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学案 第2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
语文课文目录(粤教版)

必修一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 我很重要--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演讲的艺术--- 讲述自己的故事3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4 “布衣总统”孙中山5 华罗庚6 罗曼·罗兰7留取丹心照汗青8 我的回顾18 荷塘月色19 《霞》20 我的家在哪里21 拣麦穗22 我与地坛23 沙田山居24 打开心灵之门14 《诗经》两首(静女,氓)15 离骚16 孔雀东南飞17 迢迢牵牛星17 短歌行17 归园田居18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19 登池上楼19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寻觅节日诗情必修二1 我的母亲2 冰心:巴金这个人3 故乡的榕树--- 论握手4 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5死水--- 再别康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热爱生命---双桅船6 致大海---我一无所求--- 底片--- 黑八月7 欢乐--- 雨巷---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山民8 长江之歌---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那就是我--- 弯弯的月亮9《窗》---《门》10 菱角的喜剧11 《渐》12 鱼书13 说不尽的狗14 阿房宫赋15 赤壁赋16 项脊轩志17 与妻书18 逍遥游19 兰亭集序必修三1 黄山记2 巩乃斯的马3 瓦尔登湖4 说数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6 寂静的春天7 这个世界的音乐8 足不出户知天下9 《祝福》10 项链11 等待散场--- 差别12 荷花淀13 春之声14 山居秋暝--- 从军行--- 登高--- 石头城---锦瑟15 蜀道难16 琵琶行17 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8 虞美人---书愤--- 扬州慢19 元曲三首【双调】蟾宫曲·叹世---【南吕】四块玉·别情---【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必修四1 车队与红灯---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2 论“雅而不高”3 呼唤生命教育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5 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善良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8 米洛斯的维纳斯9 宝玉挨打10 阿Q正传11 变形记12 失街亭13 棋王14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15 《劝学》16 过秦论17 师说18 晏子治东阿19 谏太宗十思--- 常见文言句式整理积累必修五1《钱》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道德和法治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4 东方风来满眼春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6 喜看稻菽千重浪7 访李政道博士8 甘地被刺9 雷雨10 哈姆莱特11 城南旧事12 长亭送别13 等待戈多14 鸿门宴15 陈情表16 段太尉逸事状17 游褒禅山记18 郑伯克段于鄢19 报任安书1。
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7访李政道博士 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仔细观看,这幅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
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等了一会儿,李政道先生来了。
记者: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李政道:记得。
我先把背景讲一下。
诺贝尔奖到今年已经设立了100周年,它有相当长久的历史。
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经济学奖和和平奖是后来加的。
1957年12月10日颁奖那天,正是瑞典大学传统上的学期结束的日子,学生们到我们举行宴会的地方来庆祝、唱歌。
以往这个时候是由文学奖得主代表所有得奖者来回答问题,但是,那天学生们指名要我来回答,因为他们觉得我看上去和他们年纪差不多。
那年文学奖的得主是加缪,法国的一位作家,文章写得非常好。
我就给学生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它落在如来佛的手里,它看到五根柱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
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记者:最初您和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这种创新意识正是我们今天所一再倡导的。
44年后,您以当代物理学界大师级人物的身份,如何评价这种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李政道: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
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
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
即好的和新的东西。
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
(原文有删改)1.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从获奖演说的情景说起,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写作技巧的能力。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时跟踪检测七 访李政道博士

课时跟踪检测(七)访李政道博士(时间:40分钟满分:32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②昨日,火箭队在主场击败国王队,终于报了前几天输球的一箭之仇。
赛后阿帅盛赞队员的整体努力,并称是得陇望蜀....的雄心使全队最后取得胜利。
③年已八旬的李政道,谈起中国的中微子实验,谈起他正在进行的前沿研究的,却是那么精神矍铄....。
④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⑤演讲的内容基本都了解,我感觉李政道先生作为大师,主要是从科学研究的大方向上给我们做指点,讲得高屋建瓴....,深入浅出。
⑥有的人拿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做幌子,暗地里大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勾当,俨然不把规矩纪律权威当回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③⑥解析:选C①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不合语境。
