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文学概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2、繁分法 较繁的分类法始于刘勰,其《文心雕龙 体性》归纳文学的风格有“八体”。 司空图将诗歌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作家思想感情倾向是考察艺术风格的重 要层面。 贯穿于鲁迅小说中的基本主题是“揭出 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激荡在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力量是大胆 的叛逆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信念。 冰心对童心、母爱的张扬和对大自然的 赞美。
(二)形式上,作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 语言、结构以及艺术技巧的运用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首先在 语言上(语言修辞分布)表现出来。 老舍的语言简洁、明快、流利、富于幽 默感,带着北京地区鲜明的地方色彩。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一、风格的定义: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 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 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李白的飘逸豪放 杜甫的沉郁顿挫 鲁迅,而且
是其艺术创作成熟和取得了较高成就的标 志。
作家的风格还表现在结构方式和艺术手 法的运用上。 赵树理的小说讲究故事性。 孙犁的小说注重意境的创造。 曹禺的戏剧注重偶然因素的“巧合”把 尖锐紧张的冲突扭结在一起。
(三)创作方法的运用,会给作家的风 格带来巨大的差异。 文学史上所说的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 义风格、唯美主义风格等,就是指作家运 用创作方法的特点。 如李白和杜甫,鲁迅与郭沫若,雨果与 巴尔扎克。
李白杜甫诗歌不同艺术风格,就与他们不同的 性格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艺术趣味分 不开。 李白狂放不羁,到处漂泊,遍历名山大川,诗 风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一生不得志,饱尝战乱之苦,目睹民众悲 惨生活,感时伤世的精神个性使其诗风雄浑凝重 、沉郁顿挫。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受客观因素的 影响。 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色彩、流派 特点等因素都会给艺术风格打上烙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第13章文学风格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答: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观点的正确理解:(1)中国文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阐释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

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2)外国学者对“风格与内容”的理解歌德看到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

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是对“文如其人”较全面的理解。

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3.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1)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2)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第十三章文学理论

第十三章文学理论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是作家独特艺术创造力趋于稳定的标志。

是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

文学风格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现象。

是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志。

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传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和革新等问题。

第一节关于文学风格的四种理论文学风格的理论(1)风格就是独特的言语形式或修辞特色。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

)风格(style)源于希腊文,由希腊文传入拉丁文再传入德文、英文等,取其“雕刻刀”的本义,喻指“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风格属于修辞学的概念。

强调语言的修辞因素。

风格被另一说认为,这个术语在罗马文学中就已经产生了,那时把它当作“写作”特点的换喻名称。

“写作”特点就是指作品的语言结构、语言形式。

亚里斯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

亚里斯多德指出“修辞学的全部工作是关于外部表现的”,“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语言表达问题,如妥帖、恰当、节奏、隐喻等。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同样只从修辞的意义上探讨悲剧的风格,指出“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

亚里斯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的角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生发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观点。

英国作家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就如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指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语言”。

“思想外衣”说在19世纪遭到抨击,人们认为语言和谐思想是无法分开的。

法国作家福楼拜即是。

“思想外衣”说在20世纪卷土重来,成为语言学家们的推崇物。

这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流行大有关系。

瑞士语言学家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这“附加物”就是“思想外衣”的特别“款式”.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不同造成语言风格不同,而传达的信息几乎相同。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PPT课件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PPT课件

4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P279)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 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 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 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 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 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 也。……阮圆海欲作山水清音, 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深 心密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 者。
2021/6/4
1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三、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2021/6/4
2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风格”一词 最初属于修辞学 的概念,强调作 品中语言的修辞 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 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2021/6/4
⑧ 漫画里的女大学生人不人,鬼不鬼,大脑袋,小胳膊, 血盆大口如狗之狂吠,口沫乱喷,眼珠暴突,手如鸡爪,鼻 梁歪斜……(《失态的季节》)
⑨ 西瓜是上苍的杰作,吃西瓜是夏天的幸福的极致。幸福, 理想,诗意与西瓜同在。在酷热的折磨中,在炼狱的威逼下, 在你的呻吟和抱怨中,你得到上苍的恩宠,得到了一股清流, 一派清新,简直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既是啜饮,又是吞噬; 既是收纳,又是吐弃。踢哩咕噜,滴滴答答,三拳两脚,张 飞李逵,一个西瓜就进了肚。……夏天吃个瓜,豪气满乾坤! 伏天抱个瓜,清风浴灵魂!盛夏抱个瓜,飞天怀满月!春风 风人,夏雨雨人,何如西瓜瓜人!有物曰西瓜,食之脱俗尘! 有瓜甘而纯,食之乃羽化!清凉,甘洌,柔润,通畅,安抚, 洗濯,补养,透亮,如玉如珠,如液如浆,如花如鸟,如云 如霞,如饴如脂,如鲲鹏展翅逍遥游于天地之间直到六合之 外!(《踌躇的季节》)——调侃
——错综使用四字格、三字格、短句、长句,使文章错落有 致,跌宕起伏,繁中有简,简中寓繁,使繁、简,整、散达 到完美的结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本节概述:关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可见,风格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复杂的概念,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

知识点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知识点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文论家一般持这种观点。

比如扬雄的“心声心话”说,曹丕的“文气”说等。

知识点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主要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统一性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这方面代表有刘勰和黑格尔的理论。

知识点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本节概述:在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

具体来说,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本身’。”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 呈现的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 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2.语体 ❖ 规范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 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惟一途径,其
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 存在的基本条件
❖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
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
——姚鼐:《复鲁絜非书》
繁分法
❖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 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ª¡ª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 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ª¡ª伏尔泰:《论史诗》
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 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 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屈乎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修,芳草美人, 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比兴。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 复与庄、列相同。
——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 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受到题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常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 “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在 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 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 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的风格。
第十三章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言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 扬雄 “心画心声” ❖ 曹丕“文以气为主” ❖ 《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 刘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 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 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 风格的审美价值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
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确实精神史上极 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 神的一个时代。
本身就是风格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 简分法:刚柔二分 ❖ 繁分法:《文心雕龙》八体
《二十四诗品》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 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 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 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 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ª¡ª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流派风格
思考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3.试述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4.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6.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7.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8.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