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苦难》
周国平:直面苦难

周国平:直面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
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
那种一交好运就得意忘形的浅薄者,我很怀疑苦难能否让他变得深刻些。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灵魂,悲剧使人崇高。
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
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望着四周依然欢快的生活着的人们,我对自己说: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
那么,一个人的灾难对于亲近或不亲近的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发生任何影响,这就对了。
幸运者对别人的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招灾的不是我!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或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是我?不幸者需要同伴。
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至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的本身。
相反,受难者人数的增加仿佛减轻了不公正的程度。
我们对于个别人死于非命总是惋叹良久,对于成批杀人的战争却往往无动于衷。
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危,以及幸灾乐祸。
这当然是愚蠢的。
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的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
苦难可以发生动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
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直面苦难(优秀3篇)

直面苦难(优秀3篇)直面苦难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2、仔细阅读文本,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涵哲理的语句一课时一、导入ppt杏林子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穿插:我们看这张图片,这么美丽的女子是谁呢?喔,她是12岁时就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瘫痪了……弓着腰不能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能自己梳头,不能自己化妆,到后来连大笑两声也变得奢侈,因为要带来一阵阵的咳嗽和气喘,三毛看到了杏林子的痛苦,忍不住偷偷向上帝祷告,让上帝快点结束她的痛苦。
可就是这样的她,……)ppt 《背着爸爸上学》的剧照(穿插:我们再来看这两张图片,这是《背着爸爸上学》的剧照,……)总结: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都经历过或经历着人生中的苦难,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着。
过渡:那今天我们要感悟的周国平先生的《直面苦难》又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二、介绍作者过渡:在读文章前,我们先了解作者。
三、介绍本文特色过渡:为了更好的品读本文,我们有必要了解这篇文章的特色。
四、请两位同学朗读文章,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把苦难分成了几种,他着重评述的是哪一种苦难?明确: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ppt插入n张图片)自然悲剧(平常苦难)从作者的语句中,自然悲剧包括哪些呢?明确:包括自然灾害、生老病死、重大挫折等。
五、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大家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ppt显示图表鼓励大家自由讨论)对待的感受原因结局社会悲剧精神优于恶势力正义感支撑历史的公正含笑受难英雄自然悲剧无法自慰感到卑微没有灵魂的敌手没有上帝孤立无助众生总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六、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明确:我们不能因此倒下,我们要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
——第三节全体同学一起朗读第三小节。
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话?明确:能够发挥就好。
七、我们应该对苦难有一个怎样的正确认识?(或者,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明确:不美化苦难——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点评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点评《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了解作者其人,揣摩作者面对苦难的态度之由。
3、辩证地看待逆境对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蕴涵哲理的语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共同探讨。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所写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
它既有散文之灵动跳跃,又闪耀着诗性的光辉。
原文共有五个部分:面对苦难、苦难的价值、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决不美化苦难、人得救靠本能。
(投影1)本文节选自三、四部分。
课题是《直面苦难》,关于苦难,其他名人有什么观点呢?我们首先来整体读一下投影里的名言。
(投影2)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海伦·凯勒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歌德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
——塞万提斯(生读)师:这些名人对苦难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谈到了苦难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对人生的积极价值,苦难是可以战胜的。
)师:我们看看周国平对苦难有哪些感悟呢?二、研习课文(一)把握作者对自然苦难的态度。
请学生阅读1-3节。
思考:作者将悲剧和苦难分成了几种?在几种悲剧面前我们相应的态度是怎样的?社会悲剧:苦难来源于社会自然悲剧:苦难来源于自然 (对比手法)请学生举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的例子。
(如刘和珍、谭嗣同的流血牺牲是社会悲剧,正义支撑着他们含笑赴死;而汶川大地震、非典、海啸等是自然悲剧,人类无精神的优越感。
)师:作者着重论述的是哪一种苦难?生:自然苦难,作者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在自然苦难下的人们的脆弱和无奈以及失败。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文