②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属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③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运用恰当。
④言不由衷:指说出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心口不一。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⑤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运用恰当。
⑥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
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密切的保持着联系,并以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最近北大成立生物物理中心,主任汤超就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培训出来的。
C.对现在的年轻人,如何才能做到文科和理科的均衡发展?D.我认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候都不可能全面,要求一个人非常全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3(粤教版必修5).doc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政道博士的事迹和优秀品质,体会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2.学习掌握人物访谈的特点及技巧;3.把握全文信息,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研究重点词句,理解访谈内容;把握课文特点,了解访谈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我们仰望夜空的时候,我们常常能看到天上群星璀璨,你知道吗?在这璀璨的群星中,有一颗星,就叫做李政道星,(1997年,一颗代号3443 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政道星”),作为世界闻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请看课文。
二、题解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访,是采访,点明本文的文体特征,李政道博士, 是采访的对象。
补充资料:李政道(Tsung-Dao Lee)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 岁。
1957年,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对称性不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此之外,李政道博士还获得多种重要的奖项和荣誉。
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创立于1901年的国际性权威大奖,196 9年,新设第六个奖——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在每年10月中旬公布,授奖仪式于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12月10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三、速读课文,梳理概括访谈的问题,把握全文信息(一)(1-2)采访对象和背景(二)(3~23)米访过程和内容1.(3-4)给瑞典学生讲孙悟空故事的用意。
2.(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3.(7-8)回忆与毛主席会见时的情形。
4.(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CUSPEA)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5.(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

与江泽民总书记在一起
2020/2/19
2020/2/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于李政道
❖ 出生时间地点 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
❖ 学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 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
2020/2/19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
2020/2/19
李政道 (Tsung-Dao Lee)
全校级教授,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与杨振宁
2020/2/19
接受毛泽东主席会见 (1974年5月30日)
2020/2/19
陪同邓小平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88年10月24日)
位 2020/2/19
关于李政道
❖获奖情况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布埃德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布埃德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12月10日)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2020/2/19
关于李政道
❖获奖情况
1994 和平科学奖
hún
mú
混水摸鱼 模样
2020/2/19
课文导读
•快速浏览课文,看本文作者和李政道 博士“访”“谈”了哪几个问题?
1.获奖后对瑞典大学生讲孙悟空故事
2.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3.与毛主席讨论“对称平衡”时的情 景4.“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 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本课话题——科技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此时,大厅大屏幕蔚蓝色的背景上,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船飞行曲线,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心指挥和准确控制下,“神舟”五号飞船仿若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翱翔天宇,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围棋人机大战的第一回合,人工智能赢了。
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第一回合在韩国首尔举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角逐,李世石投子认输。
在赛后发布会上,李世石表示胜负还未决出,他会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了解对手。
对于最后的胜利,他称自己有五成胜算。
