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活页练习
高中语文 典型例题解析 第三专题 直面苦难(节选) 苏教版必修5

直面苦难(节选)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没有哲理散文常见的学究气,感情真挚,笔带锋芒。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化的语句,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整散结合的句式,准确简洁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着跳跃式的诗性智慧。
正确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之一。
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
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鉴赏。
鉴赏语言就是鉴赏作品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以及风格、表现力、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
鉴赏语言一般从下列5个方面思考:①语言的含意。
对文章的语句的语意进行鉴赏。
②语言的特点。
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③语言的风格。
有幽默、辛辣、自然、含蓄、深刻等。
④语言的技巧。
多从修辞角度思考。
⑤语言的作用。
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梁实秋……不管香不香,开卷总是有益。
所以世界上有那么多有书癖的人,读书种子是不会断绝的。
买书就是一乐,旧日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最是诱人,你迈进门去向柜台上的伙计点点头便直趋后堂,掌柜的出门迎客,分宾主落座,慢慢地谈生意。
不要小觑那位书贾,关于目录版本之学他可能比你精。
搜访图书的任务,他代你负担,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数,一有所获立刻专人把样函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气气,书价么,过节再说。
苏教版语文高二直面苦难节选 (2)

直面苦难(节选)※选修延伸【课后练习】一、阅读《直面苦难》一文段,完成1-5题。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困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
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傲。
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
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1、根据文中画线处语句概括出作者认为面对苦难,应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
2、一句“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的怎样的认识?3、有人把周国平对苦难的认识,概括为“平民化的逆境观”,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请从文中寻找理由。
4、文中“悲剧的核心”、“纯粹的荒谬”、“世俗的对应物”分别指什么?5、在文中,作者不满于什么样的苦难观?作者的苦难观对我们认识苦难有什么指导意义?二、阅读楚女的《生命的本质》完成6-9题。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或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比较阅读 苏教版必修5

1
尊苦 严难
中 的
论厄运
直面苦难
可编辑ppt
2
作者是一位通晓人情
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
家,文章以贵族世家
子弟为阅读对象,谈
论社会风尚、处世哲
学、治学方法、人生
经验等,见解深刻独
到,分析周密严谨,
文风老辣锐利,独具
特色和魅力,开创了
英国散文的传统,影
响很大,在英国早已
可编辑ppt 家喻户晓。
• 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 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 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 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 的尊严。
可编辑ppt
20
•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 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 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 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 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 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 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 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 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 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 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 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作者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 的?
•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可编辑ppt
12
课题
相同点
侧重点
论 谈的是同一个话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
题:逆境(那种 值,认为厄运可以培
厄 造成巨大痛苦的 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运
事件和遭遇)怎 (英雄主义苦难观) 样面对逆境及逆 征服 战胜 坚忍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 3-3 第2课时直面苦难练习 苏教版必修5

第2课时直面苦难(节选)●画语导入河蚌承受了被沙石困扰的痛苦,终孕育出光彩夺目的珠贝;宝剑忍受了烈火锤炼的苦楚,终露出锃亮的刀锋。
苦难是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前奏,是人生一道永远开放着绚丽花朵的风景。
多少伟人在逆境中、在平凡中成才,多少思想在平凡中成长,在苦难之中升华。
让我们直面苦难,淡定平凡,笑傲人生。
答案:xuán,xuàn;hènɡ,hénɡ3.辨形冤(qū)冤(shēn)委求全(qū)张正义(shēn)纯(cuì)视(miè)荟(cuì)竹(miè)答案:屈,曲;申,伸;粹,萃;蔑,篾【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申冤:①洗雪冤屈。
②自己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
慰藉:安慰。
旗开得胜: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了好成绩。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
蔑视:轻视、小看。
芸芸:形容众多。
纭纭:形容多而乱。
绘声绘色:描绘得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文艺作品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也作“绘影绘声”。
浮夸:虚夸、不切实。
芸芸众生:佛家用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后用以泛指普通的人。
2.词义辨析卑劣卑微“卑劣”指卑鄙恶劣,如:在这起案件中,罪犯的手段极其卑劣。
“卑微”指地位低下,如:在古代,庶家子弟因门第卑微,是没有做官资格的。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如:那个说书人将《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事迹说得是绘声绘色,不时赢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如:那位演员把杨子荣演得惟妙惟肖。
场面局面“场面”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所构成的情景。
运用范围比“局面”广,可指在一定场合下的情况。
如:热烈的场面。
也可指外观和排场。
又可指戏剧或电影中的场景。
“局面”指某一时期内事情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指规模。
参加参与“参加”侧重加入到组织或活动中去。
“参与”侧重参加并一起活动。
【苏教版】2012高考语文《新课标同步导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5第18课直面苦难(节选)

