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2024年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正渗透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高渗透性的膜材料,通过自然渗透过程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这种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环保等优点,因此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渗透膜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二、正渗透膜技术原理正渗透膜技术基于自然渗透原理,利用高渗透性的膜材料,将待处理的溶液与另一侧的高浓度溶液(通常为高浓度盐溶液)进行隔离。
由于高浓度溶液的渗透压高于待处理溶液,导致水分从待处理溶液侧向高浓度溶液侧自发扩散,从而形成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
在正渗透过程中,水分子和其他小分子溶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穿过半透膜,而大分子和不可逆溶质则被截留在另一侧。
三、正渗透膜技术的特点正渗透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驱动:正渗透过程主要依赖自然渗透压,无需额外提供能量。
2. 高效节能:正渗透过程具有较高的物质和能量传递效率,相比传统分离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
3. 环保:正渗透过程无需添加化学试剂或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对环境友好。
4. 适用范围广:正渗透膜技术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四、正渗透膜技术的应用1. 海水淡化:正渗透膜技术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通过将高浓度盐溶液与海水隔离,利用自然渗透过程实现海水中的水分与盐分的分离。
该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等优点,是海水淡化领域的一种有潜力的技术。
2. 污水处理:正渗透膜技术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通过将待处理的污水与高浓度盐溶液隔离,利用自然渗透过程实现污水的净化。
该技术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离子,提高水质。
3. 食品加工:正渗透膜技术也可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如果汁浓缩、乳品分离等。
通过利用正渗透过程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浓缩,可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结论正渗透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环保等优点,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正渗透膜的应用原理

正渗透膜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正渗透膜正渗透膜(forward osmosis membrane)是一种半透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和选择性,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
正渗透膜工作原理基于溶质浓度差异的驱动力,通过渗透过程将溶质从低浓度的溶液自然地通过膜透过至高浓度的溶液。
2. 正渗透膜的主要应用领域正渗透膜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海水淡化:正渗透膜可以有效地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过滤掉,获得高纯度的淡水。
这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和海洋岛屿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海水淡化技术。
•废水处理:正渗透膜可以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水中的溶质和微粒,将无污染的水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食品加工:正渗透膜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浓缩和分离的作用,例如浓缩果汁、乳制品和饮料等。
由于正渗透膜的高通透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地去除水分和溶质,保留食品中有用的成分。
3. 正渗透膜的工作原理正渗透膜的工作原理基于渗透过程和扩散过程。
在正渗透过程中,溶质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膜自然地透过到高浓度的溶液中。
这是因为高浓度溶液侧的渗透压较大,驱使溶质通过膜从低浓度溶液侧向高浓度溶液侧移动。
正渗透膜相比于传统的逆渗透膜有着更高的渗透通量和更低的操作压力。
这是因为正渗透膜利用了自然的浓度差异驱动力,不需要额外的能量供应。
4. 正渗透膜的优势和局限性正渗透膜具有以下优势:•较高的通透性和选择性:正渗透膜具有较大的通透通量和较好的溶质分离效果。
•低操作压力:相对于逆渗透膜,正渗透膜所需的操作压力较低,减少能源消耗。
•多功能应用:通过适当的调节工艺条件和膜材料的选择,正渗透膜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满足各种需求。
然而,正渗透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溶液浓度限制:正渗透膜对溶质和溶液的最大浓度有限制,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影响膜的通透性。
•膜表面污染:正渗透膜容易受到溶液中的污染物质和杂质的附着,容易导致膜的阻塞和通透性下降。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Reverse Osmosis,RO)是一种利用压力差驱动溶质逆向渗透的分离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压力使溶液中的溶质逆向渗透通过半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正渗透膜由多层聚酯薄膜和纳米孔膜组成,孔径范围通常在纳米级别,能够有效阻隔
大部分分子和离子,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
与传统的膜分离技术相比,正渗透膜具有较高
的截留率和通量,能够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海水淡化、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
近年来,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高效、能源消耗低
的特点,正渗透膜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工业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通过正渗透膜
分离技术处理的水具有高纯度、低残留盐分等优点,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还在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在制药工业中,正渗透膜
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药物原料、制备高纯度药物等;在食品饮料领域,正渗透膜可以用于
果汁浓缩、乳品分离等过程中。
近年来,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性能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一方面,研究
人员通过改变膜材料、孔径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优化,提高了正渗透膜的分离效率和通量。
研究人员还探索了正渗透膜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应用,如正渗透膜与电渗析、气体吸收
等技术的结合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正渗透膜在分离领域的应用范围。
浅谈水处理中的正渗透技术

浅谈水处理中的正渗透技术正渗透技术是利用高压将水通过半透膜,而溶质无法通过半透膜,从而实现水和溶质的分离。
在正渗透过程中,水分子经过半透膜的筛选,溶质被截留在半透膜的一侧,而纯净的水则通过半透膜被输送到另一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使得水质得到提高。
在水处理中,正渗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海水淡化中,正渗透技术能够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生产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化水。
正渗透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净化废水,保护环境。
正渗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制药工业水处理、电子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正渗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许多优势。
正渗透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质,提高水质。
正渗透技术的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正渗透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
正渗透技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正渗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正渗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正渗透技术的能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正渗透技术对水的净化程度较高,会让水失去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充。
正渗透技术的半透膜容易受到污染和结垢,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半透膜,增加了运维成本。
