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临床尿液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在进行临床尿液分析时,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它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内容。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监测和评估质量控制的指标,可以检测和纠正实验室分析和测量的误差,并提高实验室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质量控制还可以提供实验室结果与参考范围的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质量控制指标1.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为了确保准确性,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EQAS),并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IQC)。
2.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果,实验室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准确标定仪器、严格控制试剂品质和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3.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实验结果在异常情况下的变化能力。
实验室应检查仪器的检测限、测量范围和线性范围,确保能够检测和测量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尿液成分。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IQC)是指实验室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并与患者样本相似。
IQC的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进行,通常为每天或每班次进行一次。
实验室应制定IQC流程,并记录每次IQC的结果和评估。
举例:实验室使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进行尿糖分析。
每天早上开机前,实验人员会进行一次IQC,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根据IQC的结果,实验室可以对仪器进行调整,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计划(EQAS)是指实验室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计划。
EQAS包括向实验室发送未知样本进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和评估。
EQAS的目的是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1. 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质控样本库存,包含不同浓度的尿液样本,以模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尿液成分。
然后,每天在分析过程中,将质控样本与待测样本一同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
通过比较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的差异,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如果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相符,则说明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项目。
实验室会定期收到来自专业机构的质控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和成分是未知的。
实验室需要将这些样本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提交给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如果实验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相符,则说明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3. 质量控制的步骤质量控制的步骤包括样本准备、质控样本的分析和结果评估。
3.1 样本准备样本准备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需要从质控样本库存中选择适当的样本,并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处理。
样本的准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2 质控样本的分析质控样本的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步骤。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记录分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时间、试剂批号等,以便后续的结果评估和分析。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提供有关肾功能、代谢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
然而,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重要性。
一、样本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1.1 采集样本时的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正确收集尿液样本,避免污染和稀释。
- 提醒患者遵循正确的尿液收集方法,如清洁外阴部、第一次尿液排空、收集中段尿液等。
- 避免尿液样本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引起细菌生长和成分的降解。
1.2 样本保存和运输- 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
- 样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以防止成分的降解和细菌的生长。
- 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标签,确保样本的正确标识和追踪。
1.3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样本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定期检查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以确保仪器的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 质量控制样本应与临床样本具有相似的性质和浓度,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比性。
二、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2.1 仪器校准和验证- 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输出的结果准确可靠。
- 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对仪器进行验证,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和线性范围。
2.2 内部质量控制- 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样本来监测仪器的日常性能。
- 每天分析一定数量的内部质量控制样本,并记录结果。
- 根据内部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稳定,是否需要进行校准或维护。
2.3 外部质量评估-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自身实验室的分析水平。
- 定期检查外部质量评估的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三、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质量控制3.1 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结果的解释应遵循临床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
- 结果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报告,包括结果的单位、参考范围和异常情况的说明。
3.2 结果的质量评估- 对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标准值的确定和监测频率等。
1. 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减少结果的偏差,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监测。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标准品的使用: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质控样品的使用:每天分析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应在预定范围内,以验证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控图的绘制:根据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绘制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误差。
(2)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由第三方机构或者实验室提供的质量控征服务,通过定期发送质控样品进行检测,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能力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
3. 标准值的确定尿液分析的标准值是根据大量的正常人群的尿液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标准值的确定应基于临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
常用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包括:- 统计分析法:采集大量正常人群的尿液分析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确定标准范围。
- 参考文献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标准值,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专家共识法:由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共同制定标准值。
4. 监测频率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应定期进行监测,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尿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非常重要。
采集样本时,应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并储存样本,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本的降解和变化。
2. 设备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仪器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此外,还应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仪器的验证和验证。
3. 方法质量控制:尿液分析的方法质量控制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校准,以及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
标准曲线应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备,并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校准。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是用于评估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和仪器性能的关键。
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已知的浓度和稳定性,并与患者样本类似。
质量控制样本应定期进行检测,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本采集和储存: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尿液样本,并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储存。
2. 仪器校准和维护:根据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校准应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包括清洁仪器、更换耗材和保养仪器等。
