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018-2016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

合集下载

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的探讨

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的探讨

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的探讨摘要:作为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但同时人们也对电梯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它涉及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改造维修、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影响着电梯的质量安全。

要想提高电梯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乘梯安全,就必须从每个环节入手,深度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解决难点痛点。

近年来,随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国质检特〔2016〕9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8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电梯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的通知》(市监特设函〔2021〕564号)等文件的颁布,各级政府部门已经从各个层面越来越重视电梯质量安全工作。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应用分析引言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电梯在高层建筑中又是及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甚至其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电梯自身。

作为特殊的运输设备,电梯每天都会面临在不同楼层间不停的启动和制动。

因此,随着电梯使用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发生电梯困人或操作不灵的事故,这样容易对乘梯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因此,如何能提高电梯的维检水平和检测管理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中,对检测员的安全保障也是检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对电梯制动性能无载荷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梯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期为电梯安全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1电梯制动器结构与要求制动器大致上分为: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等(电梯制动禁止使用带式制动器)。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规范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规范
——盛装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质的第Ⅱ类压力容器,除纳入高风险特种 设备之外的低温液化气体储罐及第Ⅲ类压力容器;
——GB1 级燃气管道、GB2 级热力管道和 GC2 级工业管道; ——叉车; ——简易升降机; ——除纳入高风险特种设备之外的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货梯; ——除需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制造等级为 A 级的起重机械; ——游乐场所中的 B 类大型游乐设施。
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核查。
风险类别划分 高风险特种设备(代号:H) 中风险特种设备(代号:M) 低风险特种设备(代号:L)
根据特种设备潜在的风险大小,综合考虑特种设备种类、环境、人员密集程度和发生 事故可能造成危害严重性,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类别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划分为:高风 险特种设备、中风险特种设备和低风险特种设备。
设备安全管理情况评价。按照附录 B.1-B.8 对抽查的特 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分种类逐台进行评价记分,得到每 台设备的评分,分别计算出高、中、低风险特种设备平均 分 h、m、l 以及附录 B.1-B.8评价综合得分 W。
分数计算
附录 A 分值为 100 分,占总评价得分的 40%,附录 B 分值为 100 分,占总评价得 分的 60%,总得分计算方法见公式:
TSG 08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Q7016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是指《特种设备安全法》适用范围的,对 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 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 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除纳入高风险特种设备和中风险特种设备 范围之外的特种设备
实施分类评价时,应根据使用单位在用特种设备的风险类别,按下列规 定抽取相应数量的特种设备:

修订版2018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修订版2018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名称:2018 年1 月1 日目录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人代表岗位职责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四、特种设备岗位培训教育部门与安全教育人员岗位职责五、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六、接受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七、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九、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十、特种设备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十一、申报定期检验制度(电梯类)十二、配合现场检验制度(电梯类)十三、使用登记制度(电梯类)十四、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十五、机房的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十六、电梯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制度(电梯类)十七、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电梯类)十八、日常检查制度(电梯类)十九、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二十、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二十一、电梯安全操作规程二十二、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制度二十三、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二十四、电梯钥匙管理制度1、对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负全责;2、熟悉相关特种设备的国家法律、法规。

3、主持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和方针;4、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5、确定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分配;6、主持应急反应行动,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各级人员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应急应变能力;7、法人代表出差在外因事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由安全生产负责人替代。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1、安全生产负责人在法人代表的领导下,对法人代表负责,按我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全面领导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2、学习和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并按我单位安全管理的要求领导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负责指导安监处编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及提出对其修改的意见。

4、提出聘用我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层人员和制定相关奖惩方案。

5、参与并指导我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浙江省质监局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第号

浙江省质监局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第号

浙江省质监局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25项地方标准的公告2017年第4号特此公告。