论厄运[英]培根“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确实如此。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塞涅卡又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这是一句宛如诗一样美的妙语。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飘洋过海的。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从这图象中去汲取启示吧。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直面苦难(节选)周国平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初三作文议论文《直面苦难》800字(共10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直面苦难》
其次,要勇于接受苦难,这就要明确
人生 苦难同时也丰富了
阅Hale Waihona Puke ,提升了灵魂的高度,一个真真正
正有灵魂的人是一定会接受苦难的, 并在苦难中不断提升自我,磨练自己
的意志。
实践证明,难并不可怕,
只要你敢于直面苦难,胜利便非你莫 属。
关键词:其次,勇于,接受,苦难,
就要,明确,苦难,同时,丰富,人生, 阅历,提升,灵魂,高度,一个,真真正 正,灵魂,一定,接受,苦难,苦难,不 断,提升,自我,磨练,自己,意志,实 践证明,可怕,只要,敢于,直面,苦难, 胜利,非你莫属。
初三作文议论文《直面苦难》
在生活中,唯有直面苦难,才能懂得
人生,使自己拥有更坚定的意
志,使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
作家 不退缩。
周国平曾经说过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他们 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直接和
灵魂有关,而且都牵涉到生命意
义的评价”。
关键词:在生活中,唯有,直面,
苦难,才能,懂得,人生,自己,拥有, 坚定,意志,自己,无论,面对,怎样, 困难,退缩,作家,周国平,曾经,苦难, 幸福,相反,东西,他们,一个,共同之 处,就是,直接,灵魂,有关,而且,牵 涉到,生命,意义,评价。
初三作文议论文《直面苦难》
主 2008年,她又当选中国残第五届
席团主席。
她的事迹是感人的,她能
病痛 忍着
的折磨,在生活中不断
战 拼搏、不断进取,这源于她有
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源于
她直面苦难的精神。
还有19世纪美国的盲聋女
作家海伦凯勒,她幼年因意外疾
病而引致失明和失聪,后来经过自
学会 己的自强不息的努力,她
《直面苦难(节选》课件

重点· 难点: 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如何直面 “自然悲剧” 即“自然苦难”。
注音
浑浑噩噩( )苍穹 ( )慰藉( )瘟 疫( )炫耀( )荒谬( ) 芸芸 ( )众生
贝多芬
----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
“我叫桑兰,我又回到了 这里,我又回到了纽约。两年 前我在跳马比赛时摔了下来, 亮如白昼的大厅,刹那间一片 漆黑! ———我的梦,碎了!” 生命总是渴望啊,哪怕我 是一朵残缺的花……今天,我 回来了!我曾经跌倒过,我正 在站起来。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苦难,也是一所大学
——高尔基
直面苦难
周国平
当贝多芬失聪、海伦失明,小子尤罹患 癌症,活泼可爱的桑兰再不能站立,一个 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哲学家父亲痛 失爱女,我们可以说他们都遭遇了苦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苦难下一个定义呢?
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 定失败,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 难。 第二部分(第4—7段)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 不用浮夸的言辞美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 貌。 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 错误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的 一员,对苦难的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常常不为人知, 也无法言说。
1976年11月生于湖北宜昌, 两岁时,因高烧失聪。15岁开 始舞蹈训练,1992年10月,作 为惟一一位残疾人舞蹈家登上 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台。 1994年,考取湖北美术学院装 潢设计系。2000年,在纽约卡 内基音乐厅演出。荣获全国残 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 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 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直 面 苦 难
3-3-2《直面苦难》课件(苏教版必修五)