现在全世界最火爆的新闻事件是什么?自然非围棋人机大战莫属,这场人类脑力与人工智能较量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围棋、竞技的范畴,成为检验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人类,或者说人类还能否掌控人工智能的一次契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2.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3.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
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卡尔·波普尔4.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橘.红色( ) 苍穹.( ) 怦.怦直跳( ) 斑斓.( ) 遨.游( ) 矫.正( ) 目眩.( ) 呕.吐( ) 坚如磐.石( ) 呛.水( ) 烧灼.( ) 默契.( ) 【答案】 jú qiónɡ pēnɡ lán áo jiǎo xuàn ǒu pán qiānɡ zhuó qì二、多音字劲⎩⎪⎨⎪⎧( )劲头( )强劲 核⎩⎪⎨⎪⎧( )核实( )核儿 荷⎩⎪⎨⎪⎧( )荷花( )荷锄 【答案】 jìn jìnɡ hé hú hé hè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bá( )苗助长bō( )乱反正飞扬bá( )扈⎩⎪⎨⎪⎧xuàn( )晕xuàn( )烂xuàn( )耀 ⎩⎪⎨⎪⎧斑lán( )lán( )干波lán( )壮阔lán( )言⎩⎪⎨⎪⎧pán( )石涅pán( )qìnɡ( )竹难书xīn( )香【答案】 拔 拨 跋 眩 绚 炫 斓 阑 澜 谰 磐 槃 罄 馨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坚韧·坚忍(1)在2016年老年人时装秀现场,记者也看到了许多特殊的“模特”,他们身上乐观________(坚韧/坚忍)的精神,比深秋北京的阳光,还要让人觉得暖意融融。
2020-2021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 7 访李政道博士 学案

7 访李政道博士[预习——夯实根底][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斑斓.( ) 洗漱.( ) 【答案】 lán shù二、多音字落⎩⎨⎧〔〕降落〔〕丢三落四〔 〕落枕混⎩⎨⎧〔 〕混沌〔 〕混水摸鱼 【答案】 luò là lào hùn hún第2步写字形——微妙无穷方块字⎩⎨⎧纰miù〔 〕miù〔 〕误⎩⎨⎧洗shù〔 〕咳sou 〔 〕 ⎩⎨⎧辉huán ɡ〔 〕惊huán ɡ〔 〕彷huán ɡ〔 〕⎩⎨⎧j īn ɡ〔 〕确jīnɡ〔 〕米jīnɡ〔 〕旗【答案】 缪 谬 漱 嗽 煌 惶 徨 精 粳 旌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神通广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比喻有强大的本领可以自由发挥。
2.理解辨析(1)斑斓·斑驳两者都是形容词。
“斑斓〞指灿烂多彩。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他颜色。
(2)年青·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
它只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而不能用于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
它一般不用于比喻。
“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
但它所指的年龄不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可用于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也可以用于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
(3)精确·精准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准确〞的意思。
“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
“精准〞指非常准确;精确;时间感念中精准、空间位置上的准确。
3.对点小测判断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这台来自日本的治疗仪可以说是神通广阔....,什么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全都能治!()(2)在那堤连涧曲之间,随处可见拍照留念、追逐游玩的人群;还有更多的情侣们借此处色彩斑驳..的美景留下百年好合之影。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人教版
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祝福
边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16、﹡风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本课话题——天才一、从课本中积累“‘天才’加了一个‘天’字就虚了,当然做这类的工作总得要有才能,还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总体上研究的环境要好,并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
”二、从历史中积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童方仲永,这样一个在任何人看来都会拥有光明前景的天才,由于自己放弃了努力,再加上家长的误导,落到最后“泯然众人”的地步,着实可悲。
看来,是天才不一定就能成功,能成功的也不一定就是天才。
三、从名言中积累1.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2.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塞涅卡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4.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牛顿一、作者简介闵捷,《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
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辽宁师院中文系进修班学员,北海舰队创作室副主任、主任、某艇政委。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岛》《桅影》《旅顺口人》,中篇小说《海神阿修罗》《海底》,长篇报告文学《在倾斜的版图上》。
二、背景回放与大师们对话2001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
为此,北京青年报社与《发现·图形科普》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或地区,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
《北京青年报》每周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所有的报道。
本文即为这次系列人物专访《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的节选。
本文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李政道博士作的专访。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斑斓.(l án ) (2)模拟.(n ǐ) (3)洗漱.(sh ù) (4)纸簿.(b ù) (5)倾.斜(q īn ɡ) (6)华裔.(y ì)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缪绸缪(m óu 姓缪(Mi ào(2)落大大落落(lu ō落地(lu ò 2.语境辨析法(3)爸爸给他买了一身小警服,他穿在身上,反复模.(m ó)仿警察的执法模.(m ú)样,很是逗人。
