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运 直面苦难 比较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3《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高二语文组宗华【研究方向】1.比较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2.把握重点,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梳理两篇课文,体会蕴含的哲理。
2.提高比较鉴赏的阅读能力。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预习:自读两篇课文,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名言警句。
一.导入: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像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感受贝多芬两耳失聪,那是怎样的痛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让我们走进市三高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和培根、周国平的随感——《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的精神价值。
(显示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请大家集体诵读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
(——教师小结:小作者与大作家关注了同一话题,“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的小作者重视例证,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大作家注重哲理。
)三.梳理两篇课文。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2.围绕问题,先自读《论厄运》,思考:本文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1)先让学生画出名言警句,再请几个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读一读。
(2)屏幕显示名言警句,并让大家齐声诵读:“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因为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比较阅读 苏教版必修5

1
尊苦 严难
中 的
论厄运
直面苦难
可编辑ppt
2
作者是一位通晓人情
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
家,文章以贵族世家
子弟为阅读对象,谈
论社会风尚、处世哲
学、治学方法、人生
经验等,见解深刻独
到,分析周密严谨,
文风老辣锐利,独具
特色和魅力,开创了
英国散文的传统,影
响很大,在英国早已
可编辑ppt 家喻户晓。
• 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 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 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 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 的尊严。
可编辑ppt
20
•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 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 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 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 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 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 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 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 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 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 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 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作者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 的?
•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可编辑ppt
12
课题
相同点
侧重点
论 谈的是同一个话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
题:逆境(那种 值,认为厄运可以培
厄 造成巨大痛苦的 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运
事件和遭遇)怎 (英雄主义苦难观) 样面对逆境及逆 征服 战胜 坚忍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文

论厄运[英]培根“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确实如此。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塞涅卡又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这是一句宛如诗一样美的妙语。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飘洋过海的。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从这图象中去汲取启示吧。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直面苦难(节选)周国平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论厄运》《直面苦难》MlwnMl

中出现”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 的美德是坚忍”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
战胜厄运是奇迹 战胜厄运要坚忍 战胜厄运显美德
《直面苦难》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 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维护人在 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 做作”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 严。” “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创作意义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发珍贵。
《直面苦难》
面对苦难,我们注定失败 咬牙挺住,维护尊严 否定美化苦难,还苦难真实面目 否定错误期待,还英雄真实面目
《论厄运》
承受苦难的对象 面对苦难的做法 对待苦难的态度 苦难观 伟人 无所畏惧、坚韧
《直面苦难》
凡人
咬牙挺住、承受、维护尊严
肯定苦难的积极影响 辩证看待客观现实 英雄化的苦难观 讴歌勇者 平民化的苦难观 激励凡人
厄运下的英雄 苦难中的凡人
——《论厄运》《直面苦难》 对比阅读
快速浏览《论厄运》与《直面苦 难》,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选。 2.从呈现位置看,段首段尾为首选。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为首选。 4.从语言风格看,不用技巧为首选。
《论厄运》
“超越自然的伟大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 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
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 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确 实可靠》
上海人,现代学者、作家。 他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 思考,以杂感、随笔等大众 文体形式表达出来,写了很 多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本文是作者从自己的作品中 摘录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 的句子和段落编排而成,作 者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
灵活的“感悟体”。
比较阅读
• 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 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 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霍蒂诺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 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 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 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 难能可贵。”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 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 示的。”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 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 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 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侧重点
论 谈的是同一个话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
厄
题:逆境(那种 值,认为厄运可以培 造成巨大痛苦的 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论厄运 直面苦难比较阅读课件