三(第八段):否定英雄的苦难观, 探讨普通人的苦难观。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金川集团与华为的合作迈入新的阶段,规划升级对标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要求E PLUS北外壹佳英语原4-18岁中国孩子国际素养规划体系全新升级为K12国际素养成长路 线图(E PLUS P),以语言素养、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三大教育核心支柱,恪守始于语言、成于素养的原则,实现学员有规划 大不同的未来 ,近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赴科大讯飞调研并主持召开加
话题二:
对于“苦难”,作者在文中阐发了 哪三个观点?
一(第1——3段):面对苦难, 我们应该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 而不倒下,以此来维护人类的 尊严。
社会悲剧
美国9-11事件
重建后的世贸大楼
自然悲剧
4——7段):认清苦难的 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来美化 苦难,表达了对苦难的辨证认识
周国平简介:1945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守望的 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 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 《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 札记》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 等。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 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 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座谈会,在参观智慧教育信息化成果时,李锦斌指出,要坚持软硬件两手抓、两手硬,在技术驱动、应用驱动上下更大功夫,争当引领科技和产业变革的 领衔者,5G无线宽带 https://,他也给儿子请了一位篮球教练,教儿子学习打篮球,这不是爱英语第一次与培生教育结缘,早在今年年初双方就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爱英语基于培生 BIG系列教材打造了适合线上双师模式的数字化课件,双方还在纸质书和数字化资源领域展开了合作,近日,北京疫情再起反弹,牵引着各方关注
《直面苦难》导学案

《直面苦难》导学案导读:《直面苦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的关系。
3、加深对苦难的认识,培养正确对待逆境的态度;领悟文中充满的人生智慧,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以提取信息,并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诗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随感集《人与永恒》;译著《尼采诗集》、《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背景资料作者说本文是从自己作品中摘录出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分类加以编排而成,这样做是为方便读者阅读。
其实作者本来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
他喜欢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随笔、尼采的格言等,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认为这种文字有更多的质朴、直觉和洞见。
本文集中代表了他的写作风格。
3、题解中学语文在线作者说:所谓苦难,指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等;包括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
“直面”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回避苦难;其一,勇敢面对苦难。
4、有关“苦难”的名言警句☆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苦难》
活动目标
1、认识苦难对人生的意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
活动方案
一、课前活动
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诗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随感集《人与永恒》;译著《尼采诗集》、《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背景资料:作者说本文是从自己作品中摘录出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分类加以编排而成,这样做是为方便读者阅读。
其实作者本来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
他喜欢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随笔、尼采的格言等,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认为这种文字有更多的质朴、直觉和洞见。
本文集中代表了他的写作风格。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苍穹()慰藉()瘟疫()炫()耀荒谬
()芸芸()众生拯()救旋涡()慷慨赴()死
2、解释词义
慰藉:
旗开得胜:
浑浑噩噩:
绘声绘色:
活动二、文本研习
1、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几个部分?
2、周国平在文章开头把苦难又称之为“悲剧”,并把它分为几类?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悲剧对待的心态原因结局
3、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几个观点?
4、《直面苦难》的主旨是?
5、课堂拓展:比较阅读
本文与《论厄运》一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两文在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在说理上两文各有什么特点?
三、课后活动
1、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随笔。
要求对苦难有鲜明的认识。
2、完成巩固练习
3、预习下一课
知识链接:
面对苦难,生命常青。
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周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
”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放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
”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
原来,它反复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字音
浑浑噩噩(è)苍穹(qióng )慰藉(jiè)瘟疫(wēn yì)炫(xuàn )耀荒谬(miù)芸芸(yún)众生拯(zhěng)救旋涡(wō)慷慨赴(f ù)死
二、文本研习
1、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定失败,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第二部分(第4—7段)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美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貌。
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错误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员,对苦难的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常常不为人知,也无法言说。
2、
对待的心态原因结局
社会
悲剧精神优于恶势力正义感支撑
历史的公正
含笑受难,慷慨赴死英雄
(刘和珍、杨德群)
自然悲剧无法自慰感到卑微
没有灵魂的敌手
没有上帝拯救
孤立无助
众生(日本海啸、核泄漏、
汶川地震等)
总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3、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几个观点?
①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②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③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4、《直面苦难》的主旨是?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5、两篇文章都是谈怎样面对厄运、逆境,都肯定厄运、逆境的价值。
培根的观点是:“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的观点是: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但是侧重点不完全一样。
培根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厄运可以培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周国平倡导普通人的“苦难关”,认为面对苦难的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平凡的苦难;承认苦难有积极意义,但认为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论厄运》用名言、事例、比喻来分析,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直面苦难》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言、具象化语句来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