附件:浙江省地方标准发布目录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年2月4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3/T2011-2016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6-05-262016-06-262DB33/T2012-2016树脂沥青组合体系(ERS)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规范2016-05-262016-06-263DB33/T585-2016水力发电工程代码DB33/T585-20052016-05-274DB33/T2013-2016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2016-06-072016-07-075DB33/T2014-2016免费WiFi(i-zhejiang)建设及服务规范2016-06-152016-07-156DB33/767-2016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3/767-20092016-06-152016-07-157DB33/667-2016啤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DB33/667-20072016-06-202016-09-208DB33/679-2016黄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DB33/679-20082016-06-202016-09-209DB33/T527-2016购物场所旅游服务规范DB33/T527-20042016-07-152016-08-1510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6-07-142016-10-0111DB33/T2018-2016电梯乘用安全规范2016-08-292016-09-2912DB33/T654-2016温郁金生产技术规程DB33/T654.1-2007DB33/T654.2-2007DB33/T654.3-20072016-08-302016-09-3013DB33/T655-2016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DB33/T655.1-2007DB33/T655.2-2007DB33/T655.3-20072016-08-302016-09-3014DB33/T541.2-2016瓯江彩鲤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DB33/T541.2-20052016-08-282016-09-2815DB33/T2017-2016中国樱桃生产技术规范2016-08-2816DB33/T641-2016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DB33/T641-20072016-09-282016-10-2817DB33/T2016-2016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规范18DB33/T385.1-2016青虾第1部分: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3/T385.1-20022016-11-232016-12-2319DB33/T385.2-2016青虾第2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B33/T385.3-20082016-11-232016-12-2320DB33/T179.1-2016林业育苗技术规程第1部分:林业露地育苗2016-11-232016-12-2321DB33/T179.2-2016林业育苗技术规程第2部分:林业容器育苗2016-11-232016-12-2322蚕种生产技术规程2016-12-312017-01-3123DB33/T717-2016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2016-12-312017-01-3124DB33/T2020-2016卷曲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2016-12-312017-01-3125DB33/T748-2016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2016-12-31 2017-01-31。

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摘要:现如今,国家针对电梯运行推出了众多规章条例,随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国质检特〔2016〕9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8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电梯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的通知》(市监特设函〔2021〕564号)等文件的颁布,各级政府部门已经从各个层面越来越重视电梯质量安全工作。

但是综观当前的电梯质量安全状况,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电梯安全;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引言电梯经历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维保的一系列过程,才能最终被公众安全使用。

在其从制造到最后拆除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保各类人员的安全有不同的侧重点。

特别是在安装竣工到正式移交给使用单位管理机构前的这段时间内,经常会出现电梯运行状态不稳定、管理和维保人员履职不到位等问题,而这期间的各类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

1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1.1从电梯相关标准年限分析目前我国电梯行业标准已有24项,其中制定时间最早的是1994年制定的《电梯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047-1994),制定最晚的则是2014年初执行的《内河船用电梯第一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JT/T881.1-2013)。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大概为四年左右,而电梯行业的标准平均时间则高达八年,电梯行业的标准制定时间已经远远高出了平均水平。

另外我国针对行业标准的修订年限基本都是五年,而且随着近几年电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梯“老龄化”情况,电梯行业标准制定时间相对较长成为当前影响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完善的主要原因。

因此电梯行业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应对这一情况,加强对新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以确保其适应我国电梯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2018最新安全管理文件-电梯安全使用规范

2018最新安全管理文件-电梯安全使用规范
管理处电话:
Officetelephone:
保养单位:
24小时报修电话:
Fulltimerepairtelephone:
投诉电话:
Advisetelephone:
六、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故障,乘客不要紧张,应按下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物业管理处紧急联系电话求援,等待电梯维修人员前来救援。乘客不得采取拍打按钮、厢体以及强行撬门等急躁行为,以免发生意外
Elevatorbreaksdownintheoperationofthepassengerbutnottensions,shouldpresstheemergencycallbutton,orcallthePropertyManagementOfficeemergencycontacttelephoneforhelp,waitingforelevatormaintenancepersonneltocometotherescue.Passengerstorefrainfromtappingbuttons,envelope,andforciblybreakingandsoimpatientbehavior,toavoidaccidents.
五、使用电梯时,避免超载,以免造成危险。发生超载后,最后上梯的乘客应自觉退出,不可采取任何形式的强制关门手段。
Usingtheelevator,toavoidoverloading,soastoavoiddanger.Overloadoccurs,thelastontheladderoutofthepassengershouldbeconsciousnottotakeanyformofcoercivemeanstoclose.
三、乘客应在电梯静止状态上下电梯,搭乘电梯时,请勿在乘轿厢内嬉戏、跳动,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转。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