战胜厄运是奇迹 — 战胜厄运要坚忍 — 战胜厄运显美德
英国说理散文的一般特点
“由深沉的智慧加情理多表现为眼前琐 碎中见天道人心);严正的意思而 常常以幽默笔调出之;语言雅驯, 避流俗,有古典味;意不贫乏而言 简,有言外意,味外味”
张中行《一知半解·序》
远观历史长河,近看你我身边,无数风尘 仆仆的身影,在苦难的泥水中跋涉着,他 们或名垂青史,或无声无息,但都留下了 深刻的生命痕迹,树起了无数座人类精神 的丰碑。 他就是其中一个。 风雨如晦的岁月,他的身边是狰狞的魑魅 魍魉,他的眼前是血腥的剑影刀光,他的 身后是如磐的黑暗力量。面对苦难的无底 之渊,他的生命也脆弱,他的臂膀也单薄 ,但是他在无边的黑暗中燃起了一片灯火 ,用如椽的巨笔唤醒了困顿的人心。 直面人生,正视苦难,他的名字叫鲁迅, 更叫坚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 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 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与图国艰,以度厄运。――扬雄《元后诔》 厄,困也。――《苍颉篇》 厄难,勤苦之事也。――《诗· 谷风》笺 能济其厄涣。――《易· 解注》 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 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 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无所畏惧、坚韧 肯定苦难的积极 影响 英雄化的苦难观
对待苦难的 态度
苦难观 创作意义
讴歌勇者
激励凡人
直面苦难
行文思路清晰 环环相扣 渐趋渐深
笔法自由灵活 行文跳跃 笔带锋芒 不求层层推进 只求直接呈现思 想精华
论厄运
我们不愿再见疮痍满目,断壁残垣;我们不想 再次泪流满面,彻夜无眠;我们祈盼人有平安, 家有团圆。可惜,时光无法倒流,苍天难遂人 愿,苦难总是如丝如缕,如影相伴。卑微而又 高尚,软弱而又刚强的我们,正在默默担起生 命不能承受之重。
厄运下的英雄,苦难中的凡人——《论厄运》《直面苦难》对比阅读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她的生命 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 蓬勃,那是她谱写的战胜命运的赞歌;在手臂间 勾勒人性的高洁,那是她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 她用绝美的舞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用不屈的 奋斗维护了崇高的尊严。 直面人生,正视苦难,她就 是邰丽华,她的名字更叫坚强。
饥 饿 的 魂 灵
在 烈 日 下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 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 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 竟该如何来看待顺境与逆境呢?请以 “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为话 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语 言富有思辩的张力和审美的感染力。
“要么精彩 地活着。”
坚持,军人的词典里绝没有放弃!
不 抛 弃 不 放 弃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风雨如晦的岁月,他的身边是狰狞的魑魅 魍魉,他的眼前是血腥的剑影刀光,他的身后 是如磐的黑暗力量。面对苦难的无底之渊,他 的生命也脆弱,他的臂膀也单薄,但是他在无 边的黑暗中燃起了一片灯火,用如椽的巨笔唤 醒了困顿的人心。 直面人生,正视苦难,他的名字叫鲁迅, 更叫坚强。 请模仿上面一段文字以及课文语言上诗性 和理性的特点,另写一段文字,展示直面苦难 者的风采、精神。无需拘泥示例的句式。
面对苦难 的做法 对待苦难 的态度 苦难观
伟人
无所畏惧、坚忍 肯定苦难 积极影响 英雄化的苦难观
凡人
直面、挺住、承受 辩证看待 客观现实 平民化的苦难观
创作意义
讴歌勇者
激励凡人
鉴赏语言 参透哲思
用心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性的智慧,
闪烁的理性的光辉。精选你最喜欢的句子, 加以赏析。
诗性的智慧 理性的光辉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3《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高二语文组宗华【研究方向】1.比较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2.把握重点,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梳理两篇课文,体会蕴含的哲理。
2.提高比较鉴赏的阅读能力。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预习:自读两篇课文,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名言警句。
一.导入: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像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感受贝多芬两耳失聪,那是怎样的痛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让我们走进市三高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和培根、周国平的随感——《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的精神价值。
(显示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请大家集体诵读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
(——教师小结:小作者与大作家关注了同一话题,“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的小作者重视例证,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大作家注重哲理。
)三.梳理两篇课文。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2.围绕问题,先自读《论厄运》,思考:本文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1)先让学生画出名言警句,再请几个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读一读。
(2)屏幕显示名言警句,并让大家齐声诵读:“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因为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人
无所畏惧、坚忍 肯定苦难 积极影响 英雄化的苦难观
凡人
直面、挺住、承受 辩证看待 客观现实 平民化的苦难观
创作意义
讴歌勇者
激励凡人
鉴赏语言 参透哲思
用心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 诗性的智慧,闪烁的理性的光 辉。精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试
加以赏析。
诗性的智慧 理性的光辉
各抒己见 畅叙深情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 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 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 竟该如何来看待顺境与逆境呢?请以 “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为话 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语 言富有思辩的张力和审美的感染力。
山 崩 地 坼
一 片 汪 洋
绝 处 求 生
灰 色 的 童 年
饥 饿 的 魂 灵
最 震 撼 的 读 书
在 烈 日 和 暴 雨 下
厄运下的英雄 苦难中的凡人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比较阅读
筛选观点句的方法:
1、从表达方式看,议论抒情为首选。 2、从呈现位置看,段首段尾为首选。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为首选。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 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 生中的一员。
否定 美化苦难
否定 苦难英雄
对比阅读 鉴赏异同
同样落笔苦难,思考问题 的角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他 们在各自精神的天空中放飞思 想。
见仁见智 风格各异
课文
对比
《论厄运》
《直面苦难》
承受苦难 的对象
最 美 好的 品 质也 正 是在 厄
战胜厄运 要坚忍
战胜厄运 显美德
运中被显示的。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注定失败 的结局 挺立不倒 的尊严
面对自然悲剧,我们以最真实的勇气挺 立而不倒下,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 严。 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 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 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4、从语言风格看,不用技巧为首选。
指点迷津 有的放矢
提炼观点 体内涵 速读两篇文章,圈点能 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把握
文本内容,体悟文章内涵。
思想的清流 智慧的精华
超 越 自然 的 奇迹 , 总是 在
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
战胜厄运 是奇迹
而 厄 运所 需 要的 美 德是 坚 忍。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风雨如晦的岁月,他的身边是狰狞的魑魅 魍魉,他的眼前是血腥的剑影刀光,他的身后 是如磐的黑暗力量。面对苦难的无底之渊,他 的生命也脆弱,他的臂膀也单薄,但是他在无 边的黑暗中燃起了一片灯火,用如椽的巨笔唤 醒了困顿的人心。 直面人生,正视苦难,他的名字叫鲁迅, 更叫坚强。 请模仿上面一段文字以及课文语言上诗性 和理性的特点,另写一段文字,展示直面苦难 者的风采、精神。无需拘泥示例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