在应用正渗透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局限性,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正渗透技术的不断优化,相信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未来,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将会推动正渗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正渗透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和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正渗透技术将会成为水处理领域的主流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的水资源。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引言:正渗透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通过压力差或浓度差使溶质在膜上转移到高浓度一侧,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浓缩。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渗透膜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主要应用。
一、正渗透膜技术的原理正渗透膜技术是利用膜的微孔或多孔结构,使溶质在膜上不同侧的浓度差推动下传递,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与浓缩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是渗透压差的作用。
渗透压差是正渗透膜技术实现分离与浓缩的关键。
在正渗透膜技术中,渗透压差通过溶液浓度差和膜的选择性控制。
当溶液浓度差增大或膜对特定的溶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时,渗透压差相应增大,从而促进溶质在膜上的转移和分离。
不同溶质的渗透速率与其分子量、形状、电荷性质等密切相关。
二、正渗透膜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结构和渗透机理的不同,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微孔膜微孔膜是一种具有孔径不小于0.1微米的膜,通过物理屏障作用实现分离。
常见的微孔膜有滤纸、滤膜、陶瓷膜等。
微孔膜适用于粒径较大的悬浊液的分离与浓缩。
2. 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具有孔径在0.001-0.1微米之间的膜,通过物理筛分效应实现分离。
超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饮料生产等行业,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胶体、细菌等悬浮物质。
3. 纳滤膜纳滤膜是一种具有孔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膜,通过溶质的尺寸排除效应实现分离。
纳滤膜适用于去除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
4.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是一种具有非常小的孔径的膜,通过溶质的溶解和扩散作用实现分离。
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有机物质等。
三、正渗透膜技术的应用正渗透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等领域,以下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应用。
1. 水处理正渗透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微生物等,得到高纯度的水。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在当今社会,膜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工业和环境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正渗透膜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正渗透膜技术是一种基于渗透作用的分离技术,通过能量输入来实现物质之间的分离和纯化。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药物分离、食品加工、废物处理和能源领域等。
正渗透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通过液体中的溶质在膜中的扩散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其中,正渗透膜是指溶剂可以通过膜而溶质留在膜的一侧,从而实现对溶质的分离。
这一技术区别于逆渗透膜技术,后者是溶质在膜中的扩散,而溶剂留在膜的一侧。
正渗透膜技术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实现淡化海水,从而解决了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正渗透膜技术还可以用于水中微量有机物质的去除,如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药物残留等。
因为正渗透膜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所以它在制备高纯水和饮用水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药物分离领域,正渗透膜技术被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物和生物制剂。
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将溶液中的杂质和离子去除,从而得到纯净的药物溶液。
正渗透膜技术在这一领域有着高效、环保和节能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
食品加工中,正渗透膜技术可以用于浓缩果汁和脱水过程。
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去除果汁中的水分,从而实现果汁的浓缩。
同时,正渗透膜技术还可以去除果汁中的颜色素和异味物质,从而提高果汁的品质。
在脱水过程中,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实现从食品中去除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废物处理领域是正渗透膜技术的另一个应用领域。
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进行分离和去除。
这种技术对于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和能耗。
同时,正渗透膜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的工业废水,如纺织废水和化工废水。
能源领域也是正渗透膜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正渗透膜技术可以实现煤炭气化和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气体分离和纯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
该技术通过半透膜对不同物质或溶液的分离作用,实现了对复杂混合体系的有效分离和提纯,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就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探讨。
一、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正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其特殊的孔径结构可以使得其对不同分子大小和极性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渗透率。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利用正渗透膜对原始液体进行分离,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分子大小和极性的物质进行有效分离和提纯。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渗透、截留和浓缩三个过程。
渗透过程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的溶质通过正渗透膜的孔隙进入膜的另一侧,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和极性物质的分离。
截留过程是指正渗透膜对分子大小和极性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截留能力,从而实现对混合溶液中不同成分的有效分离。
浓缩过程则是指通过正渗透膜对截留溶液进行浓缩,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有效提纯。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化工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溶剂的回收利用等方面。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分离和回收利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生物工程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被应用于生物制药、生物酶工程等方面,可以实现对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提纯和浓缩,为生物制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环境保护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实现对水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可以对稀有金属等资源进行有效回收。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还被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制备、微型化工装置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制药、食品等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
该技术基于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选择性透过性差异,利用半透膜(通常是聚合
物膜)将水和其他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开来。
在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中,水是选择性透过膜的
溶剂,而其他溶质则是非溶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物质分离、净
化和浓缩方面,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分离效率,并且可
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物质。
目前,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 生物医学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分离和纯化生物材料的重要方法,如分离和
纯化蛋白质、DNA和RNA等。
同时,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纳米级别的细胞分离,
对提高细胞分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制药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浓缩和分离等。