第18课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附.和鲋.鱼赴.约一咐.众休B.纯粹.荟萃.猝.然鞠躬尽瘁.C.畸.形跻.身稽.查岌岌..可危D.癖.好痞.子偏僻.否.极泰来【解析】A项都读fù。
B项“猝”读cù,其余读cuì。
C项“岌”读jí,其余读jī。
D 项“僻”读pì,其余读pǐ。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股份题词两全齐美曲意逢迎B.竣工瓦斯真知灼见开诚布公C.惦念蔑视永保生机芸芸众生D.慰藉荒谬开源截流曲高合寡【解析】A项,“两全齐美”应为“两全其美”。
C项,“永保生机”应为“永葆生机”。
D项,“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曲高合寡”应为“曲高和寡”。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B.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颠倒是非,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C.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解析】C.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与“致命的”重复。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B.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C.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D.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解析】D.冒号应为破折号。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商场办画廊,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这不能不使我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和紧张。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5课 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试题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5课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试题苏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映.衬(yìnɡ)纯粹.(cuì)炫.耀(xuán) 噩.耗(è)B.汲.取(jí) 净.化(jìnɡ)骄横.(hènɡ) 苍穹.(qiónɡ)C.慰藉.(jiè) 瘟.疫(wēn)芸.芸(yún)众生旋.涡(xuàn)D.焚.烧(fén) 厄.运(è)荒谬.(m iù) 症.结(zhènɡ)解析:A项,“炫”读xuàn;C项,“旋”读xuán;D项,“症”读zhēnɡ。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问侯时过境迁荣膺循名责实B.融资拾人牙惠销假溜须拍马C.岔路方枘圆凿祓除文恬武嬉D.哂笑余勇可贾整饬珠光宝器解析:A.问侯—问候;B.拾人牙惠—拾人牙慧;D.珠光宝器—珠光宝气。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________。
(2)《圣经》的《旧约》________给人们以幸福。
(3)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______的背景。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________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A.坚忍启发暗淡显露[B.坚忍启示暗淡暴露C.坚韧启示黯淡暴露D.坚韧启发黯淡显露解析:“坚忍”是指坚持而不动摇,多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韧”是坚固有韧性。
“启发”是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是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暗淡”多指颜色、光线暗;“黯淡”指心情、前途等不光明。
“显露”是显现出;“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或有意地揭示出来。
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活动单 苏教版必修5(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活动单苏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活动单苏教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活动单苏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活动单苏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1《直面苦难(节选)》课前预习单一、预习目标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语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二、预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苍穹()慰藉()瘟疫( ) 炫()耀荒谬()芸芸( )众生拯( )救旋涡()慷慨赴( )死2、填写下列字()众生众说纷( ) fù()约 fù( )着( )开得胜 ( )乐无穷 miè( )视竹()mi è3、解释词义申冤:慰藉:旗开得胜:浑浑噩噩:绘声绘色:(二)走近作者利用工具书和课外资料了解周国平。
(三)课文内容1、试着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2、归纳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
2(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在下面。
课堂活动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苦难对人生的意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正确对待苦难。
活动方案活动一问题探讨探究一: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几个部分?探究二: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几个观点?探究三:《直面苦难》的主旨是?活动二重点探究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大家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苏教版语文高二《论厄运》练习

《论厄运》练习※选修延伸【课后练习】一、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用心体会寓意,在结尾处的横线上写出结论。
(不少于20字)白兔和月亮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
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万物均有所归属。
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落难的王子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
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谁知他正色道:“先生,请别说这话。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17~文本18 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苍穹.(qiónɡ)慰藉.(jí)瘟.疫(wēn)浑浑噩.噩(è) B.契.约(qiè) 汲.取(jí) 旋涡.(wō)芸.芸众生(yún) C.拯.救(zhěnɡ)辟.邪(bì) 剽.悍(piào) 刨.根问底(páo) D.婢.女(bì) 揣.度(chuǎi)饯.别(jiàn) 隽.语箴言(ju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宛若婉转动听挟持汗流夹背
B.请帖俯首帖耳荒谬未雨绸缪
C.踉跄琳朗满目创伤满目疮痍
D.精致出奇制胜耿直仗义直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她________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更加炯炯有神。
(2)人物雨花石出自天然,石中画面呈现了人物的形体,其线条简繁有度,色彩丰富,色调和谐,人物形象________。
(3)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________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销。
A.掩盖惟妙惟肖违反
B.掩饰绘声绘色违反
C.掩饰惟妙惟肖违背
D.掩盖绘声绘色违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采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二、一法一练——理解句子含意要善于将抽象、概括的意义明白化、具体化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
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节选) 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答: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够到回家的路。
答:
三、走近高考
(2011·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
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
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
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
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
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
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
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
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
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
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
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
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
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
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
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
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
他觉得虚伪无聊,当做笑谈。
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
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
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
”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
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
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
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
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
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有删节)
6.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
7.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
8.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
答案
1.D2.B3.C4.C
5.(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本段的中心是“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句话讲了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这样就可得知人被外界的力量左右,不能得到真正的内心生活。
)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
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本段的中心是“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再理解几个关键词所隐含的意义,“坚实的自我”“精神的坐标”暗含着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找到回家的路”暗含着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
6.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7.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8.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做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