3. 方法验证和验证:对尿液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包括比较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的结果,验证则是在实际分析中进行重复测试。
4. 质量控制样本测试: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定期测试,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性能。
5. 结果分析和记录:对尿液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本和已知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在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标准是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
常用的尿液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正常尿液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和商业标准品等。
1. 正常尿液样品:正常尿液样品是指从健康人采集的尿液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正常尿液样品可以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参照物。
2. 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是通过将纯准确的化学品加入到尿液中制备而成的。
这种标准样品具有已知的浓度和成分,可以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灵敏度。
3. 商业标准品:商业标准品是由专业实验室或生物技术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具有已知浓度的尿液样品。
商业标准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日常的质量控制。
二、质量控制步骤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准备、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内容。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尿液样品,可以是从患者采集的尿液样品或者是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
样品应该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分析,避免样品的降解和变化。
2.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
可以使用正常尿液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或商业标准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应该与待测样品的性质相似,并且具有已知的浓度和成分。
3. 数据分析: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需要记录每个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结果。
将测定结果与已知的浓度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值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质量控制图和统计图,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
4. 结果判定:根据质量控制图和统计图的分析结果,判断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质量控制标准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使用和记录等。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代表性,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预期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要求。
2. 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参加由权威机构或认可的质量评估组织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项目。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品收集与保存:正确的样品收集和保存对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采集,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
样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2. 仪器校准与验证:实验室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仪器验证应包括性能验证和方法验证,以确保仪器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与临床样品相似,并具有已知的浓度或活性。
实验室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4. 数据分析与记录:实验室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品的目标范围进行比较,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分析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等,以便追溯和审核。
5. 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程序,包括异常结果的确认、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
对于超出质量控制范围的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分析误差,并重新分析或重新校准仪器。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减少实验误差。
样本应该是新鲜的,不含有外来污染物,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保持稳定。
2. 仪器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3. 方法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应经过验证,并且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熟悉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质量控制物质: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物质应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能够模拟真实样本的特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准备质量控制物质: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物质,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合适的浓度。
确保质量控制物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
可以根据仪器的性能指标、方法的准确性要求和实验室的经验来确定。
3.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将质量控制物质与待测样本一同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 分析质量控制数据:根据质量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质量控制结果与设定标准的差异,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根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质量控制结果符合要求,则认为实验结果可靠;如果质量控制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修正。
6.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记录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和结果,包括质量控制物质的配制和使用情况,质量控制测试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定期生成质量控制报告,供实验室管理和质量评审使用。
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机 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即重力 加速度(9.8 m/s2) )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应配有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防临时停电影响工 作。
18
尿化学分析仪和试纸条:
必须配套使用; 试纸条应保持密封、防潮、避光、防酸碱、防氨、 盐酸等挥发性气体和有机溶酶等;
禁止手触及反应块或其他污染;
宜在冰箱或按说明正确保存;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9
尿试剂带的管理
(1)尿试剂带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放在30℃以 下,防潮、通风条件好处密封保存。 (2)使用时取出必要数,并盖紧容器。取出而没 有使用过的试剂带不要重复放回原试剂带瓶内,以 免影响试验结果。
尿,否则应注明进食后留尿时间,其他特殊试验应
按试验要求留取,如尿蛋白定量检测。
计时尿标本: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留尿时应先 排尽尿液后再开始计算时间。
8
9
10
样本采集手册实例
可以有纸质版和电子版。 两个版本必须同步发布, 具有同等时效性。 新的版本发布时,旧的 版本必须收回。 易于检索查阅。 可以有发放给病患者的 简易版,可以在卫生间 张贴简易尿便标本留取 指南,应该来自正式发 布的采集手册中的一部 分。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
邓荣春
2016-11-25
1
主要内容
1、室内质控的三个阶段
2、尿液干化学分析质量控制
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4、实验室认可的要求
2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 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尿液分析绝大部分标本由患者自己留取,这就要由 工作人员告知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证高质量 的标本。
实施完整的室内质控
------这样一条弯曲的路!
47
质控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性:
①对所有检测的项目都适用; ②质控品所有成分都能稳定较长时间(至少 1 年); ③质控品应该与临床患者或正常人尿成分尽可能一
致, 即没有基质效应。
此外, 配制质控品最好使用无毒或微毒的试剂, 不会
造成环境污染, 对使用者也安全。
件下保存后,再检验)
所有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备查。
43
44
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由检验工作人员来完成,检验人 员首先要有明确的责任心,其次这部分质量保证措 施主要包括标准的操作规程,良好的检测系统,校 准及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等质量控制标准,
科学的纠正措施。
这是质量保证措施的关键环节。
45
在尿液分析仪定期校准的基础上,每天对仪器和试 纸条按规范化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为确保测试结果
的准确性,建议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每天开始测试时; 更换一筒新的试纸条时; 更换操作者时; 检测结果有疑问时。
46
就室内质控而言,我们走过了
不做质控
偶尔质控
天天质控但偷工减料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27
尿液分析性能验证
28
29
依据行业标准《尿液有形成分 分析(数字成像自动识别》YY/T 0996-2015:
精密度
符合率 假阴性率 携带污染率
30
其中重复性和携带污染率是重点
检出限:对细胞的检出限为5个/μl 重复性(精密度)
根据签收标本要求凡不合格标本一律拒收。
12
尿液保存:尿液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不稳定,排出后 即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胆红素、尿胆原被氧化,
抗坏血酸消失,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
素经细菌酵解生成氨,尿pH值升高,尿液有形成 分破坏,葡萄糖被细菌降解,使病理性尿糖消失。
因此,应提倡常规检查在排尿后尽快送检,最好不 超过2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
相差显微镜检查/染色法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复检和
复查。
37
例:UF系列仪器应采用的筛检原则
1. 2. 3. 4.
