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辨析题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辨析题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部分00846224刘拓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是指城市小资产阶级。
1.错误。
(1 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分)小资产阶级属于进步势力。
(1 分)2.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首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 错误。
(1 分)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2 分)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分)3.“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矛盾的。
3.错误。
(1 分)“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在当时国际上正在形成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格局下,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2 分)一边倒”作为外交的一个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绝不是倒向苏联的怀抱,也绝不意味着关闭与西方来往的大门。
(2 分)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4.错误。
(1 分)毛泽东在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实际情况后,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 分)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2 分)5.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5.错误。
(1 分)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的。
(2 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2 分)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6.错误。
(1 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近代史纲要辨析题复习题

一、辨析题1.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
【答案要点】(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4)因此,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答案要点】(1)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但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异常强大,而且互相勾结。
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阶级,联合各个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
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
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无产阶级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的:中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中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精选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2.西方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3.有人认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5.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
6.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失败的革命。
7.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袁世凯的窃国。
9、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发展中国资本主义。
10、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运动。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13、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是对资本主义采取政策的。
14.中国革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所以中国革命应该象俄国一样按“城市中心”模式进行。
15.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正面战场未能起到抗击日军的作用。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19、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20、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属于敌我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实用版】目录1.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2.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和影响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方法5.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正文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磨难和奋斗的历史,它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直持续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和伟大的历史事件。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改良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良的方式,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青年学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国社会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绝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绝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统治。
在这种统治下,中国的资本主义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导致中国经济的衰落和社会的落后。
因此,要解决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问题,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奋斗和磨难的历史,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辨析题1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辨析题152)辨析题(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每题3分)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答:正确。
2、《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是美国科学家。
答:错误,李约瑟是英国科学家。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错误。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是主要矛盾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矛盾。
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答:正确。
5、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英国侵略者制造了海兰泡惨案。
答:错误。
海兰泡惨案的制造者是俄国。
6、1865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上海设立。
答:错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北京设立。
7、西方列强在中国举办教会医疗、慈善事业及开办教会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救治中国人和提高中国人的文化水平。
答:错误。
目的在于对中国人进行文化奴役。
8、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炮台壮烈牺牲的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答:正确。
9、1881年,率军从俄国人手里收回伊犁的大臣是左宗棠。
答:错误。
左宗棠并未收回伊犁。
伊梨是通过中俄谈判收回的。
10、1874年,侵入中国台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台事专条》的国家是法国。
答:错误,是日本。
11、1885年将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的西方国家是法国。
答:正确。
12、1899年,强迫请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的西方国家是英国。
答:错误,是法国。
13、19世纪末,福建成为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答:错误,福建成为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14、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内部普遍主张不抵抗。
答:错误,清政府内部有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是其代表。
15、林则徐被后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答:正确。
16、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称天王。
答:错误,洪秀全在武宣称天王。
17、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答;正确。
18、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一、辨析题:1.名族独立与近代化既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两大任务,人们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2.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寻找的一种尝试。
()3.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初级阶段。
()5.帝国主义侵略带来了文明,同时也朝着资本化方向发展。
()6.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发展的主要产物。
()7.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8.洋务运动的思想是中体西用。
()9.中国共产党以成立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洋务运动是围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改良运动。
()1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社会。
()13.新民主主义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性质。
()1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15.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是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
()16.抗战时期,在抗日战争上国内没有分歧。
()17.辛亥革命有胜利和失败的两个方向。
()18.抗日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符合时代潮流。
()19.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二、简答题:1.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巨额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五四运动”思潮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先进的知识分子所以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方法论。
它能够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国情,阐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点,阐明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腐朽的本性及其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
摘要:
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原因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四、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正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主要讨论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原因,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线。
首先,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在近代中国,这一过程却充满了曲折。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表现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中国人民不断发起反抗,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运动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最终都未能成功。
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资产阶级终于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这一事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从此,中国开始走向独立、自由、
民主的道路。
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历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摘要:一、引言1.中国近代史纲要概述2.辨析题的意义和目的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1.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8.抗日战争时期9.解放战争时期10.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三、辨析题解析1.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的辨析2.太平天国运动的辨析3.洋务运动的辨析4.戊戌变法的辨析5.辛亥革命的辨析6.五四运动的辨析7.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辨析8.抗日战争时期的辨析9.解放战争时期的辨析10.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的辨析四、结论1.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核心观点2.辨析题对历史认识的重要性3.提升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文:随着我国历史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近代史纲要的学习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和历史爱好者的必备素养。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描绘我国近代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教材,辨析题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引言1.中国近代史纲要概述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简要总结,从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时间跨度约为100年。
这段历史见证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
2.辨析题的意义和目的辨析题是一种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判断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辨析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核心内容,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1.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表现,都是辨析题的重要内容。
2.太平天国运动:这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部分
00846224刘拓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是指城市小资产阶级。
1.错误。
(1 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分)小资产阶级属于进步势力。
(1 分)
2.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首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 错误。
(1 分)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2 分)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分)
3.“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矛盾的。
3.错误。
(1 分)“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在当时国际上正在形成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格局下,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2 分)一边倒”作为外交的一个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绝不是倒向苏联的怀抱,也绝不意味着关闭与西方来往的大门。
(2 分)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4.错误。
(1 分)毛泽东在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实际情况后,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 分)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2 分)
5.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5.错误。
(1 分)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的。
(2 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2 分)
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6.错误。
(1 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 分)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反映。
(2 分)
7.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适合于发展科学和艺术。
7.不全面。
(1 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2 分)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
”(2 分)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一切由群众说了算。
8.错误。
(1 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指“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3 分)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1 分)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9、不全面。
(1)中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因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国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实现现代化,既符合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根本利益,因而他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