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分析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中国竹笛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竹笛是一种以竹片制成的乐器,具有悠扬动听的音色,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和古典音乐等领域。
中国竹笛艺术可以分为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演奏技巧。
1. 京派竹笛:京派竹笛是指发源于北京地区的竹笛演奏风格。
京派竹笛音色高亢明亮,技巧性较强,演奏曲目以京剧音乐为主,常在传统戏曲演出中使用。
2. 苏派竹笛:苏派竹笛源于江苏地区,与苏州评弹音乐相结合,音色柔和婉转,表现力极强。
苏派竹笛在曲目选择上更加广泛,常演奏民间小调、叙事曲和京剧等。
3. 川派竹笛:川派竹笛是四川地区的竹笛演奏风格,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而闻名。
川派竹笛在双簧管演奏风格基础上发展而来,演奏曲目以川剧音乐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4. 美洲派竹笛:美洲派竹笛是指在华人移民社区中发展起来的竹笛演奏风格。
美洲派竹笛在技巧上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演奏曲目多样,包括传统及创作音乐。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流派外,中国竹笛艺术还有许多其他地方性流派和个人风格。
不同流派的竹笛演奏风格和技巧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和音律为基础。
中国竹笛艺术流派的分化和发展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各地音乐家对竹笛音乐的不同理解和创新。
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也为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中国竹笛艺术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竹笛艺术,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竹笛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流派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不同流派的竹笛演奏风格和技巧各具特色,为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向和表现形式。
中国竹笛艺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音乐家的努力创作和传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广。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历史和宗教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乐舞、庆典和民间活动中。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早期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音乐。
在周朝时期,雅乐和庶乐的划分为中国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雅乐是王室贵族的音乐,被视为尊贵和高雅的音乐形式;庶乐则是平民百姓的音乐,更加朴实和通俗。
这种分工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音乐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风格。
这些元素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1.2 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承,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对于促进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一、民族性强:中国传统音乐在乐曲结构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其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诗歌、绘画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美感。
二、注重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旋律线条清晰,富有感染力,常常通过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湛的制作工艺中国陶瓷文化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以至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中国的制瓷工艺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和完善,从东周至今,瓷器制作工艺不断创新,技艺越来越精湛,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陶瓷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挑选原料、生胚、干胚、贴花、再烧等多个环节,每一道环节都需要熟练手艺和丰富经验的支持,使得中国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二、多样的图案纹饰中国陶瓷文化的图案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华美的装饰图案和各种题诗、题名和各种故事内容,另外还有许多各种寓意数码、描绘自然景物和绘制人物形象等类型,这些图案纹饰丰富多样,彰显着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具艺术魅力。
陶瓷上的图案纹饰,是艺术家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陶瓷文化的造型风格以古老为基础,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和多样性,其丰富多彩的外形,折射出中国历史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多元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的青睐。
中式陶瓷从造型上更加讲究“意境”,借助形态、技法和装饰等因素呈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包含了浓厚的人文艺术内涵和博大的文化背景。
总之,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制作工艺的精湛,而且体现在其多样的图案纹饰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上。
它既是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跨越千年看得见的艺术动人之处。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韵律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韵律的运用和声韵的美感。
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诗歌在音韵上呈现了独特的美感。
古人讲究“声律之美”,通过对字、音的精细处理,使诗歌既有韵律感,又能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
意象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意象隐喻,诗歌能够将世界万物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意境。
这些意象通常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感表达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能够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内容。
古人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炼的词句和细致的表达,将自己的情
感和心境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种情感表达常常是含蓄而深沉的,给
人以共鸣和思考。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等艺术
特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
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
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
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
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
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二、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
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
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
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
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
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
中国民间艺术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民间艺术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艺术传统的国家,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民共鸣。
本报告将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一些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面临着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艺术,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民间艺术学校、培训师资队伍、组织展览和演出等。
然而,目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新生代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新生代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不断涌现。
这些艺术形式结合了传统艺术和现代元素,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例如,一些年轻人开始用流行音乐和舞蹈表现传统故事和文化,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娱乐相结合。
这些新生代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民间艺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把民间艺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旅游、文化创意等方式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打造特色民俗村、举办民间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种结合形式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互联网时代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给民间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平台,民间艺术作品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而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太契合,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结论与建议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艺术,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竹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对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美妙的艺术形式。
一、竹笛的起源和发展竹笛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典型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笛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
在汉代,竹笛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法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
