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5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lessons,复习相关知识点。
(2)利用问题导入本课:“你们认为什么是厄运?面对厄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论厄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小组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讲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论厄运》,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b5360eb069eae009591bec37.png)
《论恶运》教课设计2[苏教版必修五 ]《论恶运》教课设计[教材概括 ]《论恶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磨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商讨的要点是环绕“顺境和窘境”整合资料,让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商讨,提高问题商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高语文修养。
《论恶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此在讲堂上如何设计问题,指引学生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课的要点。
[思路设计 ]《论恶运》是说理类散文,讲堂主要指引学生掌握文中的逻辑分明的谈论,能够模拟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育正确面对窘境的态度。
在谈论剖析文本环节,采纳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谈论、合作总结的教课方法,注意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在研究环节,着重重申学生动笔对于文本的模仿,鼓舞学生能够鲜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2、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商讨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正确面对人生不一样境遇的态度。
[教课重难点 ]要点:剖析文章的谈论,掌握其逻辑,要能模拟文本说理方式和论证方法。
难点:指引学生对于窘境温顺境的正确认识[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 p138~143[教课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音乐《命运交响曲》导入,投影第一张幻灯片]导入新课:这部作品各位都很熟习,大家能说出它的作曲者的一句最闻名的格言吗?明确:对,正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可以使我折服!”作为一位音乐家,贝多芬却失掉了自己的听力,这是何等的残忍!在中国,我们常常把这样的遭受称作“逆境”,而在西方,多作“恶运”。
[板书]正如我国从古到现在有数不尽的文人大家对于“窘境”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独到看法同样,西方的各位先哲们也对“恶运”有着自己的看法。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aac18f8ba98271fe900ef9aa.png)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
[教材概述]
《论厄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苦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探讨的重点是围绕“顺境和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
升语文素养。
《论厄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而在课堂上如何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议论,品味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通过模仿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升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思路设计]
《论厄运》是说理类散文,课堂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逻
辑分明的议论,能够模仿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养正确
面对逆境的态度。
在讨论分析文本环节,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讨论、
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
1 / 12。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案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案《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学目标: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3、摘录文中精彩语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积累“逆境”话题的名言警句,整理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4、了解两篇文章各自的语言风格、体裁和行文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1、培根: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注意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
《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
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2、周国平:我国现代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学者。
擅长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贯穿于文学写作,写下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二、解题:1、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2、苦难:造成巨大痛苦的时间和境遇——天灾人祸,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三、《论厄运》1、自读《论厄运》,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
明确:(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
(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
(3)厄运不会把我们击跨,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根据观点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范文【研究方向】1.比较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2.把握重点,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梳理两篇课文,体会蕴含的哲理。
2.提高比较鉴赏的阅读能力。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预习:自读两篇课文,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名言警句。
一.导入: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像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感受贝多芬两耳失聪,那是怎样的痛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让我们走进市三高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和培根、周国平的随感——《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的精神价值。
(显示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请大家集体诵读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
(——教师小结:小作者与大作家关注了同一话题,“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的小作者重视例证,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大作家注重哲理。
)三.梳理两篇课文。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2.围绕问题,先自读《论厄运》,思考:本文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1)先让学生画出名言警句,再请几个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读一读。
(2)屏幕显示名言警句,并让大家齐声诵读:“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因为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教案:《直面苦难》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直面苦难》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关于苦难的观点。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技能与方法:o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观点与论据,形成自己的见解。
o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细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正视生活中的苦难,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o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他人所经历的苦难,并学会提供帮助。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o《直面苦难》节选部分原文及注释。
o相关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及历史背景资料。
o苦难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师准备:o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o准备小组讨论和文本细读的素材,引导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o搜集苦难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一张描绘苦难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思考。
o提问:“你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它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的?”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深刻的话题——直面苦难,看看一位智者是如何看待并应对苦难的。
”•学生活动:o观察图片或视频片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o激发对苦难主题的兴趣,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文本阅读与初步理解(约15分钟)•教师活动:o分发《直面苦难》节选部分原文及注释,引导学生阅读。
o提问:“这篇节选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如何看待苦难?他提出了哪些观点?”•学生活动:o仔细阅读原文及注释,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o标注关键语句,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o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三、深入解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约20分钟)•教师活动:o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o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他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o组织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观点展开深入讨论。
论厄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论恶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论恶运选自《培根论人生》。