ICS91.140.90Q 78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018—2016电梯乘用安全规范Safety rules for the ride and usage of lifts2016-08-29发布2016-09-29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制定。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海见、王学斌、毛晓松、林正、叶立忠、孔帅、金俊。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乘用电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电梯的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TSG T5001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梯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十九条]3.2乘客搭乘电梯的人。

3.3乘用乘客乘坐和使用电梯的行为。

3.4超长物品垂直尺寸超过电梯门高度,或者水平尺寸超过电梯门宽度或轿厢深度。

3.5电梯使用标志粘贴于电梯显著位置的、由检验机构在电梯检验合格后出具的使用标志。

3.6电梯门设置在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的门,包括层门和轿门。

3.7外呼按钮设置在层站门一侧,标有向上和/或向下方向,用于召唤轿厢停靠在呼梯层站的按钮。

3.8选层按钮设置在操纵箱上,标有楼层标识,用于选择目的楼层的按钮。

3.9自动人行道专用推车专门为在自动人行道上使用而设计的推车。

4 通用要求4.1 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第三版)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第三版)

CSMC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页数:Page 1 of 10发布/更新日期更新内容发布2016/04/27 出版发布修订2016/12/07 1、3.3、6.2内容更新2、安全管理网络图更新3、新增附件五达富电脑厂区电梯台账明细修订2018/03/27 更新引用标准,修订格式CSMC管理中心管理处部门主管修订人王传承曾仁杏张民权栾超CSMC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1、目的:为确保公司财产安全及能够使货梯尽其所用,使因货梯故障导致人员、出货、生产等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

2、适用范围:CSMC所属各处、部、课、组3、名词解释3.1轿门: 电梯结构之一,即在电梯里电梯关上里面看到的门。

3.2轿厢: 电梯即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称为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

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

3.3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4导轨: 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

导轨表面上的纵向槽或脊,用于导引、固定机器部件、专用设备、仪器等。

导轨又称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

4、管理权责4.1总务课安卫组:4.1.1、负责新购电梯厂商资质审查。

CSMC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页数:Page 2 of 104.1.2、负责联系政府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如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熟分院、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

4.1.3、建立电梯台账及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4.2总务课工务组:4.2.1、须安排有专人负责电梯之日常维护及保养4.2.2、制定电梯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说明书4.2.3、制定日常巡检计划,定期对电梯进行点检4.2.4、按照电梯所规定之检验周期联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018—2016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
Safety rules for the ride and usage of lifts
2016-08-29发布2016-09-29实施
电梯乘用安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乘用电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电梯的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TSG T5001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梯
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十九条]
3.2
乘客
搭乘电梯的人。

3.3
乘用
乘客乘坐和使用电梯的行为。

3.4
超长
物品垂直尺寸超过电梯门高度,或者水平尺寸超过电梯门宽度或轿厢深度。

3.5
电梯使用标志
粘贴于电梯显著位置的、由检验机构在电梯检验合格后出具的使用标志。

3.6
电梯门
设置在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的门,包括层门和轿门。

3.7
外呼按钮
设置在层站门一侧,标有向上和/或向下方向,用于召唤轿厢停靠在呼梯层站的按钮。

3.8
选层按钮
设置在操纵箱上,标有楼层标识,用于选择目的楼层的按钮。

3.9
自动人行道专用推车
专门为在自动人行道上使用而设计的推车。

4 通用要求
4.1 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

4.2 禁止乘用无《电梯使用标志》,或电梯使用标志上注明的下次检验日期早于当前日期,或正在检验、修理、维护保养的电梯。

4.3 禁止在电梯附近和乘梯过程中玩耍、打闹、跳动。

4.4 儿童和行动不便者应在成人的监护下乘坐电梯。

4.5 带宠物乘梯时,尽量抱起宠物。

不便抱起时,应控制好宠物,保证乘客和宠物的安全。

不能被抱起的宠物禁止乘坐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4.6 禁止使用电梯运送未密封包装的水或其它液体。