而在唐宋时期,竹笛更是成为宫廷和民间音乐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音乐表演和仪式中。
二、竹笛的音乐表现形式1. 古典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竹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乐器,其演奏风格清丽婉转,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古典音乐中的竹笛通常是由一根竹子制成,具有特殊的音色和音质,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古典音乐中,竹笛通常与其他乐器搭配演奏,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古典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技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吹奏、吐音、吹打等多种技巧,能够表达出各种动听的乐曲和旋律。
而在不同的地区和流派中,古典音乐中的竹笛演奏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2. 民间音乐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竹笛也是一种深受喜爱的乐器,常常被用于各种民间音乐演奏和表演。
民间音乐中的竹笛演奏风格通常比较直接和朴实,能够表现出淳朴自然的音乐情感。
在一些民间音乐中,竹笛常常被用于演奏慷慨激昂的乐曲,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热情洋溢的音乐风格。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音乐中,竹笛也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比如在一些地方戏曲音乐中,竹笛经常被用来演奏有情感的、柔美的音乐,能够与戏曲表演相得益彰,起到了重要的配乐作用。
三、竹笛的演奏流派1. 苏派在苏派竹笛的演奏中,常常能够感受到悠扬的歌唱表现和流畅的旋律演绎,表现出典雅圆润的音色和音韵。
在江南地区,苏派竹笛经常被用于各种音乐演出和表演,成为了传统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是经过千年发展积累而形成的音乐体系,其核心特点是音乐结构的稳定和内部规则的严谨。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一、音乐结构的稳定性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有四种:小令、大曲、古曲和说唱。
这些曲式都有着明显的结构特点,例如小令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分又称引子,用来引出主题;中部分又称高潮,传达感情;后部分又称收尾,为整首曲子画上完美句点。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形成曲式的完整性和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曲子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模式也十分固定。
例如古曲的旋律大多采用九宫格调式,这是一种规定好了音高、音程和心理寄托的音阶模式,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而民间音乐中的调式多为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这也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旋律模式。
二、内部规则的严谨性中国传统音乐中还有一些非常严谨的内部规则,如“节奏点”、“音域绕口”、“腔调”等。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节奏点”,即为每个乐曲内部规定好的节奏点。
这些节奏点往往出现在关键的旋律转折处,使曲子更加紧凑有力,让听众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而“音域绕口”则是指利用音乐中的特殊技巧来改变音调的高低,从而达到美化旋律的效果。
这种技巧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中,丰富了其音乐表现力。
最后,说唱艺术中的“腔调”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大特色。
不同地区和不同流派的说唱艺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这些腔调不但能够使说唱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增强听众的身临其境感。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和内部规则的严谨性都为其艺术价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艺术上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传统音乐的固定结构和规则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艺术审美观和哲学思想。
一方面,这些规则也使得音乐的编排更为严谨,更能够告诉听众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
❖ 在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乃谢赫“六法” 之中的“气韵生动”。
❖ 气和韵:气是宇宙之根本和宇宙之运动, 韵是宇宙运动的节奏,是艺术作品与宇宙 生气相一致的蕴籍风态。
中国艺术
❖ 无和虚:气在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是一个从无到 有、化虚为实的过程。无和虚在艺术作品中构 成对于宇宙和气的最重要的表现,所以中国艺 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 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
❖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说的是伯 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一次,当俞伯 牙意在表现巍峨的高山时,钟子期回应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而当意在流水时,钟子期会感慨地 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俞伯牙想弹什 么,钟子期一定能心领神会。俞伯牙游览泰山时遇 到暴雨,只好在悬崖下避雨。俞伯牙感到心悲,以 抚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琴声最初表现久而不停的 雨声,后来是山崩的巨响。每奏一曲,钟子期都能 说出伯牙的心声,令俞伯牙感叹不已。
铡美案选段 ❖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
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 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 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 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 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 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 上龙头铡。
❖ 整曲,有“起、承、转、合”
❖ 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 ❖ 这些标题是: ❖ 一、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由散渐快,
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 二、吹打; ❖ 三、点将;主题呈示,用连接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快板]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 秦香莲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藐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良心丧, 逼死韩琪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 [摇板]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古 二、古代音乐的特色
❖ 艺术作品与气的宇宙的契合,决定了气韵生动 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 的基本原则。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
各种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 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 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悲 伤……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当代还是古代,不知 道有多少人为它而陶醉,而悲伤,而振奋……中外历 史上无数先哲前贤,对美好的音乐艺术都推崇备至。 音乐特殊的艺术品格,使其自身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人 类沟通心灵、相互理解的共同语言。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 还有安邦治世的理念。
❖ “礼乐”制度有利于古代社会的巩固发展。儒家便 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 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 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士威武气派 ❖ 四、排阵; ❖ 五、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
矫健的雄姿 ❖ 六、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做铺垫。 ❖ 七、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 八、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
十面埋伏(琵琶)
❖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争战在最后决战的情景。“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 斗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 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 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争项王 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落涕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 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 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后来,钟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万分,世 上再也没有值得让他为之抚琴的人了。于是俞伯牙 破琴折弦,终生不再抚琴。成语“高山流水”、 “伯牙绝琴”、“伯牙之叹”等都出于这个典故。 后世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最难求” 的 感叹。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 对本来生命的认识是中国艺术的本质。而本来的生 命,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由。
引言
❖ 中国艺术的积极意义正是在于艺术家要克服或摆脱一切 外在的强迫与制约,将艺术创造的重心,从人格的,理性的, 形式的世界,转向人的灵性,转向本真的人,转向自己的生 命核心。惟有透破到此处,乃有最高之表现。
❖ 通过葆有自身的灵性空间而展开艺术表现,这不仅是艺 术创作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贯穿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 原则之一。
震撼人心。音乐到达高潮 ❖ 九、项王败阵; ❖ 十、乌江自刎;先是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
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音乐戛然而止。 ❖ 十一、众军奏凯; ❖ 十二、诸将争功; ❖ 十三、得胜回营。
国粹:京剧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 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 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
比较
❖ 西方绘画的基础训练是摹仿;中国画也有 一点摹仿的成分,可不完全是,它更注重把 握事物的精神.当你画一片叶子时,你不是 在画叶子—你自己就是一片叶子.
❖ 中国的古代艺术大师们往往注重艺术形 式的内在感觉,然后再是外部形式的呈现.
❖ 一个共通原则:在创作中不断的表现一位艺术家所认 识到的本来的生命及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