这是一本划时期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论恶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论恶运》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文章主旨,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2、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4、注意与《直面苦难》比照,提高比较辨析的浏览能力。
【学法建议】1、抓住关键语句知道文章。
2、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体会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生活的那个时期,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光辉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
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负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
正在他官场中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开释。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他在《寻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气力”这个著名论断。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
19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
至今四百多年来。
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
这是一本划时期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重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入的启发”。
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血汗的结晶,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书做了修改。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摘要:苦难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教学目、品味凝炼语言体会深沉哲理,苦难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四、《论厄运》、速分钟划出《论厄运》能体现作者观名言警句苦难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教学目、品味凝炼语言体会深沉哲理、提高比较辨析能力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态教学重以两整合基础让学生对材独立探讨以提高研讨能力并加深对苦难认识学习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格言警句突破口以期理两涵;然学生进行两相相异比较;透彻理两深沉哲思学生拓展开想具象化直面苦难故事从领悟面对不悲剧许许多多英雄或凡人所展示人性美;以练笔形式将对苦难认识形成变成座右铭格式珍藏己心化种人格力量教学难理蕴含哲理学习方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教学课课教学程、导入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世界那是怎样漫长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初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躯体宇宙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音苦难有非凡义生命有崛起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哲理散《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尊严师板课题苦难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二、题题目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帆风顺而是会会遇到什么?逆境三、展示学习目标、品味凝炼语言体会深沉哲理、提高比较辨析能力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态四、《论厄运》、速分钟划出《论厄运》能体现作者观名言警句学生回答讨论明确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幸运所要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要美德是坚忍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超越然奇迹总是对厄运征出现真正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凡人美品质也正是厄运显示(美刺绣是以明丽花朵映衬暗淡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花朵映衬明丽背景人美德犹如名贵香烈火焚烧散发出浓郁芳香两句出厄运、美德等眼能体现作者观但不是能体现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增添了诗)、结学通刚才到句子思考培根要以怎样态面对苦难呢?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五、《直面苦难》、对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观?讨论结面对然苦难我们应以真实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维护人然面前尊严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英雄人天生是软弱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尊严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员生活世俗旋涡面对苦难深刻生活体验藏日常生活不人知角落、这样看《直面苦难》主旨是什么?人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己然面前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坚强但不要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六、了更透彻地理两哲理请学们用5分钟朗刚才涉及名句并背诵其3句七、组讨论以下问题、两观有哪些共处?、阐述侧重又有什么区别?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相处是两都肯定了逆境价值培根说厄运所要美德是坚忍美品质也正是厄运被显示;周国平说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悲剧和苦难才能成真正勇者两都指出了面对然悲剧应有态培根说超越然奇迹总是对厄运征出现周国平说我们以维护了人高也是尊严人然面前尊严不处是培根逆境观是英雄主义具有古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主义思想养倡导种平民化逆境观他承认逆境作用但指出逆境对人消极磨损作用反对分夸苦难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人们才是我兄弟姐妹两都具有浓郁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鲜明简洁而有力但是说理方式上却很不样《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深刻独到《直面苦难》不追分析论证环环相扣而是用诗般跳跃语句、具象化阐发直接明思考结八、拓展学生谈关苦难尊严故事尤其是直面然悲剧(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故事回顾目《我与地坛》(史铁生)推荐说《平凡世界》(路遥)对学生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抓住容以支撑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上选了王蒙《人生三境》指导学生辑录培根《培根论人生》该选择了培根6《论真理》,《论善》,《论美》,《论知》,《论革新》,《论健康》,《论天性》,《论习惯》,《论幸运》,《论厄运》,《论机》,《论勇气》,《论敏捷》,《论称赞》,《论爱情》,《论庭》,《论友谊》,《论青年与老年》,《论旅行》,《论私》,《论怒气》,《论假聪明》,《论猜疑》,《论嫉妒》,《论狡猾》,《论报复》这些都选培根《论说随笔集》单元整合人生既有灿烂阳光也会有凄冷风雨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选择和考验拥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和通达乐观健康人格人生长河我们要面对容将会有很多很多专题重探讨是人生思考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有这类思考我们志才会坚强脊梁才会挺直生命才有力量专题以问题探讨主学习程培养学生探究识围绕直面人生分成三板块生存选择、真猛士、苦难尊严这三板块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整体板块探讨核心问题是怎样理司马迁和屈原不人生选择利用材容对立统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问题探讨愿望;二板块让学生《记念刘和珍君》所创设具体情境进步探讨生存选择问题;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两都具有浓郁思辨色彩和哲理味充满人生智慧学生对学习材进行独立探讨比较对逆境表达观异、说理方式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的: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
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材料独立探讨以提高研讨能力,并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学习中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习方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
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
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解题
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逆境”。
三、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四、阅读《论厄运》
1、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讨论后明确。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
更难能可贵。
”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
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
2、小结,同学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思考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
“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五、阅读《直面苦难》。
1、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讨论后小结: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
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2、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六、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七、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
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
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
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
《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
《直面苦难》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八、拓展
学生谈关于“苦难中的尊严”的经典故事,尤其是直面自然悲剧(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故事。
回顾篇目《我与地坛》(史铁生),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
对于学生来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抓住文本中内容,以此为支撑,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
《读本》上选了王蒙的《人生三境》,指导学生阅读。
资料辑录
培根的《培根论人生》一书.该书选择了培根的26篇文章:《论真理》,《论善》,《论美》,《论求知》,《论革新》,《论健康》,《论天性》,《论习惯》,《论幸运》,《论厄运》,《论时机》,《论勇气》,《论敏捷》,《论称赞》,《论爱情》,《论家庭》,《论友谊》,《论青年与老年》,《论旅行》,《论自私》,《论怒气》,《论假聪明》,《论猜疑》,《论嫉妒》,《论狡猾》,《论报复》.这些文章都选自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