4.7 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禁止乘用电梯。

5 载人(货)电梯安全乘用要求
5.1 呼梯
5.1.1 乘客到达电梯前,用手按下要去方向的外呼按钮,不应反复按压按钮。

5.1.2 禁止使用外物(如雨伞、钥匙、手机等)呼梯。

5.1.3 禁止推、踢、扒门,禁止用身体(或物体)倚靠或撞击电梯层门。

5.2 进入电梯前
5.2.1 进入电梯前,确认来梯运行方向。

5.2.2 电梯到达后,等待电梯门完全打开,确认电梯已经停稳、平层后,方可进入轿厢。

5.2.3 电梯门开启后,禁止用身体(或物品)阻挡电梯关门。

5.2.4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或超长的物品乘坐电梯。

5.2.5 若电梯已发出超载报警,禁止进入电梯,最后进入电梯的乘客应及时退出。

5.2.6 对载货电梯,进入前应确认货物总重量(包括运输工具重量)不超过电梯的额定载重量。

5.3 进入电梯
5.3.1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进入电梯,禁止在进入期间玩手机、打电话等行为。

5.3.2 电梯门开启后,有序先出后进,不得拥挤。

5.3.3 进入电梯后,准确按下目的楼层的选层按钮,不应多按其它选层按钮。

5.3.4 不得乘坐电梯门无法关闭的电梯。

5.3.5 若电梯门正在关闭,禁止用身体(或物品)挡门、扒门。

5.3.6 搬运行李物品应小心,防止碰撞电梯,尽量居中放置。

5.4 电梯运行
5.4.1 电梯运行过程中,应留意电梯运行状态。

5.4.2 保持轿厢内清洁,禁止在轿厢内吸烟、使用明火。

5.4.3 禁止倚靠、撞击或扒拉电梯轿门。

5.4.4 禁止恶意使用、损坏电梯操纵箱和按钮。

5.5 走出电梯前
5.5.1 电梯到达目的楼层后,等待电梯门完全打开,确认电梯已经停稳、平层后,方可走出轿厢。

5.5.2 电梯门开启后,禁止用身体(或物品)阻挡电梯关门。

5.6 走出电梯
5.6.1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走出电梯,禁止在走出时玩手机、打电话等行为。

5.6.2 电梯门开启后,有序先出后进,不得拥挤。

5.6.3 若电梯门正在关闭,禁止用身体(或物品)挡门、扒门。

5.6.4 搬运行李物品应防止碰撞电梯。

5.7 异常情况的处理
5.7.1 电梯出现异常情况,应按下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或拔打应急电话,与值班室或监控室联系,安静等待救援。

5.7.2 紧急呼叫无效,拨打应急救援电话或96333、110等公共救援电话,告知电梯编号和具体位置信息。

5.7.3 被困于电梯内时,应耐心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禁止采用扒门等方法自救。

5.7.4 在电梯外发现电梯故障,应及时通知物业或管理部门,物业或管理部门应做好登记并通知维保单位处理。

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乘用要求
6.1 踏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前
6.1.1 踏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前,应看清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禁止逆行。

6.1.2 不得光脚、穿着软质胶鞋或松鞋带的鞋子乘梯。

6.1.3 禁止婴儿车、手推车搭乘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自动人行道专用推车除外)。

6.1.4 禁止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作为货物运送通道,乘客仅可携带易控制的随身物品。

6.2 乘坐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6.2.1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稳步迅速踏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禁止在进入期间玩手机、打电话等行为。

6.2.2 踏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后,应面朝运行方向站好位置,扶好扶手带。

6.2.3 禁止将脚或长裙等靠近梯级边缘。

6.2.4 禁止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攀爬、滑行、玩耍。

6.2.5 禁止将头、手、脚等肢体伸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扶手外侧。

6.2.6 禁止倚靠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侧面裙板或扶手带。

6.2.7 禁止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逗留。

6.3 异常情况的处理
6.3.1 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按急停按钮,非紧急情况禁止随意触碰急停按钮。

6.3.2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物业或管理部门,物业或管理部门应做好登记并通知维保单位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