二、写准字形(1)b ān(班门弄斧b ān(斑驳陆离 (2)ch àn ɡ(唱歌ch àn ɡ(倡导(3)li áo(寥廓mi ù(谬误(4)浅l ài(濑咳sou(嗽三、易混辨析1.年青v s 年轻2.不止v s 不只不只:不但或不仅。
辨一辨不止:继续不停;超出。
这篇访谈录向人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文章总起部分交代访谈的对象、身份以及对他的评价,描写访谈环境,烘托访谈气氛;主体部分记录访谈的全过程,全面展现李政道博士的形象,展示其精神风貌。
一、读“记者: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记者为什么要从“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这个问题谈起?答:参考答案:获得诺贝尔奖是对李政道博士科学成就的承认和肯定,对此他有着切身的体会,从这个问题引入,比较自然,并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2.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答:参考答案:故事说明的道理: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
说理方法是比喻说理法。
二、阅读“记者:我查到新华社1974年5月发的一条很短的新闻稿……主任汤超就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培养出来的”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3.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参考答案: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是必然的。
4.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答:参考答案:李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三、阅读“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应该说,宇称不守恒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5.第一处记者的发问有什么特点?答:参考答案:第一个问题又回到“诺贝尔奖”问题,第二个问题运用选择问句发问,这样既使访谈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强,又给受访者限定了回答的范围。
6.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答:参考答案: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
四、阅读“记者:您认为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7.李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答:参考答案: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有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家国籍不重要,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明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8.结合全文,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答:参考答案: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创新、平和、博而专、勤勉、坦然面对功利、为科学献身的素质。
1.采用“直问”式访谈采访对象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采访的时间有限,采访机遇难得,所以记者提出问题的方式就选用了“直问”式: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合乎场合,合乎情理。
2.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本文采访对象的特殊身份和采访的时间及场合限制,促使记者对所提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准备。
首先,所提问题或是与李政道博士本人的科研密切相关,或是与中国科技有关,或问科学成就,或问科学精神,始终紧扣“科学”这一话题,换言之就是话题集中,这样就避免了问得过多、过杂。
其次,作者虽问了不少问题,但每个问题都是明确单一的,且不同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的语调和句式。
如前五个问题是直接发问,而后面几个问题却大多用了选择问句,且用了“可不可以这样说”等委婉的语调。
如何在访谈中进行提问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
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
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要有针对性。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下面是记者对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的访谈录,请在横线上补上记者的提问。
许江:对画家来说,如果我们创作的东西只是一个符号,那就很值得商榷和警觉。
真正好的形象不是符号,而是一个真实的生命。
唤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并不是我画葵的最终目的,真正的归宿是我们要“重归东方”。
我们之前总是向西方学习,永远纠结于能为自己的家园带回什么。
这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表情:负重、刚烈、自强。
这些表情,会带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味道,我称之为“历史性”,年轻的“葵花们”能够理解的。
记者:(1)许江:德国德累斯顿是一座在二战中被彻底摧毁的城市,博物馆的展厅就是一片废墟。
在莱茵河和莫索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近处是百舸争流,远处是古堡荒原,我的800棵老葵在那里“盛开”,是如此契合。
每天数以万计的西方游客来这里,当他们知道这是来自东方的葵园时,都很惊叹。
东方文化能否和西方文化共生,我想通过葵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记者:(2)许江:绘画中的很多思想和管理学校是统一的。
我的绘画坚守传统,强调远望,所以我营造了一个大学的望境。
就像“清末四大家”之一况周颐所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因为设计者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名满中国。
但是学生在那里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建筑奇观,而是面对春夏秋冬,望到青山绿水,也望到一个遥远的自己。
参考答案:(1)西方艺术中也有葵的形象,如,凡·高的《向日葵》。
你强调“重归东方”,当你的作品在西方巡展时,西方人怎么理解“东方葵”的形象?(2)你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这两种身份是如何统一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如李白(公元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
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