目前,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制药工业的主要技术之一,具有非常重
要的经济意义。
3. 食品领域: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提取和浓缩
不同的食物成分和添加剂,如果汁、乳制品和调味品等。
总的来说,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生物、医学、制药和
食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也将不断地得到
改进和完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摘要:渗透(osmosis)是一种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分离过程,基于渗透现象发展起来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国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过程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对未来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展望。
希望在未来其技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正渗透应用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起,对膜分离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工业行业的实际应用,直至现在,它已应用到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工程,医学以及能源等不同的领域。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不需外加压力做驱动力,而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外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不需要外加压力或在较低的外加压力下运行,并且膜污染情况相对较轻,在持续长时间运行后无需清洗。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诸如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
二、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型的膜过程,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来自发的实现水在膜中的传递。
也就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侧区域的过程。
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液(Draw solution),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
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的外加压力的时候,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一侧流向驱动液—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Pressure-retarded osmosis,PRO)。
压力阻尼渗透的驱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正是基于这种原理。
三、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现状
正渗透膜过程,具有三低优势,即低压操作,低能耗和低污染,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但是国内并不多见其应用报道,所以说应用不是很多,尽管如此,这一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应用前景。
如果要大范围普及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需做很多努力。
包括了我国对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研究不多,特别是在水处理应用上缺乏经验参数,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从而积累经验;目前所拥有的正渗透膜性能太低,品种不全、不优;缺少既经济又高效的汲取液体系和汲取液再浓缩途径。
鉴于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应该从这些方面的着手突破,极大推动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以促进新一代水处理工艺的高效发展。
总之,对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研究,都应该围绕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的水回收率、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中的分离效率、以及如何降低正渗透过程的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
四、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最初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为了在低能量消耗下浓缩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采用了正渗透分离过程,实验的结果显示水通量比预期的偏低,研究虽然被迫中止,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正渗透膜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目前依靠渗透压驱动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并没有达到各种依靠外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应用那么普及,但是它已在诸如水处理、食品加工工程、医药学、生物工程及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已经被大量应用在污水处理,水质净化,海水淡化以及废水回用等方面。
(一)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应用
1 水质净化的过程需要对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需要提供安全的水,这是太空任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太空任务中进行水质净化首先要对水进行回收,可回收的水源包括日常用水,尿液以及湿冷空气中水分。
美国针对太空任务开发了直接渗透浓缩系统,即DOC系统对太空任务中的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DOC系统预处理存在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正渗透过程,另一个是正渗透与膜蒸馏结合过程(用于分离尿素和尿酸类物质),采用氯化钠驱动溶液将废水浓缩后,利用反渗透从稀释的汲取液中分离得到纯净水。
2 水处理正渗透技术商业化应用。
从脏水中提取干净的饮用水,是由正渗透膜做成一个密封的包,里面有可以食用的汲取溶液(包括糖类和饮料粉未)。
当把这个密封的膜包放入脏水中时,水在渗透压作用下扩散进入膜包,稀释后的汲取溶液便是可饮用水。
但是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外加压力或者是驱动力,提取的水没有受生物和外在有机物的污染,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野外救生和军事方面。
(二)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从海水中制取饮用水已成为当代取得淡水的一种重要捷径。
利用正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但是由于膜和驱动溶液等核心问题没有解决,绝大部分技术薄弱,可行性低,而且传统能源价格较低,正渗透方法在学术和工业界都无法与反渗透技术相提并论。
近年来,由于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显,研究者对于正渗透膜技术处理海水淡化的进一步探索,证明该技术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
(三)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正渗透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大多时候是起着浓缩污染物的作用,它并不是最终处理过程,但却是一个高效率的前处理过程。
正渗透膜在废水处理应用方面包括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的处理。
采用正渗透膜进行废水处理先后经历了序批式系统,以商业化的醋酸纤维RO 膜为膜单元,以合成海水为汲取液,来浓缩含低浓度铜或铬离子的水,但这一方法并不理想;采用了中试规模的FO系统用于浓缩垃圾渗滤液。
并证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并被称为是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五、结语
正渗透方法在许多行业上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如何解决在应用与实际当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是正渗透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参数不足,各项技术的不到位,仍旧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
但是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和淡化新兴技术,国际上正对正渗透进行着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由于正渗透过程本身存在着能耗低、分离过程简单等诸多潜在优势,相信随着研究的深人,它在今后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建新,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
[2]周柏清,全膜水处理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1).
[3]彭跃莲,膜技术前沿及工程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0).
[4]Cath,T.Y.,A.E. Childress,and M. Elimelech.Forward osmosis: Principles,application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J.Membr. Sci.,2006,281: 70-87.
[5]Gerstandt,K.,et al.Membrane processes in energy supply for an osmotic power plant. Desalination,2008,224: 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