所以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 地方,如棉被里、门窗紧闭的汽车里等。
xiè
xiè guān kàn
谢谢观看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bǎ dai zi lǐ de dōng xī fàng chū lái 把袋 子里的 东 西放 出来
zài sù liào dài shàng chuō yī gè dòng,jiāng dòng kǒu duì zhe zì jǐ de liǎn 1.在 塑 料 袋 上 戳 一 个 洞, 将 洞 口 对 着 自 己 的 脸。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下册第七课
zhǎo kōng qì
找空气
zài wǒ men zhōu wéi yǒu yī zhǒng kàn bú jiàn、mō bù 在 我 们 周 围 有 一 种 看 不 见、 摸 不
zhe de dōng xī,wǒ men lái bǎ tā zhuāng jìn dài zi lǐ 着 的 东 西,我 们 来 把 它 装 进 袋 子 里。
我感觉……
我感觉有风吹 在脸上或有东 西拂面而过。
zài yā rù shuǐ zhōng de sù liào dài shàng zhā yī gè kǒng 2.在 压 入 水 中 的 塑 料 袋 上 扎 一 个 孔。
我看见…….
我看见水中有 气泡冒出来。
zài sù liào dài kǒu zhuāng yī gè xiǎo shào zi ,rán hòu jǐ yā dài zi 3.在 塑 料 袋 口 装 一个 小 哨 子, 然 后 挤 压 袋子。

一年级下 7.《找空气》 苏教版实用PPT

一年级下 7.《找空气》 苏教版实用PPT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一年级下 7.《找空气》 苏教版实用PPT 一年级下 7.《找空气》 苏教版实用PPT
一年级下 7.《找空气》 苏教版实用PPT
1、2012年,英国一名15个月大的女婴, 在和母亲同睡一张沙发的时候,被母亲 盖着的被子压到窒息,导致悲剧发生。
2、四川省一对父母带着7岁的男孩开车 去办事,下车后没注意到小孩是否跟着 下车了,几个小时过后回来才发现小孩 躺在后座,导致窒息。
5.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其中 园亭、 花木、 湖山、 风月, 件件都 了然于 心,可 是我不 能把它 画出来 。我何 以不能 把它画 出来呢 ?因为 我不能 动手, 不能像 支配筋 肉一样 任意活 动。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空 气的 重 要 性
开始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找空气》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找空气》优秀教案

7.找空气【教材分析】部编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找空气》。

本节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第一个活动,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它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哨子;当学生在水里将塑料袋扎了孔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

这种能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能拂过面颊、能吹响哨子、能在水中冒气泡的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

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目标】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牛皮纸袋,透明水槽,保鲜袋,安全图钉。

学生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小纸龙、吸管、橡皮筋、透明水槽。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激趣,把不同地点的空气装进袋子里1.出示一个牛皮纸袋,小朋友们,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你觉得这个神秘的礼物可能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是什么呢?(打开看看、用手摸摸)摸不着、看不见。

指名上台摸一摸,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袋子里有什么。

指名说一说,描述自己初步探究的感受。

捏上去感受里面的东西怎么样?(捏上去感觉软软的),收紧袋口,这样再捏捏呢?(感觉硬硬的)想不想把手伸进去摸一摸?摸到了袋子里有什么?(板书:摸不着)那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打开看一看,师慢慢打开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引导学生感知我们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第一个活动,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它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上戳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有东西拂过面颊;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

这种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

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空气的存在,但是却不知道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人体的感官,本节课通过用塑料袋装空气、把空气从袋子里放出来的活动能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一年级小朋友对空气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是空气的缺少对健康甚至生命的危害他们的认识是不够的,通过图片分析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四、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五、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六、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视频、水槽、玻璃杯、卫生纸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水槽、口哨塑料袋
八、教学过程
1.实验演示,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好不好?大家睁大眼睛认真看哦!一个干净的玻璃杯、一些干燥的卫生纸,我现在把卫生纸放到玻璃杯底部,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放入水槽底部,大家猜一猜,卫生纸会不会湿?
学生:会湿,因为水漫过了卫生纸;
不会湿,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把卫生纸阻挡住了。

到底会不会湿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朋友充满好奇心,尤其特别喜欢实验,因此以一个充满悬念的实验作为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

这个实验原理是因为空气的存在所以卫生纸没有湿,引入课题。

2.找空气
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除了杯子里面有空气别的地方有吗?
回答: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空气。

(板书)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在实验室,实验室有没有空气?你能不能想办法把你面前的塑料袋装得鼓鼓的?装好了的小朋友举起你的塑料
袋给老师示意。

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塑料袋是最鼓最大的,你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把塑料袋装的这么鼓的吗?
提问:我们除了可以在实验室找到空气,你还想在哪里找空气?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些小朋友是在哪里找空气的?
学生:操场、餐厅、校园、马路、桌斗、肚子、气球、瓶子等等。

【设计意图】空气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但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用塑料袋装空气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发现我们周围这种能够将塑料袋撑得
鼓鼓的东西就是空气,让孩子意识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3.感知空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空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小朋友们,你有好办法帮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
学生讨论、交流。

看到风车转动、有风拂过脸颊、看到头发飘起来、看到国旗飘扬等。

同学们,拿起我们的手,在脸颊处扇动,你感觉到了吗?嗯?你的袋子怎么成这样了?
学生:空气跑出来了。

提问:你怎么知道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证明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
小组讨论一下,试一试。

实验1:把塑料袋放一个小洞(或者用安全图钉戳一个小洞),让洞口对着自己的脸。

(学生实验)——皮肤
感觉有风吹过脸颊。

感觉有风吹过脸颊时我们就知道空气从塑料袋里面跑出来了。

同学们,你们吹过哨子玩吗?我们都知道哨子是用嘴吹响的,不用嘴吹,哨子会响吗?
实验2:在塑料袋口装个小哨子,挤压袋子。

(教师演示)——耳朵哨子被吹响了。

提问:是什么把它吹响的?
是塑料袋里的空气。

听到哨子响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空气从塑料袋里跑出来了。

提问:还有好办法吗?当空气和水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回答:旋涡、泡泡。

提问:怎样验证你的答案?
回答:做实验。

我想找一个同学读一下实验要求。

实验3:在压入水中的塑料袋上扎一个孔。

(学生实验)——眼睛
注意:把扎孔的角压入水中;小组分工合作;小心使用安全图钉。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有气泡。

提问:是哪里的空气形成了气泡?
回答:塑料袋里的空气形成了气泡。

所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我们就知道空气从塑料袋里跑出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小实验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让孩子感受到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通过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4.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但是空气对我们重要
吗?我们的生活没有空气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挑战30秒好不好,捏住鼻子不许偷偷张开嘴呼吸哦!坚持不住的同学可以坐下没有关系。

全体起立!开始!
提问:同学们,憋气时有什么感觉?
回答:难受,闷。

提问:那空气对我们重要吗?我们能不能离开空气?
回答: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播放视频。

所以我们要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活动,不要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最近,有一种小零食很流行,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这个和灯泡大小一模一样的糖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它要比我们的嘴巴大,有人直接把它吞到口中,结果花了四十多分钟才取出来,而且它会影响你正常的吞咽和呼吸,非常危险,所以大家要远离这种灯泡糖。

我们居住的陆地上空气非常丰富,而在水里就不一样了,人们游泳或者潜水的时候是怎样呼吸空气的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袋子把空气装得满满的,学习了如何感受空气,还知道了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空气的其他秘密。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空气对人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树立安全意识。

七、板书设计
7.找空气
装空气感受空气
空气
空气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