干化学法+流式细胞分析法 建立参考区间,建立筛检规则 观察散点图和报警信息 对可疑信病理信息进行分析,当报告管型阳性时应 镜检确认并区分类别。
5.
报告结晶增加时也要坚定类别,并排除对RBC干扰 情况。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浊度、比重、反射率
24
必须使用水平制式的离心机
水平离心机
25
水平转子——使细胞有效聚集于管底 400G离心力——可使颗粒最优化聚集 离心5分钟——保证过程优化
10ml原尿量、0.2ml沉渣——标准化,以保证检测
结果一致!
26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11
3、标本送检与保存:
送检: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菌繁殖及有 形成分破坏。留取到接收标本的时间不得超过2h, 留取尿量不得少于30ml,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签收,
在送检单上及时注明收到时间并及时检测。
容器:尿液要收集在清洁一次性带盖应容纳50ml以上 尿液的容器内,容器上应贴有患者姓名、科室、床 号、条形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
3
样本采集手册
正确的尿液标本收集时间、方法、收集标本使用的 容器和标本运送至实验室的时间、尿标本新鲜程度, 有效的标本标记与识别、适宜的防腐剂或冷藏装臵 等。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影响尿化学分析的进食及用药情
况等。
4
1.患者准备
医护人员必须给患者交代清楚如某些药物、饮食、
剧烈运动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RBC干化学法阳性,UF阴性时,补充单抗法潜血实验, 在备注中说明结果。
40
41
42
5.3.1.5 设备故障后
设备故障指与分析相关的设备:如干化学分析仪、有 形成分分析仪、离心机等。其性能应该恢复到故障之
前的水平。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 通过质控物进行检验 与其他设备或方法的比对试验 以前检验过的样本的再检验(样本应在适当的保存条
(3)开封后的尿试剂带严禁冰箱存放,以防潮湿, 不要放容易污染的场所。
(4)试剂带的反应部分严禁用手接触,不要使用 变色的试剂带、过期的试剂带。 (5)每瓶试剂带开封前用标准质控尿检测其敏感 性和准确性,合格后方可使用。
20
仪器的维护:
严格按照开关机程序对仪器进行管路冲洗和维护保 养,关机前要用仪器配臵的专用清洗液清洗机器, 对仪器进行清洁。
低浓度 高浓度
细胞数量 50个/μl 200个/μl
精密度(CV) ≤25% ≤15%
携带污染率:≤0.05% 稳定性:开机8h内细胞计数(浓度200个/μl)变异 系数≤15%
31
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仪器至少应能自动识别以 下项目,其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应达到如下要求
有形成分名称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39
出现不一致时,复检后,必要时修订结果
主要是阴阳性不符,或出现两级以上差距时: 例如RBC干化学阴性,UF阳性时,先不离心样本,用 计数板计数1ul标本内红细胞数量,并修改最终定量计 数结果。干化学项目:如BLD按相应阶梯,25,80, 200/ul修改一致。备注中说明情况。
WBC干化学法阳性,UF阴性时,先不离心样本,用计 数板计数1ul标本内细胞数量,并修改干化学分析的结 果结果,如LEU可按相应的15,70,125, 500/ul等阶梯 修改。备注中说明情况。
49
质控判断标准
①每次必须使用 “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的质 控物进行试验, 一天内最好使用同一份质控标本;
②质控物的测定结果由正常变成异常结果或由异常
变为正常结果, 均为失控;
③质控物某一膜块的测定结果在靶值“ ±~ +”的
为正常, 否则为失控。
50
失控的处理
应检查质控物是否有效,是否正确储藏,是否污染 及使用中是否恢复至室温。
48
质量控制物的正确使用
(1)严格按控制物说明书操作; (2)冻干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 (3)冻干品的复溶要确保溶剂的量要准确;
(4)冻干控制物复溶时应使内容物完全溶解;
(5) 严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 (6)尿液干化学操作环境的室温通常为25℃;
(7)当试剂插入尿液后,反应块经尿液浸润发生 反应,同时反应块上的各化学反应物也扩散入尿液, 若次数过多,大于6次,结果会受影响; (8)质量控制品的检测必须与患者的标本一同测 定,才能真实反映实验的情况。
③尿标本收集不当或者容器错误;
④标本量少(最常见); ⑤尿液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 ⑥储存不当,加入不适合防腐剂。
15
ISO 15189:2012的要求
16
17
实验室环境:
需独立的房间,需要安装在干燥、通风、洁净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